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杜甫在梓州招來的殺身之禍

被譽為"詩聖"的杜甫為避劍南兵馬使徐知道在成都的叛亂,而流寓梓州一年有餘。杜甫選擇到梓州,除了是因為這個被譽為劍南名都的蜀中第二大都市對他的深深吸引外,還因為其好友嚴武時任劍南東川節度使。於是唐寶應元年(762年)秋,杜甫顛沛流離,開啟了"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的寓居生涯。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詩風現實,為人也比較沉穩,不像李白那樣任性。可是有一次他竟然對他的恩人嚴武發起飆來,跳到床上指著他的鼻子大罵:"沒想到嚴挺之竟然有你這種兒子!",導致嚴武欲殺掉杜甫……(注:嚴挺之,嚴武的父親,舉進士出身,唐朝著名大臣。)

杜甫在梓州招來的殺身之禍

《杜甫草堂》 攝影: 李聯

關於此事的具體情節,多部史書都有記載:《舊唐書・杜甫傳》雲:(甫)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新唐書・嚴武傳》雲:"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入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武父名)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一日,欲捕殺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於門。武將出,冠鉤於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彝。幸虧嚴母深明大義,"恐害賢良,遂以小舟送甫下峽"(《云溪友議》)。據說李白的《蜀道難》就是聽說此事後,擔心杜甫的安危所寫。嚴武欲殺杜甫時,猶豫再三,時而把帽掛上,時而又取,緋徊不定,下屬看出嚴武心思,忙告知其母,嚴母立即過來勸阻,要不是嚴母恐怕杜甫真的會因此而送命。

杜甫在梓州招來的殺身之禍

《晨霧像輕煙》 攝影:劉華偉

杜甫酒喝高了,罵嚴武的話很重,換任何人都要發怒。這其中有幾個因素。杜甫和嚴武的老輩子都是官宦名臣,而且是世交,杜甫雖然比嚴武大7歲,但他們從小就以官二代而稱兄道弟了;現在杜甫直呼其父名,而且罵他是不肖之字,當然有辱其高貴血統了。杜甫和嚴武很有交情,二人在朝廷做官時就有交集,後來嚴武做了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杜甫流落到成都,嚴武對杜甫多有關照。他不但請杜甫當幕僚,還向朝廷舉薦,讓杜甫得了個工部員外郎的官銜,享受副部級待遇。杜甫原來對嚴武友善,常以詩文唱和,寫過很多讚美他的詩。既然如此,現在杜甫陡然翻臉不認人,大罵嚴武,這似乎也太不通人情世故,太不知天高地厚,甚至有點忘恩負義了。作為堂堂名相之後、現在又官居要職、手握一方生殺大權的嚴武,當然就非常氣惱,由此而起了殺心。

杜甫在梓州招來的殺身之禍

《晨霧像輕煙》 攝影:劉華偉

那麼,杜甫為什麼要對嚴武發飆呢?難道杜甫是個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嗎?不是。是個不知好歹、絕情寡義的人嗎?也不是。是個狂妄衝動,不知利害,不顧後果的人嗎?不是。是精神出了問題,一時發瘋了嗎?當然更不是。杜甫是正常的、是清醒的、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因為嚴武的問題。

其實,嚴武原本就是個譭譽參半的官員,此人抵禦外患有功,曾擊敗吐蕃軍七萬多人,但他猛悍有餘,仁義不施,而且生性暴戾。嚴武年青時自持是名相之後,被提拔當了京官,他"優遊京師,頗自矜大,初為劍南節度使,舊相房琯出為管內刺史,琯於武有薦導之恩,武驕倨,見琯略無朝禮,甚為時議所貶"。嚴武在鎮守四川時兼任劍南節度,權利極大,更是專橫跋扈。有史料記載:"(嚴武)前後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殺之,由是威震一方。蜀土頗饒珍產,武窮極奢靡,賞賜無度,或由一言賞至百萬。蜀方閭里以征斂殆至匱竭。而性本狂蕩,視事多率胸臆"。 《新唐書.嚴武傳》也明確評價嚴武"窮極奢靡,賞賜無度"。

杜甫在梓州招來的殺身之禍

《夕照草堂》 攝影:宋石軍


杜甫做了嚴武的幕僚之後,對嚴武的為人日漸瞭解,對他的殘暴惡劣越來越反感。開始,杜甫還想加以規勸,曾經作《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一詩和《說旱》一文進行諷諭和諫諍,但都沒能讓嚴武有所觸動。杜甫感到很失望,只好在詩中多次託病辭歸,反覆要求離開嚴武幕府。這樣一來,嚴武對杜甫就冷淡了,兩人的關係便急轉直下。因此,杜甫是在極為反感、極為義憤、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對嚴武"酒後吐真言"發飆的。

杜甫在梓州招來的殺身之禍

還有,杜甫與"同案犯"梓州刺史章彝交情深厚,掌管梓州軍權的章彝,在西川和東川合併後,統歸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劍南節並使嚴武管轄,見《舊書·地理志》:劍南東川節度使,治梓州,管梓、綿、普、陵、遂、合、瀘、渝等州。又考《會要》,上元二年二月,分為兩川。廣德二年正月,複合為一道。當時作為廳級幹部的"軍分區司令"章彝在梓州大搞軍事演習,杜甫作詩吹捧之:

《冬狩行(時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後東川)》

君不見東川節度兵馬雄,校獵亦似觀成功。

夜發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圍步驟同。

禽獸已斃十七八,殺聲落日回蒼穹。

幕前生致九青兕,駱駝礨峞垂玄熊。

東西南北百里間,彷彿蹴踏寒山空。

有鳥名鴝鵒,力不能高飛逐走蓬。

肉味不足登鼎俎,何為見羈虞羅中。

春蒐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馬一馬驄。

況今攝行大將權,號令頗有前賢風。

飄然時危一老翁,十年厭見旌旗紅。

喜君士卒甚整肅,為我回轡擒西戎。

草中狐兔盡何益,天子不在咸陽宮。

朝廷雖無幽王禍,得不哀痛塵再蒙。

廣德元年冬杜甫梓州作

杜甫在梓州招來的殺身之禍

籍貫江蘇的梓州刺史章彝原是嚴武幕下判官,不知那裡與嚴武結下"樑子"也許嚴武疑手握重兵的章彝有謀反之嫌,於是在廣德二年將章彝罷免,章準備赴朝廷覆命時,被嚴武招回成都杖殺。杜甫作詩云:

《奉寄章十侍御》

淮海維揚一俊人,金章紫綬照青春。

指麾能事迴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

湘西不得歸關羽,河內猶宜借寇恂。

朝覲從容問幽仄,勿雲江漢有垂綸

廣德二年杜甫作

見《舊唐書·嚴武傳》:武再鎮蜀,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殺之。【鶴注】考二史,皆雲嚴武殺梓州刺史章彝,此詩云"朝覲從容問幽仄",意必彝將入朝,而武杖殺之也。

性格怪誕的杜甫沒把握政治角度,沒佔好隊,加之詩人放縱不羈的性格和正義,屢次激怒上級,終於把"嚴書記"給惹毛了,差點遭來殺身之禍,不是嚴母念及家庭世交出面勸阻,可能也跟章彝一樣,召回成都杖殺了。很慶幸杜甫沒有在當時死去,如果沒有接下來的時日,我們就不可能接觸到杜甫的詩句,杜甫的才華和名氣就真的被埋沒了。

杜甫在梓州招來的殺身之禍


按說,杜甫當時流落成都和三臺之間,官職低微,生計困難,而嚴武又是封疆大吏,很需要嚴武的關照和靠山。如果他對嚴武的劣跡佯裝不睬,緘口沉默,一如既往地友好下去、讚美有加,杜甫完全可以保全自己,躲在嚴武的卵羽之下過安逸的日子。但是杜甫沒有這樣做。他沒有因為是世交而袒護他的惡行,他沒有為了依附嚴武的權威而賣身投靠,他沒有因為懼怕嚴武的暴戾而保持沉默。他不顧一切地對嚴武發飆,完全是出於一個文化人的良知和正義感,是奮不顧身地對恣官暴吏的嚴厲斥責和批判,所以杜甫一生,“錯把陳醋當做墨,寫盡半生都是酸。”

吳功斌收集整理

審核:梁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