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黃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啥要去詐降曹操,曹操卻信了?

公子小茗


曹操生性多疑,可為何會信任黃蓋、導致被火攻?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個原因:曹操過於貪婪,驕傲自大

貪心是人的本性,曹操本可以用硬實力打敗周瑜諸葛亮等人,可是當曹操面對黃蓋送來的誘惑時他動了貪心,或者說是惻隱之心。如果黃蓋真的投降了,曹操可以非常順利的征服江東進而一統天下。還有一點就是黃蓋投降可以減少戰爭帶來的傷亡,曹操貪的就是時間上快速打敗東吳,軍事上減少殺戮。

自古成大事者都必須做到戒驕戒躁,曹操在起家之初這些訓條都做的非常到位,每次遇到戰事都非常謹慎因此能百戰百勝。可是到了赤壁之戰為什麼曹操自大驕傲了呢?原因就在於曹操前幾年太順利了,先後滅了呂布,袁術,袁紹,還有劉表。在這裡尤其要說說荊州劉表,曹操討伐劉表的時候劉表已經死了由其小兒子劉琮接位,劉琮看見曹操的大軍嚇的打都不敢打直接就投降了,這樣容易的成功讓曹操感到非常痛快也因此埋下了輕敵的禍根。

第二個原因:黃蓋功勳卓著,但官職很低

當時的曹操因為猜疑,已經殺掉了自己的水軍將領蔡瑁以及張允,這個時候很是急切,他的手下將領多是北方人,並且兵士也幾乎也是北方人,在赤壁這個地方交戰的話,對自己非常的不利,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水軍已經沒有適合的將領,這個時候黃蓋投降豈不是解了曹操的燃眉之急。

曹操當然開心,最重要的是黃蓋歷任三主,孫堅舉義,他就跟隨,別升為別部司馬,孫堅戰死,追隨孫策,孫權但是在東吳的手下輾轉了九個縣區,卻還是一個縣長,最後在赤壁一戰的時候,黃蓋還是一個都尉,可想而知,的確在東吳的官職卻是不高。

這個時候黃蓋已經年老,曹操是一個明白人,想著黃蓋不會是準備在年老的時候再搏一次,在自己的手下混個高官噹噹,於是也沒有放在心上,這也是人之常情。

第三個原因:實力強大,過於相信自己的魅力

曹操幾乎是在平定北方之後揮師南下進攻蜀吳聯軍,在之前,劉表的兒子劉琮因為看到曹操勢力強大,已經望風而降了,將整個荊州都給了曹操,可以說當時曹操的實力確實已經碾壓性的強過吳蜀聯軍,要不然當時的東吳為什麼會分成兩派,一派張昭主張投降,一派周瑜主張回擊,要不是孫權下定決心,估計東吳都已經投降了。

也就是在這時候,黃蓋向曹操表明自己想要投降,這時候曹操可以說是帶著必勝的信心來到赤壁,心中自信心已經到了巔峰,所以黃蓋投降他才會相信,最主要的是黃蓋的一身傷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這還不足以證明曹操信任了黃蓋。

曹操滅呂布的時候張遼投降了自己,曹操滅袁紹的時候張頜,許攸投降了自己,曹操滅荊州的時候更不用說了,大將蔡瑁一家子都背地裡投靠了曹操。由此可以看來曹操每次征伐都有敵方將領來投,因此曹操相信黃蓋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曹操相信自己的明主,可以吸引敵方將領。

這個時候黃蓋投降曹操,告訴自己的苦衷,把周瑜拿出來相比較一下,人心換人心,曹操這個時候當然防備心理會放到最低的。

之後,就不用了多說了,黃蓋趁夜色火燒赤壁,一戰讓曹操吃盡了苦頭。黃蓋官拜武鋒中郎將。之後再次平定內亂,升為偏將軍。




湘川1988


三國中吳國偏將軍黃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能得到曹操的信任呢?

黃蓋,字公覆,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官至偏將軍。

建安十三年(公元前208年),曹操親率八十萬大軍與吳軍對峙於赤壁戰場(今湖北赤壁市西北)。

當時的黃蓋為周瑜都督帳下將軍,黃蓋生性耿直,處事果斷,嚴肅剛毅。為堅定貫徹執行周瑜的火攻戰略,提高火攻曹營的成功率,與周瑜合演了一出黃蓋降曹的計謀,為了讓曹操相信黃蓋的投降誠意,親身導演了周瑜打黃蓋事件,為了表演的更加真實,吩咐軍士不留情面,痛下殺手,直至把自己打的體無完膚,皮開肉綻,這一幕在眾目睽睽下實施,讓身在吳軍的細作及時將信息反饋給曹操,促進了曹操對黃蓋的進一步信任。隨著事情的進步發展,火燒曹船的計謀得到成功實施。

曹操智謀如此之高,怎麼就沒有看透黃蓋的苦肉計,反而進一步信任黃蓋呢?

其一是黃蓋的生性耿直,外表憨厚,世人對黃蓋忠誠不二的人格評價。

其二是聽信在吳軍的細作對周瑜打黃蓋事件無限放大的彙報。

其三是曹操認為自己極其聰明,萬事皆能看透,過於自信,過於自負所造成。


孤獨的行者001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說到黃蓋,想必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出現的就是“周瑜打黃蓋”。

黃蓋,是東吳的老臣,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東漢末年的名將,為人嚴肅,並且很擅長訓練士兵,每次征討之時,他的部隊都是十分勇猛而又善戰的。黃蓋原本生活艱難,但是仍舊擋不住他的雄心壯志,經常警戒自己,並且學習兵法。190年孫堅舉義兵的時候,黃蓋就跟隨他,孫堅死後就追隨孫策,孫策被暗殺,又跟隨孫權。

山越是三國時期江南地區出現的山賊式武裝集團,他們不願意歸順孫吳,黃蓋總是被派到這些地方做行政長官。但是這樣的地方並不好管束,例如石城縣,黃蓋任命兩個掾史,分別主管各部門。他對這兩人說,自己只是憑藉武官出名,而不是文官,所以把公文處理交給他們,自己負責軍旅,要求他們辦事要嚴格。

最開始這兩人畏懼黃蓋,還做的不錯,時間一長,都以為黃蓋不會看公文,於是開始懈怠。黃蓋由此對他們不滿,逐漸掌握了一些他們不守法的事例,找一個機會吧所有官吏請過來酒肉招待,席間拿出這些事情責問他們,兩人無言以對。黃蓋將他們處死,全縣的官吏無不震驚恐懼。不過,在他的治下,九個縣都十分安定。

之後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這裡要說的並不是周瑜打黃蓋,而是歷史上的黃蓋獻策。他跟隨周瑜在赤壁,與曹操軍隊作戰,提出火攻的辦法,並請命由自己前去詐降,做誘餌,周瑜思考之後認為可行,於是黃蓋準備了幾十艘蒙衝、鬥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牙旗,在船後繫上走舸。火勢乘風燒到曹營,黃蓋在途中不幸中了流矢墜入水中被吳軍救起。吳軍竟然不認得那是黃蓋,把他安置在廁床中。黃蓋呼叫韓當,韓當發現之後,黃蓋才算是得救。

關注我,我們共同交流,探討,研究,更多精彩歷史!

歡迎下方留言!


玲美莉


黃蓋是東漢末期的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名將,曾經為當時的領袖做了很大的貢獻,在當時黃蓋非常的受寵幸,是一個值得去信任的人。他出生在一箇中等的家庭,沒有太貧窮也沒有太富有,他的父母親都是平常的百姓人家,前輩們也是一樣,沒有為當時的國家做出貢獻,世世代代都很平淡。但黃蓋的出現,改變了一直以來的這樣子的情況。黃蓋在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不同尋常小孩的報復,當時有老師位他們,說你們以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大多的小孩都說做生意的或者是開飯館的,當時只有黃蓋說,以後要追隨值得追隨的人,去做為國家有貢獻的人,老師在聽到這個答案之後,他非常的詫異,沒有想到這句話是從小孩子的嘴裡說出來的,所以當時老師就斷定黃蓋之後一定會有出息,他也找了黃蓋的父母,和他的家人說了這件事情,並且讓他的父母好好的培養他,以後一定會有出息,也就是這個時候,他的父母開始注意到了黃蓋。後來在黃蓋到了適當的年紀,朝廷正在徵集軍人,黃蓋就報名參加了,也通過了考核,所以他就離開了父母,一個人走向了征戰沙場的道路,黃蓋也猶豫過,他也知道這條路會非常的曲折,但是畢竟是他自己喜歡的事,所以無論多難,他都要努力克服。在黃蓋到達了軍營之中,遠比他想的還要辛苦,每天進行不間斷的訓練,由於黃蓋很聰明,所以很快就獲得了肯定。

後來黃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他不想要繼續在軍隊裡面待著了,他想要追隨一個正確的人,正好在那個時候他遇到了孫權,他和孫權一見如故,很多的事情不謀而合,孫權也是一個有大志向的人,黃蓋為他出謀劃策,在這段期間裡黃蓋他一直追隨著孫權,後來優秀的人越來越多,所以黃蓋他被孫權派去和周瑜匯合,他們那個時候正想著要把曹操給消滅掉,曹操他太強大了,必須要想到一個萬全之策,他們一直在思考著,後來黃蓋他靈機一動,想到用火的方法,並且他自己去誘敵,讓曹操能夠百分之百的相信,而沒有絲毫的懷疑,黃蓋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周瑜說了,在周瑜他聽到這個計策之後,覺得很棒,可以實施,同時他也很佩服黃蓋。

而曹操為什麼相信黃蓋呢,個人覺得主要一下幾點:一、過於相信自己的魅力。曹操滅呂布的時候張遼投降了自己,曹操滅袁紹的時候張頜,許攸投降了自己,曹操滅荊州的時候更不用說了,大將蔡瑁一家子都背地裡投靠了曹操。由此可以看來曹操每次征伐都有敵方將領來投,因此曹操相信黃蓋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曹操相信自己的明主,可以吸引敵方將領。二、曹操貪,貪心是人的本性,曹操本可以用硬實力打敗周瑜諸葛亮等人,可是當曹操面對黃蓋送來的誘惑時他動了貪心,或者說是惻隱之心。如果黃蓋真的投降了,曹操可以非常順利的征服江東進而一統天下。還有一點就是黃蓋投降可以減少戰爭帶來的傷亡,曹操貪的就是時間上快速打敗東吳,軍事上減少殺戮。三呢就是自大驕傲了,自古成大事者都必須做到戒驕戒躁,曹操在起家之初這些訓條都做的非常到位,每次遇到戰事都非常謹慎因此能百戰百勝。可是到了赤壁之戰為什麼曹操自大驕傲了呢?原因就在於曹操前幾年太順利了,先後滅了呂布,袁術,袁紹,還有劉表。在這裡尤其要說說荊州劉表,曹操討伐劉表的時候劉表已經死了由其小兒子劉琮接位,劉琮看見曹操的大軍嚇的打都不敢打直接就投降了,這樣容易的成功讓曹操感到非常痛快也因此埋下了輕敵的禍根。



杜楽生


你好

曹老闆也不是一開始就相信黃蓋的。

在小說裡,如果僅僅黃蓋被打,那麼曹操十之八九還是不會相信的,所以闞澤一過去,曹操就說這是詐降。

這要不是闞澤,換做一般人基本就要被砍了,老黃也要白打了。

結果沒想到曹老闆被闞澤一頓反諷,外加收到情報。

到了這一步,老黃的確被打的死去活來,這是其一,來的闞澤不怕死這是其二。

這在曹老闆心理,顯得特別真誠,詐降可以有,這樣子的詐降是曹老闆想不到的。

外加黃蓋被打合情合理,曹老闆自然也知道周瑜和東吳將領的關係,他們鬧矛盾是很正常的。

當然,苦肉計也是有很多破綻的,只是曹老闆一旦相信別人不會詐降,那麼就很容易忽略和自我欺騙了。

對於生性多疑的人,來真的反而容易讓他相信,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換位思考,自己如果詐降,是怎麼也不會這麼做的。

另外一點就是,在小說裡,曹操不覺得黃蓋詐降有什麼用,他也想不到後面會被火烤。

說白了,對方用上了組合拳。

不管是連環還是詐降還是其他,總之這些計策分開都沒啥大不了的。

換我們如果不知道結果,你就算看出黃蓋詐降又如何?

本身曹老闆就喜歡有人來投降,你詐降,我不讓你帶兵不就是了。

你能翻出什麼浪花呢?

再後來的火攻也是,有人提醒曹老闆小心火攻,曹老闆卻認為風不會變,更忽略了連鎖船。

這就是人的侷限性,曹老闆因為連鎖船解決了士兵的水土不服問題,欣喜之下總是想到它的優點,卻忽略了它的隱患。

而我認為曹操沒全信黃蓋的話,他只是不相信那天有東南風。


民間小俗事


個人觀點;

公元208年,曹操把北邊邊境的叛亂都給平定了之後,慢慢的把袁紹剩餘的殘存的勢力一點點的給消耗沒了,在北方差不多已經平定差不多了之後,曹操集結了魏國的一大批部隊,準備向南下去討伐荊州。當時的劉表已經因病去世了,是他的兒子劉琮接手了荊州。劉琮這個人的性格非常的軟,當時輔佐劉琮的蔡瑁還有等其他的大臣,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就讓劉琮一定要投降。

最後在曹操還有想要投降的蔡瑁等一些人的重重壓力之下,劉琮承受不住了只能投降了,讓劉備沒有辦法,也只能向東吳的方向逃走了。在魯肅的強力的勸和下,還有周瑜極力的主戰之下,孫權最後把張昭等人的想要投降的主張給否定了,決定要跟劉備一起聯起手,對曹操的部隊宣戰。再後來孫劉聯盟的軍隊用火來燒赤壁,最後把跟曹軍這場赤壁的戰爭給贏下來了。然後就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勢。

在這一場戰爭當中,除了當時出計策的三軍的統帥周瑜非常重要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這個人就是黃蓋。有些人都認為,赤壁之戰能夠勝利,作用很大的是徐庶、諸葛亮還有龐統,黃蓋為什麼會是最關鍵呢?黃蓋不過是用了一個苦肉計罷了,騙了曹操輕易的相信了這次詐降,才能非常順利的把這些船給點燃了。而鐵鎖鏈舟這個想法是龐統跟曹操講的,徐庶看破了這個計謀,但是卻沒有告訴曹操。而且如果諸葛亮沒有把東風借過來的話,黃蓋也不可能成功的把曹操的船隻給點燃,所以就不會有赤壁大戰了。

但是在歷史上面,其實鐵鎖鏈舟這個想法是曹操自己的想法,也有可能是手下的謀臣想的,但是實施的是曹操本人。赤壁大戰也是周瑜先發動的進攻,黃蓋他們是先頭軍隊,對魏國進行了攻擊。但是在歷史的上面,黃蓋跟周瑜兩個人,並沒有苦肉計詐降的這個事情,也並沒讓闞澤去送給他們一封投降信,而是直接就詐降了,讓曹操麻痺了十分的大意,讓黃蓋帶著易燃材料的船靠近曹操這邊的船,才有了火燒赤壁。

曹操為什麼會輕易就相信黃蓋的歸降,當時就是曹操太過於自信了。因為,那個時候的劉琮已經在荊州投降了,劉璋也派人去跟曹操示好了,當時吳國的內部也非常亂,也有想要歸降的聲音,當時的黃蓋想過來投降,曹操肯定就會輕信了。但是曹操沒有想到的是,因為自己的自信,黃蓋的詐降,卻導致了赤壁大戰最後的失敗。

我認為,黃蓋這樣的詐降十分的簡單,根本沒有多麼複雜,但是曹操太自信了,所以就相信了黃蓋的歸降,最後犯了彌補不了的錯誤,導致了這場重要的戰爭失敗了,為什麼性格非常多疑的曹操會這麼的大意,輕易的就相信了,這個問題應該只有曹操自己的心裡知道了。





格物且致知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曹操之所以信了黃蓋,主要是周瑜掌權後,東吳內部確實存在元老派軍人和他的矛盾。程普就是個例子,率先發難,儘管後來和解了,但是矛盾肯定是存在的。黃蓋同樣也是元老,從孫堅打黃巾軍就開始跟著。

其次,那就是周瑜、黃蓋、甘寧的演技太好了。蔣幹立功心切,即使看出破綻也會“掩耳盜鈴”般的替敵人打圓場。

最後,由於當時是冬季,曹操沒有想到真的回來東風。要不然即便是允許黃蓋投降,也不會讓他輕易那麼靠近。

總之,曹操中了黃蓋的詐降計,正如兩個武將單挑,一方故意賣了個破綻。


中原一條蟲


因為周瑜打黃蓋,而且黃蓋是東吳老將,當年和孫堅一起打江山的,曹操認為赤壁之戰在讓周瑜當大都督,江東老將本來都不會服,黃蓋故意倚老賣老和周瑜唱反調,周瑜忍心打三代老臣黃蓋,就這樣矇蔽了很多的雙眼。蔡中蔡和這兩笨蛋也起了很大作用,他倆深得曹操的信任又身臨其境,“這50軍棍將黃蓋打得也真夠慘的,他皮開肉綻,鮮血迸流,一連昏死過幾次”。闞澤既具膽識,又能言善辯,最終使曹操不得不信。這一切,做得天衣無縫,更使曹操對黃蓋“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 可苦肉計瞞得過曹操。




L劉哈檔案


黃蓋是三國時期東吳的一員大將。當初發生的赤壁之戰就是東吳孫權和蜀國的劉備共同抗擊曹操而美傳至今。

當時曹操處在精兵強將,號稱八十萬一舉吞併東吳和劉備兩家,而這兩家都各自國弱兵少的狀態,無力抵抗曹軍,兩家只有抱團取暖了才只能說勉強抵抗,但兩家的力量比起曹操還是有差距的,當時東吳的寵將周瑜也是博學多才和蜀國的諸葛亮不謀二合用火燒赤壁方能擊敗曹軍,但是,怎能讓曹操相信上鉤呢?東吳都督周瑜對此擔心,就揹著諸葛亮不知情的情況下示意黃蓋向曹操假投降計策,這就是歷史遺留下又美名的一句話: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具體不在此細表了,我們都知道了後來火燒赤壁把曹操大軍燒的潰不成軍,損失慘重,曹操帶著殘餘兵將大敗逃亡去了。


銘記老前輩的話


黃蓋,是一個性格剛毅,勇敢無畏,無比忠誠的江東老臣!曹操,一向以狡詐著稱,如果兩軍勢均力敵,他估計不會相信,但是此時的曹操,可謂兵多將廣,信心爆棚,在他看來誰來投降都不為過,何況一個被一個被後輩欺凌的三朝元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