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硬笔书法是书法进步,还是书法另类?

硬笔书法课


可以预见,虽然短期内硬笔书法不可能完成替代或取代毛笔书法,但硬笔书法受众之广、用频之多,必然逐渐担当起书法艺术的主流与生力军。硬笔书法伴随硬笔书写的广泛普及而产生,受益于科学发明创造,来源于广大民众的书写实践,是名副其实的书法艺术。

随着地球变得越来越拥挤,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速,集约化、微型化、便捷化已逐渐成为文化艺术发展的大势。硬笔与传统毛笔相比,其书写特点更加符合时代规律与历史潮流,关键中的关键是,绝大多数人写字时,手里拿着的是硬笔。言即此,肯定有朋友会反驳说硬笔叫写字不叫书法,所有的艺术圏总会有只认经典的保守派,很正常。不妨跳出历史来看规律,两千年的毛笔书法很久吗,长远的看,也不过是白驹过隙沧海一粟,即便几乎所有的经典作品都是毛笔写的,几乎所有的理论都建立在毛笔工具的基础之上,那也只是的因为,硬笔的普及也才区区不足百年,如此而已。


真正的书法艺术价值,未必在书画市行,那是商人买卖捞金之地。硬笔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品,业已在中国传统书写的基础上掀起了书写形式的大变革。未来书法谁主道,我相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内,至少仍将是软硬并举的状态,但考虑到受众主体、书写实践、方便快捷等因素,硬笔书法的崛起势不可阻,又何来旁门左道这一说呢?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2019年9月4日。南京。


抱庸詩書


看看我的字你还敢说是另类?








乐僧书田


书法,若从定义上看,不论是查新华字典,还是辞海,都有标注:特指用毛笔的书写艺术。

当然,定义是人下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改变。况且,历史这个小姑娘,都可以任意打扮的。

倘若探究原因,“惟笔软而奇怪生焉”,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以行书为例,自然书写状态下,软笔行书是可以做到“奇怪生”的,而硬笔若想模拟软笔的“奇怪生”、古风墨韵,往往要牺牲硬笔自然书写的状态,同时需要借鉴一定的技巧,

但这并非是硬笔线条上自然的东西。

广义上看,书法,不过是在长期实际书写过程中,总结出能突出汉字美感的写法,由此,又衍生出字法、笔法、墨法、章法等。

硬笔也不过是一种书写工具,硬笔书法特殊的地方是:

硬笔的历史尚短,然而,假以时日,硬笔书法也会衍生出一系列硬笔特有的理论,只是硬笔书法的发展,不过区区几十年而已。

对于硬笔书法,我认为有两大硬伤:

其一、硬笔书法作品尺幅过小。这与喜欢大气的传统文化相悖。

试想,一篇硬笔书法再精美,不论赠人,或者悬挂在大厅,都不大气,或者很不合适!此其一,这会导致一定的市场结果的,也是很现实的因素。

其二,硬笔书法,是能表现书法的美的一部分的,而且,硬笔书法的还有其独特性。

但相对软笔书法而言,硬笔的表现力和内涵确实不够丰富,这是硬笔线条天然属性决定的,这是艺术价值方面。

二个硬伤,不言自明!

硬笔书法,不是书法的进步,更谈不上另类。本质上,只是表达汉字书法美的一个分支!


行书一点通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呵呵~😒

这么问的同胞们肯定没有深入了解———中国硬笔书法。

回到问题的本源,中国人在接受一项事物的同时一般都有一个习惯:质问来处、刨根问底、追本溯源。中国人不太容易接受一项事物的!呵呵~这是老祖宗给咱留下的一个好习惯———学贵有疑。

首先,来了解一下硬笔书法的起源;硬笔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文字的最初诞生,掀开了我国原始硬笔书法的创作历史。据我们中国的传说,文字的创造始于伏羲作八卦,仓颉造字。据《易经·系辞》所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书,箸(筷子)也;契,刻画也。这就是说,仓颉等圣人们在造字的时候,就开始用尖硬的笔尖在“写字”了。到了1899年,北京学者王懿荣在中药店配药时,见到龟板上古怪的符号后,人们才真正领略了堪称中国原始硬笔书法佳作——甲骨文字的风采。经过考证,这些线条匀称劲挺,结构明朗质朴的文字创作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古人用坚硬的铜刀、铜锥刻写在经过酸性溶液浸泡后软化的龟甲兽骨上。这些龟板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近百年来,已收集20万片,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在4500字左右。博聚国学网认为郭沫若先生对这些原始硬笔书法杰作给以极高的评价。

其次,咱们来认真扒一扒中国硬笔书法的成熟阶段。

这里应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来划界!这个大家应该不难理解,旧社会除了官方印刷文本外,一切文事交流一般都用毛笔书写,看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视频纪录片,毛主席的电文稿全是毛笔书写。新中国成立之后,可谓百废待兴,文化事业也不例外,讲到这里,有一段奇闻故事真的很想分享给《头条》朋友们:

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周总理。他看到周总理办公桌上是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就用非常奇怪的口吻问道:“周总理,您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的钢笔?”显然并非是善意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周总理有大智慧。听到以后,非常风趣的笑了笑说:说起这个钢笔,有一段故事,他是我的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作为礼物赠送给我,我原本是拒绝的。但是那位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这一支钢笔。这位美国的记者跟吃了死苍蝇一样,一脸的尴尬,顿时哑口无言!

建国后随着钢笔书写最广大的普级应用,硬笔书法迎来了发展的春天,80年代后期我们路路续续能在各大书店买到各版本的《钢笔书法字帖》,在80年代到90年初期以《庞中华钢笔书法字帖》为代表的硬笔书法大家应该耳熟能详!我们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也是硬笔书写的。为什么?这个时候计算机应用技术(电脑打印)还没有在我国普级。

勿庸讳言,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普级应用,中国也迎头赶上了信息技术的革命!自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当然,任何事务有利就有弊,也就是在这个阶段,许多人是“有了电脑少写字”;“有了汽车少走路”,导至了“硬笔书法”断层时期,许多人提笔就忘字,少了“硬笔书写”更别谈“硬笔书法”。出现对“硬笔书法”的异议就是在这个时期!

最后,总结认识一下:社会的进步总是以波浪式推进,盘旋式上升的方式进行着!政治经济学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就是上层建筑的一形式。我国有了40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高速增长,人民普遍生活有了质的提高,这是新时期良好文化土壤。文化艺术事业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两千年后我国高等教育也开设了“书法专业”;作为硬笔书法这朵文化奇葩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十九大后硬笔书法已写成中学教育大纲,这已经上升到国教层面。谁还敢说“硬笔书法”是另类?





心悦艺达





五矿万境南山


努力中,力争用硬笔体现曾经有过的书法美





顺利36162


硬笔字写得好的人多。








慢慢来


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

古代的毛笔书法不过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那个年代里也只有毛笔这种书写工具。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延轶到了我们今天的这个时代,毛笔已经不是唯一的可行的书写工具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而流畅和方便的自来水笔、圆珠笔,近则又出现了更为简便的碳素笔,这些书写工具的更新换代,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书写习惯的改变与更迭。

无论是毛笔书法,还是当今的碳素笔书法,只是更简捷更易操作而已,在书写形式与书写技法上,依然还是惯之以古老的书写要求,或者说书写艺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是书写工具出现了更迭,而不是书法艺术本身出现了更新,我们沿循的,依然还是上古的那一套书写习惯或者叫书写法度。书法本身的进步,是在不断探索尝新的路上进一步加深了书写技巧的理解和宣扬,而没有彻底的颠覆或推翻就有的书写习惯。只是现代书写工具的进步,那些古法依然还是当今硬笔书法的金科玉律,一样起着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个人以为:硬笔书法不是书法的另类创新,也不是完全的泥古不化 而是随着工具的改变,书写习惯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书写还是在那颗老树上开掘的,而不是另辟蹊径或者易帜旁生,犹如老树发新芽,不过是焕发了新生的活力而已。




极品龙颜


还没练好正在努力



2020良好


这个硬笔书法的问题,先呈上本人近来用中性笔书写的几幅硬笔习作(习字)吧。还请方家雅正。

事实上,从历史长河看,毛笔产生前,我们的书法,应该算“硬笔”!工具是“石刀,骨器,金属锐器,竹木工具”等!甲骨文,钟鼎文 ,都应该属于硬笔体系。只是后来发明了毛笔,才有了毛笔书法。在笔墨纸都发明齐全后,才有今日看到的毛笔书法的盛行和发展巅峰。如今,步入电子化时代,甚至笔墨纸砚都有被不断替代的时代,无纸化办公普遍,网店盛行。有的人,甚至提笔忘字。那么,硬笔书法在当代或因便利、低成本而更易普及,或更有活力。当然,书法有历史传承,不可脱离历史传统。同时不能拘泥于传统。时代需要创新。用具和工具的创新。你看,如今的“掌上装裱”,就是电子化时代的产物,网络和视频晒字,也是过去不可想象的。因此,“软硬演变”、“软硬兼施”,“传承创新”,将使得中国书法,更具多样化,更加繁荣,更有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