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穿越盛唐,在哪里落脚最爽,可视化数据告诉你答案

公元七世纪到公元八世纪世界的中心,毫无疑问是雄踞东亚大陆的唐王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等同于强大、辉煌、昌盛等一系列褒义词的王朝,假如穿越过去,居住在哪个地区最爽。

只需要花费五分钟,可视化数据告诉你答案。

从贞观到天宝,巍巍盛唐的人口爆炸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户口约三百万,人口一千二百余万。随后国家承平,没有大的战乱,到了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全国户口达到九百万,人口近六千万,为官方统计的峰值。其后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户口迅速下降,唐王朝跟着迅速衰退。

现在我们所说的盛唐,往往代指安史之乱前的唐王朝。这段长达一百余年的时间里,整个唐王朝的户口激增,这一点,在如下两张户口分布图中可以明显看出。

穿越盛唐,在哪里落脚最爽,可视化数据告诉你答案

唐贞观十三年,天下户口分布图


穿越盛唐,在哪里落脚最爽,可视化数据告诉你答案

唐天宝十一载,天下户口分布图

伴随着国家安定,大量荒芜的田地,重新得到耕种。加上唐朝沿袭北朝的土地税赋制度,对自耕农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土地兼并程度较低,使得整个王朝从下至上,迅速富裕起来。这样也使得国家户籍上的数字,远比西晋和南朝要真实可靠,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实力的强盛。

天宝年间的人口,已经与东汉鼎盛时期的人口峰值相差无几,这也是唐朝之前中国官方统计的最高值。但汉朝的户口,有近半数集中在洛阳以东,黄河两岸广袤平坦的河南河北地区。而唐朝的户口,则更加的分散。

从天宝十一载的天下户口分布看,人口大量集中在河南、河北、成都平原和吴越等几个地区。这些地区都拥有大面积的平原,适宜耕种,是种田流穿越者的首选。

唐王朝的动脉,大运河

得益于隋炀帝杨广的倔强,一条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横空出世。

穿越盛唐,在哪里落脚最爽,可视化数据告诉你答案

隋唐大运河

这条连接南北的大通道,由四段人工运河和众多天然水系组成,将南方吴越地区、中原地区和北方幽燕地区连接起来。

我们观察天宝年间的户口分布,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靠近大运河的地区,人口往往比较稠密。而远离运河的地区,户口在百余年间虽有增长,但增速明显落后。

除去蓄洪排涝,防止灾害,保证农业的作用外,大运河强大的运载能力,让这些地区间大规模的物资转输成为了可能。花费低廉的运费,吴越地区生产的粮食和海盐可以送到北方边境的军营。反之,北方优质的铁器、皮毛被运往江南。

如此一来,南方过剩的粮食和海盐能够换取北方过剩的铁器和皮草,经济的活跃,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让这些地区的发展速度进入快车道,户籍上的数字也跟着水涨船高。毫无疑问,这些临近运河的地区,是商业流穿越者的选择。

吴越熟,天下足

根据《旧唐书》记载,从贞观到天宝一百多年里,关于旱灾、水涝等自然灾害引起大面积饥荒的事件多达二十几次。其中明确提及关中地区六次,河北地区八次,河南地区五次,陇右地区一次,山东地区四次,剑南地区一次,吴越地区两次。

可以看出,盛唐时代的气候对广大的北方地区非常的不友好。作为唐王朝政治中心的关中地区生产的粮食,已经无法养活庞大的首都人口,历代唐皇不得时不时跑到洛阳居住一段时间,以缓解关中地区的压力。

为了解决因灾荒和庞大人口带来的粮食压力,朝廷通常的做法是“转江淮之南租米以赈给之”。大运河提供了运输的渠道,水源丰富,田地肥沃,自然灾害极少的江南地区,则承担起了解决全国人民口粮的重任。

穿越盛唐,在哪里落脚最爽,可视化数据告诉你答案

唐贞观年间各道户口占比


穿越盛唐,在哪里落脚最爽,可视化数据告诉你答案

唐天宝年间各道户口占比

作为南朝数百年政治经济中心的吴越地区,再次迎来了黄金时代。从贞观十三年到天宝十一载,江南道的户口数目从40万增长到180万,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13.53%上升到了20.06%。其中江南道的核心,以太湖为中心的苏、杭、越、常、润等数州,户口高达百万户。

在唐朝最强盛的时期,吴越这片不足全国面积5%的区域,生活着全国九分之一的人口,同时生产出来的粮食,每年以百万石为单位,通过大运河输往北方。

总结,无论是种田流还是商业流,吴越地区都有你想要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灾荒连年、无法扛起国都负担的关中地区。贞观年间关内道与江南道的户口相近,拥有天下户口的13.90%,而到了天宝十一载,这一数字变成了8.97%。曾经百二河山的险峻,反倒成为了阻碍物资流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总而言之,除非你博学宏词,又志在庙堂上一展抱负,还是不要在关中地区落脚的好。

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一差距被越拉越大,唐朝灭亡之后,长安作为中原王朝国都的历史,也宣告终结。

这种地区发展的不对称,在另外一些地区,更加明显。

岭表与荆州,黄金时代下的比惨

这段时期的天下十道中,岭南道是唯一一个户口出现负增长的地区。天宝十一载的户口数量仅有贞观十三年的87%。

穿越盛唐,在哪里落脚最爽,可视化数据告诉你答案

唐代十道两时期户口比例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在隋末战乱时期,岭南地区远离战火,吸引了大量躲避战乱的人口。而当中原安定后,这些人口又纷纷返回祖籍。其二,当时的岭南地区,相对于中原地区,发展速度要远远落后,这其中有部分交通上的因素,更多的是中央朝廷对其的忽视。

唐朝立国的百余年间,岭表(岭表就是岭外,中原在五岭之内,岭南在五岭之外)一直是流放中央朝廷政治犯的首选之地。这种被当做监狱使用的地方,不进行经济打压就不错了,政策扶持那是妄想。

穿越盛唐,在哪里落脚最爽,可视化数据告诉你答案

桂州、柳州、象州、雷州,流放者的打卡地。

与化身天下粮仓的吴越相比,岭南一直处于放养状态。即便如此,与前代王朝相比,唐代岭南的户口数目仍然要多得多。只不过与人口爆炸的中原和吴越地区相比,岭南被甩在了后面。

和岭南同样命运的,还有荆州地区,户口的增长同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块位于天下正中的地区,汉唐数百年来,一直是连接南北的主要通道,战略与经济地位都非常重要。

但大运河的兴起,打破了这一规律,曾经与吴越地区不相伯仲的荆州地区,地位急速下降。到天宝十一载,这一地区的户口数目已不足吴越地区的20%。

以上两个地区,虽然人口稀薄,但自给自足,吃穿不愁。如果是想要隐居山林,对酒当歌的穿越者,前往这两个地区,绝对如你所愿。

渔阳鞞鼓,盛世晚钟

从天宝年间户口分布上看,范阳、平卢两镇治下的数州,户口总数在22万户左右,这块广袤的北方边境居住的户数,不到全国户口的3%。而这一时期两镇的驻军,却多达十数万。

毫无疑问,当地可怜的田租税赋无法养活如此庞大的驻军。而江南运到这里的粮食,被沿途官吏克扣,剩下多少也不得而知。

由于这些镇兵由藩镇将领自行招募,为了养活这些兵,必须要隔三差五找塞外游牧民族邻居晦气,然后向朝廷讨要封赏。

前往长安讨赏的将领,沿途见到了中原地区的富庶,在长安见到了朝廷的纸醉金迷,拿着可怜的赏赐返回军营。面对着呼啸的寒风和一群不怕死却混得连人样都没有的部下,猛然发现了一条发财致富的捷径。

积怨已久的士兵,加上一位有不臣之心的镇将,如同干柴烈火,转眼间将盛唐烧得一干二净。所以,如果你想穿越过去干一票大的,边疆各个藩镇是不二之选。

结语

制作这几张图花费了不少时间。如果各位觉得还过得去,请点个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