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南京为什么还没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虎踞龙盘,江南形胜。

南京是一座在国内知名度非常高的城市,也是唯一保留“京城”传统称呼的几大古都城市之一。但是,在中国城市的实力榜上,南京却尚未达到一流。论整体经济实力,南京在中国十大城市之外,论其在国家城市系列中的地位,郑州、西安等经济实力不如南京的城市,均已跃升为国家中心城市,而南京却仍在门外。

南京为什么还没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核心原因有三个。

  • 一是个因为上海近代的横空出世,侵蚀了南京对于江南的辐射能力。
  • 二是苏州的崛起,削弱了南京在省内的影响力。
  • 三是杭州与南京之间的竞争,削弱了彼此在国家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

上海崛起,侵蚀南京传统的腹地

自汉末起,南京就是江南中心。

至唐宋明清时期,扬州、苏州等地崛起,但是,无法取代南京在军政和地理领域的中心地位。

至近代上海崛起,情况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建国之后,上海成为直辖市。地位高于南京。改革开放之后,上海更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长三角的绝对核心。上海的辐射范围,覆盖整个浙江和江苏。

正因为上海的存在,南京在整个华东的辐射能力,受到了压制。

中国当前有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包括华北的京津,西南的成渝,华南的广州,西北的西安,华中的武汉、郑州。但是,东部只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就是上海。

南京为什么还没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南京梦寐以求。但是,上海的存在,南京的进度大为延缓。

南京2018年经济总量为11715.1亿,排名全国第11,而排名前十的的城市中,华东占据了三席,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上海对于南京的压制,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结构上。

南京作为江苏省会,服务业发达,三产比重达到59.7%,接近60%,非常强势。远远超过江苏其它城市。

但是,上海的三产比重,达到了69.9%,而且,很多江苏的服务业,没有落地在南京,而是被上海吸走了。最典型的就是金融服务。

2018年,南京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0764.63亿元,与GDP的比重大约为2.63,而同期上海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21112.33亿。是中国存款超过10万亿的两大城市之一。全国各地有钱人都跑上海送钱来了。

这就是南京不同于其它省会城市的地方。这种困境,全国省会城市中,仅存在于南京、广州、石家庄。

香港和深圳也收割了广东,抢了广州的金融等服务业。

北京也收割河北,抢石家庄的服务业。

同样,上海也压制了南京的服务业发展,尤其是金融。

最终的影响归结为一点:扼制南京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上海取代了南京对整个江东的影响力。

苏州崛起,削弱了南京在省内的影响力

一个城市群有两个以上的国家中心城市,并非没有先例。

京津冀就拥有北京和天津两大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双城经济圈拥有成都和重庆两大国家中心城市。

长三角地更广,人更多,经济体量更大,为什么不只有上海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这不不得不说到苏州的阻击作用。

南京为什么还没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在京津冀,北京和天津,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大城市;在双城经济圈,重庆和成都,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大城市。

但是,在长三角,上海是第一大城市,第二个城市却是苏州,南京和杭州都在后。

苏州又是一个普通地级市,经济发达,战略地位不足。

最后的结果是,长三角的第二个国家中心城市非常难产。

苏州经济强,辐射范围小,南京和杭州有腹地,经济总量又不足。

三城杠上了。拉下谁都不好。

最后结果,就是上海在经济总量和辐射能力方面,一城独大,难找到类似城市。

苏州经济体量庞大,遮挡南京的身影。

不仅如此,苏锡常等众多苏南城市崛起,富庶不输南京,使南京在省内的辐射能力,影响力大大降低。

这就是南京无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省内因素。

苏宁之争,持续百年。

假使没有苏州横亘在前,南京就已入围中国经济十大城市。

其实苏州在数百年之间,就已崛起为江南重镇,甚至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城市,直到上海崛起之后,苏州才退居次席。

在省内,苏州与南京之争一直没停息。

由于苏州的存在,南京无法象武汉和成都、长沙、郑州那样,既是一个强势的服务业城市,省会,又是一个强势的工业城市。南京的工业功能,被苏州强势压制。

南京,未来必须逐步赶超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苏大哥。

南京与杭州,彼此削弱了对方战略重要性

东南形胜,三吴谁为都会?

南京与杭州,俱为江南重镇。五代十国时期分别为南唐与吴越国的都城。

杭州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是京杭运河的南端。人间天堂。

在历史上,南京地位更为险要,往往是整个南方政权的中心,被称为六朝古都。从三国时期的东吴,到南北朝时代的东晋和宋齐梁陈,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朱明王朝早期,以及后世的太平天国、民国时代,均建都南京,其实远不止六朝。

南京为什么还没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但是,现实很残酷,也很势利。

杭州当下有两点优于南京,一是杭州经济总量和活力都胜过南京,二是各自省内,杭州比南京更为强势。

2018年,杭州GDP为13509亿元,南京为11715.10亿元,差距接近1800亿。五年之内,南京都难以赶上杭州。

同时,杭州在数字经济,文化产业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杭州数字经济增加值达3356亿,占GDP比重为24.8%。同时,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3347亿,占GDP比重为24.8%。南京文化产业在全国其实也很强势,占比超过7%,但是相对杭州,还是逊色一些。

杭州的民营经济占比60%以上,远胜于南京。零售消费总额略高于南京,本外币存款余额多出9000亿以上。此外,杭州还是一座适合企业成长的城市,诞生了无数的民营企业,富有经济活力。阿里巴巴也成长于杭州。这是南京无法比拟的优势。

若论双方各自在省内的辐射和影响力,杭州远胜于南京。

由于杭州的存在,南京无法成为整个长江下游腹地的中心。

同样,南京的存在,也阻挡了杭州对北部的辐射能力。

未来国家若在东南增加一座国家中心城市,必是南京与杭州之争。

当然,也有可能南京和杭州两个城市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南京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四大优势

国家中心城市,一直在扩容。

下一批能否轮到南京,是个悬念。

不过,南京在争取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有四大优势。

一是长三角扩容造就的可能。

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域、双城经济圈都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长三角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圈,未来也可能有两个乃至三个国家中心城市。南京入围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南京为什么还没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二是南京在交通物流领域优势巨大。

国家中心城市,非常注重交通枢纽地位和市场辐射能力。

长三角的终点是上海,但枢纽在南京,这点很多人没注意。南京历史上就坐断东南,靠的就是杰出的区位优势。军事和交通重镇。东部战区驻南京,华东铁路中心也在南京。

南京集中了五类物流枢纽,属于中国顶级物流中心,甚至上海也仅为四类枢纽。苏杭更少。

三是南京的公共资源充足。

南京拥有12所双一流大学,而杭州仅两所,其它江浙城市,都不超过1所,南京在高等教育领域拥有绝对优势,为中国第三大教育中心,仅次于京沪。远超其它城市。

四是南京的文化影响力巨大。

国家中心城市,必须要对当地文化心理有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

南京千年来都是江南之都。纵使上海崛起,南京仍非常强势。南京的消费市场,虽然总量略逊于上海,但是消费与GDP的比重高于上海。南京商业繁荣,是中国重要的时尚之都。江南遗韵,两岸三地共追怀。

季节更替,失望与希望交织。

春望。


备注: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罗天昊国与城》,作者罗天昊。图片来自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