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不過一根網線而已,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近日,因為“227事件”,肖戰被推上了輿論頂端。肖戰現在每天面對的是無數憤怒的人的怒火,無數的指責,謾罵,詆譭。網絡上對他的指責簡直不堪入目,說什麼的都有,甚至指責,謾罵他的親人,朋友。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不過一根網線而已,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且不說這件事幾方的對錯,我們來談談肖戰現在所遭受的。那就是網絡暴力。

網絡暴力是一種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暴力形式,它是指一類由網民發表在網絡上的並且具有誹謗性、誣衊性、侵犯名譽、損害權益和煽動性的言論、文字、圖片、視頻,這一類言語、文字、圖片、視頻會針對他人的名譽、權益與精神造成損害。

每一個硬幣都有正反兩面,每一個新鮮事物的出現也必然有利有弊。

在現在飛速發展的大數據時代,網絡成為無數信息的載體,網絡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無數便利,帶給我們分享自己的機會,卻也給我們帶來了可怕的網絡暴力。

總有人覺得網絡暴力和我們有關係。你以為網絡暴力離平凡人的生活很遠。但其實它無孔不入,大到公眾人物被謾罵,小到你的同學散播你的謠言。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甚至有的時候連私生活都會遭到窺探,被公之於眾。

他們是最容易被網絡暴力的群體。比如以前被網友們瘋狂網絡暴力的古力娜扎。

古力娜扎最開始出現在公眾面前是因為在參加北京電影學院的藝考時被媒體拍到,被評為最美藝考生爆紅網絡。後來更是參演了《軒轅劍之天之痕》裡的小雪被更多人熟知,正式踏入演藝圈,自娜扎出道以來一直都在被黑的道路上,整容、演技不行,裝模做樣,假清純。後來和張翰公佈戀情以後網絡暴力更是達到頂峰。很多粉絲把怒火撒在古力娜扎身上,以最大的惡意揣度她,說她是小三上位。

那段時間,不管古力娜扎做什麼都會迎來新一波的謾罵。甚至有人P了她的遺照放在網絡上以此傷害她。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不過一根網線而已,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2014年娜扎的爸爸因心臟病去世,父親的去世加上社會輿論的壓力,還有網上鍵盤俠們的工下,娜扎娜扎壓力不斷,原來茂密的頭髮開始不斷掉髮,後來只能無奈的剪掉心愛的長髮。娜扎母親說,娜扎常一邊刷手機評論一邊哭個不停,在《偶像來了》裡面,娜扎提到這還抑制不住哭個不停。


還有長期遭受網絡暴力的雪莉,年僅25歲就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我不敢說這都是由於網絡暴力,但網絡暴力絕對在裡面充當了催化劑。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不過一根網線而已,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雪莉生前曾談論網絡暴力的時候稱“為什麼要因為我被罵呢,都是很善良又可愛的朋友,感覺有很多人唯獨對我戴著有色眼鏡,也更加了解我一些,觀眾朋友也請疼愛我一些吧,記者們請疼愛我一些吧。”

你以為網絡暴力不過是一句句話嘛?

不,不是,它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它是儈子手的大刀。

在這個時代,人肉搜索,P圖造謠,瞎編亂造已經是制暴者手中鋒利的武器了。

韓國漫畫《管理員》講的是平常時時刻刻被別人管制,到後面自己有了機會管制別人,肯定拼命管制別人,以此會產生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和征服之後的成功的喜悅。於是在無人管制的網絡世界,那些人就開始了肆無忌憚的施暴。


為什麼人們總在肆無忌憚的施暴


1、 壓力增大,宣洩不滿

現實生活中的不平等,各方面的壓力讓人窒息,讓人恨不得把自己撕裂成兩個靈魂,一個循規蹈矩積極成長,一個陰森陰暗浸出毒汁。

作者夏北島在作品《夏盡時亡》裡寫過:“有的人美麗,有的人平凡,有的人衣食無憂,有的人奔波勞累。然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站在事不關己的角度,對別人的事情品頭論足。”

施暴者把自己在現實生活受到的不滿,統統傾瀉在網絡這個黑洞。當他們看到光鮮亮麗的明星們的一點點瑕疵,就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揮舞著權杖,想盡辦法把她們拉下神壇。

2、 施暴而不自知

在大數據的分析下,推送給你的都是你喜歡的,日復一日你只會覺得自己和大多數人一樣堅持著正理。

近日一位因長期遭受惡語相向,不堪忍受網絡攻擊的女演員,將上百條惡評全部“掛”出,向辱罵者公開宣戰。



拋開事件孰是孰非,我們要看到上述女演員這種維權方式其實存在特殊性和侷限性。作為一位公眾人物,當事人坐擁百萬粉絲,又有熱劇傍身,號召力、話語權、關注度是大多數人無法比擬的。更要看到,即便是公眾人物,這場與網絡暴力的抗爭同樣艱難慘烈。就在這位女演員將惡意“公開處刑”後,新一輪謾罵又潮水般湧來,為其身心帶來“二次創傷”。網絡輿論場中,甚至有些人以此事件為標誌,站成兩隊,互相掐架,如此互撕,顯然與抵制網絡暴力的初衷背道而馳。



本次事件中,有一個細節耐人尋味:某網友前腳對當事演員惡意辱罵,被“掛”出遭到指責後,又一臉無辜地控訴,自己遭遇了網絡暴力。極具戲劇性的反轉,折射出某種社會心態——在網絡暴力面前,大家都覺得自己很脆弱,只是一名普通網友;可一旦進入網絡世界,又覺得自己身為普通網友,對看不慣的人和事隨便罵幾句無妨,特別是明星藝人似乎理應成為謾罵“標的”。此種邏輯,何其荒謬。


——《抵制網絡暴力不是個人的戰鬥》(澎湃新聞)

施暴者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甚至覺得自己才是那個可憐“受害者”。無意識的向別人施暴更是可怕。

3、 躲在群體裡,自覺安全

《烏合之眾》中寫道: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孤立的個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應行為的能力,群體則缺乏這種能力。群體中的個人極易受刺激因素的影響,轉眼之間就從最血腥的狂熱變成最極端的寬宏大量和英雄主義。群體很容易做出劊子手的舉動。

網絡施暴者通常躲在群體裡面,順從一個惡劣團伙的蠱惑,為受害者的牢籠添磚加瓦。深深的陷入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理論基本描述了這樣一個現象: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


生而為人,願你我再多一些善良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願意放大別人的微小瑕疵,假扮正義之士,滿口禮儀道德的譴責別人,來合理的成就自己。

你的肆意狂歡,也許就把別人推入了深淵。等待一段時間,你就可以假裝遺忘,拍拍屁股走人,然後向人炫耀自己的戰績,可被傷害的人一輩子都留著疤痕。

人都有言論自由,但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如今的網絡已經不是法外之地了,它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淨土。

剛剛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明確規定不能開展網絡暴力。

《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根據規定,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賬號等違法活動。規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它保護的不是一部分人,而是我們所有人,畢竟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