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也許你不知道,陽原人過年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河北張家口陽原人的年,是從集上開始的。

進了臘月,集突然就鮮明起來,往常賣的針頭線腦、雞鴨魚肉和五穀雜糧之外,多了年畫、對聯兒、窗花兒,還有 “不來來”等。年畫和對聯一溜兒擺在地上,前幾年多是搔首弄姿的女人,這幾年好像美女少了,多了山水和胖娃娃。“不來來”有掛著的,更多的摞成厚厚一沓放在那。這些東西給了趕集人關於年的期盼,也賦予了春節最基本的色彩。

三里五村的男人和女人便向集湧來。有錢人開著汽車,沒錢人騎掛自行車,也有騎摩托、趕馬車的,當然近便處的也走著來。集也就成了展示人們窮富差距的顯示器,或者說照妖鏡,把莊稼人受了一年的境況明白無誤地呈現在人們眼前。好在莊戶人不在乎這些事,他們的心思在無規則擺放的攤點上,先是轉,看準了,再討價還價,遇到頭上長著犟板筋的攤主,有時還會爭得面紅耳赤。但趕集人自有他們迴旋的方式和餘地,最終還是買下了心儀的東西,興沖沖回家等著過年。

臘八第一個來了。早上吃臘八粥是這天最講究的事。食料是頭天黑夜女人們就準備好了的,有泡大了的紅小豆,去了蛆的紅棗,還有幹菠菜、黃豆芽等。天還沒亮,女人們早已起來,將小米淘幾和,然後倒進燒熱了的開水鍋裡,燒一滾子,再倒進紅小豆,放進紅棗,接著燒,悶。粥劃出鍋後,再熬菜。臘八早上講究用素油熬乾菜。李掃花的老家多熬幹菠菜和黃豆芽,也放幾片現豆腐。正因如許,李掃花現在從不喜吃乾菜,不管是幹菠菜,還是幹葫蘆條,還是幹豆角,概莫能外,原因想必和小時候吃傷了有關。


也許你不知道,陽原人過年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等孩子們睜開眼的時候,豆兒粥和熬菜已在鍋臺上騰騰冒著香氣了。但這誘惑對孩子們卻有限,他們要的是多睡會兒。女人就會說,快起哇,太陽上來再吃粥,會吃成紅眼兒的。孩子們總算起來了,她們卻會讓孩子們碗裡端上點粥,先去喂門鏵,替她們表達謝意,感謝門鏵一年盡職盡守,給家帶來了平安。但那門鏵實在太冰涼了,有時候就會粘住孩子的小手,讓他們用了力才能擺脫,且感到些微的生疼。

二十三,是小年。都說二十三,糖瓜粘,有的人會在這一天吃麻糖。用意很明顯,給灶王爺點甜頭兒,粘住他的嘴,讓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不能在玉帝面前像崔永元那樣實話實說。因為灶王爺是管飲食和家務事的神,這一天他得上天向玉帝述職,彙報每家每戶一年來的所為,而有些事是不能讓玉帝知道的,這就需要賄賂灶王爺,讓他有所隱瞞。好在無論灶王爺在天上說了什麼,莊戶人還是按他們的性子過,日子也就有好有賴,有的不好不賴。這讓李掃花覺得鄉下人選擇吃麻糖,根本是借灶王爺的名兒,滿足他們自己的嘴。這大概才是他們最樸素的願望吧。

也許你不知道,陽原人過年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小年一過,陽原人的年更具儀式感了。新衣裳多在前些時已做好,此刻疊得整整齊齊鎖在櫃子裡。大炮和小炮兒也是買好了的,放在院裡窗臺或者窗格子上,或橫或豎著曬,讓響的時候更加清脆。男人們便開始殺豬宰羊,但殺得起豬、宰得起羊的人家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家只能宰只雞或殺個兔兒,或者割刀肉,買點豬或羊下水,再端豆腐,押扁粉,生豆芽,炒豆子。然後在肉香繚繞中男人們剃頭,女人們餃臉,儘量讓自己光鮮點,以嶄新的形象過年。李掃花小時候,父親還會給他編個小燈籠,但那燈籠往往堅持不了幾天,就會在三十晚上提出去的時候被村裡的賴小扔進炮去炸掉,反倒成了他哭泣的根源。

許多地方都在二十四這天打掃房子,但李掃花的老家二十六才打掃房子 ,說是打掃,其實只是掃淨鹿鹿塵,再拿白土刷一遍。現在好多人家牆都是滾的,自然也就用不著再粉刷,說起來倒省事不少。到了二十七,人們開始糊窗子,把新麻紙貼在窗欞上,然後在中間和四個角貼上窗花兒。現在人們都成了玻璃窗,麻紙也已退位,但有些人家還貼窗花,以讓窗戶顯得繽紛。

也許你不知道,陽原人過年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這讓李掃花到底又想起小時候過年的事來。那時候的這幾天已經飛一樣快,但李掃花們還是嫌慢,因為吊在房樑上的炒豆子散發的香氣早讓他們垂涎欲滴,而集上買來的新衣裳也早勾引了他們的幼小的心。但不到三十,房樑上的炒大豆和炒黃豆大人不會放下來,點心也是三十晚上才讓吃的,至於新衣,更是初一早起才讓穿的。所以李掃花們便一次次掀開炕上圍得嚴嚴實實的糕盆,看裡面的黃豆和綠豆出了芽沒有,長大了沒有,然後在心裡盤算著速度,等著那個真正的年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