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从林散之临摹的《张迁碑》,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清朝的结束,也伴随着碑学的飓风由盛转衰。碑学独统“江湖”的局面至此滑落,一部分书家仍恪守清代延续下来的传统,继续发扬碑学,代表书家有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等。然他们仅仅是清代碑学的正常延续,与清代中晚期的碑学大兴相比已很难占主流地位。很多书家开始对碑学一时之兴进行反思,帖学时有抬头但未形成“现代”时期的规模和气候。碑帖结合代表了一时之趋。20世纪初,书坛沈尹默高举帖学大旗,重振“二王”正统书风。

从林散之临摹的《张迁碑》,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书坛出现了以于右任为中心崇北碑的西北风貌及以沈尹默为中心尚晋唐标志的江北风流。发展到中期“随着于右任、台静农等民国碑学代表人物的退出大陆,碑帖的杠杆上出现了戏剧般的变化,自清代以来一直盛行的碑学书风基本宣告“寿终正寝”。而自清末以来一直处于微弱地位的帖学重新获得了巨大的美学生存空间,作为崇尚“二王”系统代表的沈尹默,成为书法这一低调潜伏期的标志性人物,以至于许多理论家把这一时期指称为“沈尹默时代”。“二王”系统独存使帖学的柔美书风获得一定的回潮。”

从林散之临摹的《张迁碑》,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林散之先生长成于民国初期,当时的书坛对于传统“二王”学习开始回升,由于前面碑学的思潮退去,人们更多是对碑学的反思与理性思考。林散之曾自述:“余初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临习。于汉师《礼器》《张迁》《孔庙》……于晋学阁帖,于唐学颜平原、柳诚悬、杨少师、李北海,而于北海学之最久,反复习之。以宋之米氏、元之赵氏、明之王觉斯、董思白诸公,皆力学之。”

从林散之临摹的《张迁碑》,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林散之是典型的大器完成的书家,正因为出名晚,数十年的积淀与涵养才有其书的超凡境界,“把气捺入纸中,把生命溶入笔墨之中,体现了生命的跃动。”正是他书法所要的艺术形式,他充分发掘帖学的蕴藉典雅、流畅劲键的美学特征,并以自己独特的线条感受能力,融碑学的朴拙刚劲之长。对汉碑的临习数十年不辍,其书刚中见柔,神韵兼备。从所临《张迁碑》我们看到的是融其本碑的方拙之气,圆笔的加入使线条更加广润劲键。在林氏的书法作品中我们随处都可以感受到他对用笔用墨的注重。他在临摹碑帖时,在尽力做到与原帖相似的情况下更注重线条的质量,所临《张迁碑》笔笔沉着,无尖滑之笔,起笔收尾含蓄慰藉,以质胜文,大巧若拙。

从林散之临摹的《张迁碑》,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我们还能看出他是一个回归传统坚守“二王”的守护者。在回归传统,振兴“二王”的大潮中林老无愧为帖学巨擎。“如果说沈氏诸家发轫于前,不如说林散之成功于后。”林老学碑妙在从他书作中看不到一丝碑意的蛮横倔强之气,在其临习的《张迁碑》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以诗书画的丰富学养,将碑意融化为书卷气、雅气表现出来。

从林散之临摹的《张迁碑》,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林氏《张迁碑》是在重振帖学,回归“二王”传统书风的产物,是以帖融碑。

\u0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