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鲁迅和周作人两兄弟为什么绝交?

我们的爱JH


鲁迅和周作人反目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羽太信子。据资料记载,羽太信子这个人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歇斯底里,在家里时不管是鲁迅还是周作人都要忍让她,就因如此她越来越过分,到最后还要求鲁迅搬出自己掏钱买的房子。

《鲁迅回忆录》中说道:

“但到北京以后,她却不同了,因为那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在气焰嚣张的时候,北京又有日本使馆,他便倚势凌人,俨然以一个侵略者的面目出现了。事事请教日本人,常和日本使馆有着联系。”

鲁迅被赶走后,一有什么风声鹤唳,她就在门前扯起日本旗,改周宅为羽太寓。

羽太信子

作为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没有尊重过丈夫,而周作人对羽太信子也从来都是唯命是从,日本人进入中国后,她更是嚣张,因为她觉得自己有日本撑腰。所以,她更是彻底的看不起鲁迅一家人。

而鲁迅在当时靠着写作收入颇丰,羽太信子把鲁迅的资助作为理所当然,甚至她还要求资助自己的弟弟羽太重久。而虚荣心爆棚的羽太信子用鲁迅资助的钱挥霍无度,请了好几个下人来伺候她,成天不做事,衣服穿了就扔,她觉得周作人没能力,鲁迅这个大伯哥就必须拿钱养他们。

厌恶鲁迅,想把他赶走

对于羽太信子花钱的大手大脚,鲁迅挺反感,因为他要照顾自家人、又要资助周作人的岳父、岳母和羽太重久,这让鲁迅的经济变得很拮据。因此,有次鲁迅劝羽太信子说:“花钱要节制,要想想将来。”

因为这句话,羽太信子非常的不爽,她觉得鲁迅看不起她,在侮辱她,所以她想把鲁迅赶走。她怂恿周作人跟鲁迅吵架然后赶走鲁迅,而周作人爱这个吵架起来歇斯底里的女人,他也觉得哥哥和妻子只能选一个,所以他放弃了鲁迅。

为了赶走鲁迅,恶意毁谤。

对于这样的悍妇,最厉害的杀手锏就是毁谤,她对周围的人说鲁迅调戏她,说鲁迅经常躲在窗台下偷听她的动静偷看她洗澡,她对周作人也是这么说的。

周作人信以为真,便写了封信给鲁迅:

“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的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解释下上面的话:我昨天才知道你调戏了我老婆,我承受不起,但我也无法怪谁。大家都是可怜人,我以前想象的那种美好生活原来都是虚幻的。我现在想改变原来的生活,以后没事的话你就不要到院子里来了。愿你一切安好,请你自重。

这段话说下来就是跟鲁迅绝交,把他赶走的意思,鲁迅看了这封信后也明白周作人夫妻的想法。

羽太信子有个妹妹叫羽太芳子,是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妻子,这两个姐妹都瞧不起周建人,所以最后鲁迅与周建人都被赶走。鲁迅搬走后大病了一场,不过生活上宽裕了很多,不用再资助周作人一家人和他的岳父岳母、弟弟妹妹,现在周作人成了羽太信子唯一的奴隶。

被日本女人毁了一生的男人

周作人说这辈子做了两件错事,一是跟哥哥绝交;二是一直顺着羽太信子,成了汉奸。他太迷恋羽太信子了,这从他的一篇文章的名字就能看的出来《周作人&羽太信子:我对不起全世界,但对得起你!》,所以为了满足羽太信子的无止境索求,他当了汉奸,因为在担任一些汉奸职务时,他可以拿点油水给羽太信子挥霍。

抗战结束后,周作人因汉奸罪被判十四年,他说: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唉,我好后悔啊!当年悔不该不随北大南迁,不该跟哥哥绝交,他当时对我们那么好,女人真是祸水呀,我怎么就听了夫人羽太信子的话呢?”

大国布衣


鲁迅与周作人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到后来却落到一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在我们现在看来真是一件令人慨叹的事情。

其中有很多不靠谱的所谓隐秘原因,我觉得作为现代人不应该再说出来。既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提都不应该再提。一方面会被用心不良的人用来毁坏鲁迅先生的形象,另一方面又体现出说话人的不负责任,影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在我看来,他们两个断绝往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并且这三点是综合性的,

没有哪一点是主要,哪一点是次要,间隙的产生往往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随后达到爆发。

第一点,是两个人性格差距。

作为周家的长子,鲁迅显得更世故一些,而周作人则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在这一点上,鲁迅更包容一些,而周作人则显得不够大气,甚至性格还有一些冷漠和多疑。

鲁迅虽然热情有加,奈何周作人冷漠有余,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两个人交往就越来越少。

长此以往,两个人慢慢产生间隙,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点,鲁迅和周作人在政见上的不同。

鲁迅虽然看似对旧中国批判更多一些,但这是因为他对中国的热爱,他看不得中国沦落到处处收人欺负的境界,下笔虽然犀利了一些,但也只是为了用他的文字唤醒中国人,他一生并未做过对中国不利的事情。

反观周作人则不同,他身上的奴性思想似乎显得更深重了一些,这也是鲁迅先生文章里所批判的,加上周作人多疑的性格,他会不会认为自己的哥哥有时候在指桑骂槐?我这么说是有证据的,在抗日战争开始不久周作人就投递叛国了,虽然这是后话,但在之前兄弟两人在这件事上,肯定也会有各自看不顺眼的地方。

第三点,就是因为周作人的太太了。

根据鲁迅的挚友所说,自1911年他回国之后,家里的财务是由周作人的太太信子打理的,信子这个人持家无度,生活铺张浪费,而周作人也并未加以管教。鲁迅曾经因为此事而批评过她,未料信子此人自私刻薄,还好搬弄是非,她因此对鲁迅各种诬陷。周作人本身就有多疑的性格,再加上他平时不理家务,就对信子的话信以为真。更是对鲁迅疏远了许多,甚至最后逼迫鲁迅搬出了周家大宅。

咱们看电视剧《大宅门》里,一大家子住一块有许多是是非非,其实电视剧深刻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状,鲁迅和周作人虽然都是当时文坛的主将,但是在家事处理上也难逃影视剧里的俗套。





阿森聊点事儿


周家兄弟失和的真相至今还是一个谜,没有人能完全搞清楚。尽管有人收集了很多材料,努力想搞清楚,因为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由于涉及到个人隐私,很多材料不完整,没有办法彻底把它查个水落石出。

表面上看来它是家庭纠纷。因为周家是一个大家庭,用今天的话说,经济核算是一笔糊涂账。鲁迅的收入很高,他直接把钱交到家里,但是兄弟周作人娶了一个日本夫人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夫人每天的生活是非常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家里一切用品都要到日本商店去买,她太喜欢日货。人家也是爱国主义者,非常爱自己的国家,家里大人小孩生病,都要请日本的大夫,所有东西都要是日货。做满了一桌子的菜,说不好吃,就全部倒了重做,家里被子和褥子说不新了,马上重做一套新的,出门一定要坐汽车。想想上个世纪20年代,出门就坐汽车,那是不得了的,当然鲁迅是愿意为这个家庭做奉献的,他是长子,是家里的大家长,他只要家庭和睦,什么都愿意去做。鲁迅曾经说,我的钱是用黄包车拉进来的,但是人家是用汽车送出去。所以他觉得自己拼命做,却总不能满足要求。这个方面的材料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在家务上、经济生活上有纠纷。

这个时候,也就是1923年、1924年间,其实他跟周作人的思想分歧还不是太大,但是有一天,兄弟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至于动手打了起来。想像一下如果看到街坊邻居兄弟两个打架是很平常的事,但是鲁迅兄弟两个真打起来了,真是让人感到很惊讶,当时他们的朋友也不是很能理解。本来鲁迅住在前面,周作人住在后面,一家人和睦地来往,打架的结果就是周作人亲自送了一封绝交信来37,信的开头称他为鲁迅先生。我们今天称鲁迅先生是怀着尊敬的心情的,但是他的亲弟弟写的信上加上这个鲁迅先生,下面的内容不用再看也知道他的态度了,如此态度也就是说明一刀两断了。其中有一句话说:"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知识分子讲话是很客气的,但是往往客气后面有十二万分的狠毒。普通老百姓吵架,话虽然很难听,但第二天就好了,"明天再来玩啊"。知识分子表面虽然客客气气,其实心里怀着深仇大恨。后来鲁迅很快就搬出了八道湾,另外买了一所房子住,从此不再和他的兄弟来往。 其实还是一个谜,很多的说法也只是猜测而已,更有甚者说羽太信子原是鲁迅的情人之类的.

见过不少于三种的说法,觉得以上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客观. 但是从周作人的绝交信看来,觉得周作人认为鲁迅有对其妻有不轨行为的可能性还是很大,要不这么好的亲兄弟为何就会反目成仇.只有这件事才是可能的,金钱也不会导致老死不相往来啊. 当然这很大可能是一场误会,或者是羽太信子对鲁迅的诬蔑.这肯定还是跟这个女人有关,但鲁迅成为伟人之后,能看到的就只有鲁迅朋友的一些说法,另一些说法就看不大到了。


杨涛er


鲁迅与弟弟周作人为何兄弟失和?一本日记揭开了事情的真相

在近代历史上,鲁迅是一位先锋人物,他以笔为投枪、为匕首,刺向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胸膛,为救国救民而奔走呼号。鲁迅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那就是他与其弟弟周作人的失和问题。

鲁迅

对于鲁迅兄弟的反目,详细记载在1926年6月11日鲁迅所写的日记里:“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比进西厢,启孟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又以电话招重久及张凤举、徐耀辰来,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凡捏造未圆处,则启孟救正之,然终取书、器而出。”

这段话字数不多,但透露的信息量是很大的,鲁迅回去取书遭到了周作人和其妻子的围殴辱骂。周作人的妻子说落鲁迅的“罪状”,多污言秽语,在一边的周作人则帮腔作势,为妻子极力助威。

鲁迅藏书

这种“兄弟阋墙”的悲剧真是令人想不到,周家兄弟一贯兄友弟恭,二人在文坛上又都负有盛名,为何二人的关系会演变至此呢?一直以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主要是二人思想上发生了转变,进而导致生活上出现矛盾。这种说法被不少人认可,但事实是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周家兄弟在1924年时思想上并没有分歧,周作人跟鲁迅关系破裂,是在1927年家庭矛盾爆发之后。

二是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主要是家庭内部矛盾。首先是鲁迅一直批评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太铺张浪费,因为羽太信子当时主持着大家庭的生活开支,但鲁迅的批评遭到了羽太信子的反感。其次是传说鲁迅对羽太信子有“失敬”之处,周作人又相信了羽太信子,于是导致了家庭矛盾爆发。

周作人

第二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们先不下结论,先看看周家兄弟平日里的关系是怎样的。

鲁迅对弟弟周作人的感情是相当好的,鲁迅少年时代经历了祖父下狱、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的坎坷,他的思想过早的成熟了,作为长子鲁迅有强烈的责任感,所以他尽管只比周作人大3岁,但实际上是兄弟们的监护人。

1901年9月,鲁迅帮助周作人考入了江南水师学堂。1905年,帮助周作人到日本公费留学。当年6月,周作人与日本女子羽太信子结婚,婚后生活过得很艰难,鲁迅于是放弃在日本的文学计划回国找工作。

鲁迅在日记中写道“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几个别人”就是周作人和羽太信子。可见,鲁迅对兄弟是多么的好。

《鲁迅日记》

鲁迅回国后辛苦卖力的工作,源源不断地将生活费寄给周作人,在无法满足生活的情况下,鲁迅不得不将家里的田产变卖。这种情况,鲁迅在日记中记到,他多次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好友许寿裳。

此时远在日本的周作人并不知道家里的困难,并不知道哥哥在家挣钱的辛苦。周作人已经融入了日本的生活,他经常带着妻子、女佣去郊游。后来周作人又想去学习法语,写信给鲁迅要钱,但鲁迅此时已经揭不开锅了。周作人理解不了鲁迅的苦衷还不想回国,鲁迅不得已去日本将他接了回来。

鲁迅全家福,左一为羽太信子,中为母亲

回国之后,周作人在家乡教书,鲁迅此时是教育部门的职员,工资涨到了300元。鲁迅在1912年的日记中写道:“每月向家中寄钱,给启孟100元,给启孟妻家寄10元。”在1912年到1917年的鲁迅日记中记载了不少羽太信子和羽太芳子(周建人妻子)来要生活费的内容。可见,鲁迅作为大哥不仅要养自己的家小还要养两个弟弟,甚至两个弟媳的娘家每个月也要寄去10块钱。

1919年2月,鲁迅在绍兴的老房被族人出卖,于是鲁迅立刻在北京买房子、装修。12月底,房子终于装修好了,鲁迅回家将全家人接到北京。房子装修好后,鲁迅将八道湾最好的房子“给了周作人夫妇、周作人的孩子、母亲、周建人夫妇居住”(鲁迅日记),而鲁迅自己则住在了大门口处最差的两间。

八道湾鲁迅的房子

然而,事情很快在1923年发生了转变。1923年7月14日,鲁迅在日记中记载:“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从这段日记可以看出,鲁迅一家开始在自己家里吃饭,不再去大家庭里一起用餐,这很显然是吵过架后的举动。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羽太信子患有一种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我们所说的癔病。7月17日,鲁迅在日记中记载道:“午池上来诊。”“信子患有一种很奇怪的病,每当她身体不适,情绪不好或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要发作,先是大哭,接着就昏厥过去”。这一段记载没有在鲁迅的日记里,但是记载在作家俞芳的回忆录里,这个说法是比较可信。

鲁迅跟周作人一家有矛盾之后,周作人要求分家。鲁迅曾写信给周作人沟通,又派仆人去请周作人,但周作人予以拒绝。为了不让家庭破裂,鲁迅只得忍让,搬出了自己花费了大量心血经营的八道湾11号院。

鲁迅在八道湾家中

1923年9月,鲁迅因为与周作人的关系破裂导致肺病复发。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份才恢复过来,到11月8日才“废粥进饭”,也就是说鲁迅病了差不多一年,天天只能吃稀饭。

病好之后,鲁迅才于1923年10月在阜城门内西三条21号买下了一个小院,房价800元,改造翻修又花了1200元。鲁迅哪来那么多钱?当然是给好友许寿裳借的钱。

1924年5月25日,鲁迅的房子终于修好了,于是于6月11日返回八道湾搬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周作人丢尖锐器物打鲁迅,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秽言辱骂鲁迅,夫妻二人围殴鲁迅等情况发生。

记载弟弟写信来要钱的日记

那么,导致鲁迅与周作人关系破裂的核心问题——鲁迅有没有不敬重弟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鲁迅绝不是那样的人。

提出这种荒唐说法的是人是郁达夫,在郁达夫1938年写的《回忆鲁迅》,他说:“据凤举他们判断,以为他们弟兄间的不睦,完全是两人的误解。周作人氏的那位日本夫人,甚至说鲁迅对她有失敬之处。”

鲁迅的好友章延谦曾就此事专门做过解释:“鲁迅后来和周作人吵架了。事情的起因可能是,周作人老婆造谣说鲁迅调戏她。周作人老婆对我还说过:鲁迅在他们的卧室窗下听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为窗前种满了鲜花。”再者,鲁迅本来就反感羽太信子,还会去调戏,不敬重她?

鲁迅全家福

对于周作人与鲁迅关系的破裂,周家其他人是如何看待的呢?

鲁迅的母亲回忆说道:我只记得,你们大先生对二太太(信子)当家,是有意见的,因为她排场太大,用钱没有计划,常常弄得家里入不敷出,要向别人去借贷,是不好的。”

许广平回忆说,“我总以为不计较自己,总该家庭和睦了罢,在八道湾的时候,我的薪水,全部交给二太太,连同周作人的在内,每月约有600元,然而大小病都要请日本医生来,过日子又不节约,所以总是不够用,要四处向朋友借,有时候借到手连忙持回家,就看见医生的汽车从家里开了来了,我就想:我用黄包车运来,怎敌得过用汽车运走的呢?”

鲁迅与周海婴

由此可知,从鲁迅的日记可以发现,真正导致鲁迅兄弟二人决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最核心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羽太信子花钱大手大脚没有章法,这是众人都公认的。羽太信子甚至在家里拉拢佣人,在很多事情都瞒着鲁迅,这为家庭和睦埋下了隐患。

二、羽太信子患有癔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病,时常会有幻觉出现。羽太信子难免会有因此嫁祸鲁迅,让鲁迅背上黑锅的嫌疑。

三、鲁迅对弟弟的长期迁就、纵容,导致了周作人对其多了依赖却少了尊重。长期以来的伸手就要的作风,养成了周作人将鲁迅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因而才会对其无理对待。

四、周家的持家之道存在大问题,一个患有癔症的日本女人,怎么能够当家?管着家里所有的钱财物资?再者,为了兄弟和睦周家其他人一味迁就,最终导致矛盾爆发。

五、周作人道德欠检点,大事也糊涂。作为弟弟,妻子与大哥争吵不从中调停,竟然帮着妻子围殴大哥,还用锐器扔去打鲁迅,真是要钱的时候一口一个亲大哥,不需要人家的时候就拳脚相向,完全一片狼心狗肺。至于后来投降日本当汉奸,更是被人千夫所指,身败名裂。

鲁迅雕塑

由此,鲁迅兄弟二人失和的根本原因,就在这本《鲁迅日记》里。若你细细读去,便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参考文献:《鲁迅日记》


稗史候说


周氏兄弟失和,乃近代文坛上一桩迷案,究其原由说法很多。


鲁迅十三岁那年祖父入狱之后,父亲长病不起,家道中落让鲁迅早熟了。相较于年幼的小弟建人,鲁迅和周作人关系更亲密。俩兄弟一起在三味书屋读书,先后一起日本留学,归国后又一起文坛纵横。

虽说长兄为父,但鲁迅大哥长兄兼家长式的作风,曾让周作人难以忍受。据周作人晚年作品《鲁迅的故家》中,他记述了兄弟怡怡时,感激大哥对自己的种种关怀,但也刻骨铭心地记得他的专横。

书中回忆说在东京伍舍时,兄弟二人住在一起。在大哥指挥下,自己跟他翻译俄欧短篇小说,白天被逼呆在一间逼仄的房子里,气闷得很不想做工作,大哥却老催促自己译书,无奈只得沉默地消极对付。

有一天大哥忽然愤激起来,挥起老拳在自己头上打了几下,自己忍不住要还手,由于许寿裳赶来劝开了。后来虽然和好如初,但是大哥总是吩咐自己翻译、建人为他抄书之类,亦出自家长身份。

从中可以周作人对大哥曾经马首是瞻,但后来日益感到自己从性格、思想以及文风上,都与大哥越来越疏远,至迥然对立无法融合了。

因当说在八道湾宅兄弟失和前,鲁迅和周作人关系亲密,为新文化运动共同出力。两人文风各异,但打仗亲兄弟,无论总角之情还是事业交集,俩人关系相当好的。

在全家搬进北平八道湾周宅后,鲁迅表示要大家要永远在一起,和周作人同将薪酬拿出来,负责家人生活开支。

奈何大家庭的矛盾纷扰总是不断,鲁迅对负责理家的大弟媳羽太信子不满,总规劝教他用钱应该节省一点儿:我们不得不想想将来,对于经济,不能总是进一个花一个的。

他埋怨信子大手大脚,排场太大,用钱没有计划。每天的日用消费品都要去日本商店里买;大人小孩生病了,也要请日本大夫,很少用中国货。

做了一桌子的菜,信子说不好吃,就把这好东西倒掉重做。被子、褥子稍微旧一点儿就要换新的,出门的时候,必须坐出租车……如此以来常常弄得家里入不敷出,要向别人去借贷,这是不好的。

周作人认为大哥说得对,但他觉得信子也不是个坏人,有时候给她干活儿的工人病了,她除了把人送到医院里,还要给点钱挺善良的,再说他惧内根本管不了信子。

日子长了,信子耳闻了大哥对她的不满,于是心生怨气。周作人日记中记录:1923年七月三日,兄弟俩还同到市场书店,买到了云冈石窟等佛像写真多本,挺高兴的回家了。



兄弟俩的和睦激怒了信子,十三日夜在周作人边说尽鲁迅坏话,第二天周作人就与鲁迅闹翻,兄弟俩不能像往常一样一起吃饭了。信子还觉不够,十七日夜又声称大哥有"非礼"之举。

他说:“要天天创造新生活,则只好权其轻重,牺牲与长兄友好,换取家庭安静。”

经过一夜思考,周作人觉得应给多年来一直自恃兄长兼家长的大哥,显示自己人格尊严的明确信息。经济问题尚可忍耐,“非礼”自己的内人可不能容忍了,周作人几经斟酌,第二天给鲁迅写了一封信。

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

鲁迅见信后立刻差人唤周作人来谈,周作人避而不见。一气之下他带着朱安,搬到了砖塔胡同六十一号居住。有人问起他为什么要搬出来时,鲁迅苦笑着说:“我是让家里的日本女人赶出来的!”

这倒出乎周作人夫妇的意料,周作人觉得自己在信中只是请他不要到后院来,并不是轰他搬走。

后来他忽觉得妇人的“枕边风”也不能全信,倘若真的是信子说的那样,为什么自己这么多年毫无察觉呢?拿过桌案边的日记,翻到一九二三年七月十一日那一页,庆幸已在当年七月十七日把涉及自己与大哥矛盾的约十个字,用剪刀剪去了。


周氏兄弟自此失和后,鲁迅去了上海,从此不再见面。加上留京周作人作了汉奸,道不同不相与谋,二人从此彻底绝裂了。

但是一母同胞,打断骨头连着筋,鲁迅通过小弟转交书信于大弟,力劝周作人勿作不义之事。鲁迅去逝时周作人亦伤心不已。晚年他忆及大哥之教诲与规劝,想必后悔了罢。


元元的天下


还不是因为那个日本女人!一个目不识丁的虚荣自私无耻的日本女人,把周作人一辈子掌控得死死的,只可惜周作人这样才华横溢的人情商太低了,生活能力太差导致自己不仅家门不幸还晚节不保,最后沦为汉奸被人骂!

这个日本女人叫羽太信子,你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贪婪的人,胖大的脑袋、满脸横肉,应该是蛮横不讲理的泼妇代表,鲁迅和弟弟在日本留学期间雇她当保姆,结果她就登堂入室做了鲁迅的弟媳,随后回到中国,掌控了鲁迅一家的经济大权,可想而知民国稿费高,鲁迅声誉旺,收入非常可观,鲁迅重视传统,买下了一个大四合院把母亲接到北平和弟弟一家共住,鲁迅不管家务,许广平又不是正妻,就把钱都交给羽太信子管,没想到这个女人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鲁迅当然不愿意了,于是引发了矛盾,真是秀才遇到土匪,说也说不清还大打出手。这个女人在中国还这么猖狂!

随后鲁迅一家搬离四合院,羽太信子失去了鲁迅的收入就逼着丈夫挣钱,以至于周作人最后当了汉奸,出任伪职,晚节不保!

这里面比较奇怪的是,为何羽太这个女人一开始能掌控周家经济?其实分析一下,当时鲁迅弃朱安娶广平,许广平在朱老太太那里是不讨喜的,再加上羽太为了深度抓牢周家,还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周家老三,老三遭遇挫折的时候还不让妹妹前去照顾,所以说这个女人的心机也是非常深的!

我就不明白,当初中国人民受日本人欺负,鲁迅是拍案而起的人,为啥要允许一个日本女人在后院搞事情?而且这个日本女人无权无势,目不识丁?中国人真是奇怪!


每日文鲜


鲁迅和周作人两兄弟为什么绝交?(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的,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1923年7月19日凌晨,周作人把这封绝交信拍到哥哥周树人(鲁迅)的桌子上便气冲冲的走了,鲁迅叹了一口气,8月2日,带着母亲离开了八道湾这个三进大院子,这是1919年鲁迅卖掉绍兴老宅后,花去自己全部积蓄,共用了4300块大洋买下的大宅子,当时他还将朝南向阳的正屋让给周作人夫妇住,自己住在朝北的小屋子。

从此,兄弟二人再无来往,在彼此的作品中也不提及对方。

直到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病逝,第二天,周作人在北大为学生照常上了一堂《六朝散文》的课,没有请假,在下课前几分钟,他黯然的说“对不起,下一堂课我不讲了,我要到鲁迅的老太太那里去”,学生们此时候才发现他眼圈发红,脸色清白,课堂上一片肃静。

这就是当时著名的二周兄弟决裂事件,这是中国现代文坛沉痛的一页,两个文豪亲兄弟为什么突然失和,当时有很多的说法。

一、流传很广,对鲁迅伤害很大的一种说法——图谋不轨说

当时鲁迅44岁,虽然已经结婚,但和原配朱安毫无感情,属于无性婚姻,他又怜惜羽毛,一直洁身自好,而与许广平的恋情又在1926年之后,所以1923年前的鲁迅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这就为后来传言他调戏弟妹羽太信子、偷听周作人夫妇说话、偷看洗澡埋下了伏笔,更有甚者传言鲁迅和羽太信子在日本本是情侣而且早已同居,周作人到日本后,鲁迅才将羽太信子让于弟弟。种种恶毒语言毫无依据,基本都是凭空想象,意在伤害鲁迅。这种说法来源于千家驹的《鲁迅与羽太信子的关系及其他—也谈鲁迅研究》一文。

二、钱财管理纠纷说

当时,鲁迅和弟弟周作人一家以及母亲都住在一起,二周的工资都交给羽太信子支配使用,而羽太信子挥霍无度,雇佣了六七个佣人,东西稍不合意就扔掉或送人,饭菜稍不合胃口,就立即赏给下人,让厨房另做。家里的一切用品都要到日本商店购买,大人小孩生病都要请日本大夫,出门一定要坐汽车,挥霍无度,除此之外,羽太信子的父母和弟弟羽太重九也要靠鲁迅养着,鲁迅一个月350块大洋的工资和稿费收入,再加上周作人的收入,大概每月600块大洋,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竟然让羽太信子给挥霍的常常捉襟见肘,甚至还要时常向朋友借钱,最后到了鲁迅没钱买香烟和点心的地步,这几乎是他生活中唯一的嗜好。

鲁迅忍无可忍便奉劝羽太信子“花钱要有节制,也得想想将来。”,就是这样的正常劝说,惹得羽太信子非常不舒服,鼓动周作人赶走鲁迅,起初周作人是不同意的,但羽太信子撒泼打滚,竭嘶底里,周作人最终屈服,他说:“要天天创造新生活,则只好权其轻重,牺牲与长兄友好,换取家庭安静。”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鲁迅和母亲搬进了砖塔胡同,接着,鲁迅大病了一场,后来到旧宅取书籍,遭到周作人和羽太信子的追逐打骂,鲁迅被迫还手,兄弟二人打了起来。

在赶走鲁迅之前,羽太信子联合妹妹羽太芳子,把芳子的老公周建人赶出了家门,周作人只好托胡适帮建人在上海商务印刷馆找了一份工作。

这些事情在《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和周建人《鲁迅和周作人》中都可以得到验证。

周作人和羽太信子

三、周作人惧内说

羽太信子专横跋扈,虽然出身日本贫困家庭,但为人自私、刻薄,喜好搬弄是非,再加上患有癔病(即歇斯底里症),情绪极不稳定,周作人不善言辞,对羽太信子只是一味忍让,最终导致她得寸进尺,正是在羽太信子的步步紧逼和挑拨离间下,兄弟二人最终失和。

而周作人的一生都毁在这个女人手中。

鲁迅做了一个文化斗士,而周作人则最终做了文化汉奸。

北京沦陷后,绝大多数文人撤出北平,周作人选择了留下,当日本人让他接受伪职是,他最初是拒绝的,羽太信子说“你是文职,又不是武职”,武职杀人,文职不杀人,但是要负责洗地。

在羽太信子的劝说下,1940年,周作人当上了伪华北教育督办,紧接着,兼任了东亚文化协议会会长,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副理事长,《华北新报》经理、日中文化协会理事等30多个伪职,又过上了“体面”日子,在汉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45年,日本投降,周作人因汉奸罪被逮捕,时年60岁,判处他有期徒刑十四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领导人的关注下,他提前保释出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编译工作,过着寒士般的生活,继续忍受羽太信子不断发作的歇斯底里症,直到她1962年去世。

由于文化汉奸的标签,周作人晚年几乎无朋友往来,他的作品也未能出版,1966年,在那场政治风暴中,惨被抄家,撵进棚子居住,第二年,遭受鞭打后离世,终年82岁。

作为和鲁迅齐名的大文豪,他的死没有在外界引起任何反应,侄子周海婴也没有参加他的追悼会,兄弟二人的葬礼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1936年鲁迅病逝,宋庆龄先生亲自主持葬礼,巴金、茅盾为鲁迅抬棺,数十万人前来送行。

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选择的,周作人做了两次失败的选择,也决定了他悲惨的一生。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鲁迅的故乡,真实叙写了回家卖老房的事情!其中有闰土,还有一个叫圆规的妇人,闰土把鲁迅搬家不要的东西,雇一条乌蓬船拉走了!

在与闰土分手的曰子,我们看到,鲁讯虽在教育部工作,又有稿费,但他是个过曰子的人!按我这人的性格,鲁迅应给闰土十元八元的大洋,不能除穷根,也对闰土是种救助和友情,——分手了,不知还能见否?给你大洋十元,算是种情分吧!

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生活铺张,这正是鲁迅深恶而痛绝的!鲁讯对自己的开支收入是很在意的,而周作人事事又听老婆的,鲁迅的不满肯定有,但作为大哥,当家人,他只能无可奈何。当周作人找到他那一刻,他心里说,解脱了,解脱了!

历史的事实又一次证明,什么也听老婆的,下场很难说!周作人当了汉奸,想与这老婆关糸极大!当汉奸,作品还清淡隽雅,不知玩什么法宝!

鲁迅是伟大的,生活中的小亊,也表现出长远的一面,令人服之!



果冻布丁踏终南


鲁迅和周作人,都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深受青年爱戴,有过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他俩曾一起留学日本,一起写文章,后来又一起在北京工作,住在一个院子里,可谓兄弟怡怡。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给鲁迅一信,说他当天才知道所发生的事,请鲁迅以后不要到后院来。鲁迅自此独立用餐,不久就搬出去了。鲁迅曾回去取书,兄弟俩人差点打起来了。以后就形同陌路了。




关于兄弟失和,有很多猜测。一种说法是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一家开销太大,不节俭,以至鲁迅负担重,有怨言。羽太信子可能对鲁迅不满,周作人听信妇人之言,以至失和。一种说法是鲁迅偷窥羽太信子洗澡被羽太信子发现,报告至周作人后,周作人大怒。

但上述两种都是推测,因为当事人都没有就此说过原因。我认为这必然是一突发事件所至,这从周作人信可知。但突发事件肯定不是偷窥洗澡。因为当时日本人向外人展示身体不是大惊小怪的事,混浴什么的长期存在。即便偷看过,周作人也不至于发怒,因为他对此很开明。鲁迅周作人都是积极提倡新思潮的,观念上和旧道德维护者不同。

兄弟失和,排除上述两种可能。但究竟为何,当事人都已逝去,除非有特殊的证据,比如新发现当事人说明此事的书信什么的,否则将永远是个谜。


王可期


周氏三兄弟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名流,其中又以鲁迅和周作人两人更为知名,鲁迅的杂文、周作人的散文随笔受到很多读者的追捧。

周氏兄弟感情甚笃,鲁迅到北京政府做事后,周作人也到北京教书,后来他们将浙江祖宅卖掉,在京都买了一所很大的四合院,兄弟三人与母亲同住,这就是在历史上很有名的八道湾11号周寓。然而,1920年代初期,鲁迅却被周作人夫妇赶出了八道湾,兄弟从此失和,两人为什么闹翻呢?

周作人抗战后受审照片

阅读过不少关于此事的文章和资料,有的甚至是周氏后人自述,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

一、经济因素

多年以前,曾经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的情理诠释》,作者张学义,文章刊于2009年第3期《新文学史料》。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梳理了鲁迅与周作人1923年1月—1923年7月半年间的收入情况,其中鲁迅收入1398元,周作人收入2904.19元,弟弟收入是哥哥的两倍还多。

许广平建国后在《鲁迅回忆录 所谓兄弟》中曾借鲁迅之口说,八道湾是周作人太太羽太信子管家,她生活奢侈无度,致使家庭开支入不敷出。鲁迅说兄弟两人收入600多大洋,但都被羽太信子挥霍一空,最后还需鲁迅出面借钱家用。许广平的这段回忆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周家收入主要以周作人为主,再者兄弟两人每月收入也在700多元,并非鲁迅所说的600多大洋。

有学者研究认为,周家当时全家13口加上佣人一共接近20口人,经济主要依靠周作人负担,羽太信子认为不公平,所以要求鲁迅交钱,并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鲁迅非常生气,于是“改在自室吃饭”。周作人回家后发现异常,但不知羽太信子和他说了什么,最后致使兄弟失和。

二、周作人夫妇有意霸占房产

八道湾周氏兄弟旧宅

1919初年鲁迅卖掉绍兴老宅,将母亲搬到北京来。当时周氏兄弟在北京购买了八道湾一所四合院,一共花了4000大洋,其中老宅房款1000元,其余是兄弟拼凑的。也就是说,这所房子的产权归鲁迅母亲和三个儿子共同所有。

但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非常霸道,周作人又两耳不闻窗外事,要的只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有“苦雨斋”里书桌的平静。羽太信子看不惯鲁迅等人,据周海婴回忆:“她(指羽太信子)的真正目标是八道湾里只能容留她自己的一家日本人和她的中国丈夫。”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周建人先被赶出,随后便是鲁迅。

三、鲁迅私生活有失检点

绍兴周家故居

这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据说是鲁迅偷窥弟媳羽太信子洗澡,引起弟弟和弟媳反感,造成兄弟失和。

鲁迅之子周海婴对此有不同看法,他在《直面与正视——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认为,按照日本旧风俗,一般家庭洗浴男女都不回避,这一点与中国不同。所以周海婴认为此事是羽太信子杜撰,这也是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