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此文一出,老子出生地终于有了定论


此文一出,老子出生地终于有了定论

杨光老师是涡阳文化界的泰斗,二十多年前,为了论证老子出生在涡阳,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写成了《老子生地考辨》一文发表在1992年《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第二期,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也为老子出生在涡阳提供了充分的证据。为使大家广泛了解这篇文章的发表过程,特将杨光老师写的另一篇文发表出来。

杨 光

我的《老子生地考辨》一文发表在1992年《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第二期上,时光匆匆,至今已有28年了。往事如昨,历历在目。

我对老子文化的研究始于1991年。1990年,台湾道协马炳文先生一行先后考察了河南鹿邑、安徽涡阳两地太清宫,捐款4000美元给鹿邑,可他认为生地在涡阳,有意捐款重建天静宫。这可是涡阳人民朝也盼、夕也盼的一件大事。1991年7月,安徽省涡阳县重修老子故里中太清宫筹备委员会成立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起草一份邀请书,邀请马炳文先生组团莅涡,共商重建大计。信要文雅,要用繁体字。信中说:“报本反始,谅不惮劳;仙乡煮茗,静候德音。”马炳文先生原籍涡阳官路口,接到信不久,即率团来涡。

接着,栗兰忠县长指名要我写一篇文章,证明老子是涡阳人。这是一篇大文章,很重要,也很难写,我感到压力很大。于是我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搜集资料,查找有关天静宫的记载;二是到天静宫实地考察,看武家河,看九井。马杰同志发掘出十几块古碑,都放在天齐庙里,宣传组给我们几位老教师每人一个放大镜,天天去抄古碑。在涡阳查不到有关资料,我有一本《水经注》有大用处,其他如《辞海》、几本不同版本的《道德经》,都注老子是河南鹿邑人。我开出一张书目,提出到省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宣传组组长是文化局局长刘光蓉,他同意去四个人:一中老教师郑如璧、戴之岳、杨光,由文化局张广超带队,一路照顾好三位老人的生活。时值盛夏,我们冒着酷暑出发了。省图书馆的同志知道我们为此目的而来,大力支持,热情接待,允许我们四人进入书库,自己查找。这样过了一两天,张广超说:为节省时间,他们中午下班,我们不下班,我去给大家买盒饭吃。大家热情很高,也都同意了。这样,我们在图书馆里泡了十来天,找到了我们所需要的材料,一一复印下来。

回到涡阳,当务之急,是把文章写出来。时筹委会设在乐行宾馆东小楼楼下,为我在西小楼楼上开了一个房间,有桌椅床铺,还给我买了宾馆自助餐餐票,中午可以在这里吃饭、休息,以便写作。坐在桌前,我仔细阅读这些得之不易的材料,构思如何写好《老子生地考辨》这篇文章。老子生于东周春秋末期,关于他的生地,我们第一个要弄清楚的,就是他生于哪个诸侯国哪县。大家都知道,第一个给老子作传的是汉司马迁,他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注家据此加注曰:今河南鹿邑。这几乎成了定论。殊不知,自司马迁以来,老子生地就有不同说法。这次在合肥看到今人马叙伦的《老子校诂》,马叙伦是新中国第一任高等教育部部长,他在《老子姓氏名字乡里仕宦生卒考》中说:“老子宋之相人”。读了这篇文章,如醍醐灌顶,我找到了老子生地的正确说法。考诸历代典籍,《庄子·天运》记孔子“南之沛见老聃”,东汉边韶《老子铭》说老子是“楚相县人”,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说老子是“陈国相人”,清姚鼐《老子章义序》说“夫宋国有老氏,而沛者宋地”,老子是宋国相县人,直至今人马叙伦《老子校沽》中说“老子宋之相人”,以上班班可考。相县故城在今涡阳丹城。到这里,大家会感到十分惊讶:老子生地为什么会产生“楚国苦县”、“宋国相县”两种不同说法?哪种说法是对的呢?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读读边韶《老子铭》,答案就在其中:“老子姓李,字伯阳,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原来老子春秋时生于宋国相县,到了汉代,相县虚荒,这个地方隶属苦县,所以司马迁就说他是楚国苦县人了。到了唐宋,又说老子是亳州真源人。因为时代不同,行政区划改变,所以才有了不同说法,都是对的。“相县虚荒,今属苦”,苦县自然也在涡阳境内。

老子的生地,我们第二个要弄清楚的,就是确切的地理位置。上引《老子铭》说:“在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这说明老子生地位于涡河北岸。东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说:“老子生于曲涡间”。“曲涡”在什么地方呢?曹丕《临涡赋》云:“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可知“曲涡”在谯东。涡河在义门转了几个大弯,即“曲涡间”,清魏源《老子本义》云:“曲涡间即曲仁里也。”曲仁里即从曲涡间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三:“涡水又东北屈,至赖乡西,谷水注之……谷水又东迳苦县故城中……谷水自此东入涡水。涡水又北迳老子庙东,庙前有二碑,在南门外”。可见老子庙在谷水(今名武家河)入涡处。唐李泰《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真源县即今义门。今涡阳天静宫九井俱存。宋真宗《御制朝谒太清宫颂并序》云:“太清宫者,介谯郡之列壤,滨涡水之鸿洲”,“择元辰于摄提,诣殊庭于谯左。”这两句宋真宗写他朝谒太清宫的时间和地点。“谯左”即亳州东。综上所述,老子故里定在“谯左”、“曲涡间”、涡水处其阳的谷水入涡处,庙中有九井。这个地方,只能是今涡阳的天静宫,而不是鹿邑的太清宫。因为鹿邑太清宫在涡河南岸,也没有九井。

老子生地在今涡阳天静宫,再举个有力例证。唐高宗、宋真宗都来朝谒过。《新唐书·高宗本纪》:乾封元年正月戊辰(666年2月10日),封于泰山。庚午(2月12日)禅于社首,以皇后为亚献(第二个献酒)。辛卯(2月23日),幸曲阜,祠孔子。赠太师。二月己未(二十二日,4月2日),如亳州祠老子,追号太上玄元皇帝,县人宗姓给复一年。《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庚申(1013年9月8日),诏来春亲谒亳州太清宫。庚午(八月十一日,9月18日),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七年春正月壬寅(正月十五日,1014年2月17日),车驾奉天书发京师。丙午(2月26日),次奉元宫。戊申(2月28日),王旦上混元上德皇帝册宝。己酉(正月二十二日,2月24日),朝谒太清宫。天书升辂,雨雪倏霁,法驾继进,佳气弥望。是夜,月重轮,幸先天观,广灵洞霄宫。到了元代,中过状元任监察御史的张起岩就把唐高宗、宋真宗朝谒老子的盛况写进《敕建天静宫兴造碑记》里:“礼折九重,诚倾万室。璇霄企圣,翠华驻跸。青瑶勒铭,鸿休煊赫”。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清代人是怎样评价涡阳、鹿邑两座太清宫的吧。郑交泰等纂修亁隆三十九年刊本《亳州志》记载:“按天静宫与星园之太清宫,俱殿宇宏深,规模整丽。中塑圣像,道气清严,威仪静穆,足令瞻礼者虔肃有加,迥非今匠所能仿佛。……流星之说,自宋时已有之,纵谓生于厉乡,归于鹿邑,此独非诞弥发祥地乎?无始之始,妙探其源,西太清宫当敢为先也。”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到9月中旬《老子生地考辨》就完稿了。又过了约一个多月,张照人同志打来电话,阜阳师范学院邢铁华教授在他家,要我拿稿子过去,看是否可以在学报上发表。我急匆匆赶了过去,邢教授看了稿子,说好,可以采用。不过明年第1期的稿子满了,可以发表在第2期上。有了可以发表的地方,我心里一块悬着的石头落地了。

1992年《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到了,文化局分送给有关单位和个人。“老子是涡阳人!”涡阳一片欢腾。文化馆牛家昆先生见了我,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杨老师,你真了不起,敢向司马迁挑战!”可在鹿邑,一石激起千重浪,极力反对,开研讨会,出书,上网攻击。我的态度,一是无奈,二是不怕。真理愈辩愈明。我的文章,句句有根据,条条有出处,驳得倒吗?

这篇文章是全国第一篇正式发表的考证老子故里在涡阳的文章。立即引起很大反响。文章发表后,我一边欢喜一边愁。县里把材料报到国家文物局,批复承认老子故里在涡阳,同意接受海外捐款。这样,涡阳得到了港台捐助的100万美元,老君殿重建起来。省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来涡阳访问,大多著文认定老子故里在涡阳。我自是欢喜。然而有一事萦回脑际:如何能找到全国最有权威的研老专家和有关研究单位,能请他们来考察定位,那样影响就更大了。1998年2月14日,县委宣传部部长董坤到我家来,要我到老子文化研究办公室去。我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请郦学专家、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桥驿教授以及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教授来涡阳考察。他立即同意了。4月14日至21日,我和办公室的张广超同志先后到杭州、上海去请专家。

5月26日至31日,陈桥驿教授偕夫人胡德芬来涡阳考察老子故里。陈桥驿教授已76岁,他顶烈日,冒酷暑,先后考察了天静宫遗址、武家河、淮北相山、我县丹城古城遗址以及河南鹿邑太清宫,29日上午作老子故里考察报告,确定老子故里在涡阳。先在留言簿上题词:“老子故里就在此,众说纷纷已可止。”又挥毫写道:“天静九井皆得之,道统源头豁然知。涡水长流道长在,老子故里就在此。”“川渎播迁古今多,郦书从来费揣摩。幸得九井历历在,谷水就是武家河。”第一首为老子故里在涡阳定位,第二首为武家河正名。陈老以“九井”定老子生地,这是最简便、最可靠、最科学的方法。说老子生地在涡阳有诸多证据。“九井”是第一证据。“九井”为涡阳独有,他地皆无。有“九井”就证明武家河是谷水,有“九井”就证明天静宫是老子生地。如果从史志记载来看,涡阳与鹿邑都有诸多记载,就是专家学者也难鉴别真伪。要鉴别,惟“九井”。涡阳如果“九井”不存在了,老子故里就将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感谢陈桥驿教授指点迷津:“幸得九井历历在,谷水就是武家河。”几天来兴奋不已,晚上回到家,作赠陈桥驿教授《水调歌头》词,又作和诗两首:“涡阳鹿邑两争之,可叹子长浑不知。千载谜团一日解,老子故里就在此。”“无语碧波可奈何,水经读罢费揣摩。幸得陈老指津渡。谷水就是武家河。”次日,请文联主席蒋庆宾书于宣纸,送给陈桥驿教授。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到国外讲学,由副所长钱林书以及张修桂、邹逸麟、王文楚、赵永复五教授组团,于7月6日至12日,应邀来涡阳对天静宫等地老子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在座谈会上,他们作了书面发言,“认为涡阳为老子故里说是有确实根据的”。要知道他们的老师谭其骧教授编纂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把苦县标注在鹿邑。今天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令我十分感动。因作小诗一首赠张修桂教授:“渴饮《水经注》,饥餐禹贡书。两河耸天静,知否犹龙居?”

1999年《辞海》第五版出版了。老子生地由以前只注河南鹿邑一家,改注河南鹿邑、安徽涡阳两说并存。涡阳得到《辞海》承认,我十分满意。

涡阳天静宫常接待外国学者来访。2010年3月20日,与胡智同志至君豪大酒店,接受美国道协张怡香会长来访,拍照。作《赠张怡香会长》诗:“已是艳阳三月天,幸逢仙长说星园。春风吹过大洋岸,中美同心结善缘。”

2010年5月11日,与胡智同志到天静宫,接受亳州台记者王磊、主持人韩露采访。风光旖旎,如入仙境。亳州宣传老子,我们的力量就大了,因作小诗一首:“谷波漾绿小桃红,人在仙源画里行。老子殿前谈老子,阿拉八十上荧屏。”

2010年1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王卡一行来涡阳考察道教遗存。在下午的座谈会上,我即席作《赠王卡教授》诗一首:“研老不知老,羲和御日匆。何时来王卡?谷水起犹龙。”

学习无止境。研究老子生地,只要涡阳、鹿邑两说并存,就一直在路上。我寄希望于将来发掘出有价值的文物,方能一锤定音。每次游览巍峨壮丽的天静宫,都十分惬意。但我仍牵挂着第三期工程,不知圣母殿、问礼堂、藏经楼何日动工?我愿写篇《天静宫赋》:“谷水为带兮龙山为屏,九井尚存兮是为铁证。”但愿这一天早早到来。


此文一出,老子出生地终于有了定论

读完这篇文章,你对杨光老师的观点有何高论,欢迎在下面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