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鲁智深对林冲恩重如山,而林冲为何恩将仇报?

冬爸爸爱你们



说林冲“恩将仇报”肯定是根据以下这段描述加以推理得出的结论:

董超、薛霸都吐出舌头来,半晌缩不入去。林冲道:“上下,俺们自去罢。”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起来。”二人只把头来摇,方才得知是实。

这是鲁智深从野猪林救出林冲并把他护送到沧州地界后,两人分别之际,鲁智深提醒两个防送公人董超,薛霸不要暗中再对林冲做什么手脚,否则结果就和这棵树一样。

鲁智深离开后,林冲对董超,薛霸说了以上这番话。

这就有点儿冤枉林冲了。这个真没有!

这可以看作是林教头的神助攻,但是要扣“恩将仇报”的帽子,林冲肯定表示大写的不服!

客观上,鲁智深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辨识度的人物。他身材庞大,一身的花绣,手使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操着浓重的关西口音,一口一个“洒家”,这样的人物在东京汴梁城可能绝无仅有吧!

况且,跟着鲁智深混的那帮泼皮无赖,一个个也都不是嘴严的人。他的神迹很快就会传遍东京的大街小巷,这都不用董超,薛霸去侦查,打听。

所以说,即使林冲没有亲口说出鲁智深的身份,鲁智深也等于早早的就曝光了。

事实上,自鲁智深在野猪林救出林冲那时候起,薛霸就已经开始怀疑他的身份是否就是东京大相国寺刚刚来的那个和尚鲁智深。

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一个僧人,唤做鲁智深,想来必是他。回去实说,俺要在野猪林结果他,被这和尚救了,一路护送到沧州,因此下手不得。

所以说,不论林冲说没说出鲁智深的身份,他早早的就已经被列为嫌疑对象了。


再说,动机呢?伟大领袖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林冲为什么要陷害鲁智深呢?或者说恩将仇报呢?

没道理啊,给我个理由先。

难道是林冲担心鲁智深趁自己家里没人去调戏林娘子吗?

林冲如果真是这样想,那他的脑子肯定进水了。

他应该清楚,鲁智深在东京,反而对林娘子会是一种保护,哪怕这种保护只是一种图有虚表的形式,那也比没有强。

如果说他是想用这种出卖朋友的形式和高俅修复关系,那也太盲目了。

如果高俅有承诺:你供出鲁智深就可以免除你刑责,继续回东京来做你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那么林冲还可以试一试。现在连这种空头的许诺都没有。他为什么要干这傻事儿呢?林冲有的时候看上去是有点儿窝囊。但是他不傻,而是个聪明人,这点儿账他还算不过来吗?


所以说,从任何角度去解读,林冲都没有理由陷害鲁智深,恩将仇报。我个人觉得,这只不过是他情不自禁吹了一把牛逼,因为他是一个习武之人,而且对武术很迷恋。原来他和鲁智深不认识的时候,路过大相国寺的菜园儿,看见鲁智深正在练武而也不是情不自禁的叫好吗?


田获三狐



这才是没头没脑的话,题主这种言辞只能是自我树敌。

在下自问是一个水浒迷,尤其是书中的几个英雄更是令我肃然起敬顶礼膜拜。这里面自然包括林冲和鲁智深,当然也有其他英雄。比如武松,比如燕青,比如呼延灼,比如入云龙。

但林冲和鲁智深这段所谓的纠葛,早已成了人们莫衷一是互相怨怼攻诘的公案,都在各自表述自家的观点和论据,都在强调自家的观点才是嫡脉单传绝对正宗,但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没有逆向思维,没有换位思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说对方没理。

林冲在整部《水浒传》中,就是一个理性与乖张的存在。他的作为,其实是在验证那些杀人越货者的暴戾恣睢倒行逆施。

在林冲和鲁智深相会之初,兄弟两个情投意合惺惺相惜,换了帖子拜了把子,成为了生死与共的异性兄弟。

两兄弟接下来的命运就交给了厄运。林冲娘子被高衙内觊觎纠缠,碍于情面,林冲只能忍下了这口腌臜气。但这依然没逃脱殿帅府的设障和荼毒,在林冲的另一个结义兄弟陆谦的构陷下,林冲最终还是被充军发配沧州地界。

一路上的刻意谋害屠戮,若不是胖大和尚半路上霹雳一样救了林冲,林冲早就被做成了纪念的相片。


纠纷也由此而起。明明是鲁智深心甘情愿的暗地里保护林教头,反倒说成了兄弟反目的契机,实在是有悖原著的旨意,是一种欲加之罪的强行罗织。

林冲被救了一命,感激还来不及呢,怎么还能恩将仇报的要置大和尚于死地呢?

持这种观点的人,就是因为林冲无意间透露了鲁智深的法号名姓,使得高俅冤有头债有主的又找上了大和尚的麻烦。

如果把这些统统叠加在一起加持到林冲身上,绝对是有失公允的,也是极不明智的。只能说这样的判断并非客观的判断,而是先行判了死刑然后再罗织的罪名,是一种肆意的构陷,和陆谦陷其于不仁不义的行为完全沆瀣一气,说到底还是一个糊涂人。

林冲本是一个体制内的人物,常年处在低位,但又拗不过上面强势的压迫和蹂躏,只能忍着性子逆来顺受,一来二去就形成了很难强势发声的个性,这也是整个社会带给他的制约。就像我们如今的体制内一样,都是自上而下一体承受了莫大的压力,稍有不如意和不顺心,也不敢随意发泄,只能忍气吞声自甘人下。这样的人,向来谨小慎微,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不会大张旗鼓的去搞什么强势对垒,而是总能找到可以委曲求全的缝隙,在夹缝里求生存,也确实难为了堂堂七尺男儿,凛凛一躯。

林冲在对两个公人说出智深落脚之处的时候,可以看成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炫耀,是向外人展示,你看我的兄弟多么威武多么荣耀,也是在借用智深的威名在为自己保驾护航,求得余下旅途的顺利平安。

这样一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话,就来判定林冲是一个恩将仇报的小人,那你这小人的标准也太简单了,别人骂你一句怼你一拳莫不是都成了你眼里的小人?

那我只能说,你的是非标准太过奇葩,过于计较兄弟间的交心过命、肝胆与共,实为小肚鸡肠的势力眼,不足为取,更不以为凭。



龙吟14811926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林冲是个懦弱又自私自利的人。

他的老婆被高俅的干儿子调戏,这在当年绝对是大仇。宋代的民风保守,就算当面赞扬妇女都被认为是耍流氓,何谈两次试图非礼。

然而,林冲因为这是高俅的干儿子,就忍了。

这如果还是说委曲求全,但随后被陷害后写休书,就是无耻行为。

林冲被陷害刺配到外地,这也非重罪,用不了几年就没事了。

按照当时的民俗,林冲老婆肯定不会改嫁,等他刑满以后继续过日子。

那么,林冲为什么写休书给老婆呢?

这就是自保行为。

林冲很聪明,知道高俅心狠手辣,估计还会继续暗算他,将他害死。

所以,林冲写休书摆明了就是撇清关系,说明我已经休了我老婆,你们逼她就是了,不要来害我。

果然,高俅最后逼死了林冲的老婆,连他的丈人都吓死了。

可笑的是,高俅仍然不放过林冲,仍然派人要将他害死。

到了左右都是死的时候,林冲毫无办法,只能拼了杀人上梁山。

再说他和鲁智深。

林冲和鲁智深其实没有太多交清,两人萍水相逢,认识以后不过是喝酒、聊武功而已。

然而,林冲被陷害以后,鲁智深冒着和军委副主席高俅作对的危险,在野猪林救了林冲。

这一般人是绝对做不出的,而且鲁智深稍后也因此被高俅暗算,和尚当不成,差点连命都没有了。

然而,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以后,林冲却把鲁智深的底告诉两个衙役。

要知道,两个衙役曾经问过鲁智深来历,鲁智深很聪明,自己没有回答。

然而,更聪明的林冲却主动说了,这就是大问题,绝非一时说漏嘴。

两个公人道:“不敢拜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 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酒家若撞着 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

等到鲁智深走了以后,林冲才说。


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 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二人只把头来摇,方才得知是实。


这不就是出卖鲁智深吗?

林冲为什么这么做?

还是减轻自己的危险。

高俅暗算林冲失败后,一定会勃然大怒,再下毒手。然而因鲁智深是直接破坏人,高俅有可能先去对付鲁智深,稍后对付林冲。

至少,不会把这笔账算在林冲头上。


其实,林冲还有很多猥琐的事。比如上山以后,借机干掉了大哥王伦。

坐视晁盖被宋江暗算。

上山了,他也不派小喽啰去接自己的老婆(王伦肯定不会阻拦)。

总之,自私自利的家伙。

鲁智深也不是傻子,开始对林冲叫做兄弟,但上山以后就叫做林教头了。

故意和你保持距离。


萨沙


林冲现在的影视形象都偏文人,而实际上在书上描写,林冲是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是十分粗犷的豪杰形象,具体模样可以参照下图。林冲和鲁智深,两人从结拜兄弟到上山以后交流不多,并不是林冲忘恩负义,纯粹是两个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这样子的林冲,说实话长得不比鲁智深文雅到哪里去,顶多也就是没有鲁智深那么胖。鲁智深是个十分直爽的性子,一看林冲这模样,直接就引以为同类。但实际上,林冲虽然长得粗犷,心思却十分细腻,完全就是酸腐文人做派。为何呢,看他打扮,头上戴了一对玉圈连环珠扎头发,手里拿着一把折扇,这又像是文弱书生了。

鲁智深和林冲一见面,见对方长得跟自己差不多,难免有惺惺相惜之意。鲁智深之前是提辖,还见过林冲老爹,当即就结拜成兄弟。可是就在结拜第一天,两人就产生了很大分歧。怎么说,原来有人调戏林冲老婆,林冲怒火中烧去找人家,结果一看高衙内就软了,鲁智深却不管不顾,如果不是林冲死命拦着,肯定就会对高衙内一顿胖揍。其实这个时候,就看出来,两人压根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这些道理,粗枝大叶的鲁智深想不到,细腻的林冲岂能想不到,所以这时候在林冲心里就会有芥蒂。

分开以后不久,林冲就被高俅陷害捉了起来,这个时候林冲纵有千万种想法,也从来没想过要落草为寇的地步,他还想着如何可以在出狱以后保持自己林教头的身份,他也从来没想过要鲁智深去救他。却不想高俅直接就想害死他,让两个公差直接就在路上解决了他。鲁智深却是个热心肠,连金翠莲那样不相干都人,他都会为了她杀人弃官,何况现在林冲已经是他兄弟了,而且他这时候也是无所事事。所以林冲被捉以后,鲁智深就一直跟在发配路上,暗中护送林冲。也亏得鲁智深护送,在林冲即将被害之际,才能侥幸保全性命,对于这一点,林冲其实是十分感激的。

然而,就在鲁智深营救林冲的时候,两个人又发生了分歧,依着鲁智深意思,两个公差居然敢杀林冲,直接就把他俩结果了事,林冲跟自己一起逃了便是。但是林冲呢,却执意不肯,因为他还有幻想,想着自己将来有脱罪的一天,所以他绝对不让鲁智深害了这俩公差。鲁智深神经是大条,但是他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这时候他发现自己跟这兄弟思想观念差距太大,鲁智深是个想到就做的人,林冲却是格外小心墨迹,瞻前顾后,两人性格差异巨大,其实是很难相容的。尽管林冲武艺高强,身份又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让鲁智深佩服,但是鲁智深何等急躁,像他与李忠,仅仅因为李忠对钱财看的比较重他就看不上眼,像林冲这样软弱墨迹的性格,他肯定更是不愿意共处了。

两人分开以后,鲁智深救林冲的事情就暴露了,高俅知道以后,鲁智深不相容于大相国寺,后来流落江湖,落草二龙山。而林冲呢,也没有如愿以偿,高俅继续要害他,最后他被逼无奈,杀了几个高俅派来害他的人,最后落草梁山。林冲落草梁山,,如果当时从了鲁智深的意思,也就是这样的结果,还不用这么折腾,甚至俩人后来都差点把命搭上了。鲁智深回想起这段经历,他也会觉得自己跟林冲八字不合吧。至于林冲出卖鲁智深,倒也说不上,因为那时候不是因为鲁智深突然出现,林冲就要死了,这种重获新生的感觉让林冲既兴奋又害怕,难免就要说点狠话吓唬一下俩公差。至于当时的情景,除非杀了这俩公差,否则凭鲁智深那极具辨识度的外形,很快就会查出来。所以林冲并没有对不起鲁智深。

鲁智深落草二龙山,那时候林冲已经在梁山做头领了,鲁智深为何不去找他呢,肯定是之前交流让鲁智深对林冲的墨迹深感失望,这样的兄弟心里记着就好,真的要一起共事鲁智深可没有这耐心,所以他宁愿自己去把二龙山打下来,自己当大统领,反而无拘无束,逍遥快活。林冲呢,也确实因为他的性格吃了大亏,上梁山以后就不受原来的统领王伦待见,后来晁盖他们一伙杀上来,林冲趁机杀了王伦,但也只坐了第四把交椅,可谓窝囊至极。思虑太多的林冲过得远没有鲁智深那般痛快洒脱,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



一览众河小


林冲直到火烧草料场之前,都对朝廷心存幻想。试图想尽一切办法和江湖人划清界限。

读小说我们会发现,最早林冲结识鲁智深,是看到了鲁智深在相国寺玩禅杖。

一个喜欢武功的人,看到另一个武功很好的人,心存结交的念头是很正常的。

然而,鲁智深是个杀人犯。也就是江湖上所谓的“好汉”。

但林冲对鲁智深的势力还是比较谨慎的。

比如林娘子被调戏之后,林冲怒火中烧,打算杀死陆虞侯,但也心怀克制,没有借用鲁智深的力量。

换句话说,林冲杀陆虞侯,和恶了高太尉,这是“官府的内部矛盾”。等未来有一天,高太尉气消了,大家还是一家人。

这就有点类似于家里小情侣吵架,老婆让老公滚出去睡去。这时候再怎么打,是人家小夫妻的事情。那一个第三方闺蜜就不能说:你老婆不要你,你来我们家睡吧。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所以林冲和鲁智森的关系也是如此。鲁智深再怎么样都不是“自己人”,林冲真正的自己人,是陆虞侯和高太尉。

一个是自己的工作伙伴,一个是自己的直系上级。

别人没有了~

所以出卖鲁智深有关系吗?

换个问题:你们楼下有一个卖油饼的大叔和你挺聊得来的,如果有一天你成为城管。对吧~

比起鲁智深来说,林冲重要的事情多了去了。


酒骑风


我认为证据不足!

很多人把重点一直放在鲁智深先前叫林冲大哥,后来叫教头这件事上,并以此认为鲁智深和林冲的关系已经崩塌。

那就回归到鲁智深、林冲初次见面之时。鲁智深经常吃那些泼皮的饭食,当日便要答礼,用一口猪、一腔羊来款待。酒到开心处,鲁智深便抡起禅杖,展现武艺,林冲路过此地,见其武艺精妙,二人就此相识,并结为兄弟。林冲认鲁智深为兄(电视剧相反),二人结拜后,鲁智深对林冲的称呼依然是教头,

“林冲大喜,就当结义智深为兄。 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

写的清清楚楚。所以大哥不大哥的不是什么问题。

那再说“恩”这件事,鲁智深对林冲算是非常好了,这与鲁智深的性格有关,并非完全因为对方武艺高强,参照金翠莲事件。鲁智深替林冲打抱不平。林冲在被丫鬟告知娘子被非礼后告辞而别,没过多久,鲁智深就带着20多个破落户前来助威。后来又有一路上护送去沧州这样的事。

二人再次相遇是在三山聚义后,《水浒传》五十七回,宋江大摆宴席。

酒家自与教头别后,无日不念阿嫂,近来有信息否?”林冲道:“自火并王伦之后,使人回家搬取老小,已知拙妇被高太尉所逼,随即自缢而死;妻父亦为忧疑染而亡”。

从鲁智深的话中,可以看出他还是挂念林冲家人,那也还是真是他们昔日的情谊。此时称作教头也没什么问题,因为二人刚结拜后,鲁智深也叫过他教头,也叫过兄弟。二人没有太多交集可能是性格上的问题,当然也由于二人一马一步,况且篇幅有限。所以疏远一事,没有确凿的证据。

至于林冲、鲁智深的这段寒暄也不一定是有意为之,因为酒宴上,大家都在说自己以前的故事,晁盖说了生辰纲之事,杨志也说了王伦的事。

在看看“仇报”是怎么来的。

鲁智深护送林冲时,两个官差推测出鲁智深的身份。

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深,想来必是他。

鲁智深走前,打断一棵树恐吓官差,走后,

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 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林冲没说鲁智深在相国寺,只是说他拔了相国寺的树,但是这确实暴露了他可能的住所。

林冲的语气是一种非常骄傲的语气,明显是在炫耀师兄的武力。个人认为,只不过碰巧印证了薛霸的猜测,二者关联后的结果。并非林冲有意的。况且林冲出卖鲁智深有什么好处呢?一点好处都没有。我认为林冲炫耀的时候有点得意忘形了。

鲁智深遇到杨志后把他之后的遭遇说出来,

不想那两个防送公人回来对高俅那厮说道∶“正要在野猪林里结果林冲,却被大相国寺鲁智深救了。那和尚直送到沧州,因此害他不得。这直娘贼恨杀酒家∶分付寺里长老不许俺挂搭;又差人来捉酒家。

鲁智深说话直来直去,此时他并没对林冲有非议,以他的性格,要是觉得被出卖,绝不是这个语气。鲁智深骂起人来可是不分一二的。


泊图泊途


鲁智深对林冲有救命之恩,可以说恩重如山,但林冲也并未“恩将仇报”,但是他的行为的确有被鲁智深看不起的地方,同时,林冲真的算是一个“猪队友”。

小说里描绘林冲的形象,和我们在戏剧舞台或影视剧里看到的形象实际上是有反差的。

林冲的影视和舞台形象总体上是一个武生,英武俊俏。

而小说中对林冲的形象描写是这样的:“豹头环眼,”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额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这就是张飞,林冲还有一个别号“小张飞”。

作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工作也不错。还有一个美貌如花,性情温顺,心地善良的妻子,小日子应该是美满的。

林冲认识鲁智深的那一天,也是林冲开始倒霉的那一天。

那一天,鲁智深和一群“不打不相识”的泼皮朋友喝酒吹牛,喝的兴起便舞起禅杖,引得在短墙外观看的林冲不禁喝彩!

林冲是带着老婆孩子到大相国寺烧香还愿的,他被鲁智深的武艺表演所吸引,就没有随老婆去上香。也就埋下了隐患。

鲁智深对自己能够认识林冲并与他结拜为兄弟很是高兴,毕竟鲁智深在京城没有朋友,在认识林冲之前,那些泼皮就是他的朋友。

所以,当他知道刚结拜的兄弟林冲的老婆被人欺负调戏的时候,他马上带着自己的这帮泼皮小弟来帮林冲。

然而,林冲的行为,让鲁智深感到了一些失望,面对调戏自己老婆的恶霸,林冲选择了忍耐,理由是,那个恶霸是他的顶头上司高俅的干儿子。

鲁智深的想法是,高俅的干儿子又怎样?我要是碰上,先让他吃我三百禅杖。

林冲的懦弱,把他一步一步的逼到了死路。他被高俅陷害,因持刀误入白虎节堂,被发配沧州。

鲁智深对这个拜把兄弟尽管有那么一点看不起,但还是很关心和在乎的,他听到了一些对林冲不利的言语,便不动声色一路暗中保护林冲前往沧州,并在野猪林林冲命悬一线的时候出手相助。

按照鲁智深的脾气,那两个解差就算活到头了,但是林冲很善良,林冲最大的毛病之一就是无原则的善良。林冲阻止了鲁智深,两个解差活下来了,鲁智深付代价的时候开始了。

两个解差一直想拐弯抹角的打听鲁智深的底细,主要是回去好交差,但是都被鲁智深给怼回去了。

快到沧州的时候,鲁智深警告两个解差不要对林冲动歪心眼,并用禅杖砍断了腕口粗的树杈以示厉害。

两个解差惊讶不已,此时林冲脱口而出:这算什么,相国寺碗口粗的柳树也被他连根拔起了!

其实这并不是有意告密,更算不上恩将仇报,至多是脑子不够用的“猪队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已。

鲁智深和林冲交往的时间并不长,并且随着深入的认识,鲁智深觉得林冲和他在做人和取义的原则上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后来也就渐行渐远,这也正常。

毕竟不是志同道合之人。再见面打个招呼称为“林教头”也正常。


步武堂


刀叔导读:继往期刀叔按顺序解读了宋江卢俊义等前十二位人物后,终于到鲁智深了。鲁智深被评为上上人物,一位被所有读者称为‘英雄好汉’的人。既有英雄的特质,又有好汉的操守。为何鲁智深如此受到大家的推崇?同为结拜兄弟,为何上山后鲁智深和林冲渐渐疏远?今天刀叔为您解读。

水泊梁山108将,虽然通常都可以称之为英雄好汉,但若是真正拿英雄的砝码称量一下,可能你会发现缺斤短两的占绝大多数。不过有一个好汉,却绝对是个如假包换的真英雄,这个无愧英雄称号的人物,便是花和尚鲁智深。

老实说,水浒中最让人佩服的就是鲁智深对林冲的感情了,可以说这种感情完全是不在乎林冲的身份,不计较自己得失,不在乎是否有回报,让人十分感佩。然而,林冲在野猪林的举动实在让所有看官失望。

制服了董超和薛霸后,鲁智深生怕林冲路上再出事,然后还陪着走了一阵。在路上董超、薛霸试探问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

尽管鲁智深平时大大咧咧,但是这种事情他还是很谨慎,他知道这两人的意思,于是当场指破:“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什么?莫不去教高俅做什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鲁智深这么一说,那两人就不敢再说话,原本这种事情就到此为之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林冲后来却补了一句,他对董超和薛霸说:“这个直得什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这太明显了,直接把鲁智深的单位给说了出来,后来鲁智深被高俅派人追杀,根源也在这里。

鲁智深是否失望,书中也并未表达,但在上了梁山后,鲁智深再也没有称林冲为兄弟,而是林教头。这里,大家自行品味。

与其说“水浒”一书是在讴歌劳动群众不畏封建王权,倒不如说就是在说“心”。“西游”的“心”是“悟空”,“水浒”的“心”是“智深”。

站在鲁智深角度,水浒传整部书就是鲁智深顿悟的过程。“洒家心已成灰”这段话是鲁智深和宋江最后的对话,也是两人思想上彻底的分道扬镳。至此,鲁智深坐化成正果,宋江身葬蓼儿洼。

水浒传是一出悲剧,一群出身不同的人因为或主动或无奈的原因走到一条路上。希望改变这个让人绝望的世道,这些人忙忙碌碌半辈子,最后发现又回到了起点。鲁智深不是莽汉,他有追求,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正义,又是机缘巧合,他入了佛门,受了教诲。

那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不过是一场梦幻。落草为寇也好,报效朝廷也罢,最后也不过落的个死死伤伤,结局都是一样的悲惨。

我曾经不信天不信邪,路见不平,拳打镇关西义救金家父女;我曾经义字当头不畏朝权,救下林冲,想要匡扶正义;我曾经想和众兄弟一般齐心协力,替天行道,还这污浊世间一个清白太平。

可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什么也改变不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英雄气概尽显,再作过多解读,无异于画蛇添足。刀叔专业解读水浒人物,欢迎您的关注!


王铭苇


《水浒传》中的林冲,虽武功高强,但本质就是个守法克己的好公务员,他所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当然他也算不得损人利己的人,他只是一个体制内兢兢业业干工作,希望永远存活于体制内、享受体制给予他的一切优惠待遇的人。他这个人身上是没有特别多的豪情和义气的,也绝对不会为了帮助朋友、为他人利益挺身而出牺牲自我利益,也许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正因如此,林冲和鲁智深的友谊,其实是谈不上深入心底的,林冲和鲁智深拜把兄弟,也许仅仅是为了在武艺上有一个水平相当的人可以切磋,并没有打算把心里话告诉鲁智深,但是鲁智深把这份情就看得非常重,将林冲当做了生死兄弟,完全可以为了维护对方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也许他们的交往刚开始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两个人的个性就像是热血青年,而另一个却是冷血动物。

林娘子被高衙内看上之后,林冲屡遭祸端,并且最后被发配到沧州,途中解差董超和薛霸两个人还要在路上结果了他的性命,幸亏一路尾随而来,一直以来要替林冲出恶气的鲁智深赶来,才救了林冲的性命。可是林冲对于自己未来的前途仍旧是抱有幻想的,他希望好好改造,还能够回到体制内,不要丢了体制内给他的这份工作和待遇。因此,在鲁智深救了她之后,将要到达沧州地界,他还是忍不住向两位解差介绍了鲁智深的来历,可谓损友。这也是林冲与鲁智深撇清关系,希望继续讨好高俅,能够回到体制内的一种体现。



林冲自己是武艺超群的,但是这个人始终是一个自我保护者,也不会同任何人过分交心。上梁山之后,前途无望,表面上像一个好人,实际上却也是冷酷非常的。比如说他在上梁山之时,王伦让他交一个投名状,他去山下等人,并不是想被抢的人会有多么可怜,只是去反复估量自己的实力。只要遇到单个的客人,他才敢下手,如果是一群人,他是断然不敢造次的。他一连等了三天,没有交得头名状,他却说自己运气比较差,根本没有悲悯别人的意思。至于晁盖等抢了生辰纲之后,被逼上了梁山,他却主动,并且在吴用的暗中教唆和表面激将作用之下,杀了王伦。由此可见,他的头脑其实也并不怎么清醒,反而因为缺少义气,显得非常孤立。



鲁智深在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之后,后来上梁山,并不把他当作故交,反而一见面却说,林教头你也上山了,这个“教头”叫得就把两个人的情义一笔勾销了,同时他还问林娘子的情况,其实鲁智深未必不知林娘子自尽的事,他是故意以此来羞辱林冲的,其实也表现出了对林冲的无比失望。

真正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冰珊醉红楼




林冲这人善良,古道热肠,遇不可抗力因素时,又胆小懦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人性格,喜欢舞枪弄棒,武艺很棒,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心里没有多大城府,应该没有多少文化,时间都用在研究枪棒上了。

说林冲古道热肠的是他帮助过李二,李二本来一地主家的雇工,因为主人家不见了一百两银子,有那奸诈之人就怪人家老实人李二偷的,主人就让李二拿出那一百两银子,李二没偷怎么拿的出,地主受人挑拔,就想送李二见官,见官了李二少不了受皮肉之苦,林冲看不下去了,觉得李二人老实,不可能拿人银子,就答应给他出一百两,一百两呀!如今也值三万元人民币呢!林冲刚做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地主看林冲面子上,也没有要那一百两银子,如果不是林冲说好话,古道热肠帮助人,李二将裢裆入狱,受多少苦头。林冲没有冷漠,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至少说明他是一个喜欢助人为乐,善良,有品格的人,做为一个最普通人性格的人,我们不能苛求别人完美。



与鲁智深在大相国寺因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相互学习武艺,成为了一对好朋友,鲁智深那样的人,能与林冲深交,说明林冲也不是一个坏人。与鲁智深是性格有相同之处的人。

其实林冲并未出卖鲁智深,也没有恩将仇报,实在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不注意中了董超,薛霸这二人的套路。



林冲这人值得同情,始终为大义,宁愿牺牲自己,虽然没有什么效果,但他做了,在被高俅,陆谦,富安等伙同陷害,被开封府发佩充军沧州,这一去九死一生,说不定就回不来了,林冲娘子也失去依靠,为林娘子考虑,写下了休书,给了林娘子自由,随便林娘子以后改嫁,林冲决不责怪,这是有多么爱林娘子,为林娘子以后考虑,让林娘子回归张家,这是做为一个男人,做出了伟大的决定,他们结婚也没有孩子,可能林冲觉得,给不了娘子幸福,就放他自由,让她另嫁他人,或许过的很好呢!一般人不会这么理解。



在梁山林冲刀辟王伦,很多人认为林冲做的不让人敬佩,对一个在绝境中收留你的人,不应该恩将仇报,其实王伦是看在柴进推荐的人的份上,不好不收,还出了那么多难题阻挠林冲上山,让林冲很不自在,王伦这斯确实妒贤忌能,处处为自己考虑,自私可恶,以他的态度,梁山不会有多大发展,林冲是一个有大义,有梦想的人,梁山如果有晁盖等英雄的资金加入,梁山公司会有更好的发展,你王伦做为公司一把手,总是难为有能力,肯奋斗的年轻人,公司怎么能好好发展,这董事长不除,就生产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成不了大企业,林冲是个有格局的元老,原意为梁山公司的发展壮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再所不辞,果然后来梁山企业做大做强,声名鹊起,做到了闻名全国,名冠古今的名企,世人却看不见林冲起的关健作用,付出的努力,被很多人不理解。

其实,后来鲁智深上山,也没有责怪林冲,问及林娘子怎样了,林冲道也被高俅那些人逼死,鲁智深发出声声叹息,同情落泪,对高俅恶势力恨之入骨。人家鲁智深深明大义,可从来没有说过林冲恩将仇报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