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新冠疫情下的農牧業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來,全國各地在為有效阻止病毒傳播採取必要的檢查、封鎖、隔離等措施,對疫情的防控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執行過程中,很多農村存在封區斷路,一封了之等“一刀切”的簡單做法,給所有行業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並非農牧業獨受其害。但是農牧業生產特點和工業生產特點還是有鮮明的不同之處。

新冠疫情下的農牧業

首先,農牧業大多分佈在農村及偏遠地區,運輸車輛高速公路、省道、縣道、鄉道、甚至村道都要跑,受到交通阻隔的影響更大。雖然國家有說不讓封路,但是在一些農村地區還是存在著自己制定的政策,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交通限制了物資的流通就停滯了,所以一些農產品運不出去,一些生產資料運不進來。

新冠疫情下的農牧業

其次,生產週期性強的受到影響更為明顯,蔬菜水果熟了就要收,儲存是個大問題,豬雞鴨等長成了就要出欄,耽誤幾天賣不出去,養殖戶就扛不住了。很多養殖場在飼料企業春節放假前聽取了意見,也做了一段時間的飼料儲備,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一切,一般情況來說,飼料企業在初六七就開業了,屠宰企業初八基本也復工了,正常生產就運轉了,如今一切都充滿了變數。

新冠疫情下的農牧業

第三,農牧行業從業人員比較多,大多是小本經營,抗風險能力極低,一旦有風吹草動就有可能血本無歸。農牧業的本身就很脆弱,流通不暢切斷了生產和消費端,對產業的短期影響是極大的。受到衝擊最為顯著的是家禽的養殖,看報道說有養鴨子的,超出出欄期快半個月了,如今飼料儲備也用沒了,屠宰場還沒開工,急得團團轉,養肉雞的在微信群裡都把雞推銷到小區了。

新冠疫情下的農牧業

正月十五已經過去了,看到一些地區的飼料和屠宰企業都陸續開工了,但是有的地區還是受到限制,如此給養殖戶和養殖場造成的損失可想而知。整條產業鏈的前端牲畜沒有東西吃,後端是無法屠宰,養殖的動物和其他行業生產最大的不同就是每天都要消耗飼料,養的是活物,不飼餵就要餓死了。另一方面,一些有條件運到飼料的地區,其種苗也是一個大問題,養殖業是進退維谷。

新冠疫情下的農牧業

封路措施對奶業和水產品影響也是巨大,因為很多乳業工廠沒有開工已經有奶農“倒奶”的情況發生,市場的銷路不暢造成水產品價格大跌,很多水產養殖戶也在持觀望的態度。說一千道一萬基本還是卡在了道路運輸上和終端消費上,國家一個命令就好像西遊記裡面孫猴子說的一個“定”一樣,一切都定住了,可是有些行業是無法“定”的,須知民生多艱,但願這疫情早一天消滅,路通了,秩序恢復了,全面小康的大門也就打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