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關於《山海經》歷來眾說紛紜,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雜錄《莊》 、 《列》 、 《離騷》 、 《周書》 、 《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關於《山海經》歷來眾說紛紜,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除了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旅遊、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關於《山海經》歷來眾說紛紜,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關於《山海經》歷來眾說紛紜,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山海經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的兩大部分中,《山經》5篇是為一組,以四方山川為綱,記述內容包括古史、草木、鳥獸、神話、宗教等。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節,前一節和後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係表現的非常清楚。

《海經》中的《海外經》5篇是為一組,主要記載海外各國的奇異風貌;《海內經》5篇為一組,主要記載海內的神奇事物;《大荒經》4篇為一組,主要記載了與黃帝、女媧和大禹等有關的許多重要神話資料,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海經》以上每組的組織結構,皆自具首尾,前後貫串,有綱有目,除著錄地理方位外,還記載遠國異人的狀貌和風格。第18篇《海內經》是《山海經》地理狀況的總結,總結中國境內地理形勢分野、山系、水系、開拓區域分佈;農作物生產;井的發明;樂器製作;民族遷徙;江域開發以及中國洲土安定發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關於《山海經》歷來眾說紛紜,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山海經》全書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該書總體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大荒經》由東開始,故有學者認為是南、西、北、東的方位順序與遠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經》由東開始,則可能是後人的改動調整),然後向西,再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關於《山海經》全書涉及的地域範圍及相關物事虛實,歷來眾說紛紜。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當代很多學者都認為是一次國家地理大普查之後的文獻記載,有一些確實能確定下來,比如黃河、渭河、華山等等,地理位置與現實的大體一致。

關於《山海經》歷來眾說紛紜,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關於《山海經》歷來眾說紛紜,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近代,中國自然科學專家王紅旗走訪30餘年,繪製出800餘幅山海經地理復原圖,發現《山海經》中記載竟然與實相符,從而也表明了山海經並非傳說虛構。這個發現可謂是石破天驚,震驚了考古界。考古學家從其中更是發現了石峁遺址,這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初步判斷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

考古勘探確認了石峁遺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並相對獨立的石構城址組成。調查發現,石峁石城分為外城和內城,內城牆體殘長2000米,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牆體殘長2.84千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 其規模遠大於年代相近的良渚遺址、陶寺遺址等已知城址,成為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個。

關於《山海經》歷來眾說紛紜,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關於《山海經》歷來眾說紛紜,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皇城臺"位於內城偏西的中心部位,為一座四面包砌護坡石牆的臺城,大致呈方形。內城將"皇城臺"包圍其中,依山勢而建,城牆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牆。外城系利用內城東南部牆體、向東南方向再行擴築的一道弧形石牆,絕大部分牆體高出地面,保存最好處高出現今地表亦有1米餘。黃帝活動在石峁所在的陝北黃土高原是史有明言的,《史記》、《漢書》有關黃帝的陵墓在距石峁不遠的陝北子長一帶的記載。《史記·五帝本紀》稱:"黃帝崩,葬橋山",《索隱》引《地理志》說:"橋山在上郡陽周縣"。查《漢書·地理志》,其上郡陽周縣下確實記有"橋山在南,有黃帝冢"的字樣,陽周即今陝北子長縣,當今陝西黃陵縣以北偏東三四百里的地方。最後,根據考古專家發現石峁古城的年代為龍山晚期至夏代早期階段,正與黃帝活動的時間大體相當,由此更能確定石峁古城為黃帝部族所居,都城崑崙城。

關於《山海經》歷來眾說紛紜,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關於《山海經》歷來眾說紛紜,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在民俗方面,《山海經》首先在古山水的記述中保存了服佩、信仰與禁忌、祭祀等民俗;然後在山海圖說中保存了醫藥和巫術等民俗;三是在山、海的記述中保存了大量古代神話。在宗教的信仰文化中《山海經》存在的神話傳說,是今天我們研究原始宗教的難得材料。《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不僅僅是神話傳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歷史。《山海經》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記載了古代科學家們的創造發明,也有他們的科學實踐活動,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思想以及已經達到的科學技術水平。

關於《山海經》歷來眾說紛紜,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有句話說,《山海經》是指向一個未知的世界。客觀的來講《山海經》未來還是需要我們去探索和論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