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2020-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分析

2020-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分析

  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基本概念

  半导体设备指生产半导体相关产品的专用设备。以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的分类口径,半导体设备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设备、光伏设备、LED设备。其中,集成电路设备附加值最高,包括前端集成电路制造设备与后端集成电路封测设备,最终品为应用于电子、通信等各行业领域的芯片。

  光伏设备包含硅片设备、电池片设备、组件设备等,平价上网倒逼产业链企业加快技术革新,制造设备迭代速度同步提速。另一方面,国内单晶炉、切断机、清洗机、扩散炉等均已实现国产化,国产化比例超过90%。

  LED设备相对而言技术壁垒最低,已基本实现国产化。

图表 半导体设备构成

2020-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分析

  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发展规模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半导体设备销售规模82.3亿美元,2018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31.1亿美元,同比增加59%,已成为仅次于韩国的全球第二大半导体设备需求市场。

图表 2013-2018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及增速

单位:亿美元,%

2020-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分析

数据来源: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

  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机会分析

  一、终端应用产品需求扩张,拉动半导体产业链,带动上游半导体制造设备产业扩张。半导体行业与全球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强,全球经济回暖将为产业带来良好的环境,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二、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占比持续提升。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巨大的需求。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连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未来本土半导体设备厂商的替代空间巨大。

  三、政策利好,外部环境改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与国家产业基金的开展为半导体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按照发展目标,到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增强。16/14nm制造工艺实现规模量产,封装测试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关键装备和材料进入国际采购体系,基本建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到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实现跨越发展。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但随着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提升与完善,半导体公司未来上市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投资标的也会越来越丰富。而半导体材料作为半导体产业的支撑业,也必将随着半导体产业的繁荣而兴盛。我们看好国内半导体产业以及半导体支撑业的发展前景,并密切关注行业内发展。

图表 国内主要半导体设备企业

2020-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分析

  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半导体设备技术突破叠加庞大需求,国产半导体设备正迎来历史性机遇国产半导体设备迎来历史性机遇,有望成为全市场优选投资主线。本土产能投资高涨+国家战略支持,半导体设备企业迎来重大机遇。虽然中国或需较长时间才能出现世界一流半导体设备企业,但边际上的成长和进步正在不断出现。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半导体设备投资机会或在于技术、政策和业绩增长提速。总体来说,技术、政策和业绩增长提速的时点将是国产半导体设备板块的核心变量,或存在投资机会。预计该板块核心企业2019年的收入增幅可能会达到40-50%。

  本土产能投资有望孕育全球最大设备市场,本土半导体设备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重塑全球格局。2017-2020年间全球投产的半导体晶圆厂为62座,其中26座设于中国,占全球总数42%。近年来全球各大集成电路企业,如英特尔、三星、格罗方德、IBM、日月光、意法、飞思卡尔等已陆续在中国大陆建设工厂或代工厂,向中国转移产能。中芯国际、长江存储旗下武汉新芯、台积电、晋华集成等都已在内地多个城市布局12寸晶圆厂。内资、外资两大阵营纷纷加码中国大陆建厂投资。2018年中国大陆以131亿美元市场份额首度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市场,且有望在2020年赶超韩国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