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辉煌灿烂,影响深远的西周礼乐文明

导语:礼乐的发达是中国上古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贯穿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三代,就单个贵族而言,从他的出生到死亡,其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有相应的礼仪与之相伴。对于国家政治及大众生活而言,礼更是渗透进每个领域的方方面面。例如,从军队出征到凯旋,从新王继位到册命官员,从诸侯朝觐天子到诸侯之间互相交往,从选拔人才到乡人聚会等等都制定有相关的礼仪。又因为在举行礼仪的过程中,往往要演奏相关的音乐,并伴以一.定的舞蹈,所以往往礼乐并称。

夏、商的礼乐制度,文献记载十分缺少,西周则有比较详细的陈述。按性质划分,西周的礼共有吉、凶、军、宾、嘉五类,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冠婚、丧祭、射等礼仪。

西周的冠礼

冠礼是男子的成年礼,一般在20岁时举行,特殊情况下也有提前举行的。冠礼是从筮占吉日开始的。确定了日期之后,冠者的父兄要邀请来宾作为这名青年成年的见证。冠礼中,一共要加冠三次,依次是爵弁、皮弁和玄端。这三种冠,分别是一名男子参加祭祀①、视朔②及朝会③所需佩戴的首服。经过三次加冠之后,这个男子就可以参与以上这些活动,因此也就表明他已经跨人了成年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三种冠都由请来的贵宾为青年加戴。加冠时,贵宾还要给予青年番勉励和告诫。 已经成年的男子,就不能再用幼时的名字,因此在冠礼中还有为他命"字"的礼仪。周代成年人的名字中,一般都要包括伯、仲、叔、季等字样来表示他在兄弟之中的长幼次序。排定了长幼顺序之后,这名男子在周人宗法社会中的地位也就确定了。

辉煌灿烂,影响深远的西周礼乐文明

冠礼

西周的婚礼

婚礼是一名男子和女子在其生命过程中的重要礼仪之一。西周时期的婚礼,有6个主要步骤,称作"六礼"。

(1) 订婚,由男方用雁"纳采",表示一个家族正式向另外一个家族要求建立 婚姻关系。

(2)"问名",即纳采成功后,询问女子的私名。

(3) "纳吉":即向名之后,男家占卜得吉兆,备礼(用雁)通知女家,决定双方缔结婚姻。

(4) "纳微":即男女双方缔婚之后,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又称"纳币" ,币即俪皮和東帛等物。

(5)请期,即男方家族向女方家族请求确定婚礼举行的日期。

(6)亲迎,即举行婚礼。那一天的黃昏时刻,由新郎到女方家中去迎接新妇。新妇临出家门,母亲要对她进行告诫与勉励。新妇初人夫家,也有一系列的仪式,都是在当晚举行。欢日,新妇要先与公婆行见面礼,然后再举行庙见仪式,拜见列祖列宗,表示正式嫁入这个新的家族。

辉煌灿烂,影响深远的西周礼乐文明

婚礼

西周的丧礼

丧礼在周代的各项礼制当中,仪式最为繁杂,这可能与当时人"慎终追远"的观念有关。《论语●学而》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居丧一定要尽礼,可以使社会风气纯净。

在正式丧礼之前,死者家属要先举行招魂仪式,即拿着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登上屋面呼唤死者的名字三次。招魂无效之后,才开始办丧事。参加丧礼的人,除死者的至亲、同宗族的兄弟及同乡之人以外,对于士阶层以上贵族的丧礼,周王或诸侯也要派人前来参加。死者的灵柩上摆放着写有死者姓名的"铭",这样死者的魂魄才能有所依托。

丧礼的主要仪式有小殓及大殓。小殓是为死者备衣物,大殓则是死者人棺。举行小殓与大殓,都有亲人的哭踊相伴,还要向死者进献食物,-如死者生时。对士大夫以上贵族阶层,周王或诸侯还要派史官赐给死者一个谥号(给予死者生前行迹的一个最终 论定)和一段诔词(历述死者的主要生,平事迹)。参加丧礼的人也都有财物奉赠。

辉煌灿烂,影响深远的西周礼乐文明

丧礼

西周的祭礼

祭礼属吉礼。祭祀是周代最重要的宗教行为之一,因此周人为祭祀制定了十分复杂的礼仪。周代祭礼根据所祭祀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程序安排。

在所有的祭礼中,以郊天、社神之祭的政治意义最大.因而规格最高,仪式也最为隆重。在宗法色彩极其浓厚的周代社会,祖先之怒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后代子孙聚在一起:通过对祖先的祭祀:能够对参祭者的亲缘关系本断予以确认,从而联络情感(巩固宗子集政治首长和宗法大家长事身的统治地位。

在西周举行的祭相礼仪中,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就是祖先的替身"口""尸"由活着的人担任,代表祖先参加整个祭享过程。男性祖先之"尸"在孙辈中挑选,女性祖先之"尸"则在孙辈之妻中挑选。祖先之祭的仪式是合族聚会的一种庆 典活动,在祭祀过程中,尸代表"祖先"与参加祭享的宾客一同宴饮,并接受后代子孙的祷告和祈福。"祖先"醉饱之后,会对子孙主办祭祀的得体表示嘉奖,并宣布赐给子孙各种福佑。然后,在子孙们的一片颂祷声中,"祖先"又重新返回到神灵世界中去。

辉煌灿烂,影响深远的西周礼乐文明

祭礼

周代的射礼

西周选拔人才的射礼.按规格的高低不同分别有乡射礼与大射礼两种。乡射由各乡的大夫和士在乡中举行,大射则由天子与诸侯会集臣下在太学里举行。射礼具有很强的军事训练性质,主要程序是三番射。在三番射的过程中,有专门的武职人员对参与射礼的人进行培训。参射者之间也进行比赛,赛后要对获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射礼与上古经常借田猎来进行军事训练有关,是由这种军事训练发展而来的一种礼仪。 西周时期,除乡射与大射之外,还有"燕射"、"宾射"等种种射礼,但它们主要是为了宴乐而举行的,实际意义不大。这反映出射礼在成为一种固定的礼仪之后,性质逐渐由尚武向尚文而发生的蜕变。

辉煌灿烂,影响深远的西周礼乐文明

射礼

周代礼制的意义

周代礼制的内容非常复杂,当时就已经号称是"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制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亲亲,一 是尊尊。

"亲亲",就是亲其所亲,即礼仪活动要能达到团结宗旗的目的。"亲亲"反映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表现出浓厚的宗族色彩。

"尊尊",就是尊其所尊.即礼仪活动要能达到巩固社会等级制度的目的。"尊尊"反映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关系,表现出强烈的等级愈供(左传.庄公十八年)说:"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就是说要根据政治地位的高低分别制定规格不同的礼仪。例如在丧礼中,对于王朝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读诔工作,由太史负责:而对卿大夫一级贵族的赐谥读诔工作,则由级别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即使是亲族内部的礼仪活动,也按照亲疏关系的不同而划分出不同的等级。如在丧制中。关系最近的丧服最重,关系最远的丧服最轻。

周代的礼制生活只在特定的社会阶层中实行。《礼记.曲礼上》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说明礼在庶人以上的社会阶层中适用,而刑则在大夫以下的社会阶层中适用。礼和刑虽然内容不同,但都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束语:西周举行礼仪活动,对于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往往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是体的形式规定也被称作"仪"。同时每一个细节又都有其固有的象征内容及实际意义.这就是"义"。"又"和"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再周晚期,-此费族在行礼的过程中,只注意到""仅"是否中平规矩,却把里面所包含的意义忘记,由此导致周代的礼乐制度走向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