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井 陘 天 河 壯 太 行——紀念井陘人民開鑿綿水天河渠62週年


井 陘 天 河 壯 太 行——紀念井陘人民開鑿綿水天河渠62週年

(文/陳生明)“光陰荏苒,歲月如梭。”當日歷揭啟到公元1958年3月8日,這一異乎尋常、值得井陘人民永久紀念,難以忘卻的特殊日子,怎不令人心潮澎湃!

井 陘 天 河 壯 太 行——紀念井陘人民開鑿綿水天河渠62週年

綿右渠取水口

六十二年前的陽春三月,為踐行一代偉人毛主席關於“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教誨,為改變巖邑井陘“十年九旱,缺水乏雨”靠天吃飯的實際,井陘縣委組織帶領3萬多名水利大軍在乏驢嶺桃花棧打響了從“娘子九關牽銀龍,開山劈嶺提水上山”人造天河渠的第一炮。

井陘人民多壯志,敢引綿水跨高山。特別能吃苦、耐大勞的井陘人民鬥酷暑、戰嚴寒,連續奮戰三個冬春,歷經500多個日日夜夜的鏖戰,從1958年3月8日劈山鑿渠的攻堅戰開始,先是一舉打通了從桃花棧至狼窩的通水渠道25.5公里。

井 陘 天 河 壯 太 行——紀念井陘人民開鑿綿水天河渠62週年


馬愛林/剪藝

隨後於1960年,又依照縣委書記傅積意確定的“左右開弓”攻略,憑手工作業生生鑿通了從乏驢嶺到趙莊嶺、北石門全長66公里的綿左渠。1977年5月1日,全線勝利通水,有6條幹渠、23條支渠、3488條鬥毛渠長達1868公里,蜿蜒起伏的“人造天河”綿右渠鑄就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宏偉大業。工程橫穿300多座山頭,跨越400多條溝谷,興建大小建築物1352處,總工程量996萬立方米,為井陘縣、井陘礦區和鹿泉區20個鄉鎮、193個村22.5萬畝的農田的灌溉注入了生命與活力。

井 陘 天 河 壯 太 行——紀念井陘人民開鑿綿水天河渠62週年


請看這些浸透了熱血與汗水的數字:總投資1793萬元(全縣義務捐款90餘萬元),用標共1355.4萬個,修建綿河提水樞紐工程龍門閘一處;築攔水石滾水壩96米;建造渡槽倒虹吸兩處,長2000多米;鋪設倒虹吸3處,長1804米;開鑿山洞117個,長2.066萬米;架設渡槽72座,長3913米;明渠暗券13處,長1136米;盤山公路1000餘條,長1000公里;渠旁植樹2.6萬棵;修建戰備工事358項。

井 陘 天 河 壯 太 行——紀念井陘人民開鑿綿水天河渠62週年


馬愛林/剪藝

“一渠引來千方贊,一花帶得萬花紅”。從1959年到1978年,前來井陘參觀考察者絡繹不絕。河南林縣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綿河渠工程模型,還被運往首都北京及印尼陳列展示。先後有德國、伊拉克、多哥等多國代表、水利專家前來考察學習。

井 陘 天 河 壯 太 行——紀念井陘人民開鑿綿水天河渠62週年

傅積意

在興建“人造天河”綿右渠中湧現一大批英模:“水利功臣書記”傅積意、“興水忘我”的工程技術強將李興邦……水利大軍中有15人榮立一等功、26人榮立二等功、71人榮立三等功,近萬人被評為先進個人,通報表彰。“打眼排險英雄”許黑狗光榮出席了全國群英會參加了國慶觀禮,並受到毛主席、周總理親切接見。

井 陘 天 河 壯 太 行——紀念井陘人民開鑿綿水天河渠62週年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修渠應運而生的那支充滿朝氣與激情活力的為工程進展加油鼓勁的戰地“銀河宣傳隊”功不可沒!猶為珍貴的是勤勞勇敢、樸實無華的井陘人民在“人造天河”中淬鍊出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的綿河渠精神定將熠熠生輝,永放光芒!

井 陘 天 河 壯 太 行——紀念井陘人民開鑿綿水天河渠62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