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从递弱代偿原理看病毒演化(下)

从递弱代偿原理看病毒演化(下)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从递弱代偿原理看病毒演化(下)

从递弱代偿原理看病毒演化(下)

从递弱代偿原理看病毒演化(下)

从递弱代偿原理看病毒演化(下)

从递弱代偿原理看病毒演化(下)

从递弱代偿原理看病毒演化(下)

推荐阅读书单:伦道夫·M·尼斯《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卡尔·齐默《病毒星球》,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王东岳《物演通论》,理查德·普雷斯顿《血疫》。

我们进入正题,有了前面的科普知识,我们再来看王东岳先生提出的递弱代偿原理,会好理解一点。王东岳,笔名"子非鱼",曾潜心终南山修学20年,独立于任何党派和学术机构之外,自由学者,著有《物演通论》《知鱼之乐》《人类的没落》等。

王东岳先生非常推崇《老子》,老子的某些观点暗合他所提出的递弱代偿原理。当然,有不少人对其反科学、反文明的理念颇有微词,觉得他的观点非科学、非哲学,没有事实支撑,纯属无稽之谈。私下以为,多一个角度看世界,总是好的,就比如我们用经济学的角度看世界,看似冷酷无情,却暗合人性,并非如某些专家说的收割智商税。

王东岳先生在《物演通论》一书中说到,宇宙演运即造成物类衰变,

生物进化就导致种系残弱,文明前行则促进入寰危机;精神增益是载体趋弱的反比变量,信息扩张是物演分化的边际效应,知识拓展是背离本真的天然尺度;社会结构是自然实体结构的一脉延伸,文明现象是生物智质代偿的后续恶果,历史进步是人类自取祸殃的必由之路。王东岳先生写的文字也有点难懂,我们试着解读一下。

《物演通论》卷一自然哲学论,提出了自然哲学的递弱代偿衍存原理。所谓递弱代偿原理就是: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种其存在度愈高,愈后衍愈复杂的物种其存在度愈低,并且存在度呈一个递减趋势。随着存在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是"代偿"。

从递弱代偿原理看病毒演化(下)

(图片来自王东岳先生在混沌大学的讲座,建议大家付费学习)

人类的大脑是进化最快的,脑容量已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越来越适宜于自身生存的环境。但与此同时,人类在自然界的存活能力却显著下降了。王东岳先生说,这既是代偿的原因,也是代偿的遗患。

递弱代偿理论的科学基础,我觉得是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热力学熵增定律。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结构会趋于混乱和无序。换句话说,温度只能从高温向低温传递,达到温度一致,且过程不可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熵增定律。那么,我们要维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就必须源源不断地输入物质和能量。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告诉我们,宇宙的质量与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奇点之前(即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是能量态的,奇点之后,宇宙从能量态中衍生出质量态。

王东岳先生说:万物的存在度在下降。什么意思呢?宇宙空间,如果熵在不断增加,根据物质与能量守恒定律,就一定有某种物质或能量形态在减少,王东岳先生称这种减少的物质或能量状态称之为"存在度"。

王东岳先生提到,什么事情如果把尺度拉大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上万年,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相隔几千年,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只有两百年,信息时代眼看又要被另一个更加发达的时代所替代比如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时代更迭速度越来越快,也符合递弱代偿的原理。

我们回到病毒,应该说病毒才是地球的始祖,根据王东岳先生的递弱代偿理论,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种其存在度愈高,其代偿度也就越低。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说病毒才是这个星球的主宰的原因,他们的存在度实在太广泛了,繁衍传播能力又实在太强,人类注定不能消灭病毒,甚至疫苗都对病毒无可奈何。为什么?病毒短短几天就可以进化好几代,针对首代病毒的疫苗,对后面的N代病毒却不一定有效,一个疫苗的研发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就问这个游戏怎么玩?永不停歇的"军备竞赛",这才是对人类与病毒关系的准确描述,而且人类永远都是输家。我们知道病毒会一来再来,但我们不知何时、何地。有人说,天花不是被人类消灭了吗?不!它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等待着人类犯错!

我们先不说病毒,我们来看一种地表最强生物,一种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水熊虫。水熊虫人送外号"小美",缓步动物门,有记录的约有900余种。水熊体型极小,最小只有50微米,而最大的则有1.4毫米,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清,身体表层覆盖着一层水膜,该水膜用于避免身体干燥,同时可呼吸水膜中的氧气。

从递弱代偿原理看病毒演化(下)

水熊虫具有极强的忍耐能力,属于"隐生"物种。它们在生存环境变得恶劣的时候,可以通过脱水等形态的演变,通过"假死"来保持自己的生命。科学家研究发现,水熊虫可以"隐生"在地球上超过120年,然后重新复活。水熊虫可以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在外太空生存,在喜马拉雅山脉、南极、深海生存,在-272℃和151℃的条件下均可存活2分钟,低温-200℃能活上几天,-20℃的环境中起码能存活30年。水熊虫是第一种能在太空中生存的动物,它们甚至能在太空中生育后代,月球上的第一批殖民生物就是它们。

这种生物再次证明,王东岳先生的递弱代偿理论,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种其存在度愈高,其代偿度也就越低。

大家还记的我曾经推荐过的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以及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两部书吗?曾经人类的挑战是什么?饥荒、瘟疫和战争。历史上,这三位死神挥舞镰刀,像收割稻草一样收割人命,以至于像马尔萨斯这样的思想家都以为,这是上帝避免人类毁灭自己的机制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幸福感、愉悦感只是人类对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应激反应。生物进化学认为,愉悦感只是为了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机会,是一种生物算法,比如性行为会带来极大的愉悦感,正是这中愉悦感驱动人去寻找配偶,复制DNA。吃饭带来的愉悦感,也是同样道理,说到底是为DNA的繁衍提供能量。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告诉我们,任何生物,包括人类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组成生命体的基因一定是长寿的、有生殖力和精确复制能力的,同时基因是自私的,它所做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使其不断延续下去,因此人类只是基因生存的载体——生存机器。在基因操纵下,我们成功将其基因复制完毕传递给下一代时,我们这一代就失去了使用价值。

很快,人类就会走上自我封神的道路,他们将开始改造自己,基因编辑,脑机接口,量子计算……《血疫》一书写道,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与对自然的加紧开发,我们似乎闯入了一个神秘黑暗的禁地,那些原本与人类相安无事的病毒,由于其原本动物宿主被消灭,或者被当做人类维系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物资源,选择了人类,作为新的宿主。

递弱代偿理论告诉我们,人类越发展,存在度越低,代偿度越高。这是一个价值判断命题,而不是事实判断命题,价值判断命题是多元的,会导致无尽的纷争,无所谓对错,权当我最后留给大家的思考吧。疫情还未结束,但反思可以开始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起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那句话:"越文明,越孤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