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除夕夜飛往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上海女人

公眾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作者 | 陳亮,編輯 | 施智梁

今天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汪慧娟來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第45天。汪慧娟向出行一客坦言,她並不記得來到武漢第幾天了,只知道今天又是一個工作日。

1月23日,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下發《關於組派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後,汪慧娟等骨幹力量第一時間就報名參加,同時在徵求意向表上勾選了負責重症患者的選項。

報完名後,汪慧娟將消息告訴了丈夫,並決定在吃完年夜飯後告訴父母、孩子。1月24日(除夕)17時許,當汪慧娟一家人正在包春捲的時候,電話突然響起,上海第一批135名援鄂醫療隊員需要立刻出發。

放下手中未包完的春捲,汪慧娟向父母提前攤牌——即將支援武漢。短暫的告別之後,汪慧娟從房間內拖出早已收拾好的行李箱,向武漢出發。

除夕夜飛往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上海女人

▲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合照,醫護人員的防護服上寫著自己的姓名和所屬醫院,汪慧娟護士位於第二排左數

一次性醫用帽、一次性檢查手套、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鞋套、N95口罩、全面型呼吸防護器、防護面屏、護目鏡.....裝滿了22個行李箱。華山醫院汪慧娟等4人帶著22箱防護用品以及有些小緊張的心情,在除夕深夜登上了前往武漢飛機。

鼠年第一個凌晨,上海醫療隊飛機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黑漆漆、清冷是汪慧娟的第一感受。坐上前往酒店大巴,汪慧娟第一次明白新聞裡說的封城是什麼意思。“沒有一輛車,沒有一名行人,只能說震驚。”汪慧娟回憶道。

短暫的休息後,大年初一(1月25日)下午,汪慧娟參加了醫療隊集體會議,學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醫護人員的消毒及自我保護流程等。尤其是學習如何穿脫防護服,汪慧娟格外認真。

汪慧娟常年在重症監護室工作,還經歷過SARS時期的急診,但穿脫防護服仍是第一次。當天下午華山醫院援鄂四人,分別穿脫防護4到5次,並相互監督指出不足之處。

除夕夜飛往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上海女人

除夕夜飛往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上海女人

▲ 汪慧娟在醫院內工作 / 上海醫療隊

1月26日,汪慧娟進入金銀潭醫院開始工作。真正穿上防護服,要面對真實病人的時候,汪慧娟有點害怕、有點緊張,這種害怕與緊張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她不知道接下來要面對什麼。在進入病房之前,新冠病人對她來說只是新聞中的人物。

剛進入病房汪慧娟有點不大習慣,陌生的病房,連找個針頭都要詢問金銀潭醫院的護士。同時,汪慧娟還要面對“難纏”的病人。

汪慧娟負責的四人病房內,不僅有一名昏迷的病人,還有一名喜怒無常的病人——老胡。由於佩戴無創呼吸機會有不適感,老胡就顯得格外煩躁,不停扯掉呼吸機面罩。面罩一被摘下,老胡的血氧飽和度瞬間降到了70%,有時甚至降到50%。

正常的血氧飽和度在94%以上,如果低於這個數值,就是出現了供氧不足的現象。汪慧娟發現扯掉呼吸機面罩的老胡嘴唇都發紫了,立馬好言安撫,並幫老胡戴上,一天摘—戴的動作要反覆多次。

更有甚者,煩躁時老胡會提各種要求,一會兒要吃糖,一會兒要吃餅乾,一會兒要穿綠衣服等等。沒有護工的病房內,汪慧娟要承擔護工的工作,滿足老胡各種要求。進駐初期一天要工作8小時的汪慧娟笑稱,有時候要和老胡“搏鬥”8小時,“每當老胡人比較清醒對我說謝謝的時候,所有的疲憊都會消失。”

除夕夜飛往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上海女人

▲ 汪慧娟和病人之間的相處非常融洽 / 上海醫療隊

隨著體系搭建完成、流程逐漸規範化,上海醫療隊的輪班時間壓縮到了4個小時。雖然比初期工作時間壓縮了一半,但對汪慧娟來說仍是不小的挑戰。為了不上廁所,站好崗,汪慧娟選擇上崗前不吃不喝,直到工作完成。

同時,防護服+口罩的胸悶感是每天必須克服的一件事,對汪慧娟來說,每天最舒爽的時刻就是摘下防護服的那一刻。

工作是艱辛的,生活必須是樂觀的。汪慧娟把每天時間都安排得很滿,打掃房間、睡覺休息、一天做三次廣播體操、刷刷手機......

除夕夜飛往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上海女人

▲ 3月8日婦女節當天,汪慧娟的防護服上寫著“女神節快樂” / 上海醫療隊

2月某個下午,上海醫療隊收到了來自上海知名麵包房的點心。當汪慧娟打開禮盒時,驚喜地發現,裡面還有一隻玩偶熊,一瞬間“心都化了”。除此之外,錦江飯店的牛排、國際飯店的蝴蝶酥等一批批上海特產投餵給上海醫療隊。

隨著一批批病人出院,武漢的春天到了,珞珈山的櫻花即將綻放。汪慧娟在期待著一個驚喜:某一天收到通知回上海賞花。(責編/楊佩謙)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財經》雜誌交通工業組創建,專注交通出行領域新聞,致力於探索出行、科技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