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像《人間失格》這種書有什麼閱讀價值呢?

H先森3251


《人間失格》這本書,我是在看過一部電影之後才開始關注的,電影的名字叫什麼松子,我忘了,有知道的朋友們可以在評論中標註一下。

這部松子的電影是以女性為視角的,講了這個叫松子的女人悲痛的一生。她小時候因為父親更疼愛妹妹而發展出了一種哄父親笑的技能,父親一不開心,她就做鬼臉逗父親。

最後這個人變得,不論是想要讓誰認可自己,都會不由自主的做那個鬼臉。她甘願承擔別人的過失,甘願為別人付出所有,可最後還是被所有人拋棄。她經歷了好幾段失敗的戀情,其中一段的男友更是在寫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以後就自殺了。

松子的一生很像《人間失格》中男主角的一生。

《人間》的男主角從小就不得不討好父親,因而必須放棄自己喜歡的,最終也放棄了自己。他有才華,卻被朋友像泥巴一樣對待,他卻不敢反抗。他習慣於討好別人的性格,更是讓他疲累不堪的時候都強撐著說笑。

《人間失格》男主角也有過幾段感情,可他連自己的真正自我在哪裡都不知道,更別提去愛別人了。他開始不在乎自己的健康和衛生,後來更是不在乎自己的事業和才華。那種被最親的人都不在乎的感受吞噬了他的一生,他不知道是什麼在支撐著自己活下去。

他或許從最開始就從沒融入過人類群體,對他來說融入人群,就必須要失去自己,就如同他小時候想要融入家庭,就必須要把自己的喜好拋開而按照父親的喜好來一樣。可是人是社會性的,他不得不融入到社會里。他就在拋開自己和融入社會中掙扎,最後走向滅亡。

這本《人間失格》寫的太深入人生,以至於我只讀了半本書就再也讀不下去了。並不是因為它寫的不好,反而是因為他寫的太好,從而讓我讀到一半時就開始害怕。

我害怕,如果自己是男主角那樣,掙扎著活,同時卻要掙扎著向死亡進發,那樣的人生太灰暗和痛苦了。

我不得不在中途中斷,然後把書藏在一堆書的最裡面,以此我才能夠逃避痛苦。我會一直好好珍藏這本書,直到我哪一天能夠充實到可以面對它了,再將它讀完。

我不知道《人間失格》的後半本講的是什麼,但是我能夠明顯感覺到那種生和死的糾纏。或許它表達的也正是那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不做惆悵客


我當時在噹噹網買書時看到排在第一的就是《人間失格》,就買了回來,同時還買了其他的書,這本書放在桌邊得一個星期我才拿起來看了看。

說實話的看的過程中,確實感到張狂又悲涼。

而當時恰逢實習找工作,和當時心情很匹配。雖然很多人說看了過後覺得活著真沒意思啊,每天都是很喪的一天。看完之後,我內心很平靜,就像書裡說的那樣遵循著昨日的習慣,日復一日的重複著相同的事情,沒有猛烈的歡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來襲。

所以現在每天的狀態都是生又何歡,死有何懼。哈哈

這本書其實是旁觀者的角度,是以別人發現手札開始的,最後也以旁觀者的角度結束。

男的說這個人是個瘋子,神經病,廢了。

認識他的女性卻說,像神一般的人啊!也就用這句話結束了這本書。

太宰治是瞭解我們的,但他是否還是選擇了自己呢?

這本書是值得閱讀的,因為這本書的深刻,反映出了我們本身,陷入傷痛的人往往最容易理解,自殺,抑鬱,也許將來比疾病厲害,不應該太過偏激的批評。


驀然榕樹下


剛讀人間失格的時候總覺得很喪,會覺得作者心理有問題。後來讀完,太宰治果然是有問題的。如果一個人內心沒有絕望過,是不會寫出這樣的小說的。

《人間失格》有一定的閱讀價值。首先是作者的身份賦予它一身魅力的誘惑力外,還有書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太宰治對這本身投入了很大的心力,是太宰治內心中最黑暗,最無奈,對人間最病態的理解。與其說讀《人間失格》不如說讀的是太宰治本人。

讀一本書時,我們要結合當時的年代,當時的社會這些前提下去讀。這樣的價值遠遠超過當下直觀閱讀的感受。

情感的宣洩。

《人間失格》中最多的是情感的宣洩,無論是從葉藏最開始那虛假的笑容開始還是最後放棄為人的資格後,葉藏都是在找一種平衡。就是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平衡。而重要的點就是在對情感上的折磨。

作者本身

《人間失格》中可以看見太宰治。太宰治的身影也時不時的出現。讀一本書其實就在讀作者本身。太宰治的內心中永遠孤寂且無喜的。《人間失格》這本身讀完,總會讓人沉默一段時間,進行思考或者發呆。這也是這本身有趣和價值。




《人間失格》感覺上很喪,其實確實喪。這看起來是一句廢話,但這喪裡包含的意義是很龐大的。不只是《人間失格》這本書有意義的,只要是閱讀就是有意義的一件事兒。


乂爻y


《人間失格》寫盡了人性的惡。

一個敏感脆弱的孩子,需要親人和朋友用愛拉他一把,可惜無人看到他那顆卑微怯弱的心,只是把他往深淵裡推,最後讓他萬劫不復。

在孩子的心裡,父母是神,是依靠。葉藏的父母卻沒有給過他信賴,所以,他無法和他們訴說所遭遇的痛苦。

長大後的葉藏,被父親越推越遠,而從小缺少愛與信任的他,一直活在恐懼和不安中,他無法和別人正常的交流。

這時,他的生命中又出現了一個所謂的“朋友”,堀木帶著他吃喝嫖賭,讓他的人生正式進入了黑暗中,而他的父親也放棄了他。

葉藏也試著想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可惜堀木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拉入深淵裡。

有這樣一種人,自己活在爛泥裡,希望別人也同樣活在爛泥裡,他不能讓你過得比他好,堀木正是這種人。

如他所願,葉藏最後只能活在地獄裡。

讀完《人間失格》,好好愛身邊的人,生而為人,溫柔以待。



畫子


很多評論讀過《人間失格》,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覺得主人公是一個可憐、墮落、卑劣的人。

今天,我想為主人公鳴不平。 你的生活裡,或者你的身邊,沒有生活不幸或者不那麼“聖人完人”的人嗎?

每個人都會犯錯,都有自我放逐的時候,但太宰治的心思太細膩了,他把脆弱的、內向的、敏感的靈魂描寫得格外細緻。 敏感的人感受到的自卑,是普通人的幾倍,他們感受到的痛苦與阻力,也會更大。

許多讀者會說,人應該鼓起勇氣來面對世界。 但對於敏感的他們來說,能活在這個世界上,已經需要很大的勇氣了。 想想這個世界,很明顯不是一個世外桃源;加之有的人沒那麼幸運,命運多舛;再加上性格中脆弱而柔軟的部分,沒有勇氣與這世界的剛硬抗衡,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的模樣。

多少人會說,這一切都是主人公的錯,這正順著主人公的意,將萬斤大鼎壓回主人公的身上。 太宰治將書命名為《人間失格》,隨後講了一個關於沒有資格存在的人的故事,寫過這篇作品之後遂跳水自盡,人們可曾想過,書中所描述的不是一個文學作品,或者中島哲也拍的另一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日夜裡真切感受到的感覺啊。 你沒有墮落的時候嗎?沒有絕望的時候嗎?沒有痛苦的時候嗎?沒有試圖逃避世界的時候嗎?沒有深陷親情與愛情的枷鎖而覺得麻煩和糾纏的時候嗎?

這本書雖然寫的是一個完整的人生,但讀者如果能從中體會到某一個片段,便足矣。 然後讀者才會體諒與理解那個懸崖邊緣的主人公,與水畔遊移的太宰治。 畢竟人這種東西,就沒有所謂的合格。


彈球小姐Lydia


《人間失格》是我閱讀的太宰治的第一本小說!這部小說是太宰治的絕筆自傳體小說,寫完這部小說,同年發表後,就與自己的情人雙雙投河自盡了!

《人間失格》建議你購買這個版本的,是武漢出版社出版的,我覺得總體翻譯的效果更加符合太宰治當時的境遇和心情!

初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給我第一感覺就是負面、消極以及滿滿的喪文化,曾經一度讓我無法閱讀,我曾這樣說過:如此影響人情緒的書為什麼不在中國禁售呢?

也許有他自己的道理吧!

現在再次看這部作品,感慨於太宰治的一生的同時也時時給我敲響了警鐘:人應該目光長遠,應該有自己的底線,應該要有一份自己的清高,應該活的更加光明一點!

在現在的我看來,《人間失格》倒像是我人生的一部反面教材,時時鞭策自己,時時警醒自己!

所以現在有朋友問我這個問題,我會對他說:這部作品還是很值得一看,並且反覆閱讀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也歡迎更多的閱讀問題能夠邀請我回答!我將自己多年的閱讀理解分享給大家!


小田大放送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於1948年發表在《展望》的一篇中篇小說,也是太宰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這部小說可以說是太宰治的自傳,他雖然描寫主人公葉藏自幼年至中年,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深淵的故事。但其實與太宰治自己的生活經歷非常相似。


《人間失格》這本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體現了一種關於死亡的審美訴求

縱觀太宰治短暫的一生,其主要作品所呈現出的無一不是消極陰鬱、悲情苦悶的情感基調,而“道化”與“死亡”這兩大象徵毀滅的主題也在其作品中頻頻出現。在這背後卻是人物共性的體現,而這種共性下潛藏著的是太宰治創作一生所追求的美學理想,是其對至真至美的渴求。


日本美學家今道友信曾說:

“死是最高的美學命題。”

但平鋪直敘、脫離具體情境的對死亡的描寫都是無法引起美感的,只會是引起讀者對死亡的恐懼和消極態度。但是太宰治作品中人物“向死”與“知生”的共性,卻呈現出了審美的特質,一方面是它高度契合了日本傳統的美學思想,另一方面它對人心的剖析能與讀者產生共鳴,具有超越的意義。


2.體現了一種“向死而生”的精神力量

《人間失格》中太宰治將人性中陰暗、荒謬的一面血淋淋地呈現給讀者,他不斷地拷問自身的罪與惡,也不斷去撕裂自己內心的傷疤,以致早期讀者談起他的作品都不禁為他貼上負面標籤。


但是太宰治卻是一位非常誠實而勇敢的作家,正如三島由紀夫所言:

“太宰治刻意表現了他所想隱瞞的東西。”

太宰治將別人不願暴露的內在頹廢消沉和偽善惡意赤裸裸地曝光於世人,這種暴露既讓人厭惡又讓人佩服。以至於很多讀者讀完他的作品之後,再也沒興致去讀其他小說,因為在他們看來各種錯綜複雜的情節,無非都在掩蓋虛偽的人性。


儘管太宰治的作品多次涉及自殺,病,藥,酒等題材,但是太宰治是一個活得比很多世俗之人都清醒的作家,書中的主人公其實拼命想從這種沉淪的泥沼中掙扎爬出來,他身上充滿傷與痛。但他卻積極而渴望獲得世人的認可。這種在鮮血中領悟到痛,在死亡裡尋求生的奮不顧身,是太宰治的自白,也是他留給世人的精神力量。


當然不同的作者還有不同的解讀方向,歡迎大家來補充~


妙摘


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

這是太宰治生平最後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後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的否定的過程,同時也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可說巧妙地將自己的一生與思想表達出來,因此也可算是他半自傳性作品,並且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從滯澀的文中更可體會其內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後,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自己劃下最後的句點。



墨菲怪


《人間失格》太宰治的小說,主角大庭葉藏幾乎就是太宰治自己真實的寫照。


太宰治本人(大庭葉藏)生於 一個較為龐大的富貴家庭,他有很多哥哥姐姐,作為最小的孩子,他受到的關心和注意十分有限,加之家庭條件寬裕,無需為生計所困,有許多空閒的時間去觀察這個世界;在許多姐姐的影響下,他心思細膩使他有。大庭葉藏以其細膩的視角,真實地向我們揭示了人性之惡,人生之空虛。他本人的空虛既是當時日本國民的真實寫照,也是深埋每一個人心底最大的秘密。

每次翻開《人間失格》都像是重新面對內心的空虛,直擊人性的醜陋,有時真的會恨不得和主角一樣覺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所以,我建議在閒暇之餘可以閱讀一下《人間失格》,直面一下自己的內心,也看看世界的醜陋,但不要被他的氣氛所感染,最好看完之後能找朋友化解一下。


晉武陵人


“我這一生出過不少醜”太宰治回憶其他的一生,在這部自傳體小說的開頭首句,平淡無味的說出這樣一句話。

至於其深刻意義或內涵,我想並沒有!

無論書內書外,太宰治多次選擇自殺,犯過諸多錯誤,他應當是深知自己早已喪失了為人的資格,只好這樣說:

“是的,很抱歉啊,作為人,我這一生出了很多醜,但是也只好這樣了。”

但,敢於揭開自己塵封的傷疤並且暴露在陽光下的,都是勇者!

在《人間失格》中多次提到:生而為人,究竟為什麼?

這個疑問貫穿了太宰治的一生,也伴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大庭葉藏是個愛在全家大合影之中露出最大笑容的孩子,雖然他體弱多病還常年臥病在床,可依舊是保守老派的家中最活潑的一個。

可笑容不是本真純粹的,只是戴在疑惑臉龐之上的面具!

葉藏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他追問家人:“為什麼要吃飯?”

家人無奈的說道:“不吃飯會死啊!”

這句話反倒像是一種威脅,一種警告:必須這樣,不要再追問下去了!

可是人為什麼而活?依舊沒有回答。

葉藏不明白!

葉藏只是在家人鄰居和周圍每個人中充分感受到人性的虛偽不堪和生活重負,並且看到自己內心深處若隱若現的恐怖。

他學會了演戲,他是偉大的表演者,那個年代成熟的戲精。

他能依靠頑皮活潑騙過所有人!騙過家人、同學、甚至是老師校長。雖然學業不精的他還是依靠笑料為班級帶來了這樣多的歡樂!成為每個人的“朋友”。

可面具戴的越久,就越發與皮膚黏合的徹底,撕扯的時候會更疼痛。

葉藏這樣小心翼翼的討好每個人,除了他自己!

為了所有人,葉藏就如同一個黑色的球體塗抹上一層潔白的油漆,人們喜歡你的潔白無瑕,卻始終無法接受你真實的黑色。

於是,當一個人看透他面具下的黑色時,葉藏汗毛豎立,噤若寒蟬。

瘦弱乾澀的竹一比搖搖欲墜的落葉還要不堪,可他有著看透世事本質可怕能力,葉藏的套路招數絲毫瞞不過他,葉藏才知道,竹一是和自己同樣的個體。

葉藏步入繪畫大半是因為竹一的影響,他們因能看到畫中的妖怪——一種人心最陰暗的表達——所大為感動,二人相繼畫出自己的心。

竹一更像一個預言家,或者葉藏的宿命。竹一說他“肯定會讓女人充滿著迷。”這句咒語,後來在時間的檢驗下悄然印證。

當葉藏稍稍長大後,好像變成了一個對女性有特殊磁力的磁石,從他出現在某個地點的一剎那,便散發著弔詭的力,那些女人,不由自主的走來,伸出手掌愛撫他,用唇親吻他,將他摟抱在懷裡。

但葉藏的愛情充滿不堪,或者他終究不配擁有,這一切始終讓他不安。

慾望或愛(葉藏不認為這是愛)都不能滿足他,隨著性的歡樂而來的是一把利刃撕裂的精神創口,不能癒合,無法癒合!反而會在每一次歡愉後反覆被撕扯。

他曾經租住房屋的老闆娘家的大女兒為他撰寫了許許多多的情書。

他鄰居將軍家二十歲出頭的女兒對他眉目傳情。

隨便哪個酒吧招待或妓女,都與葉藏存在千絲萬縷的干係,可葉藏呢,不止一次的逃了,沒有一聲告別,沒有一個理由。

因為葉藏的感情異常脆弱,他真正投入的幾次感情都失敗了。

同常子自殺,常子死了他沒死,這件殉情故事鬧得滿城風雨,導致他與保守傳統的家庭斷絕了聯繫。

同單身媽媽靜子同居,但這一切的一切,卻因為在他透過玻璃窗,看著屋內臉龐上幸福洋溢的母女倆時,深刻的感受到,自己和她們的差異是水火不容的。

葉藏後來又和良子結婚,良子出軌,葉藏心如刀絞,在一次宿醉後回到家,看到冰箱內的安眠藥後,兌入半瓶水喝下然後入睡。後被人救起來,最終還是逃了。

葉藏每一次愛情都沒有過喜悅和幸福,幾乎都是爛醉如泥的癱倒在某個同樣醉酒的女人懷裡,因肉體的慾望相互撫慰,隨後在半夜朦朧之中醒來暗暗流淚。

那個“真摯的朋友”堀木,只不過是個能一起喝酒、玩女人、雜耍,並且總希望從葉藏這裡借五塊錢的人,或者是太大條、太巨大的差異讓兩人走在一起的,可是堀木從來不能真正理解葉藏的一切。

無所謂的,一切都抵不過死亡,但在太宰治這裡,就算死亡,也是冷冰冰的絲毫不足以使人憐惜。

“我決定去死了啊”。

就這麼簡單。

於是葉藏和常子跳入鎌倉的海水裡,但死前常子將腰帶疊好放在岩石上,因是向朋友借的,而葉藏也脫了斗篷,放在岩石一處。

死亡對有些人來講並不可怕,在即將揮手告別世間萬物的分離之際,不能忘懷的是友人的借予之情,至於其他諸如親情、友情,或在生命消失後也隨我的一切一同飄散遠去。

在多次自殺後,1936年太宰治被送進精神病院,可笑的是他的哥哥和“朋友”堀木哄騙他去的,這段經歷讓他原封不動寫進書中:

“葉藏被鬆緊精神病院後,甚至還在冰冷的白色金屬床沿邊和潔白床蓆間,對每一個過往的醫護堆笑諂媚,親和有禮,謙卑恭謹。他不覺得自己是精神病,就像周圍每一個精神病一樣。”

而這是根深蒂固,自幼而存的——葉藏從來不想反駁什麼。是一個精神病人有什麼問題?

葉藏曾經躲避的世界——充滿酒精、菸草、肉體、金錢的世界,以及戴著讓人鬨然噴笑的虛偽面具的生活狀態,早已如此令人厭惡。

如同竹一預言所說,自己身處精神病院,就是逃離了充滿罪惡世界的沒有女人的地方。

但逃避罪惡是不可能的,葉藏自幼懷疑生命和規則,乃至人與人之間脆弱的關係紐帶,同時對人心中的黑暗充滿恐懼,他不清楚人生的意義。

在精神病院活著,直到結尾處葉藏說:“今年,我二十七歲了。白髮陡然增長,許多人都以為我已經四十歲了!”

葉藏沒能在重重迷霧之中找到光明的方向,反而是放縱,在柔軟的夜風撫慰下而對外張開了懷抱,這也正是《人間失格》的核心,一個人如何一步一步步入深淵,喪失了為人的資格。

《人間失格》是一本反面教材!可太宰治說不得不這樣。

因為一切都過去了!因為我這一生出過很多醜,但是隻有經歷了,才能說過去了。

當你呱呱墜地時,周遭的一切皆是疑惑,你充滿好奇,在成長的過程中,你不能得到一個解釋。

你會做不想做的事,不喜歡的功課,不熱愛的職業,不得不做的選擇。周圍充滿你不想交際的人,你要回答不想回答的問題,解釋不想解釋的原因。你會任性,你會氣憤,你還要做許許多多的錯事,傻事。然後懊惱、啜泣。

啊,我們如同太宰治一樣,在這一生之中著實沒甚麼可拿得出手的談資,若非要寫幾筆,那麼這些苦難錯誤的經歷也許更適合。

人就像飄零在大海之中的孤木,乾燥的內心終究執拗不過大海的侵泡,你遲早會腐爛到最裡面,然後,你卻大聲對外呼喊:我就是這樣的,我就是充滿潮溼喜愛海水的一塊木頭。其實呢?你早被蛀蟲侵蝕,從裡到外被鹹味的海水泡爛了.....

太宰治用《人間失格》寬慰你,使用語言撫平你瑣碎生活中的傷痕,告訴你要接受這一切,但永遠不要與磨難和罪惡握手言和。

太宰治不希望葉藏死,也不希望你們死,太宰治告訴你們更應該瞭解自己,瞭解世界,不停步的去追問,去思考,去尋找“人生的意義!”,彷彿在柔和的對你訴說著:

“千萬不要失去你最珍貴的東西,喪失了作為一個人的資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