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黎塞留的四联装炮塔本是为它设计——法国未建成的诺曼底级战列舰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法国的无畏舰计划

20世纪初的欧洲,依靠工业化崛起的德国企图全方位挑战英国建立国际新秩序,海上军备竞赛日趋激烈。但是英国海军毕竟拥有垄断三大洋几百年的历史底蕴,技术革新层出不穷,从无畏舰的下水到超无畏舰的跨越,让跟在后面的德国追得气喘吁吁。

再看曾经也算是欧洲传统海上强国的法国,在这次军备竞赛中居然掉了链子。当1907年英国无畏号服役时,法国还在一脑门继续建造未全部完工的丹东级战列舰,这种装备了2座305毫米双联装炮塔和6座240毫米双联装炮塔的战列舰,在无畏舰时代注定将一服役就会过时。

黎塞留的四联装炮塔本是为它设计——法国未建成的诺曼底级战列舰

丹东级


随后法国海军的无畏舰计划又在纠结中挣扎了数年,同英德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到后来甚至连意大利都试图挑战地中海霸主地位时,法国这才坐不住了,终于在1908年制定了庞大的造舰计划:共计划配备12艘无畏舰,到1914年前以每年开工2艘的速度进行建造。

1909年9月底,第一艘无畏舰“孤拔”号在布雷斯特船厂开工,全部4艘预计在1914年之前全部服役。可令法国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乎在“孤拔”号开工的同一天,战列巡洋舰“狮”号在英国德文波特船厂铺下了第一块龙骨。这艘跨时代的战舰不但装备了343毫米主炮,而且所有炮塔全都布置在中轴线上,开启了超无畏舰时代。

黎塞留的四联装炮塔本是为它设计——法国未建成的诺曼底级战列舰

孤拔级


1912年,法国造舰计划的第二批次、3艘“布列塔尼”级超无畏舰也宣布开工。就在“布列塔尼”级建造之前,法国海军已经开始就第三批次“诺曼底”级战列舰的技术要求展开了探讨。


主炮的选择

首先需要敲定的就是主炮,这是衡量一艘战列舰战斗力的最重要指标。

鉴于德国海军已经准备开建3万吨级战列舰,即将装备10门356毫米主炮或者8门381毫米主炮;意大利海军也宣布要造3万吨级战列舰,扬言装备8门381毫米主炮。法国海军自然要做出应对,当时法国使用的最大口径舰炮为340毫米45倍径炮,此时再研发更大口径火炮显然已不现实,不然船等炮不知道要拖到何年何月。因此海军要求新式战列舰至少要装备12门340毫米主炮,才不会在未来的海战中处于劣势。

340毫米45倍径舰炮最初是为“布列塔尼”级战列舰设计(从该型开始法国人逐渐倾向于采用公制口径来设计主炮,而不是英制口径),法国人特意为诺曼底级开发了新型穿甲弹,该弹长1.3米,重590公斤,在12000米上30度射入角可以穿透290毫米装甲板。


黎塞留的四联装炮塔本是为它设计——法国未建成的诺曼底级战列舰

布列塔尼级

至于这12门主炮到底如何安置,成为困扰法国设计师的难题,主要原因在于“诺曼底”级最大排水量被限制在了25000吨。别看法国第一批无畏舰“孤拔”级排水量就达到了22000吨,第二批“布列塔尼”级排水量23500吨,但是到第三批“诺曼底”级排水量却也只有25000吨。为何法国无畏舰的体量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呢?原因就在于当时法国造船厂的干船坞只能建造最大长度172米、最大宽度27.5米,最大吃水8.8米的战舰,在这种尺寸限制下,25000吨的排水量已经是极限。

根据“诺曼底”级的尺寸,设计师提出了多种主炮布置方案:例如采用4座三联装炮塔,或者2座四联装炮塔搭配2座双联装炮塔等等。但是无论采用哪种配置,只要炮塔数量达到4座,舰体总长度肯定会超过180米,所以最终只能选择3座四联装炮塔的方案,分别布置在舰艏、舰舯和舰艉。

黎塞留的四联装炮塔本是为它设计——法国未建成的诺曼底级战列舰

诺曼底级线图


四联装主炮塔可以说是法国海军战列舰有别于其他国家战列舰的最大特色,由号称“四联装炮塔之父”的圣沙蒙公司工程师杜庞特设计。这种炮塔的特点在于4门炮分为2个炮组,两组之间由一道40毫米装甲墙分开,战斗时就算一侧炮组被击中损坏,另一个炮组理论上还可以继续射击。此外这种四联装炮塔设计的非常紧凑,仅10.85米宽、重1500吨,相比“布列塔尼”的宽7.91米宽、重1030吨的双联装炮塔,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技术革新。

黎塞留的四联装炮塔本是为它设计——法国未建成的诺曼底级战列舰

60年代拆除的黎塞留炮塔,可以看出2个炮组中间有装甲墙


保守的动力

与海峡对面已经步入全油时代的邻居不同,法国人受燃料供应所限,对待动力系统的态度相当保守。相对于“布列塔尼”级采用煤、油混烧的直接传动式涡轮机,“诺曼底”级的动力选择可以说更加保守,往复式蒸汽机重新上舰甚至可以说是“开了历史的倒车”。

当时邮轮只需要得到固定的巡航速度,所以流行的混合动力方案是将往复式蒸汽机同涡轮机串联。“诺曼底”级则将混合动力进行了升级,2台往复式蒸汽机驱动外侧2个螺旋桨来定速巡航,2台直接传动式涡轮机驱动内侧2个螺旋桨用来加速。这样分配基本可以满足战斗要求,但是同全涡轮动力战舰优良的变速能力相比,机动性还是太差。后来等法国人认识到动力系统的重要性时为时已晚,前4艘已经过了改造工期,只在该级最后一艘上采用了4台全直传式涡轮机。

黎塞留的四联装炮塔本是为它设计——法国未建成的诺曼底级战列舰

彩绘线图


最终呈现在设计图上的“诺曼底”级水线长175米,宽27米,吃水8.84米,标准排水量25230吨。配备12门340毫米45倍径主炮,24门138.6毫米炮廓炮,6具45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主装甲带厚30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340毫米、顶部100毫米。最大航速21节,最大续航里程6500海里/12节。


虎头蛇尾的建造计划

“诺曼底”级一共计划建造5艘,分别是“诺曼底”号、“朗格多克”号、“弗兰德”号、“加斯科涅”号和“亚贝恩”号,最早的在1913年4月便开工,预计在1914年10下水,1916年3月就能服役。

但是1914年8月3日德国向法国的宣战,使“诺曼底”级的建造彻底被打乱。为了战争期间的其他更紧迫需求,完成度较高的前4艘于1915年前强行下水以让出船坞,各种配套系统的制造也被叫停。于是此前已经造好的主炮被陆军要走做成了列车炮,副炮也被陆军征用改成了重型加农炮,官方虽然没有正式宣布终止“诺曼底”级的建造,但现实已经很不乐观。

直到1917年末,随着战争形势的明朗,法军总参谋部才想来泡在水中荒废了两三年的“诺曼底”级战列舰,建议海军部继续完成建造。但1917年的法国海军部已经目睹了日德兰大海战,相比强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已经烂尾的“诺曼底”级无论火力还是速度都已远远落后,实在难以提起他们将其继续建造下去的兴趣,除非进行全面改进。

黎塞留的四联装炮塔本是为它设计——法国未建成的诺曼底级战列舰

强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


布列斯特、土伦和洛里昂等地的大尺寸新船坞即将建好,新方案可以将舰长延长至187米,排水量增加到30000吨。全部采用涡轮机,最大功率提升至80000马力,最大航速提高到25节。此外还要增强装甲防护、完善远程射控系统、设置水上飞机弹射装置等等。完成这些改建预计需要6-7年的时间,整体作战能力将会焕然一新。但是最终改建高达7亿金法郎的账单吓退了总参谋部,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摧毁了法国经济,全面裁军和发展经济才是当时政府和社会的主流意见,“诺曼底”升级计划随后便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1922年《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签署,总算给“诺曼底”级找到了最终归宿,除了5号舰“贝亚恩”之外,其余4艘被名正言顺地变卖,海军部总算甩掉了这些烫手山药。


诺曼底的遗产

“诺曼底”级作为25000吨级战列舰,装备12门340毫米45倍径主炮,具有300毫米主装甲带,最大航速21节,这些技术参数放在一战时期的战列舰中并不算很难看,至少比各国初期的无畏舰都要强。

可问题在于法国人的拖沓和后知后觉,在海军建设上总是要慢上半拍。而海军装备从论证到设计再到建造,至少需要长达几年的周期,这就造成法国海军被英德两强越甩越远,直到战前“诺曼底”级还没下水,法国人的最强战列舰就这样腹死胎中。

黎塞留的四联装炮塔本是为它设计——法国未建成的诺曼底级战列舰

贝亚恩号航母


黎塞留的四联装炮塔本是为它设计——法国未建成的诺曼底级战列舰

贝亚恩号航母


但是“诺曼底”级也并非全部一无是处,它至少留下了两样遗产让法国海军受益匪浅:一个是“贝亚恩”号改建的航空母舰,到二战结束后一直是法国海军仅有的航母。再就是四联装主炮塔,法国未来的战列舰“敦刻尔克”级、“黎塞留”级可以说都是基于这种炮塔来进行火力设计,成为了以后法国战列舰最显著的特色。

黎塞留的四联装炮塔本是为它设计——法国未建成的诺曼底级战列舰

黎塞留级的主炮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