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沙皇眼中的俄国人是种资源,一战时甚至用士兵同法国交换武器装备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一战爆发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一宣战可不打紧,直接牵扯到了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利益,因此各怀鬼胎的欧洲各国纷纷被卷入进来,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沙皇眼中的俄国人是种资源,一战时甚至用士兵同法国交换武器装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虽然有些荒诞,却绝不是偶然,整个欧洲由于三大矛盾的存在,早就划分成了两大阵营。

首先是法德矛盾,这个梁子在普法战争就结下了。在这场战争中法国战败,不但失去了欧洲大陆霸主地位,还屈辱地割地赔偿,高卢雄鸡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复仇。

沙皇眼中的俄国人是种资源,一战时甚至用士兵同法国交换武器装备

蓝圈中的就是《最后一课》里普法战争中法国失去的领土


其次是英德矛盾。德国自从做了欧洲大陆老大之后,又把目光放到了开拓亚非两洲殖民地上,和殖民地遍布全世界的英国爆发了尖锐的矛盾。

最后是俄奥矛盾。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南方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区进行扩张。地处中欧的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倒向俄国。

于是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作为应对,1892年俄法两国,1904年英法两国,1907年英俄两国分别签订军事协约共同进退。两大军事对立集团彻底形成,整个欧洲的火药味儿越来越浓,最终爆发了战争。

俄国根本没做好战争准备

1914年8月,俄国作为巴尔干问题背后的始作俑者坚定地参与了战争。但当时俄国正处于封建帝国的转型期,并没完全做好战争准备。

当时俄军装备的武器质量并不差,步兵轻武器主要是1891型莫辛纳甘步枪,重武器是马克沁机枪。炮兵主要装备1902型野战炮,1909型、1910型榴弹炮,1910型速射炮。主要问题在于装备数量不足

沙皇眼中的俄国人是种资源,一战时甚至用士兵同法国交换武器装备

一战中的俄军士兵


俄国国土辽阔,人力资源丰富,号称有俄军在战前有130万人,开战后通过动员可以扩充到530万人。但是让这么多人武装起来参加作战,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和物质。俄国自身工业能力不足,战略储备量也不够,这就造成了开战后很短的时间内,俄国就耗尽了弹药储备,前线非常缺乏火炮和机枪,很多士兵甚至连步枪也没有(这一幕是不是很眼熟?二战初期苏军也是武器不足,哨子吹响后没枪的士兵拿着手榴弹也得冲锋)。

1914年8月,俄军在东线发动了第一场战役——坦能堡会战。结果俄军的表现让人大吃一惊,隶属西北方面军的第二集团军25万人全军覆没,司令萨姆索诺夫自杀。这对于严重缺乏武器装备的俄军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应对战争,俄国不得不把一部分希望寄托在协约国的军事援助上。

同是协约国苦恼却不同,法国作为当时欧洲第二工业强国不缺武器装备,缺的是士兵。面对西线战场几大“绞肉机”,法军的伤亡快到了极限,这时法国想起俄国人吹嘘的“俄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和吃苦耐劳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

于是1915年12月,法国总统杜梅访问俄国,作为军事援助的交换条件,法国要求俄国派30万部队来西线战斗,这边全套装备齐全,俄国人空手来就行。显然法国人高估了俄国的人力资源,但吹出去的牛收回来太打脸,沙皇尼古拉二世只好决定组建8个特别步兵旅的俄罗斯远征军赴法作战。

组建俄罗斯远征军

远征军每个特别步兵旅下2个步兵团,每团除了步兵营之外,还有3个机枪连(每连12挺机枪)、通信队、勤务连、以及6个连组成的补充营。

沙皇眼中的俄国人是种资源,一战时甚至用士兵同法国交换武器装备

乘船抵达法国的俄国远征军


第1特别步兵旅于1916年1月组建,全旅共8942人。第1团来自莫斯科,兵员主要是工人;第2团来自于西部城市萨马拉,兵员主要是农民。由于欧洲陆路不通,第1旅先乘火车到中国大连,然后乘法国轮船到达法国马赛。第1旅由于是第一批抵达的俄军,待遇相当好。空手而来的第1旅除了装备全套法式武器装备,每人还发了两套军装和皮靴,甚至每个连都配了1个野战厨房。

1916年春夏之间,第2旅在莫斯科组建,全旅9562人。该旅从白海沿岸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乘船抵达法国布雷斯特港,再乘火车到达马赛。

沙皇眼中的俄国人是种资源,一战时甚至用士兵同法国交换武器装备

下船列队的俄国远征军,显然啥武器都没带


第3旅于1916年6月组建,第4旅于1916年8月组建,兵员主要是职业士兵和来自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冰斯克的后备部队。第3旅1916年8月到达法国。第4旅于1916年10月抵达法国。

随后全副武装的44319条俄罗斯大汉被编入法军,第1和第3旅被派往香槟前线;第2和第4旅被派往希腊萨洛尼卡前线,支援塞尔维亚军队。

沙皇眼中的俄国人是种资源,一战时甚至用士兵同法国交换武器装备

法国人在港口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惨败后起义

1917年4月协约国在埃纳河-马恩河发动了4月攻势,俄国远征军第1和第3旅都参加了此次战役。该战由于协约国突击方向选择不当,又缺乏突然性与协同,以失败而告终。在这场以法军总指挥尼维尔命名的“尼维尔大屠杀”中,法军伤亡18万人,英军伤亡16万人。隶属于法国第4集团军的俄国步兵旅在此战中发扬了俄国人“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一共伤亡5183人。

沙皇眼中的俄国人是种资源,一战时甚至用士兵同法国交换武器装备

4月攻势中的法军


这次战役的巨大牺牲引发了法国人的愤怒,国内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军中也是革命和骚动并起,结果被接替尼维尔的贝当残酷镇压。

俄国人的情绪受到法国人的感染,再加上此前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更是火上浇油,于是俄军纷纷要求返回祖国,不再为法国人战斗。法国统帅部拒绝了俄国人的要求,俄军开始骚动起来。

1917年7月俄国第1和第3旅宣布起义,16日法国陆军部长下令对起义者进行武力镇压,执行“铁的纪律”。第3旅兵员由于多数是职业士兵,很快被俄国军官控制,并包围了革命热情高涨的由工人和农民组成的第1旅。随后法军对第1旅发动了进攻,起义者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被镇压。幸存者中有一千多起义骨干被送到北非服苦役,剩下的被监禁在法国监狱。

1917年11月,计划中的第5到第8旅还没组建,俄国便爆发了十月革命,未组建的远征军随即便不了了之。

结局

俄国国内政局变化之后,远征军也变得无心作战。

普通士兵们大多数被法国遣返回了老家,少数猛人被留在了法军继续作战,直到一站结束,这一小部分人中最著名的就是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马利诺夫斯基。

沙皇眼中的俄国人是种资源,一战时甚至用士兵同法国交换武器装备

马利诺夫斯基


部队里的高级指挥官们大多数回国投身于反对红色政权的“白卫运动”

。例如镇压第1旅起义的第3旅旅长马鲁舍夫斯基,在英法的支持下,于1918年11月成为北方临时政府的北方地区总司令。其组建了白军北方集团军,拉起了20万人的队伍。最后流亡到南斯拉夫,死于萨格勒布。

当年那些参加起义的革命者并没被红色政权遗忘,在苏联的强烈要求下,这些起义者于1919-1921年被法国陆续送回国内,算是给俄国远征军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