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大白菜種植|生產過程中常遇到各種不良症狀疑難問題,如何解決?

大白菜,是我國原產的蔬菜,更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其中一種菜之一,我國多地廣有栽培。但往往人們在生產的過程中,常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比如大白菜不包心、脫幫、爛疙瘩等,而這些病害帶來的不良症狀,不論是發生其中任何的一種,也都是將導致經濟受到損失。那麼,夏季大白菜種植,常見不包心、脫幫、爛疙瘩等,這些問題成了為多年來人們較關心的問題,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如何進行解決呢?

大白菜種植|生產過程中常遇到各種不良症狀疑難問題,如何解決?

一、大白菜不包心的原因

1、溼度過大:大白菜不包心,尤其是夏季最常見的問題,因夏季降雨量大,降雨相對頻繁,從而使大白菜地理溼度過大,影響到大白菜的生長,一般出現這種情況下,易產生大白菜不包心。

2、水分不均:指的是水分不均勻,由於夏季溫度較高,這時大白菜生長較快,此時它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如不能適時澆水、合理的水量,則導致大白菜缺水,或是大量灌溉過多導致植株被水浸泡,只要是出現“一天干,一天溼”都容易使大白菜由於吸收水分不均勻而無法包心。

3、施肥不當:由於夏季大白菜處於高溫季節中生長,且生長迅速,有些種植的朋友為了加快大白菜的生長速度,盲目施肥、施肥量過多,或施肥種類與量配合不均導致不包心,如過度追施氮肥、確忽略了磷、鉀肥的施用,容易導致氮肥過剩,而磷、鉀肥不足,這就會使大白菜包心、包心不緊實或直接不包心的發生。

4、病蟲侵害:指的是,主要是防治病蟲不利導致。夏季的大白菜生長較旺,同時病蟲害的發生也隨之頻繁,如大白菜乾心病、軟腐病、霜黴病、白粉病、病毒病、蚜蟲、菜青蟲等。這些病、蟲的發生後,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會影響到大白菜的生長,從而導致大白菜不包心(無法包心),造成不願包心的假象,其實正是這些病、蟲導致大白菜不包心。

大白菜種植|生產過程中常遇到各種不良症狀疑難問題,如何解決?

⊙解決方法

1、及時排澇:對於出現降雨量大或降雨較頻繁的季節時,日常要多加註意,查看地裡排水溝,如發現排水溝有阻礙物堵住,要第一時間清溝,避免降雨後菜地、畦面積水,容易導致雨水浸泡到大白菜植株,導致不包心,同時也要加強地裡通風。

2、合理灌溉:灌溉要結合科學的方法進行。可在大白菜蓮座期、包心期、結球期等,採取科學合理進行灌溉,要供應水分充足、均勻,不可出現水分“忽高忽低,時干時溼”,保證土壤溼潤即可。切記不能在高溫時澆水,如中午,在土壤出現乾旱情況下,早晚各澆水一次,同時並用稻草或乾草類將畦面覆蓋(蓋厚3-4釐米)好,減少土壤蒸發,保持土壤持水均勻。

3、合理施肥:大白菜在生長過程中,在不同階段中,要根據科學合理進行施肥,要多注意氮肥的施用,同時也要合理的施用磷、鉀肥和有機肥,一般來講,夏季的大白菜,在結球前期、結球中期都應各進行施三元複合肥或磷酸二氫鉀1次,每次按畝施10-15千克,隨澆水時衝施即可。

4、防治病蟲:防治病蟲要及時。夏季高溫,這時是病蟲的高發期,特別是結球期間,應多查看大白菜有沒有產生病蟲害,主要是查看地面、植株葉片、植株周圍等,一旦發現有軟腐病、霜黴病等跡象,應第一時間施用藥物,可用5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瑞毒錳鋅500-600倍液噴霧防治。每7天一次,連續噴2-3次。或選用一些新研製出的低毒蔬菜專用殺蟲劑來噴霧防治,具體可根據藥物說明進行配製使用。

5、噴施葉面肥:可在結球期時,可通過噴施葉面肥來藉助葉面肥促進使大白菜包心,在大白菜結球期時,每隔8-10天可在大白菜葉面噴施一次800倍液,用0.3磷酸二氫鉀與0.3尿素混和液,連續噴灑2-3次,要均勻的對葉片噴溼,就可起到一定的增進大白菜包心。

6、搭架、設遮陽網:由於夏季高溫嚴重影響到大白菜包心,可在高溫天氣到來之前,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搭建架子,設掛上黑色的遮陽網,這樣就能降低溫度,使大白菜進去正常包心狀態。

大白菜種植|生產過程中常遇到各種不良症狀疑難問題,如何解決?

二、大白菜容易發生脫幫

大白菜脫幫,一般常發生在採摘後的貯藏過程中,這個問題也是多年來種植大白菜的朋友常遇到的問題。雖然說大白菜採收後有時出現少部分脫幫也是很難避免,但一般來講,如果是採收後貯藏到最後時,少部分損耗那葉正常,如出現脫幫佔比數過大,那麼就不是正常了,這時就不能再繼續貯藏。是什麼導致大白菜脫幫?該如何解決?

1、晾曬不當:一般在採收大白菜後,要及時晾曬,一旦出現脫幫後大白菜含水量加重,質地脆,加上人工搬運,這個過程多少都有些脫幫。再加上如貯藏前沒有充分晾曬好,水分過大,導致在貯藏後大白菜容易發熱,從而造成脫幫,因此,採收後一定要做好晾曬工作,待大白菜完全冷涼後再貯藏,避免發熱而脫幫、腐爛。

2、倒垛過晚:大白菜採收後,在入窖前如沒能及時倒垛,加上晾曬不充分、蔬菜沒有冷涼就貯藏後易發熱,水分大,這時呼吸作用較強,碼垛後容易發熱,將產生外部菜先從根部脫離,離層大,葉片容易脫離。

3、凍害影響:大白菜將準備貯藏前,如入窖過晚或防寒不到位,使大白菜容易受凍害,加上沒有緩好就下窖,這樣也容易發生脫幫,或產生腐爛。

⊙解決方法

1、精細選種:解決問題,要從源頭抓起。應選優良的大白菜耐旱、耐寒、耐貯藏、耐運輸的品種。

2、適時入窯:在採收大白菜時,要選天氣良好時進行,貯藏前要晾曬充分、待大白菜溫熱散去後再下窯,避免剛收沒晾曬風乾好就下窖,這樣貯藏後大白菜容易發熱,隨後不久將會出現脫幫,嚴重則甚至全株腐爛。

3、窖藏管理:大白菜採收、晾曬後,貯藏時,要碼整齊,要有一定的間隔,以“窄碼低堆”為主,避免壓得太重,同時要確保通風管理。日常管理中,不能出現窖內空氣溼度過大,排除溼熱空氣,防止大白菜發生脫幫或腐爛。一般窖藏後期時,要加大通風。儘可能利用夜間低溫,並補充窖內的溼度,增加倒菜次數,發現有外部葉片腐爛的,立馬摘掉,包括黃葉。在整個貯藏期的窯溫應保持在0℃-1℃,窖內空氣溼度在85%-90%。當出現溼度不夠時,可在窯內牆邊上放置盆水,也可掛已經打溼了的稻草,以防大白菜葉外幫萎蔫、乾枯、脫幫的發生。

大白菜種植|生產過程中常遇到各種不良症狀疑難問題,如何解決?

三、大白菜容易發生爛疙瘩

爛疙瘩又被稱為“軟腐病”,一般多見發生在包心期。症狀表現:開始時,在菜幫基部或在粗莖部上產生有水漬狀的病斑,輕時侵染外部,重則全株侵染,當隨著病情不斷增加後,外葉下垂嚴重,葉球裸露,從基部開始腐爛直至蔓延而入,導致全株枯死。那麼是什麼原因引發爛疙瘩?該如何預防才能避免發生呢?解決方法如下。

1、久旱突澇:爛疙瘩是屬於細菌性病害,多發生於長時間乾旱後,突然又出現連雨天氣,從而導致“由幹變溼”再轉為內澇,在這種情況就容易出現大白菜爛疙瘩。

2、地下蟲害:尤其是播種大白菜時,採用未腐熟的肥料,加上乾旱後突然降雨,而此時低溫天氣到來,畦面又積水,又多年連作地裡潛在的細菌容易被激活,病蟲侵害後使大白菜產生爛疙瘩。

3、用肥不當:如在種植前,用未腐熟的肥料,而未腐熟肥料中在施入土壤裡後,就會產生烹發的一個過程,此時就會產生大量的細菌潛伏於土層下,其次是施肥不均勻,如有些施肥過量,或施肥到植株根部或葉部上,又沒及時澆水衝淋,就容易出現爛疙瘩。施肥多的植物容易腐爛、燒葉等,一般多易引發病變。

大白菜種植|生產過程中常遇到各種不良症狀疑難問題,如何解決?

⊙解決方法

1、加強田間技術管理:在播種前,先整地、曬墒,第一時間防治地下害蟲。遇到乾旱時,在在澆水時,要保證土壤溼潤即可,不能使畦面積水過大。遇到多雨天氣時,及時疏通排水溝。每當用農家腐熟肥料追肥時,不能用未腐熟的肥料。在施肥時,一定要合理施肥,不能施用過量或過少。更不能有肥料掛在植株基部或葉部。

2、藥劑防治:日常加強管理,要經常檢查,當發現有病蟲害時,要第一時間用藥劑進行防治,特別要注意大白菜在中、後期時各種病蟲繁多,此時要做到早發現,早防治。

3、清除病株:在大白菜將進入結球期時,日常多查看植株是否有腐爛症狀,一旦發現有,及時連根拔起,拿出菜園內銷燬處理,並用一些消石灰撒在株坑內和周邊,避免病菌加大擴散。

大白菜種植|生產過程中常遇到各種不良症狀疑難問題,如何解決?

總結:大白菜種植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疑難問題,要在播種前準備好工作,如提前耕地、曬墒,做排水溝,日常管理過程中,遇到乾旱時要早晚各澆水一次。出現多雨天氣時,要注意不能讓地裡積水,應及時排澇。在施肥方面要合理選肥和施用量,同時要做好病蟲害防治措施。到採收期時,應適時採收,做好貯藏等工作,要做好綜合防控,提高產量和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