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何用矛盾论指导我们的生活?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听到“要善于总结规律”,“要善于解决关键问题”,“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其实这些大道理,我们都清楚明白,对于真正想做好一件事情,这些大道理又显得苍白无力。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善于”!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一件事情包含了怎样的逻辑关系;透过现象,有怎样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通过事件,不能单纯孤立、静止的看问题,它的出现必定伴随其它的问题出现——这就是矛盾普遍存在的道理。

清楚这个方面,我们再去做矛盾分析。


如何用矛盾论指导我们的生活?

范蠡像


矛盾是一种对立制衡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全局观,你要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立足于对全局观的清晰认识的前提下。范蠡为越王勾践提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政策,以时间换空间,改变形势,对于将来吴越之战的胜利充满信心,就是站在了全局观上分析问题,从全部的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结论。

例如家里人嘱咐你“要下雨,出门别忘带伞”,但当你出门时,你并未当回事就出门了,当真要下雨时,你突然发现“真应该拿把雨伞”。成语“未雨绸缪”就是这个道理,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当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全局观就会体现它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就来说一下矛盾分析法。


01 树立全局观


如何用矛盾论指导我们的生活?

影视剧中的汉武帝形象


汉武帝时期,石庆担任太仆。有一次,石庆为汉武帝驾车出行,汉武帝问石庆说,这辆车有几匹马驾驶?石庆举起马鞭一一点数马匹后举手说,有六匹马。

假如你是石庆,如果你的直觉性思维告诉你,“老板不会看吗?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让我回答”,这样想的话,你的直觉思维会让你很难堪。

不妨设想公司新修订的规章手册,里面的内容包括之前的规定和后来添加的规章制度。但这本手册存在重大缺陷:许多规章制度看起来似乎准确无疑,适用于所有情况,但其实并非如此。

这其中很多规定,你会发现很难分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所以,你有时候会不知所措。你越是思前想后,就越是不确定,大脑也就越容易陷入恐慌。于是,你会更倾向于按规章制度的要求去做。这会让大脑感到很轻松,有现成的条款可以解决问题,还需要思考什么呢?尽管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再回到这个小故事。若是以固有的狭隘思维面对领导提问,严格遵照自己脑子里固有的习惯去回答那就错了。

职场上,面对领导这个对立面,无论大事小事,态度决定一切。石庆从全局看,一般性回答和态度毕恭毕敬的认真回答,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回答问题。但是他的过程是“举手”回答,汉武帝看的是他的态度,不论对大事还是小事,态度最重要,我们不能只看到一时的现象便代替了全局的现象,石庆心里明白汉武帝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回答。

很多人抱怨怀才不遇,不被重视,其实机遇随处可见,态度和结果面前,让我们总以惯性思维思考问题,领导安能将大任托付于你?

这个故事其实是个谋略的故事,但是很符合我们矛盾的话题,矛盾事物包含了万物的一切,要对矛盾有所运用,首先的关键就是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就是所站的位置,要看到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一对,必先站好位置。

苏轼有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和“峰”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究竟谁对呢?

都对,只是站的位置不同罢了,存在就是合理的,只需要转换一个角度就可以联系一切,这个转换就是矛盾论交给我们的。


如何用矛盾论指导我们的生活?

全局观有如下棋,牵一发而动全身


成语中“见微知著”,意思就是见到事情的开头就知道最终的结果,皆因对事物观察仔细,而且勤于思考,善于推理,所以能先人一步洞察事物的先机。

用矛盾观点树立全局观,要进行自我培养,对身边的事情多加留意,可以提前预料事情的发展方向,借以让自己做好应对的准备。


02 找到矛盾转化点

无论什么样的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会转化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会转化为主要矛盾,在这个互易其位置的过程,这是依靠事物发展中矛盾双方的斗争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的。

在这个互易其位置的过程我们叫做“转化点”。

改革开放的大潮还未到来之前,许多不甘于沉浮的人,敏锐的嗅到新时代的浪潮即将到来,迎着潮水的方向积蓄力量。许多人能够得到命运的垂青,都是在转化点上发展起来的,除了个人的洞察力,就是在格局转化时死磕到底的倔劲。

所以,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用矛盾论的观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人在安逸的时候,总是不求变的,因忧患感存在,而思变奋进,则矛盾生。


如何用矛盾论指导我们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非典”疫情之前,阿里巴巴只是杭州的一家小公司,在浙江省都没有太多的人知道。

当时阿里巴巴做的是国内外批发贸易的交易市场。“非典”期间,阿里巴巴因突发事件被全员隔离,全体员工只能在家办公。

当时在疫情笼罩下,许多的中小企业濒临危机,许多的专家建议网上做生意。非常时期,上网做生意显然成为中小企业最可行、最安全的方案。而阿里巴巴此刻,将目标锁定在了中小企业,马云与他的6人小组秘密成立“淘宝网”,在阿里人的努力下,两大网站使业绩激增5倍。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非典”让数百万计不出门的人开始尝试网上购物。疫情过后,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这家公司。阿里巴巴的品牌和口碑一下子树立起来。

在互联网崛起的转折点上,机遇让阿里巴巴完成了蜕变。

因此,在疫情的同一性之下,存在着斗争性,即生意与疫情的对立,此时疫情也是特殊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即企业面临危机,普通百姓无法购物,在这种情况下,在商业上就能迎合需求和创造需求。


03自信的价值

很多学懂唯物辩证法的人,都有着乐观主义精神,因为他们懂得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更是因为一切都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遵循规律,继而利用规律。


如何用矛盾论指导我们的生活?


我们都玩过迷宫的游戏,就如图中所示,从A走到B最快的办法就是从目的地(B)出发倒回去寻找出发点(A),那么迷宫就会显得非常的容易。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就像身处于迷宫之中,看不到目的地在哪里,也看不到整个迷宫的布局,就像书本上告诉你一个道理,你很快就能知道这个道理的意义,道理有没有用,只能通过实践。


如何用矛盾论指导我们的生活?


我们用学过的知识种一棵树,通过挖坑-填土-栽植-浇水这几个步骤,你觉得树能种活吗?

当然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照本宣科的栽植,结果是不成活,另一种是通过矛盾分析栽植,结果成活。

矛盾分析,需要先把结果想到,然后倒推成活具备的条件,包括天气变化、土壤的适宜、人工的护养这几方面都考虑清楚,那么栽植的时候,你就会很自信,因为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进去。那么,我就事先找合适的地方,栽植后搭好支架,以防狂风暴雨的侵袭,然后将自己需要注意的事项都罗列清楚,以避免突发情况,这样树苗是可以长成大树的。

早在2500多年前,范蠡就为勾践提出的富国策略非常乐观,他坚信越国一定能战胜吴国,他提出:“要整顿军备,其重点首先是要了解万物生长的时序,并以此来观察万贷之情。年岁逢金则收,逢水则歉收,逢木就闹饥荒,逢火必成旱季。旱季时应先准备船只,水季时则应先准备车马,这是依照万物之理推算的。”

勾践能够反败为胜,从亡国之君成为中原霸主,范蠡的策略应是最大的助力。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漫无目的的工作和生活,这个时候你需要建立目标。就像领导给你安排去一个陌生的部门处理业务,你压根就对这个流程不清楚,你去前台咨询,前台告诉你怎么操作,你就怎么操作,那么我们就会被牵着鼻子走,因为你不了解公司的人员布局,希望使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一个事件。

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缺少寻找矛盾的习惯,不愿意还原事件的过程,所以就茫然无措。这时,你需要一个参照,就是去一个部门需要什么样的方法。

因此,当你接触了一个没有头绪的工作后,你感觉不到它的矛盾,需要掺入矛盾后进行情景置换,逆推其它环境下你如何得出问题结果,找到可以参照的工具,那么我们就清晰明了我们的步骤,我称呼为“矛盾置换”,再将此进行概括总结,形成自己的实践理论,然后运用于以后的工作思路中。

许多人会怀疑,这不是依旧通过原有思维去做事情吗?

不是。我们理解事物存在的规律后,就像脑子里复原迷宫的路线一样,举一反三,就能应对自如。现实复杂多样,少有现成的理论明确地告诉我们怎样去思考,所以最终我们需要寻找问题的矛盾,将对立的两面找出来,使思维达到一个深度,进而明白矛盾分析的过程,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存在的条件是什么,推演到其它方面,然后去提取,去总结。

因此,解决问题就是要从问题看全局,从源头找主次矛盾,从结果找转化,从自身找动力,从环境找理论,从实践悟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