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找寻记忆》这边散文是在2015年4月到青岛疗养时而作,如今,时间又悄悄地过去了两年,嘘唏!这时间都去哪儿了?今天,我联系上了1997-1998年间,在山东省外运一公司干装卸工时的两个哥哥,这一晃都过去了20多年,后六月是个念旧情谊的人,找到了曾经关照我的老哥哥们,我的内心和他们一样激动。作此篇以此怀念过去的岁月!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都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18年弹指一挥间,让曾经18岁打工的我,迈过了第二个18年;沿着18年前的打工路线,再次找寻过去的记忆。往事不再提,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这也是我长篇原创小说处女作《琴岛爱情故事》重要的一部分,重走打工之路,心情格外激动,遂小作一文,以示怀念。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四月的青岛,依然还有些小冷,让忘穿秋裤的我时不时的有些瑟瑟小抖。岛城的春天来都来了,冷也无妨,因为这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泛冷的春天里漫步于花海,闻着花香,别有一番滋味。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我有幸来青逗留时日,再重新走一走曾经的路。沿着18年前走过的路,找寻过去美好的回忆。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路还是那路,路边的风景却变了许多。我是个感性的人,看着往日随风而逝的一幕幕景象,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眶。

以前的熟悉,时间久了也会淡忘。行走在南京路上,琳琅满目的商铺生长在高楼林立之间,就像是衬托鲜花的绿叶那样青翠。我无暇品味路旁饭店的飘香,亦无时间驻足欣赏路边的风景,只想快一点赶到让我想念的地方。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大青岛大发展,随处便可见到一番番忙碌的景象,盖高楼建地铁,来来往往的车辆如同大雨来临之前的蚂蚁那样多又忙。我快速穿越一道道拥挤的马路,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我的心情愈发的激动。

从33路公交车的南京路站下车,徒步北行一直到路的北端,这段不近的距离走了好一段时间。当“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山东省分公司青岛第二储运公司”这块牌子出现在我的眼前时,内心非常的激动。门口没变,院子里正在拔地而起一幢很高的楼。我不停的用相机留住眼前的这一幕,却引来路人奇怪的眼神。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沿着长长的黯黄的石围墙朝下走去,不一会就到了青岛第一储运公司的大门口。大门口?哪里还有大门口的影子啊!透过简易板围墙,一览无余的是码齐的汽车,我惊愕了。咋就成了一个汽车停放场了?

其实这个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随着青岛港的战略西移至前湾港,储运公司搬迁自然是必然的。18年前,18岁年少青葱的我,用弱弱的肩膀扛出了我的青春。

装卸工,这个在打工一族中并不陌生的词汇,我早早的就感受了她最伟大的魅力,用青春记录了我的平凡。一年半的打工经历,流下了许多的汗水,收获了社会阅历的第一笔财富。

近二十年的别离,我日夜猜测着曾经上班的地方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被高楼大厦所淹没?会不会被飞速的发展所吞噬?也许还会是原来的模样。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有希望就有失望,当我站在残垣断壁的一公司面前时,心情略有丝失望,但很幸运的是,我见到了日思夜寐的地方。场站还在,楼房全无,那堵链接一公司与二公司的高高围墙,只剩下了一半还矗立在那里苟延残喘着。记得那墙壁上有一大片爬山虎,春天来了绿油油翠青青的甚是好看,如今是不可能再见到一星半点。

大门没了,楼房也没了,庆幸的那北门的框架还在,有些孤伶。我请一青岛路哥帮我在“废墟”前留个影,他很乐意帮忙,只是好奇的不解,“这有什么好照的?”我对于这位乐于好使的路哥说,“这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回来看看,没想到18年过去了,变化这么大。”路哥一笑,“别说18年了,就是8年变化都很大。”

是啊!冬去春归万物新,年复一年换装勤。装起心情,继续走寻那条上班的路。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瞧,原来的小白干路都改成了重庆路,顺着小区辅道一路而下,走在石阶上,我心涌澎湃。穿越鞍山二路立交桥,撞入眼帘的是两座高高建筑,一边是市北区人民检察院,一边是青岛市商业银行。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南山公园还在,中国神话洞的图标也还在,可是神话洞的景点我却没有找到。我顾不上浏览南山景色,翻山去小村庄,那里曾经是我打工居住过的地方。原来的棚户区早就被一栋栋现代化居民大楼所代替,再也找不到以前棚户的一点点影迹。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找寻记忆。人这一辈子,你会走过很多的地方,有的你会忘掉,有的你忘不掉。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小村庄印记。人民路夜市,也还在。天幕未拉,就已开市。没有喧嚣,只有印记;没有经历,只有回忆;过而不忘,犹存心底;很难再找到曾经,只能留作记忆。良机商务酒店还在那里,那是我下班后吃拉面的地儿,这一刻让我热泪盈眶。

我还想再沿着人民路,再走走抚顺路,或再看看鞍山路市场,觅寻一下18年前的印记。那么多多印记,已不许再一一去验证。

寻找,找寻,找寻那曾经过去的记忆,让我永铭记。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二哥还是那二哥

二十年,

匆匆而过,

转眼之间。

二十年,

兄弟情谊,

从没有断。

二十年,

青葱岁月,

已入中年。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三哥还是那三哥

二十年,

依旧未变,

笑容依然。

二十年,

未曾见面,

心中挂念。

青岛,找寻@小村庄的记忆

刘衍法,笔名后六月,山东青岛西海岸人。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岛西海岸新区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一九九五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诗词等作品千余篇,创作了《墨城庵》、《琴岛爱情故事》、《鞋垫人生》等六部乡土文学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