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秦军箭阵对阵英军排枪队,谁能胜出?清末清军换成秦军能击败英军吗?

威武中国人


答案自不用多说,必然是英军获胜 不然真的是几千年的人类军事史白发展了。

很多人受到电影英雄的影响,以为秦军弩阵天下无敌,十数排弓弩手万箭齐发,一片片黑压压的箭雨所盖之处无人生还。但是事实这真的只是影视作品美学效果,箭阵别说十排了,能有五排就已经是极限了。因为这里要考虑两个很现实的问题:第一,每排弓弩手之间是有很大的间隔距离的。第二,就是弩箭的真实有效射程。


看中国古代弓弩方阵的部排,最多往往不过五排,之所以会这样是要考虑到箭手之间的间距和弓弩的有效射程。像秦弩,并没有网上所吹的什么200-400米的射程,其最大的有效射程也就是七十米。而且弩箭应用很少有抛射,这是因为弩箭通常比弓箭短小,短小的箭杆使得弩箭的重量轻于弓箭,一旦抛射容易在速度达到零时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偏离预定弹道,同时考虑到空气阻力会对物体有着更显著的影响,最后弩箭的落地动能会比初始动能小得多。


这里还要考虑到一点,就是箭阵的杀伤距离并不是看第一排距离敌军的距离,而是最后一排距离敌军的距离。除非是用轮番射击的弩箭阵(及所谓的三叠阵),不然箭阵一般不好做到逐排而发。

再就是士兵之间的距离,两个弩手之间的前后距离至少相间1米,十排的话也就是9米的距离,假设弓箭阵抛射100米,减去前九排,当大家要火力齐开时,就要在敌军距离己方90米的距离开始射击。在古代战争中,箭阵至少射击三轮,考虑到一个老练的弓箭手换箭速度是2-3秒一发,三轮过后就是6秒以内,想想你跑一百米的速度是多少,怎么着12秒也能跑完了。六秒过后步兵的话都冲入半程了,然后弓箭手就必须迅速返回长枪方阵后面,这期间又不能乱跑,要统一号令有序撤退,想想下个命令大家一起转体然后再跑回长枪阵后面,而长枪手还得迅速变回密集方阵。如果对手是步兵,你有六秒的时间把一个九米长的方阵撤回后面,然后还要保证大家不乱,想想有多困难吧。所以一般来讲,像秦军这种特别依赖弩箭的军队,弩箭方阵也不过是最多三排。


然后在面对英军的火枪方阵时,又有一个问题,就是英军的滑膛火枪固然精准度不如秦弩,但是人家方阵的单位火力密度大呀。火枪手之间一般间隔二三十厘米都算大的了,而弓弩手为了方面拉弓提弩,间距一般在70-100CM,这样同样长的一排,火枪手的火力网密度就要高于弓弩手。然后一个火枪方阵的排数在3-8排不等,并且是火枪齐射,中途不管是受到怎样的攻击也不会轻易溃逃。

再就是军队的编排问题,英军的基本军事单位可以分到排,上级军官战死下级军官可以继续指挥。但是秦军则不同,虽然有伍长什长,但是这些人只是为了方便大阵传递命令,并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指挥训练,一旦高级经验战死,就算秦军意志再顽强,也会变成一群没有纪律性的散沙。

所以不要再秦吹了,也不要再幻想了,如果真有你想的这么简单,那中国从秦到清两千年的军事发展白玩了啊。


火器工坊


公元前221年之前的秦军对战19世纪的英军,两者相差了将近2000年,这时间的落差实在有点大。但是,如果19世纪如果是秦人率领的秦军跟英军打的话,还是以前那句话,英国人有多少人,城外就有多少个坑。如果按2000年的时间落差来对比的话,英军用着燧发枪对战中国2000年前秦军,秦军的伤亡会很大,但并不意味着秦军就会输,而且按照当时的军事体制的话,秦军依然有着不小的优势,不过正面硬刚的话秦军伤亡肯定不会小。



如果按秦没有灭亡,到19世纪有了2000多年的时间,如果以50年一代的话,到19世纪已经是秦400多世,这样的大一统历史发展下来的话,英军绝对没有胜算。但是如果用公元前221前的秦军跟2000年后的英国人打的话,我认为秦军依然有着不小的优势。首先先理清一个概念,虽然相差2000多年,但是这个差距还并不是特别大,英国人用的燧发枪的有效射程在100米内,且射速也是一分钟也就3-5发,所以英军为了保证射击精度和密度,采用了三排排队顶到50左右才开枪。



而据相关资料记载,秦军的大型床弩射程都已经有超过150米以上,而且有着密度优势,射速一分钟也不低于5支,更何况还有其他类型的弩箭,所以双方中近距离的火力差距不大?而英军的优势在于火炮,虽然秦军也有抛石器,但是威力和射程是比不上英军的火炮。当然,这是在理想的平原野战环境下的,但是如果是固守城池的话英军虽然有优势,但一旦进入中近距离,英军的优势就开始减少。而秦军有着人数优势,和满清相比至少不会打得那么差。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这种情况要看时间了,如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军是可以获胜的。

对战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军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军,其装备并没有我们一般想象的那么的好,实际上是不堪用的滑膛枪。这种枪就是哪种先往枪口倒火药,然后放入弹丸,再用棍子进去捅几下,然后再发射的枪。这种枪因为没有膛线,所以打出去以后子弹是飘的。如果你现在拿着一支这样的枪,我离你100米,我就敢站着不动,因为很大概率你根本打不中我。所以滑膛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打仗都是密集的阵型,一排一排的一齐放枪,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一道子弹墙打出去,从而保证了命中率。

当时欧洲最好的射手用这种枪,一分钟也就两三发,而弓箭手段的射击速度则要快很多。在英国参与的滑铁卢战役结束后,就有将领曾经建议不用滑膛枪,而是用英国人擅长的弓箭,因为弓箭确实比滑膛枪射击速度快。

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如果清军还保持着战斗力,马上功夫娴熟的话,不至于会战败,而且是惨败。惨败到什么程度呢?英国人动员了2万人左右参战,清朝动员了30万人参战,没有赢下一场,哪怕是一场战斗都没有赢下来。大多数时候,清军不是被英国人的枪炮打败的,而是英国人排着密集的方阵上了刺刀,被对方的刺刀给打溃败的。可见当时清军战斗力之差。

如果是秦军的箭阵对战英国排枪队,那么我想借鉴拿破仑的评价。拿破仑曾经在北非战场上曾经面对过马穆鲁克骑兵,他的评价就是,一名马穆鲁克骑兵可以干掉2名法国士兵;如果是一百名马穆鲁克对战一百名法国士兵,则旗鼓相当;如果是一个马穆鲁克骑兵军团对战一个法国军团,则法国军团会完胜。

我们再看下秦军的箭阵,实际上秦军在正常大规模阵地交战的时候应该用的是弓箭而不是努,也就是古代常用的战术,一个军团的弓箭兵集体对着天空放箭,形成密集的箭雨,造成一个面杀伤。放箭的速度会快于英军。

当然,如果他们真的交手的话,我们还要考虑英军有大炮而秦军没有。按照拿破仑的说法(我认为其评价对当时的热兵器也就是枪对战冷兵器的情况来说,是非常中肯的),他的意思实际上是当时如果用枪的军队单兵对战冷兵器部队是吃亏的,但是如果是大规模的作战情况下,实际上热兵器军队是明显占优的。

所如果秦军面对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军排枪队,如果人数对等,也就是2万人对2万人,那么我认为仍然是英军胜出,但是英军的伤亡会很大,因为英军放了一阵子炮,火枪放了几轮之后,还是会上刺刀和秦军打肉搏战。按照秦军的作战风格来说,在开始的远程武器交手的时候(弓箭对枪炮)会吃亏,但是仍然会死战到底。所以我估计是英军获胜,但是伤亡惨重。

如果秦军兵力到了英军的2倍以上,那么我认为英军会落败。

对战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军

但是如果是对战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军,那么即便是十倍于英军的数量,也基本难于获胜了。

因为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使用的是后膛枪,这种枪支的使用,意味着热兵器时代的彻底到来,也意味着冷兵器在热兵器面前毫无作用了。

后膛枪就意味着火枪的射程和威力非常巨大,有效射击距离至少在500米以上,而弓箭最多是200-300米,这样的话,弓箭还没有接近火枪的有效射程,就已经被攻击到了。当然,英国人会先用大炮轰击,炸散秦军的阵型,再用火枪自由连续射击,如此以来秦军实际上很难接近英军,多数在每接触到英军的时候就被消灭了。

至于到了八国联军的时候,就更为不可能,那个时候英军连机枪都配置了。要知道一战中由于使用了机枪,曾经一个阵地上一天就造成了对手6万人的伤亡,基本是冲上去多少就死多少人的哪种节奏。


老威观史


这一类“穿越”性的问题只能是说着玩玩的,因为双方所持的只是一些静态的不完整的数据,拿这种不完整的数据开辩,只能是乱吵一顿了事。

不过总体来说,英军排枪队在秦军之后千年以上,这千年的发展不能小看。火器对冷兵器,优越也是不能抹煞的。

不服,做实验来看!双方都可以抬出这句话,于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谁也没有本事重现当时的条件。


ZBLiu


1.秦军箭阵对阵英军排枪队,谁能胜出?

答:英军排枪队胜出。

2.清末清军换成秦军能击败英军吗?

答: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