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从唐宋八大家到四书五经,从唐诗三百首到格林童话,从冯唐的“不做油腻的中年人”到现代高晓松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我们不难看出

中国教育的一大局限——学的东西太“有用”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没用?在家长的心里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读书就是有用,兴趣就是没用”这个观念已经深入家长的内心。而高晓松的教育法则与大多数家长背道而驰。他认为:想要成为人人羡慕的“人生赢家”,崇尚“无用”才是精髓,“无用”才是最高级的教育。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高晓松在谈到自己教育女儿方面说到:“我们总是说怎么教育孩子,其实用一份普通的心、一份大将的爱、一份再忙也要陪陪TA的努力,就是最好的教育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高晓松教育自己的女儿Zoe从来不会强迫,Zoe学古筝、骑马、练瑜伽、跳舞,“无用”的事干了一堆,高晓松一直全力支持。

高晓松说:世界上最实用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人们所认为的升学考试、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孩子若是只单单学会了这些,那么他的人生无疑是不圆满的。而那些看上去“无用”的教育,去远行、去读诗、去游泳等等,却让生命有更大程度的愉悦。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那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东西,往往是我们人生的珍宝。

蔡康永写过一篇博客,说台湾父母最喜欢说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有什么用?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蔡康永在文章里万分庆幸:“我没被爸妈问过这个问题。”

蔡康永出生于名流之家,其父蔡天铎,不仅是上海滩的大律师,还是中国最大轮船公司——中联轮船公司的老板。蔡爸蔡妈平日里也最喜欢做“无用”之事,读闲书、听闲曲、养闲花、观闲景……蔡爸蔡妈问蔡康永最多的问题是:漂不漂亮啊、喜不喜欢啊、好不好吃啊?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他在文章结尾时总结说:“我的成长,让我相信: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往往才是我们人生的珍宝。”所以说家长们在教育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害怕孩子喜欢冷门的东西。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如果你是一位眼光够长远的父母,会让孩子读无用的书,做无用的事,花无用的时间,耗无用的精力。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在孩子几岁时,带他去旅行,去感受,去阅读,去全身心的触摸、听、爬、玩、感受这个世界。

在孩子十几岁时,让他去感受所有跟艺术、美与价值有关的东西。给他听一些好的音乐,读一些经典的好书。

对孩子来说,人生最关键的是人格形成的前期12年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底色都在这段期间完成奠定。很多人的心理、人格类型在六岁时就已经形成。所以,这个时期让孩子感受到的东西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此时又牵扯到一个问题,在这个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们的陪伴非常重要!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高晓松也谈过:“我一直在辅导孩子做作业,这个思路对我太重要了,孩子的学习必然是前后相关的一个系统,所以,我以后在辅导孩子作业时,要有意识的帮助他去搭建这么一个网络

”。

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我们必须知道,关系先于教育、包含教育,有了稳固的亲子关系,教育也会变得轻松、快乐、自然而然。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但是,仅仅有简单的陪伴还不够,更要注重孩子日常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教育影响孩子一生。那么怎样才能在孩子的人格形成关键期给予孩子陪伴和好的教育呢?下面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给了我们答案。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本书写给一亿中国小学生家长,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书中仔细剖析孩子成长关键期,分三个时期让家长了解孩子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帮助家长给予孩子最好的培养。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书中内容诙谐有趣,案例丰富,而且配有随文插图,让家长在了解孩子教育的同时能学到更多知识且不会枯燥。

最高级的教育:教孩子“没用”的东西,看高晓松浅谈教育之道

生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成长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慢慢绽放。现在这本书只需要42.8元,少买一件衣服就能让孩子得到一个更好的成长!动心的朋友们快快行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