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庄俊元的墨迹在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对泉州书坛影响颇广

在泉州城内西街甲第巷,有一座占地一亩多的清代大府第,曾为三进三开间左右护厝建筑,大门昔有“翰林第”、“进士第”牌匾,宅内书房、园池、后花园布局雅致。今虽前落和中厅已破败,但大门前还有一副对联十分醒目,右联“为善最乐”,左联“在福则冲”。对联笔法偃仰顿挫,行气遒劲潇洒。这府第是清代在泉州颇有影响的书法家庄俊元的故宅,对联即为他的手书。

庄俊元的墨迹在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对泉州书坛影响颇广

庄俊元(公元1808年-1879年),字克明,号印潭,又号四体子,嘉庆十三年生于晋江青阳,后徙居泉州城区西街甲第巷。

庄俊元幼颖异,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进秀才,越年为廪生。道光十四年中举人。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恩科进士,点翰林,派习满文,以散馆一等一名授编修,历充国史馆纂修、协办翰林院事兼撰文、清秘堂校理、充庚子顺天乡试磨勘官,协助改造满洲文字。

庄俊元于道光廿三年京察一等,授甘肃西宁府知府,历署西宁道台。后又赴青海处理雍沙叶布少数民族案件,总办军需事务。道光廿八年(公元1848年),黑城回民暴动,他向朝廷禀请严办但必须区分良莠,因此保全30多乡百姓;时值英夷入侵,鸦片泛滥,他又禁止种植鸦片,赈济饥民,禁止官吏乱抓百姓。他在此职任6年,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因以办理黑城回民之事意见与上司不合,遂告退返乡。

他引退回家,在泉州办理城工团练。咸丰七年,因军功以道员即补。时林俊在闽南起义,沿海紧张,由闽浙总督保举,以总办福建沿海团练大臣用,奉旨简召,但他称病未赴。

寓居泉州当绅士30年,凡兴举乐章、掌教书院、请减重赋、捐置育婴、修葺废坟、劝息械斗等地方大事,他都积极参与,为善颇多。其他如建宗祠以连同姓,续修宗谱,奖掖后进,体恤乡邻,也做了不少好事。在泉州他常兼书院山长,对地方文教事业多有建树。他还留意泉州方言,著有《俚言微》一书。

但庄俊元的性格外刚毅、内和婉,遇事开诚布公,亲朋同事敬而惮之。且爽直容易招谤,在故籍办理团练,赞襄之人不无得失。因此他曾自撰《墓志铭》称:“四品官,况强仕,我方终,人方始。非见几,非知止,奈胆何,小无比。谓归田,担可弛,磨蝎盘,不我已。一波平,一波起,鸠拙才,鼠穷技,不平鸣,良有以。”以抒发他生平遭遇的牢骚。

庄俊元的墨迹在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对泉州书坛影响颇广


庄俊元的墨迹在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对泉州书坛影响颇广


庄俊元的墨迹在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对泉州书坛影响颇广

庄俊元的书法有很深的根基,他的字初期以王羲之、颜真卿为本,出入于董其昌、赵子昂之间,后期效法张瑞图,笔意大变,潇酒遒劲,法古辟新,很受民间喜慕。泉州承天寺照壁上有“龙吟虎啸”四字,就是后来吕文俊先生效其后期字体所书。

庄俊元的墨迹在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对泉州书坛影响颇广


庄俊元的墨迹在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对泉州书坛影响颇广

凡向庄俊元求字者,他无不允应,因此他的墨迹在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对泉州书坛影响颇广。他尤其善于撰写对联,称得上撰联高手,平生撰写楹联最丰,墨迹遍及泉州、台湾各大小寺院道观、廨宇、市井等。他撰写的楹联书法通达工仗、蕴奥皙逮、遒劲隽逸,成为一些古建筑富有艺术价值的附属文物。如泉州开元寺、清源山、一堡宫等皆留有其笔迹。泉州开元寺甘露戒坛有其所题写的一副对联:“冷暖自知不必别求甘露,我人无相都来随喜戒坛。”这是他晚期笔意大变后的代表作。

庄俊元的墨迹在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对泉州书坛影响颇广


庄俊元的墨迹在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对泉州书坛影响颇广

在一堡宫他所撰的对联:“堡障咸推功第一,神童漫说古无双。”就以其时两幼童落水后成为一方挡境之神的故事冠联,笔致俊逸,流畅温婉。

庄俊元的墨迹在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对泉州书坛影响颇广

晋江市博物馆收藏有一组庄俊元行书《箴言》大中堂,上题:“振衣千仞岗,濯足万古流,大丈夫不可无此气节”;“珠藏川自媚,玉韫山含辉,大丈夫不可无此蕴藉”;“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每幅左下侧有落款“俊元”,下各钤两方朱色方印,末幅又加题“及三宗台属”。用笔沉着洒脱,提按分明。结字、章法大开大阖,疏密相间,参差错落,有如行云流水。整组作品,古拙而不失流畅,苍劲浑厚而又婀娜多。诚是庄俊元众多书作中的行书佳作。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庄俊元去世,享年72岁,葬晋江县兴贤里石阜盆山(今晋江市紫帽镇)。

庄俊元的墨迹在泉州一带流传甚多,对泉州书坛影响颇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