03.07 油溪橋村:破解鄉村振興“密碼”

油溪橋村:破解鄉村振興“密碼”

近年來,新化縣油溪橋村以“三破”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矚目成績。其發展理念和模式先後被中組部、中央黨校、中央農業農村部等大力推薦推廣。

破解鄉村振興“弱點”,讓鄉村振興隊伍強起來

為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步伐,該村立足於鄉村振興隊伍建設,以“1+2+3”的模式,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以不為我所用,只為工作所用的選人用人的原則,採取公開承諾、公開競選的方式推選村支“兩委”成員;以村、校合作,村、企合作的形式提升鄉村振興的組織建設能力;採取“選舉一批、招聘一批、聘請一批”的形式,面向市場、引進各種專業技術人才,構成多渠道、多層面的鄉村振興組織隊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添新的源泉和力量。

通過村集體經濟的不斷髮展,村級保障能力的不斷增強,為鄉村振興服務體系的建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該村從原有的村支兩委5人增添到現在各類管理專業技術人員16人。其中,村支兩委成員的平均年齡不到36歲,大專以上學歷的4人,並與湖南師大,湖南理工大學、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北京商會等建立了鄉村振興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同時聘請康林峰、周工健、徐益、等教授為該村產業技術指導員,招聘蔣小軍等為種養技術專業人員,通過鄉村振興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為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奠定了良好的服務基礎。

破解鄉村振興“痛點”,讓黨風民風好起來

該村以戶主檔案袋為基礎,創造性的推出了“積分制”新型管理模式,制定出臺了《積分制管理細則》,全面量化、出工出力、責任義務、產業經營、誠實守信、家庭美德等,村民生產生活各類表現,設立獎勵量化標準,逐人逐戶實行積分動態管理,積分制的高低與村集體經濟分配掛鉤、與黨員幹部績效掛鉤、與評優推選掛鉤、與物質獎勵掛鉤;匯聚起全村上下、爭相比籌勞、比產業、比貢獻、比擔當的蓬勃活力;激活了鄉村振興“一池春水”,真正實現村莊治理從“粗放”到“精細”、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建立了利益連接機制,明確了責、權、利的關係。

13年來,全村累計義務籌工78000餘個,實現了禁燃、禁賭、禁菸、酒席從簡等,每年節約各類開支約550萬餘元。為發展建設積累了資本,提供了保障,形成了共商、共治、共建的發展氛圍,引領村民走自立、自強、自尊的鄉村振興之路,成功入選了全國文明村和全國鄉村治理模範村。積分制管理模式、鄉村治理、鄉風文明建設,同時入選全國10個、20個和23個經典案例之一,在全國予以推廣。

破解鄉村振興“難點”,讓村民村莊富起來

在產業經濟發展上,該村從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入手,以集體所有制與聯產承包責任制、兩者優勢相結合為發展方向,著眼於短期、中期、長期產業;“一、二、三”產業和小農戶經濟、村集體經濟和公司股份制經濟“三乘三”規劃打造,採取“村委+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進行整體開發。以村委提供水、電、路等基礎建設保障,公司提供資金和銷售保障,合作社負責規劃、技術指導、肥料器具的代購服務等,全方位為全村種養農戶提供保障服務,實現了種養產業“四不要”:不要發租金的基地、不要發工資的員工、不要花本錢的苗種、不要愁銷路的產品。

為確保產業開發整體推進、共同發展,村集體成立了旅遊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和4個專業合作社,建立了村集體生態農莊、遊客接待中心。村民開辦了農家樂、全村農家樂並實行公司化運作,做到"三統一":即統一採購食材、統一銷售價格、統一服務標準,確保各戶農家樂、良性持續發展。村集體產業採取以土地入股、勞動力入股、和資金入股等形式,戶戶都享有入股分紅。公司採取產權和經營權分開的形式,讓村民共同經營、共同享受發展紅利,始終走共同致富之路。

目前,全村建立甲魚養殖、稻田養魚基地560畝,開發經果林2800餘畝,實現了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07年的不足800元、增加到2019年的兩萬餘元,村集體經濟從2007年的負債4.5萬元、發展到2019年116萬元。成功入選全國AAA級景區村、和全國十大鄉村振興示範村。(彭劍鋒 卿躍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