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论文评价”国际通行、百年检验,仍有不足

近年来,高校论文成为了众多人议论的焦点,而一度出现的论文造假风波,更是将高校科研评价制度推向了风口浪尖。

有人说要废除论文评价,甚至说中国是论文大国,但是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却不够多。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针对科研评级体系,“惟论文是举”的问题,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曾经说过的一番话,非常中肯。

“首先,我必须强调“论文评价”是国际通行的、经过百多年历史检验的基础学术研究的评价,它的合理内核就是“同行评价”。为什么重视优秀刊物的论文?因为借助其较高水平的同行评价。为什么看引用率?也是看同行评价。论文评价受到批评,是因为它被“唯一化”了,被简单地计量化了,还被用到了不适用的地方。”

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论文评价”国际通行、百年检验,仍有不足

可见论文也有自身的价值,而这番话正是2018年从南开大学离开的原校长龚克所说。

在1994年,年仅39岁的龚克晋升教授,2001年当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历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信息学院院长,清华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天津大学校长以及南开大学校长。从阅历上看,龚克可谓丰富,也难怪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科研问题所在。

面对“惟论文是举”的问题,当初还是南开大学校长的龚克采取了很多措施,为了抑制简单地量化评价,南开大学采用“代表作”评审制,简单地来说,就是申报副教授需要提交三个代表作。

最初,代表作主要还是论文,后来南开做了进一步改革,将代表作范围扩大到了包括论文在内,还可以是教学成果、专利及其实施结果等等。然而,在最后区别水平高低的时候,论文又成为了焦点,因为论文有着很高的区分度。

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论文评价”国际通行、百年检验,仍有不足

可见,科研评价的改革并不容易,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科研评价制度演变为了“惟论文是举”,陷入到了这种怪圈。尽管龚克所做的努力效果有限,但是却意义非凡;然而,要破解科研上的这个“怪圈”,也许需要更大的智慧,也许2018年,这位思索中国高校未来出路的校长龚克离开了南开,有人为之惋惜,但是这或许也是一次契机。

2019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教授正式就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任期2年,成为了该组织成立50年以来首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的主席。

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论文评价”国际通行、百年检验,仍有不足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在国际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该联合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类国际组织,成员覆盖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涉及11个相关领域的国际工程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由国家会员和国际会员组成的国际组织,而中国在1981年正式加入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成为其国家会员。

无疑,龚克在该组织上任,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国际工程领域影响力,未来也将提高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但是我们更相信,在国际舞台上,或许龚克教授能够找到中国科研领域存在的“惟论文是举”问题的破解方法。

这样的科学家,可能人在远行,心却在自己的祖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