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隆美爾與蒙哥馬利第一場對決就吃了敗仗,他究竟輸在哪裡?

隆美爾是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最傑出的軍事指揮官之一,他在戰術方面有很深的造詣,經常能在處於劣勢地位的情況下出奇制勝,打敗對手。由於隆美爾的戰術打法神出鬼沒,令人難以預料,所以便有了“沙漠之狐”的外號。

1941年2月,隆美爾被任命為“德意志非洲軍團”的最高長官,前往北非援助一敗塗地的意大利軍隊。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隆美爾就以極為有限的兵力大敗英軍,收復了之前被意大利軍隊丟失的大片陣地。此後,隆美爾又率軍在各處戰場上打擊兵力遠高於自己的英軍。直至1942年6月,英軍在北非的勢力範圍已僅剩下搖搖欲墜的埃及了。

隆美爾與蒙哥馬利第一場對決就吃了敗仗,他究竟輸在哪裡?

不過,雖然隆美爾此前在北非戰場上順風順水,但他也面臨著一個幾乎無解的難題,那就是德軍的後備力量非常有限,可英軍卻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1942年7月,“阿拉曼戰役”正式打響。由於雙方兵力相差太過懸殊,非洲軍團在戰役第一階段沒能達成既定目標,這就使隆美爾的處境變得更加困難。另一方面,英國這邊對“阿拉曼戰役”第一階段的結果也非常不滿意,因為英軍的坦克數量一度達到了德軍的13倍,在這種絕對優勢兵力的情況下,英軍卻只能做到勉強阻擋住了德軍的進攻。於是英軍臨陣換帥,將中東英軍總司令由奧金萊克替換成了蒙哥馬利。

隆美爾與蒙哥馬利第一場對決就吃了敗仗,他究竟輸在哪裡?

1942年8月30日,隆美爾率非洲軍團再度向英軍陣地發起攻擊,史稱“阿拉姆哈勒法戰役”。這是隆美爾與蒙哥馬利在北非戰場上的第一場對決。然而這一次隆美爾卻沒能重現昔日的輝煌。在英軍嚴密的防守下,非洲軍團的攻擊不但毫無起色,而且大量集結的車輛還遭到了英國空軍的狂轟濫炸。隆美爾多次修改戰術,但依然無法挽回敗局,最終不得不選擇了撤軍。那麼問題來了,德軍為什麼會“阿拉姆哈勒法戰役”中被打敗?是隆美爾不如蒙哥馬利,還是其他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由於“阿拉姆哈勒法戰役”發生時,蒙哥馬利已經是英軍在非洲的最高指揮官了,因此大家自然將這一功勞歸結到他身上。再加上此後德軍在北非戰場上節節敗退,最終被徹底驅逐出了非洲。所以許多人就認為蒙哥馬利的水平要高於隆美爾,可事實上這種觀點卻並不靠譜。

隆美爾與蒙哥馬利第一場對決就吃了敗仗,他究竟輸在哪裡?

隆美爾之所以在“阿拉姆哈勒法戰役”中敗北,首要原因得歸結於德軍兵力和戰備物資都嚴重不足所導致的。戰役開始前,隆美爾能動用的坦克為440輛(德國坦克200輛,意大利坦克240輛,後者戰鬥力極差),英軍坦克數量為700輛以上。光從坦克數量上來看,非洲軍團當時的情況比過去很多時間都要好得多,因為此前雙方坦克數量比例遠比當前要誇張許多。然而,隆美爾得到了足夠作戰的坦克,但卻沒有得到足夠的燃料。這就導致德軍每一步行動都必須得先考慮燃料問題,以避免坦克在半路“罷工”,非洲軍團的行動能力因此大打折扣。

除了兵力和戰備物資導致的先天不足外,隆美爾的第二個難題就是進攻路線被鎖定。當時英軍在阿拉曼防線北段和中段都設好了極堅強的佈防,只有防線南段阿拉姆納伊爾領與卡塔拉盆地之間有約80公里的缺口。隆美爾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唯一獲得勝利的機會就只有突破這個缺口繞到英軍防線背後,可英軍顯然也清楚這一點。因此,隆美爾原本計劃的奇襲方案成了交戰雙方都知道的一張“明牌”。英軍擁有兵力和地形上的優勢,再加上清楚德軍的進攻路線,這場戰鬥的結果自然不存在多少懸念。

隆美爾與蒙哥馬利第一場對決就吃了敗仗,他究竟輸在哪裡?

至於蒙哥馬利在“阿拉姆哈勒法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只能說中規中矩。在蒙哥馬利尚未接手中東英軍總司令職務前,阿拉曼防線的佈防工作已基本完成,蒙哥馬利指揮下的英軍只是完成了他們應當完成的任務。事實上,在“阿拉姆哈勒法戰役”中,蒙哥馬利其實完全有機會全殲德軍。但生性謹慎的蒙哥馬利不敢在德軍撤退之際展開全面反攻,結果讓身陷絕境的德軍成功退回到了安全地帶。不過從最終結果來看,英軍這次勝利還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英國方面的增援仍源源不斷湧入北非,可德軍的後備力量已將近枯竭。正如隆美爾自己所說的,下一次德軍將面臨“沒有希望的會戰”。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