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行動,盟軍為何能取勝?

提起二戰的空降作戰,市場花園行動無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在蒙哥馬利元帥的努力下,德軍毫不費力的得到了一個圍殲成建制盟軍部隊的機會。

固執的蒙蒂沒有放下他的空降夢,在1945年3月,盟軍在萊茵河東岸實施了一次超大規模的空降作戰——大學行動。這次作戰大獲全勝,傷亡遠低於市場花園行動,且完成了既定目標。

市場花園行動是一場毫無爭議的失敗,但大學行動卻是一場滿是爭議的勝利。有人認為這次行動毫無必要,完全是浪費物資,但也有人認為這次行動加快了戰線向前推進。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場典型的蒙哥馬利式的勝利——消耗天文數字的物資。

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行動,盟軍為何能取勝?

市場花園行動

再不空降戰爭就結束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也有句古話叫好了傷疤忘了疼,後者最適合用在蒙哥馬利身上。在市場花園行動的慘敗後,這位大英帝國的元帥居然還希望實施一次大規模的空降作戰。而且是在市場花園行動慘敗後不久便提出了,他希望在自己的部隊強渡萊茵河時,在對岸實施一次空降作戰。

蒙哥馬利提出自己的想法後,第一空降集團軍的參謀們興致勃勃的提出了多個空降作戰計劃。一是「大學」行動,配合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在威塞爾方向渡河;二是「窒息二號」行動,支援亞歷山大•佩奇將軍的第7集團軍在沃姆斯渡河;三是「那不勒斯二號」行動,協同布拉德利將軍的第12集團軍群在科隆方向渡河。

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行動,盟軍為何能取勝?

蒙哥馬利

除此之外,異想天開的參謀們還提出了一個可以終結戰爭的行動——「日食」行動,旨在空降柏林,摧毀德國的中央政府與指揮中樞。

德國在阿登山區發起的戰役使得盟軍將空降作戰的計劃擱置一旁,全力應付德軍的反擊。到了1945年1月,盟軍尤其是蒙哥馬利覺得空降作戰的時機成熟了。

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行動,盟軍為何能取勝?

阿登戰役中的德軍

在2月1日的盟軍內部高層會議中,蒙哥馬利的空降計劃得到批准,盟軍第1空降集團軍的美軍第18空降軍第17空降師、第13空降師與英軍第1空降軍第6空降師將執行大學計劃。2月13日,各部隊離開駐地,開始做準備工作。

在行動的指揮官上,蒙哥馬利堅持要第18空降軍軍長李奇微來指揮,理由是第18空降軍的經驗更加豐富,李奇微原本就不喜歡蒙哥馬利,而且如果執行大學行動,可能就無法參與給德國的致命一擊,但軍令難違,只能硬著頭皮服從命令。不過能指揮一次如此大規模的空降作戰,李奇微還是有些興奮的。

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行動,盟軍為何能取勝?

李奇微

戰前由於運力不足,參戰的部隊被砍掉一個師,只剩下美第17空降師與英第6空降師。其中第17空降師的一個機降團不能參戰,第6空降師也只有兩個傘兵旅和一個機降旅可以參戰。兩個師總計17000人,而他們的敵人則大約12000人,裝備100多輛坦克裝甲車輛。

數千架飛機組成的壯觀機隊

行動時間定在3月24日,英軍將從英國的11個機場起飛,美軍則將在巴黎附近的12個機場起飛。總計動用1500架運輸機、2290架滑翔機,途中還有1000多架戰鬥機護航。這個史無前例的龐大機隊,毎經過一處,都會引得地面上的人駐足觀看。第82空降師的加文師長乾脆找了架C-47運輸機,坐著飛機在天上欣賞這一景觀。

根據任務安排,美第17空降師的傘兵將在施尼彭堡的東面和南面傘降,機降部隊負責進攻威塞爾城北郊。英第6空降師的傘降部隊將在施尼彭堡北面降落,機降部隊則要奪取伊塞爾運河上的橋樑。

3月24日上午9點半開始,盟軍地面部隊所有炮火禁止開火,以防誤傷空降部隊。龐大的機群開始投放傘兵,兩千多架滑翔機搖搖晃晃的降落在地面。雖然不少飛機和傘兵遭遇德軍高射炮的攔截,但絕大多數人都安全降落在地面。

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行動,盟軍為何能取勝?

落地後的傘兵

落地後,空降兵們向德軍發起攻擊,很快就奪取了計劃中的目標,並與已經渡河的盟軍地面部隊匯合。下午盟軍轟炸機群低空投放了大量補給物資給空降部隊,完成第一次補給的空降兵與盟軍地面部隊一起將德軍防線徹底摧毀。

當天傍晚,李奇微乘坐兩棲戰車跨過萊茵河與他的空降兵們匯合,途中遭遇一枚手榴彈襲擊,但只是傷到了肩膀。至此,大學行動大獲全勝。

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行動,盟軍為何能取勝?

乘登陸艇渡過萊茵河的美軍

盟軍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大規模空降作戰,不僅將空降部隊送到了預定的位置,且勝利與地面部隊會師,全殲當面之敵。洗刷了市場花園行動中的屈辱。由於窒息二號行動被取消,大學行動也就成了盟軍在二戰中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美軍傷亡1200餘人,英軍傷亡1100餘人,空勤人員傷亡357人。

從慘敗到大獲全勝,盟軍改變了什麼?

市場花園行動中,盟軍空降兵遭遇德軍裝甲兵的包圍,沒能與地面部隊匯合,最終以投降結束戰鬥。而大學行動中,盟軍空降兵則順利完成了任務。那麼為何大學行動如此成功?

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行動,盟軍為何能取勝?

落地後的傘兵

首先盟軍吸取了之前的幾次行動的教訓,在制定計劃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一次性投送所有部隊,而不是指望第二天或第三天天氣好時投送第二梯隊;第二是將部隊儘可能投送到離目標附近,這樣缺少車輛的空降兵就不用了長途跋涉到達目標;第三空降行動一定要在白天進行,雖說會成為地面高射炮的靶子,但有戰鬥機護航更重要;第四地面部隊要保證,在空降發起後24小時內與空降部隊匯合,並且空降行動最好在盟軍地面炮火射程內進行。

實際上在大學行動中,空降部隊是在地面部隊發起進攻後6小時才實施空降的,當時部分盟軍已經成功渡河並建立了陣地。

此外在空降行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滑翔機的使用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由原先的一架運輸機拖拽一架滑翔機改為一架運輸機拖拽兩架滑翔機,這樣就增加了可投入的兵力。同時為了增加機降部隊可投入的兵力,盟軍滑翔機駕駛員接受了一系列地面作戰的訓練,在降落後這些飛行員將組成一個營作戰。事後證明,這些滑翔機飛行員的表現非常優秀。

空降部隊還裝備了不少新式武器,如無後坐力炮,以及蟬式空降坦克,雖然這種坦克不到8噸重,可以提供遠好於吉普車的火力與防護。

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行動,盟軍為何能取勝?

蟬式空降坦克

此外盟軍在空降前的火力壓制也是大學行動成功的重要原因。在行動前幾天,盟軍對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正面的德軍機場實施了地毯式轟炸,行動當天2000架戰鬥機與戰鬥轟炸機對當面德軍實施了轟炸。進攻發起前,美軍炮兵的炮彈將萊茵河東岸每一處可能藏匿德軍的陣地都犁了無數遍,幾乎是美軍二戰中最大規模的一次炮火支援。

總結來說,盟軍準備的更充分,空降兵的火力更強,與地面配合也更默契,同時敵人也更弱。不過也有人質疑,就算沒有空降部隊,地面部隊能輕易的突破萊茵河殲滅對岸德軍,因為盟軍在渡河過程中損失極為輕微。甚至有人稱大學行動是典型的「蒙哥馬利式的勝利」。

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行動,盟軍為何能取勝?

運輸機視角的滑翔機群

大勝背後的槽點

何為「蒙哥馬利似的勝利」?阿拉曼戰役大家應該熟悉,蒙哥馬利的英8軍在消耗海量物資後僅僅是將德意聯軍擊潰而沒有殲滅。物資消耗大,戰果卻不突出,這便是蒙哥馬利式的勝利。

大學行動同樣消耗了巨量的物資,運輸機與滑翔機加起來有幾千架。在運輸機隊中,總共77架被摧毀,475架被擊傷,其中大部分被重創。滑翔機隊更慘,不少滑翔機在飛行過程中脫鉤,還出現一拖二的滑翔機牽引繩絞在一起導致機毀人亡。1305架滑翔機僅172架可回收再使用,其餘的都變成了一堆堆廢鐵

就連空投補給的B-24機隊也遭遇重大損失,240架中有15架被擊落,104架被重創,此後盟軍再未使用B-24重型轟炸機執行低空補給任務。

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行動,盟軍為何能取勝?

B-24重型轟炸機

更值得吐槽的還是蒙哥馬利本人,在盟軍渡河時,他命令釋放煙霧掩護渡河部隊,可他沒考慮風向,當空降部隊到達目標上空時,盟軍釋放的煙霧正好籠罩了目標,干擾了空降部隊的視線。當傘花綻放在萊茵河畔上空時,上百萬盟軍得以欣賞這一壯觀景象,因為他們必須停火以防誤傷自己人。此時若是盟軍繼續進攻,大概率能取得同樣的戰果。

雖然大學行動中空降部隊損失遠低於他們殲滅的敵人,單日傷亡兩千多人也創造了空降部隊的記錄。尤其與地面部隊的微弱損失相比,顯然不少空降兵的傷亡有些冤枉,尤其那些因為飛機墜毀帶來的傷亡。蒙哥馬利再一次浪費了上千名戰士的生命,以滿足於他腦袋中激進卻不負責任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