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亮剑》中赵刚被提前晋升为副军级,李云龙为何破口大骂?

吴晓普


1948年华东野战军主力在苏皖地区的徐蚌战场,正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淮海战役的大决战,所部第十二纵队的政治部驻地在哪呢?山东临沂,山东解放区曾经的首府,妥妥的大后方。国军第13兵团中将司令官李弥,就是混在俘虏队伍里,在从陈官庄押送临沂的路上逃跑的,没办法,中间路程太远,押送兵力太少。

说明一个问题,政治部作为野战纵队的司令部所属机关,一般很少跟随前线指挥所靠近战场,而主要负责后方的工作,实际脱离了战争一线。《亮剑》赵刚由华野二师政委调任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听起来貌似成为了“纵队首长”,却失去了带兵打仗和荣立战功的机会,难怪李云龙破口大骂,因为没有什么比军人离开战场更痛苦的事情了,以这两位战友的情谊,绝非嫉妒相关。要特别注意一点,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尚未建立什么正军级、副军级或者正师级的职衔标准体系,干部任用遵循“基本合理”的模糊方式,纵队政治部主任毕竟不同于副政委、政委,与师政委的级别尚无明显区别,恐怕就实权来说甚至还不如师政委,李云龙当然不认为这是什么提拔,他说的非常明确:“那政治部主任有什么当头?要是调你去当纵队政委,我绝不拦着,我不会耽误你的前程的”!

政治部主任这个职务首次出现于国军革命军北伐时期,首任总政治部主任是后来被蒋介石杀害的邓演达;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军事委员会也设立了政治部,首任政治部长是陈诚,后来为了与我军区分,将战区以下的政治部通通改为“政训处”,基本都被军统把持着。人民军队承袭了北伐军的这一制度,自南昌起义开始一直坚持设立各级政治机关:在团和相当于团的单位设政治处,负责人为政治处主任;在师以上部队和相当于师以上单位设政治部,负责人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政治部门下有若干处(或科、股),分别负责组织、宣传、青年、敌工、群工、保卫等对口工作,政治部主任负责对这些机构实行统一领导。

你会发现其中唯一不涉及的就是作战事宜,这样的工作,是听见枪响就兴奋的李云龙无法喜欢也不可能理解的,当然也不会支持赵刚前去任职。在华野二师的时候,李云龙私自率侦察连深入敌后,赵刚就可以接过指挥权带领三个团全线进攻,在政治部呢?教育俘虏。并且从红军年代到八路军初期,李云龙就与历任政委都搞不好关系,好容易碰上个投缘的赵刚,并且在长期战斗中结成了生死兄弟,他当然希望两个人一直搭档下去。如果赵刚被重用晋升,他肯定会为老搭档高兴,但调任一个不尴不尬的纵队政治部主任,又造成刚刚聚首的两人再度分开,他当然有理由不爽。

更要命的是,一旦赵刚调走,上级肯定会重新派个政治委员过来,到时候师长政委两个人“尿不到一个壶里”,既影响李大脑袋心情,也影响二师的部队建设和行军作战,解放军毕竟是军政双首长制度,政委的职务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直到建国以后,政治部主任的级别才明确下来,通常情况下,军政治部主任是党委成员,与副政委、副军长等职务同为“副军级”,而在战争年代,哪有这么细致的划分。

不过纵队政治部毕竟是各师的上级领导机关,在政工这条线上,政治部主任晋升副政委和政委确实顺理成章,熟读《亮剑》的答友应该注意到,李云龙负伤住院期间,赵刚曾经前来探望,职务已经是“纵队副政委”;到李云龙代理军长时,赵刚则已经是军(纵队)政委,进步速度还是超过了老搭档,就这一层来说,李云龙骂娘有些外行了,纵队政治部主任一职是赵刚日后晋升必须的台阶。比较倒霉的是不擅奔跑的常乃超少将,差点被因此暴怒的李云龙揪出来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