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同是千古名篇,到底谁更胜一筹?

《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同是千古名篇,到底谁更胜一筹?

滕王阁

魏晋时期的曹丕曾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在古代,如果只会写吟诗作画,不足以称雄,会写文章才是王道。

古往今来,若论千古名篇,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与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应有一席之地。

这两篇千古美文,同样是对当下旅游景点的赞美,有些哪些共同点与区别呢?王勃与范仲淹,到底谁的功力更胜一筹?

一、作品的较量,亦是作者的较量

分析一首作品之前,必须先了解作者,知晓其写作背景,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不能凭一己喜好妄断优劣。

1、一个是天才,一个是大家

王勃,出身儒学世家,天赋异禀,六岁便能写文章,文采飞扬,被称为“神童”,十六岁及第,与杨迥、骆宾王、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是划过大唐天空最闪耀的一颗流星,只可惜天妒英才,王勃未到而立之年便去世,留下诗作80余篇,文章90多篇。

如果王勃健在,估计“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人不是李白,而是王勃了。

这篇《滕王阁序》是王勃26岁那年所作,此后不久便离世,留下这篇旷世绝唱。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没有王勃那般的天赋,属于后学成才的典范。他家门不幸,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寒窗苦读多年,才科举及第,为官多年,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思想,堪称一代大家。

范仲淹文武双全,无论在朝主政还是戍边出征,都是一把好手。这篇《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千古以来,备受推崇。

一个是天才,一个是大家。论个人天赋,王勃一骑绝尘;论个人政绩,范仲淹出类拔萃。

2、同样是以“江南三大名楼”为题,创作背景相似

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公元675年,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在九月九重阳节那天,邀请天下文人雅士共聚一堂,为“滕王阁”征文,求一篇序。

阎伯屿的本意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在此次盛宴上用事先准备好的文章一举夺魁,赢得才名。很不巧的王勃探父途中正好路过此地,听闻有盛会便不请自来,凑凑热闹。

这篇文章便是王勃即兴创作,挥笔而就,未改只言片语。在场的人都被他绝世的才华震惊了,不得不佩服。此后,王勃才名更甚,四海之内传为美谈。

“江南三大名楼”,除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便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巴陵太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邀请范仲淹题序。

同样是咏“名楼”,同样是被“邀请”(王勃是不请自来),创作背景相似。不同的是王勃是即兴发挥,范仲淹是深思熟虑。

《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同是千古名篇,到底谁更胜一筹?

岳阳楼

二、作品相比,各有千秋

两篇佳作都属于精品,到底孰优孰劣?我们从文笔、格局、影响力三方面来分析。

1、论文笔,《滕王阁序》独占鳌头

《滕王阁序》是有名的骈体文,辞藻清新华丽,音韵节奏控制得很好。骈体文,又称“四六文”,讲究对仗工整,声律铿锵有力。

骈体文,起源于汉朝末期,在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这种文章格式最大的优点便是文笔华丽,极具美感,缺点亦很明显,为了声律美感,难免有辞藻堆砌之嫌。

王勃这篇《滕王阁序》被称为千古第一骈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然有其独到之处。通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文章采取铺叙的方式,先描写滕王阁一带的美景“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再描写宴会的盛况“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既而感慨自身“无路请缨”,报国无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惆怅。

行文中金句频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浑然天成,将秋天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又比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对仗工整,读来铿锵有力,百转千回。

《滕王阁序》文笔可圈可点,文中最大的特色是便是用典,通篇八百多字,竟然用了三十多个典故,且毫无违和感。

比如“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三国时期,曹操三父子同游邺水,有七步成诗之才的曹植作了一首《公宴诗》,其中有一句“朱华冒绿池”;临川之笔,指的是在临川做官的谢灵运。王勃短短几字便用了两个典故,引用的经典亦恰到好处,赞美在座文人雅士。

又如“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得到杨得意的推荐,面见汉武帝。汉武帝看了他写的《大人赋》,顿觉有凌云之气。

王勃博古通今,从《滕王阁序》中就可看出他涉猎广泛,满腹才华。将这么多典故蕴藏在一篇文章之中,而且还要兼顾声律之美,句式之工,确实需要极高的文学功底。

论文笔,《岳阳楼记》就逊色很多,辞藻寻常,句式欠工,缺乏音律美感。文章从写景,叙事,抒情,言理,娓娓道来。文笔虽欠佳,但故事铺陈有序,有始有终。

《滕王阁序》在文笔上略甚一筹,在格局和立意上却差强人意。

2、论格局,《岳阳楼记》首屈一指

王勃借《滕王阁序》对宴会盛况的描绘,抒发的是自身惆怅的心情,仕途不顺,壮志难酬,从立意上,格局较小,旨在歌咏自己的人生境遇。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面上是描写眼前的美景,雄浑壮观的景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际无涯”,实则是写家国情怀。古往今来,多少仕途不顺之人,登楼远眺,顿觉心胸开阔。

范仲淹在文中劝被贬的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纵是风云变色,亦当从容不迫。

除此之外,全文的主旨思想全凝结在这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论是处在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为人臣子,当竭心尽力,鞠躬尽瘁,为国分忧。

《岳阳楼记》的格局很大,境界宽广,意味深长,也可以看出范仲淹,此人心胸开阔,有理想有抱负,有主见有深度。

《滕王阁序》只论个人得失成败,《岳阳楼记》心系天下苍生。这便是两篇文章意境主题的最大差别。论格局,范仲淹自然是棋高一招。

3、论作品影响力,一个是“传奇”,一个是“典范”

王勃,英年早逝,本就是大唐文坛的一个传奇,他的《滕王阁序》更富传奇色彩。这篇八百多字的文章是王勃即兴作品,未曾修改过一字一句。好的文章要精雕细琢,字句要斟酌再三,而王勃却挥笔而就,一气呵成。可见,王勃知识储备深厚,打“腹稿”的能力更是炉火纯青。

王勃写完这篇文章后就夭折了,孤篇成绝唱,与张若虚写《春江花月夜》相似,因为孤绝,唯一,而被后人推崇。《滕王阁序》因王勃的离世变得更有价值,成为千古绝唱。

从汉末到初唐,骈体文亦经历了一些变革,以往的骈文华而不实,辞藻堆砌,文人不屑一顾。而王勃这篇《滕王阁序》虽辞藻精美,却毫无堆砌之感,浑然天成。就如同后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文笔华美,却自然流畅。

《滕王阁序》无疑是骈体文中的最有影响力的一篇,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创作水平。“传奇”一般的存在。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流传千古而不衰,并非文笔超凡,而是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处世之道让人称颂。

可以说北宋的范仲淹很有远见,思想亦与众不同,善于创新,敢于表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欧阳修曾言“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王安石称他“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岳阳楼记》被称为文章之“典范”,适合细读慢品,不同年龄,不同人生阅历,读出不一样的感觉。“先天下之忧而忧”,道出了为官从政的准则,后世人人效仿。

两篇文章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滕王阁序》主要在创作美感上有独特的造诣,《岳阳楼记》在处世哲理上有独特的见解。二者相较,各有千秋。

《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同是千古名篇,到底谁更胜一筹?

滕王阁

三、从《滕王阁序》到《岳阳楼记》,既是文学的发展,亦是思想的革新

“唐情宋理”,自古有之。唐朝诗人作品中大多抒发情感,志向,而到了宋朝趋于哲理。在文笔上,唐朝作品是不可逾越的巅峰,所以到了宋朝,以范仲淹、王安石、苏轼为代表的文坛领袖开启了改革之风,改掉以往浮华奢靡之风,开拓人生哲理之道。

正如我曾写过李白与苏轼同样咏庐山的两首作品《望庐山瀑布》与《题西林壁》,一个重情,一个重理。从《滕王阁序》对景色的衬托与描写到《岳阳楼记》对人生处世之道的感慨,既是文学的发展,亦是思想的创新。

结语: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作品本就没有高下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就作品本身来看,二者皆有可圈可点之处,两篇作品都代表了当时文坛创作的巅峰水准。你们觉得呢?

《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同是千古名篇,到底谁更胜一筹?

岳阳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