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紧急上马的熔喷布生产线未来咋布局?认准这5条!

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酒精、过氧乙酸等消毒剂供应正渐渐缓解,但口罩仍然紧俏。在此带动下,口罩原料——熔喷布更是供不应求。为缓解燃眉之急,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内的一批企业紧急上马熔喷布生产线。我国熔喷布下游应用领域细分程度高,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内企业发展仅着眼于应用市场的开拓,尚未形成产业链布局优势。

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熔喷布行业应当怎样理性布局?

2020年初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口罩等医疗防护物资需求暴涨,一时间口罩的重要生产原料——熔喷布需求量激增,供不应求。当前,我国熔喷非织造布企业并未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不具备上游原料生产能力,竞争力偏弱。从长期来看,未来相关企业需从工艺技术、新品开发和下游市场拓展三方面着手,实现工艺精细化、产品功能化、结构融合化、应用替代化、市场差别化。

熔喷布下游细分程度高

熔喷布具有纤维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小而空隙率大的特点,可用作吸音、保暖、过滤、吸油、清洁等材料,应用广泛,涉及医疗卫生、工业、家居生活、军事、航空等领域,产品市场细分程度高(如表1所列)。

表1 熔喷布主要应用领域及用途

紧急上马的熔喷布生产线未来咋布局?认准这5条!


国内尚无全产业链发展企业

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连续式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厂61家,生产线136条,生产能力8.3万吨/年,实际产量为5.4万吨/年,仅占我国非织造布总产量的0.9%。主要生产企业有:海南欣龙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南海南新无纺布有限公司等(如表2所列)。

表2 国内熔喷布主要生产厂家

紧急上马的熔喷布生产线未来咋布局?认准这5条!


紧急上马的熔喷布生产线未来咋布局?认准这5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表中“熔喷非织造布”为“熔喷布”的专业名称)

我国熔喷布市场总体上呈现民营、合资、国有资本控股、外资等企业同场竞技的格局。国内企业在引进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与美日等跨国企业相比,国内熔喷布生产企业整体呈现技术落后、设备低效、生产规模小等特点,业务主要集中拓展下游市场方面,不具有上游原料的生产能力,尚无全产业链发展企业,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而跨国企业大多是化工产业出身,业务和技术往往聚焦在熔喷布基材的技术革新以及工业化量产方面,并且延伸到下游消费端,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明显。

疫情情景下市场缺口百万吨

为更好地说明熔喷布的需求量,以口罩对熔喷布的消耗作为估算基准,假设两种情景:正常情景和疫情等特殊情景。正常情景下,以口罩用熔喷布占熔喷布消费量的25%进行估算;疫情等特殊情景下,以口罩用熔喷布占熔喷布消费量的100%进行估算。

1

正常情景

以符合GB2626-2006/2019标准的KN95口罩计算,每只口罩消耗PP熔喷布3~4g。根据中国纺织网数据,2019年我国各类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假定全部是KN95口罩,最多需要PP熔喷布1.5万~2万吨。据此估算,我国每年熔喷布最大需求量是6万~8万吨。

2018年我国熔喷布产量5.4万吨,市场有一定空间,但集中在功能化、高性能的高端产品领域。

2

疫情等特殊情景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口总数为14亿,其中15岁以上人口11.4亿,减去偏远地区、未有疫情地区、行动不便等人口,按照每人每天1只口罩需求量来算,保守估计每日需要口罩约11亿只。假定全部是KN95口罩,最多需要PP熔喷布0.33万~0.44万吨/日(120.5万~160.6万吨/年)。

当前,我国熔喷布产能仅8.3万吨/年,假定所有产能满负荷运转且都用来生产口罩,疫情当下的特殊情景,年熔喷布供应缺口为112.2万~152.3万吨。

未来五大发展方向

综上分析,在正常情景下,我国熔喷布在高端产品领域有一定市场空间;在疫情等特殊情景下,年熔喷布供应缺口百万吨以上,市场空间广。然而,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熔喷布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工艺精细化、产品功能化、结构融合化、应用替代化、市场差别化。

就工艺技术而言,熔喷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如纺织、纤维、造纸、薄膜、复合等多种技术。今后技术研发方向应是:一方面,专注新熔喷技术研发及现有技术升级改造,实现上述领域技术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强化新原料研发、原料改进、配方优化等。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鉴于熔喷布下游产品细分程度深,一是坚持产品差异化路线,特别是在传统应用广泛的口罩、保暖絮材和吸油材料领域;二是坚持产品功能化路线,充分发挥熔喷布在抗菌、透气、阻燃、耐高温等方面的特性;三是坚持产品环保化路线,一方面是熔喷原料的环保性,如原料的单一性、可回收性、可降解性等,另一方面达到同等性能的同时,降低单位克重。

在下游用户拓展方面,一方面是拓展新领域,以产品的独特性、高功能性为主打,实现新领域的应用,占领市场;另一方面,主攻可替代领域,以低成本、可替代性为主打,满足替代领域产品性能的同时,降低下游用户生产成本,如应用于公路隧道建设的吸音材料,用于鲜花无土栽培的渗水材料,防滑、透气的制鞋材料以及汽车内饰材料等。


读者如有产业咨询,资产重组,产业招商和产业保险等产业相关的建议或需求,可私信小编,与小编联系。

您的发展,有我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