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錢玉清:國展投稿,“中行書”入展率最低

錢玉清:國展投稿,“中行書”入展率最低

特約評改人

錢玉清

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2012年書法報·書法海選

“蘭亭諸子”獲獎書家

钱玉清:国展投稿,“中行书”入展率最低

劉毅安 行書孤山條幅

規格 140cm×34cm

劉毅安作品評語

作者徑取米南宮,有清晰的軌法承繼,殆無它體摻糅。這既是初學者導源一家的學習津樑,又是“根植傳統”“與古為徒”的具體實踐。該作粗看字形、基本用筆特性已具米家風貌,但細觀之,其精神氣象尚與老米差距不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用筆不夠堅定,腕力不逮。米芾的書法率真、朗爽,用筆跳躍、迅捷,有強烈的個性特點,正如宋高宗所說“沉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人意”。反觀該作,點線荒率、松沓,用筆拘檢、單一,習見腕力不克送至鋒穎之患。

钱玉清:国展投稿,“中行书”入展率最低

錢玉清示範作品 行書孤山橫幅

規格 35cm×72cm

二、提按不夠明顯,情性不足。作字“得筆”最要。所謂“得筆”者,一筆一畫殺入紙中,得筆勢自然之妙。米南宮雲:“得筆則細若絲髮亦佳,不得筆雖大逾尋丈終無骨氣。”強調“鋒勢鬱勃”。檢視是作,感覺作者精力不夠集中,精神不夠飽滿,作品缺乏創作主體的性情投入、感情傳遞,尚有平、散、弱、擠之弊。平則起伏變化不足;散則意氣充暢不足;弱則精魄神采不足;擠則主次輕重不足。

其次還有,“裡”“才”應繁寫;落款應將內容作者寫在前面,隨後再寫內容標題。

經典解讀

字徑得宜探微

■錢玉清

為什麼要把字徑的話題單獨列出來作專門闡釋呢?因為不少書友沒有對這個問題引起

關注,抑或足夠重視,以至於盲目自信、盲目樂觀、盲目行進,導致數年甚至數十年收效甚微,成績平平。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把字徑約在5cm以下的行書稱“小行書”,字徑約在5cm至10cm之間的行書稱“中行書”,字徑約在10cm以上的行書稱“大行書”。當然這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不是嚴格的、標準的劃分、界定。劉毅安書友的這件作品的字徑多在6cm上下,應該歸為“中行書”。如果拿全國書法展賽的投稿入展比來分析,“中行書”的入展率或許是最低的,這也意味著競爭是最激烈的,入展率最高的往往是“小行書”,其次是“大行書”。為何會有如此現象出現?庶或是小則愈趨古人,大則凸顯才情之故吧。建議初學者始初從小比較適宜,以後再依遵性情是否放大。

钱玉清:国展投稿,“中行书”入展率最低

米芾《張季明帖》

不過又何故務要放大呢?覽觀古人書札,也多為雋永精雅的小字。《張季明帖》是米芾精品之一,縱26cm,橫34.5cm,多字的四行均在七八字,剔除空白處,折算每字平均也就2cm上下;《祭侄文稿》是顏真卿行書代表作品,縱28.3cm,橫75.5cm,共23行,凡234字,平均每行約11字,除留白外,每字也在2cm左右。因而,“小行書”更突顯書寫性,更能直察書者內心,也更能引起觀者共鳴。

供稿:2019《書法報》第49期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作品集》

篆書、篆刻、刻字卷

楷書、隸書卷

行書、草書卷

特邀作品

全四冊,正版新書

限量預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