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手指每天掰一掰,"IG諾貝爾獎"帶回家

有一種最低成本的逞威風方法,不需借用任何工具,只要站在那個人面前,把手指關節掰得咔咔作響,立馬氣勢就出來了。

手指每天掰一掰,

掰手指不僅僅只是能起些震懾作用,它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中。無聊沒事做的時候,把手指撇一撇,聽到指關節清脆的一聲響,舒適又解壓。

手指每天掰一掰,

但是如果經常在家掰手指的話,就可能會遭到長輩們親切的問候:

“手指關節掰多了以後會得關節炎的!”

大部分孩子們雖然心裡不以為然,但還是會乖乖停下來,以後改在沒有長輩在的時候偷偷掰手指。

手指每天掰一掰,

但是有一個美國小夥子卻不信邪,為此他頂著壓力倔強的掰了50年的手指,只為了讓媽媽停止在這件事上對他的嘮叨。

手指每天掰一掰,

這個小夥子就是唐納德·昂格爾,一位醫學博士。在20多歲年紀的時候,他很喜歡掰手指,覺得這是一種非常酷的行為。

但是每次卻會被他的媽媽和姨媽等長輩潑冷水。不停的跟他說掰手指不好,會得關節炎。可是當時年輕氣盛的唐納德哪裡聽得進去。

手指每天掰一掰,

於是決定用自己做實驗,每天至少掰兩遍手指,然後在若干年之後一舉推翻長輩們的觀點。

沒想到這實驗一做就是50年。我們的小唐也慢慢變成了老唐。在這50年的時間,他每天至少會掰兩次左手的指關節,而右手從來不掰。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天然的對照組。

手指每天掰一掰,

在孜孜不倦的進行了50年實驗後,也就是1998年,他的左手指關節已經被他掰了至少36500次。

但是不論是肉眼觀察,還是拍X光片檢查,唐納德的左手都沒有任何問題。別說是關節炎了,就連普通的手指腫大都沒有。

手指每天掰一掰,

在知道他的左右手沒有什麼差異的時候,他興奮的把這項歷時半個世紀的實驗成果通過論文發表了出去。

雖然論文中的實驗聽起來荒誕搞笑,但是在當時,對於關節炎和掰手指之間是否有關聯的研究非常少。而部分人卻默認二者有關係。

手指每天掰一掰,

所以論文一出,便獲得了大量的關注。他的掰手指實驗也成了一項非常有名的研究。因此唐納德·昂格爾獲得了2009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在頒獎臺上,他甚至還不忘隔空向媽媽喊話:“你看,你錯了吧,我可以不吃花椰菜了嗎?”

手指每天掰一掰,

雖然唐納德的實驗解決了當時的一個難題,但是僅僅只依靠他一個人的一雙手得出的結論不嚴謹。於是在2011年研究掰手指與手骨關節炎的相關性實驗中,有215位實驗對象參與。

手指每天掰一掰,

結果證明,掰手指和關節炎並沒有明顯的相關性。這項實驗也十分有力的證實了唐納德的觀點。

那麼可能有人就會疑惑了,明明掰手指的時候會有“咔咔”的響聲,聽起來就像是兩個指關節用力撞在了一起。掰久了真的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嗎?

要知道,在我們的每個關節連接的地方都有一個關節腔,裡面充滿了滑液。這些滑液在關節活動的時候會起到潤滑和緩衝的作用,避免日常活動帶來損傷。

手指每天掰一掰,

當我們關節運動的時候,腔裡的滑液也會跟著一起運動。動一動,就會析出氣體,然後逐漸在關節腔中產生一些小氣泡。

手指每天掰一掰,

而我們掰手指的動作十分迅速,在擠壓過程中氣泡瞬間破裂,發出了清脆的響聲。這就是我們掰手指時“咔咔咔”聲音的來源。

手指每天掰一掰,

關節腔裡的這些氣泡被擠破之後一般需要過十多分鐘後才又會產生新的氣泡。所以這就是我們如果馬上掰第二次就會掰不響的原因。

有時候我們拉伸手指的時候也能聽到響聲,那是在拉伸手指的過程中產生了一個充滿氣體的微小空腔,然後會馬上破裂發出聲響。

手指每天掰一掰,

氣體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重新溶解在關節的滑液中,所以也不能馬上扯響第二下。

反正就是關節中氣體搞的小把戲,“嘣”的一聲和擠塑料泡泡的聲音很像,因此也具有同樣的解壓效果。不過掰手指更加方便,所以熱衷的人更多。

手指每天掰一掰,

搞清楚了掰手指發出的聲音來自哪裡之後,幾乎就可以證實它與關節炎無關了,因為掰手指並不是在暴力用關節碰出響聲。而關節炎基本上只和家族遺傳病史、繁重勞動經歷和曾受過關節創傷等因素有關。

並且非但沒有影響,還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掰手指的一聲響過後,周圍的毛細血管和末梢神經受到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環增加,可以幫助消炎和解除痙攣。

手指每天掰一掰,

但是還是要提醒小夥伴們,掰手指雖好,但一定要控制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