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二战中,日本也曾攻打印度,为何只打了一仗就选择撤军?

liyanpengjia


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战斗,应为1944年的英帕尔战役。

日军在这场战役当中失败,几乎没有任何意外可言,原因是很简单的,日军选择了一个不适当的时机,发动一场不适当的战役。

这次战役的前提为日军穿越热带丛林地带,去进攻印度,可惜这个交通条件过于恶劣,几乎没有什么公路可言,机动车辆几乎无法通过,更没有铁路与海运,空运等于不计。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几乎是靠着士兵自己携带的补给,徒步穿越森林到达远方的战场,在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突破英军的防御,没有缴获英军物资的情况下,这场战争打成消耗战之时,那么日军的失败已经注定了。

日军败于后勤,当战斗开始之后,日军缺乏补给的问题日益突出,也造成了日军整个进攻战役失败之根源,没有物资怎么打仗呢?最后不得不兵败撤退。


麦田军事观察


这就是1944年爆发的英帕尔战役,这一战充分体现了日军的狂妄自大和忽视后勤的毛病。

在印度驻扎有一个英军第11集团军群,直接阻击日军的就是,斯利姆将军率领的英军第14集团军,英军达到什么程度,举一个例子,英印第4军,光是直属炮兵,就有5个炮兵团,这还不算,那些师属炮兵。一个师属炮兵也有5个炮兵团。

比如英印第17师的编制是,皇家第129野战炮团,印度第1野战炮团,第82反坦克炮兵团,第21山炮团和第29炮兵团。下面1个军直属5个炮兵团,1个师也直属5个炮兵团,可以想象,整个英国第14集团军的炮兵实力有多恐怖了。

而且驻扎印度的英美航空兵也全力支援作战。其中在2个月时间,英国空军出动超过3万架次,进行运输和对地支援。美国航空队为英军撤离了43000名非战斗人员和13000多名伤员运来大批武器和人员。

在6月22日反攻的时候,英军1000辆坦克装甲车辆突入英帕尔平原,场面非常壮阔。那么,日军进攻部队呢?就是第15师团,第31师团和第33师团。就只携带了1—2周口粮、1.5—2个基数的弹药。

就3个师团,这点弹药,就要去印度打英军第11集团军群,可见日军之狂妄了。(英国第11集团军群所属,第14集团军所辖兵力最多时达1百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最大的集团军,日军3个师团带着2个基数弹药,就要去灭第14集团军的百万大军,结果自己被灭了)。

战役在1944年4月爆发,打到最后,英军以旅为单位,坦克和铁丝网建成起一处处环形工事,内部则是若干炮兵团提供火力支持。在天空当中,则是成群结队的英美空军战机。

从4月打到7月,英军越打越多,火力越打越强,日军早就弹尽粮绝,开始撤退,英军发动追击。到8月,迎来了缅甸的雨季,日军在翻越印度和缅甸边境山区河流的时候,在雨季当中损失巨大。3个师团就撤回来7门山炮,有的师团最后只剩下了600支步枪。

此战,日军战斗和非战斗伤亡65000人(战斗伤亡3.1万人),英印军伤亡17587人。从此,日军再也不敢进犯印度。


深度军事


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二战期间,日本和印度确实就打过仗了。

猜谁赢了?是印度。

虽然这个例子不能完全放到现在,毕竟过去了60多年,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但也能说明些问题。

毕竟谈两国军事实力的话,也要考虑战争的地点和场合。

就如同你美国打越南,为什么美国比越南军事实力强个上百倍,但是也没打下来?这就是越南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后勤条件。

所以谈印度和日本军事,其实也要考虑这点。而这就和二战中的这次战役有关。

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吧!

1944年而二战快结束的时候,爆发了一次日本和印度的战争,史称英帕尔战役。

其实客观而言,这不能算是两国正式战争,因为参加的军人除了印度之外,有一部分是英国人,还有一些美国航空兵。

日本当时已经出现了战线过长的问题了,但是他们竟然还要打这场战争,可见完全对印度和英国的实力不屑一顾。甚至日本人只携带了2周的口粮和后勤补给,这说明他们对战争胜券在握。

结果呢?打了100来天。日本人的后勤出现了极大问题,再加上天气实在难以支撑,当地地形也不利于日本作战,最终导致6万多人损失,从此再也不敢打印度了。

这就是两国唯一一次战争。当然印度当时还不是国家,只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无论如何,印度人和日本人是较量过了。

如今印度和日本比起来怎么样呢?

如果不考虑日本受到的客观限制,特别是军事上的问题,日本进攻印度,也不会讨到什么便宜,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战线太长,再加上印度已经是号称全球前五军事强国,自然实力比以前有千百倍的壮大,也不会care日本。

日本比较厉害的,其实就是海上力量。

日本的准航母还是可以的,也就是直升机航母。它们稍加改装就可以成为正式的航母,搭载战斗机等舰载机。这是日本在军事上的一个杀手锏而已。

(印度在建航母)

而印度在海上力量上和日本相比,虽然有自主化和国产化的正规航母,但航母战斗力其实让人担忧。

最近的一个消息是几个月前印度在建航母内部的电脑竟然被盗了,而且不只是软件系统出问题,硬件也被盗了。这种安保水平下可能看出印度国防安全也会有不小的漏洞。

而在安全上,日本人始终小心翼翼,从中也可能看出双方军事水平上的高低。

印度更强大的是陆上力量,这是经过几十年来战火检验的,因为巴基斯坦和印度动不动就爆发冲突,一般都是边界纷争,所以,印度陆军配备了比较强大的武器装备,训练也相对频繁,实战经验比日本多太多。

在这点上,日本没法和印度陆上军事力量相抗衡。


木春山谈天下


1944年日本为了改善其在缅甸的防御态势,同时应德国盟友要求,进攻印度以期打乱盟军部署,扭转不利局面,日本大本营终于决定要对印度动手了,英帕尔战役爆发后,经过数月惨烈的战斗,日军的进攻遭到惨败。

低估了英国

二战前印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作为英国殖民地而存在的,在英国的所有殖民地中,英属印度是最庞大的,也是最富裕的,对于英国也是最重要的,英国国王还是印度皇帝。在当时,印度被称作女王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日军在侵占缅甸后,印度成为英国在远东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印度再被日军侵占,英国将不得不后撤至中东,这将使英国失去在远东的巨大利益,还将严重影响到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这是英国不能接受的。

后勤补给困难

印度和缅甸的交界处,大部分地形是高山、河流、沼泽、深谷,不利于机械化行军,后勤保障也多有不便,但是大战略已定不可修改,接下来就是选将,由于牟田口廉也素有“小东条”之称,本人也是成吉思汗的忠实信仰者,所以被任命为英帕尔行动的指挥官,在“放羊”指挥官的带领下,日军三个师团近十万人,赶着大批活牛、活羊浩浩荡荡向印度进发,“人畜大军”前期进展还算顺利,可是战线也越拉越长,随后在英军的轰炸下,日军补给断绝,军心涣散,最终导致英帕尔战役功归一溃。

中国的牵制

中国远征军曾经两次入缅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而且沉重打击了侵缅日军,为盟军收复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减轻了盟军在印度的作战压力。随着盟军的战略反攻,日军在缅甸节节败退,也就无力染指印度了。

日本国力难支

日本在征服朝鲜、中国沦陷区后,又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形成了一个北起阿留申群岛,南临澳大利亚,西迄印度洋的庞大殖民帝国,基本上实现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扩张计划。但是在美国海军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后,日军随即失去制海权和制空权,而日军补给线又拉得过长,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了困境,实在无力再大规模开辟印度洋战场。


小哥话历史


英帕尔战役后期,日军已经开始吃丛林里的草了,再不撤军只会全部饿死。



英帕尔战役是日军陆军史上输的最惨的一场战役,但也是最奇葩的一场战役,10万兵马死3.2万伤近4万,日本陆军高层竟无一人问责。

战役发动背景

1942年4月,日军占领了缅甸全境,切断了美国对中国提供援助的线路,英军也被迫退守印度。这一结果直接影响了盟军东南亚和中国的抗日局面。于是罗斯福和丘吉尔决定在印度英帕尔建立后勤基地,伺机反攻缅甸。

而此时日本在新加坡扶持了一个伪印度政府,计划打着帮印度赶走侵略者——英国的旗号,占领印度,实现日本“大东亚共荣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缅甸军区第15军司令牟田口廉也(打响全面侵华战争第一枪的战犯)觉得这是一个立不世之功的机会。于是他一份进攻英帕尔的疯狂计划。


疯狂的日本陆军高层

为什么说这是一份疯狂的计划呢?首先,缅甸军区短时间内无法提供足够的粮草和弹药。其次,从缅甸到英帕尔只有一条运输线,被盟军切断的风险非常大。

另外,行军路途要经过六百米左右宽的钦敦江和400公里的山路,这给后勤补给带来了极大困难。最后的问题是,都是山路无法携带坦克等重武器。

牟田口廉也的计划遭到了15军内部及陆军高层的一致反对,但却获得了东条英机的赞赏。他认为风险虽然很大,但如果成功了,将彻底改变东南亚、中国的战局,甚至可以间接减轻了希特勒在欧洲现场的压力,他觉得值得一博。

有了东条英机的支持,日本陆军部通过这一疯狂计划。但南方军司令寺内寿一还是询问了牟田口廉也解决粮草的计划。

牟田口廉也是这样回复:他计划征集1万多头牛羊驮物资,到达目的地后这些牛羊可以杀了作为军粮。最后还豪气地说:“大和祖先是食草民族,印度广阔的丛林就是我们的口粮。”寺内寿一听了信心满满。



精心准备的陷阱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廉也率领3个师团约10万人马,带着8天的口粮、人均240发子弹,雄赳赳气昂昂朝英帕尔进军。他狂妄地向部下宣称将在3周内解决战斗。不过他此时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英、美精心准备的陷阱。

其实日军的计划英、美早就获悉,盟军提前安排了一支3000人的部队进入了丛林,只等日军渡过钦敦江就立刻捣毁日军唯一的一条补给线,同时这支部队可以日后截击逃跑的日军。

不过原本出发时很开心的牟田口廉也,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第15军在渡江时,由于水太深,不少牛羊淹死在河里。

更为糟糕的还在后面,由于牛羊群目标太大,一路遭到盟军轰炸,众多牛羊死的死、跑的跑,直到后来士兵们不得不单兵负重40公斤,穿行崎岖的山路。

战斗过程

日军开始进攻很犀利,至4月中上旬日第31师团推进了科希马外围,第15师团和第33师团也完成了对英帕尔的合围,一切进展看似很顺利,虽然日军士兵的每天口粮已减至不足二两,但胜利已指日可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牟田口廉也欲哭无泪。就在日军合围英帕尔时,突然冒出大量的英印军发起了反攻,而且很多重武器他都没见过,一下子打的日军蒙头转向。这是咋回事呢?

原来美国空军已偷偷地空降了大量的英印军和先进武器。更为要命的是,5月15日,英印军48旅抄了日军33师团的后路。而此时的日军每天口粮已不足一两。

气急败坏的牟田口廉也,调动所有能调动的部队对英帕尔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死亡冲锋,但由于体力和武器的差距,进攻均以失败而告终。



进入6月份,英帕尔下起了连绵阴雨,而此时日军已无一粒口粮,真的学起了他们的祖先开始吃草。仗打到这地步,日军已无赢的可能,第31师团长多次向牟田口廉也建议撤退,但都遭到拒绝,他给陆军部致电也得到同样回复。

到了6月下旬,饥饿和多天的阴雨让几万日军得了疟疾、痢疾、霍乱、伤寒等疾病。6月25日佐藤实在不忍心看着日军成批成批的倒下,他私自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31师团一撤退,牟田口廉也不得不下达“退却作战”的命令。不过此时的日军抛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不说,他们连逃命的力气都没有了。

英军一名军官曾这样描述日军逃跑场景:“到处是赤脚露体的尸体,士兵像骷骸一样躺在泥地上;行驶中遭到轰炸的运输车和烧毁的坦克;被精疲力竭的士兵扔得满地都是的枪支弹药和军事装备。”

英帕尔战役结束后,日军第15军伤亡7万多人,丧失了战斗力。大大削弱了日军缅甸军区的实力,不久盟军发动了印缅战场的反攻。



花木童说史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日本在二战时期曾经进攻过印度,只不过那是一次非常“搞笑“的进攻,虽然日军出动的人数不少,有大约10万人左右,出动的也多是精锐部队,但是由于准备不足,不不是准备不足,而是准备非常地不足,导致日军基本还没有和印度方面的英印军交手就全线败退,伤痕累累地撤了回来。

事情还要说日军的“超级指挥官”牟田口廉也,由于他的狂妄自大,葬送了数万名“皇军精锐”,也就是日本唯一一次进攻印度的战役的失败。

这件事情,具体还要从1944年说起,当时的“大日本帝国“已是日薄西山,在太平洋战场上彻底失去了制海权,被美国人打的节节败退;在中国战场则长期与中国军队对峙,迟迟打不开局面。日本的盟友,难兄难弟的德国日子也过的很惨,在1944年基本被苏军赶出了苏联的领土,西线方面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对德国形成了两面夹击的局势。


作为当时在缅甸的日军最高指挥官的牟田口廉也,深感自身责任重大,有责任带领缅甸的“皇军“扭转战局,于是制定了进攻印度的计划,企图一鼓作气打破僵局,夺取英国女王头上的这颗“明珠”。由于之前日军在东南亚打的太过于顺利,尤其是马来半岛战役,4万多日军在山下奉文的带领下逼得新加坡的13万英军投降,使得牟田口廉也对英军产生了严重的轻敌情绪。

当时日本缅甸方面军的司令官为河边正三,而日军第15军司令则为牟田口廉也。而这两个人正是卢沟桥七七事变的元凶,当时河边正三担任旅团长,而牟田口廉也则是他的下级,任联队长。这两个人面对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败的局面,再次像赌徒一样,试图发动英帕尔战役,改变日军不利的局面。

而作为快输红眼的赌徒,显然是不会去理智的考虑真实困难,事实上,日军试图进攻的英特尔位于印度东北部地区,当地不但处于崇山峻岭之间,而且也是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方,环境极为恶劣,而当时的日军第15军也没有足够的后勤,并不具备发动大规模战役的条件。但是狂妄的某田口廉也却认为:

没有补给就不能打仗,那怎么行?日本军队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粮食也可以从敌人那里夺去”。

他完全没有将困难和对手放在眼里。1944年1月17日,日本大本营正式下达了进攻英特尔的命令。日本第15军在司令官牟田口廉也的率领下,兵分三路,共计84000多人开始的向印度的进攻。在这支队伍里,还有由印度降兵组成的“印度国民军”。

然而,这次日军面对的不再是东南亚战场一触即溃的英国殖民军队,而是由英国名将、英国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率领的英军第14集团军。面对日寇的进攻,蒙巴顿采用了极为正确的战略,他首先将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极大的增强了日军进攻的距离,蒙巴顿充分利用盟军的空中优势和装甲优势,一步步后退,迟滞日军的进攻,并将日本拖入了雨季。

到了雨季之后,虽然日本在前线节节胜利,但是日军的补给却极为困难,日军士兵的口粮甚至下降到不足一两,因为日军的弹药极为匮乏,面对补给充足、武装到牙齿的英军,完全被单方面屠杀。同时,日军在极端疲惫之下,还得忍受极其恶劣的交通条件和恐怖的雨林气候。

当时的日本士兵,高达3万多人染上了疟疾、霍乱、痢疾等疾病,而由于后勤补给困难,面对伤兵满营,日军却根本没有足够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在英帕尔这个绿色的监狱,无数日军士兵在饥饿和疾病之中死去。

然而面对日军如此困境,牟田口廉也的回复居然是:

日本自古就是草食民族,在茂密的丛林里,前线官兵居然报告缺乏食物,在他看来是极不可思议的行为,他也一再要求日军继续进攻。直到7月份,日军才终于下达了退却的命令。

但是,当日军最终沿着“白骨道路”退回缅甸之时,据日本官方自己的公报,参与英帕尔战役的日军86000多人,3万多人战死,伤病死则为42000多人。也就是说,英帕尔战役,日军的死亡率高达84%。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印度傀儡军和当地的壮丁。

可以说,正是因为牟田口廉也不切实际的作战思路,在日军严重缺乏补给,没有充分准备丛林环境作战的情况下,贸然发动了对印度的进攻;同时,他也没有掌握印度方面英军的情报,并不知道英国人在马来半岛战败后早已痛定思痛,积极备战,还是轻视了对手,造成了日军的惨重伤亡。

不但印度没拿下,日军在缅甸的主力军也基本被打光。后来中国远征军从印度反攻缅甸的时候,日军也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

这就是日军唯一一次进攻印度的全部经过,当他们遭遇英印军的时候,基本已经只剩下半条命了,还能和对方打一仗已经是付出了武士道般自杀的勇气,至于要继续打下去早已不可能,所以就只能撤了。


老威观史


当时的日军不论从兵力还是后勤补给上都不具备攻打印度的实力。日军也没有那么的自不量力,他之所以会对印度发动进攻也不是真的想要进攻印度,而是对入印英军的追击,所以当日军把英军赶入印度丛林之后日军便停止了追击。

当时日军入侵缅甸的部队只有十万人,就这么点部队想要控制整个缅甸就非常困难了,还想要入侵印度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办得到。当时在缅甸的英军也有近十万人,再加上入缅作战的远征军也有十万人,从总兵力上看日军并没有优势。当时日军唯一的优势就是驻仰光(缅甸)的军用机场,那里驻扎了约150架零式战斗机。这使得日军在缅甸地区的战斗是有制空权的。但是,假如日军进攻印度的话,这支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就达不到了。

其次,打仗是需要物资的,日军没有进攻印度的物资!当时日军在缅甸的物资供应主要由日军联合舰队负责,日军联合舰队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放在印尼与澳大利亚,所有的货轮都是往澳洲运输物资,日军联合舰队根本腾不出力量来帮助驻缅日军打仗。从日军的弹药供应量来看,在日军入缅时期每人每天的弹药供应量是150发子弹,到了1943年这个弹药供应量就下降到了30发/天。所以,日军根本就没有物资入印度作战。


优己


在二战中,日本对三个地方都是打了一仗就撤兵的,不仅是印度,还有苏联,以及澳大利亚,都是打了一仗就退兵的。而日本退兵的原因,不是因为日本对这些地方不感兴趣,而是日本失败了。

在攻打印度的时候,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当时的日本除了在东南亚战场还能够维持一定的稳定以外,在太平洋战场、东亚战场,日本都陷入了被动之中。虽然偶尔还能够发动一些局部的攻势,但是整体上的失败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且日本的另外两个盟国,整体的形式也不好,意大利已经投降盟国,而德国也正处于节节败退之中。

1944年,日本为了减轻东亚战场日军的压力,妄图切断中印公路,并掐断盟军的补给线,同时为了改善日本在印缅边境处于防御状态的被动局势,试图开辟南亚的第四战场。因此,从3月起,日本积极往印缅边境增兵,最终以九万大军的兵力发动了英帕尔战役,侵入了印度一侧。

不过,尽管日军来势汹汹,但是却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由于地形、气候以及资源补给等因素,日军在印缅边境很快陷入不利的地位。到了7月份,在日军已经死伤大半的情况下,日本不得不退出英帕尔地区,从而导致日本的目的全部都没有实现,反而再也没有力量发动新的攻势了。从此以后,日本在东南亚的局面基本上已经被定格了。

退一步讲,鉴于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的整体局面,就算日本在英帕尔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就算日本能够攻入印度境内,日本最终的失败也无法避免。尤其是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和东亚战场失败以后,日本在其他地方的存在,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苏绽


缅印边境地形复杂,山高林密,所以即便在日本如日中天的时候也未敢轻易进攻印度。当牟田口决定强行实施乌号作战计划的时候,就遭到了其他日军将领的强烈反对,如果不是东条英机极力支持的话,恐怕连这仅有的一次战役都不会发生。另外,英帕尔战役彻底结束时,都已经到了1944年中下旬,而此时美国海军已经逼近到了菲律宾西线,日本法西斯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又哪会有力气再次攻打印度。



由于地形的限制,日军的后勤补给本就困难重重,而牟田口不仅没有重视这一隐患,反而狂妄的认为仅需20天的口粮和弹药就能彻底击垮英军。狂妄的牟田口一意孤行,最终被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蒙巴顿抓住了软肋,诱敌深入,一举粉碎了日军攻占印度实现“东亚大共荣圈”的野心。



日军在败退的过程中,可谓走一路死一路,最终日本第15军减员已经接近八成,远超瓜岛战役的损失率,第15军也直接由主力部队变成了残废。英帕尔的惨败让日军大本营震惊不已,牟田口等一大批日军将领被撤职查办。经此一战,日军仅抚平伤口就得花费一段时间,况且又有牟田口这个前车之鉴,恐怕日军再疯狂,也得掂量掂量!



英帕尔战役于1944年7月正式结束,然而仅仅三个月后,美军便在莱特岛成功登陆,直接威胁着日军占菲律宾的安全。太平洋战场早已让日军忙的焦头烂额,日本法西斯已经毫无精力再去考虑缅甸战场的问题。缅甸的日军既没有援军,又没人有勇气敢去趟这浑水,所以没有下文也就不奇怪了!


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历史文斋!


战情解码


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日本人也去过印度,印度当时是英国殖民地,是为英国在国际战场上提供兵源的主要根据地。所以英国人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日本打印度,印度又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印度资源丰富程度不亚于我国,日本几乎是没有犹豫的,就派出大军进攻了印度地区。由于当时日军战线拉的太长了,习惯了打胜仗的他们也没把印度当回事,随手派了十万人就去攻打印度了,要知道,进攻我国大陆时,日军可是派出了上百万的军队。可是在印度,日军没有获得想象中的胜利,反而是损失了六万多人灰溜溜的跑回日本了。



当时日本的主要作战场地虽然在印度,但是主要对手还是英国人。日本战败在印度战场失败的原因就是日本二战军事实力虽然不弱,但是比起英国还是逊色了不少,英国可是刚刚结束日不落帝国的称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不可小觑。当时英国在印度的军事指挥家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国名将威廉约瑟夫,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他在美国陆军航空兵和与皇家空军的协助之下,在英帕尔地区集结了十五万兵力等候着日本侵略者,所以这场战争打了日本措手不及。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日军刚刚过去水土不服,印度的气候条件与日本差别很大,热带雨林气候让许多日本军人生病,那里又是疟疾之类的疾病肆意横流的地区,许多受伤的士兵都死在了雨林里,加上食物匮乏和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日军根本无从作战。以当时的国际局势来看日本作战失败也是必然原因。当时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各处都受到阻力,

每一场战争的爆发肯定有双方的原因,一个是为了占领些东西,一个为了防止一些东西。我相信正义的一方永远压倒性的战胜邪恶的一方,而中国就是那个举着和平的旗帜,解救全世界人民的勇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