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高陽《慈禧全傳》:故事架構高手,對新媒體故事文寫作的幾點參考

《慈禧全傳》是著名歷史小說作家高陽先生的作品,整部著作是由《慈禧前傳》、《玉座珠簾》、《清宮外史》、《母子君臣》、《胭脂井》、《瀛臺落日》六卷共10冊組成。

小說以清末歷史為基礎,結合高陽先生豐富的歷史掌故、筆記、野史、詩文、民間傳說及各類雜著等於一身,融匯成這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小說開始於咸豐帝避難熱河行宮,止於慈禧駕崩,載灃攝政。小說講述了慈禧縱橫權謀的一生。

高陽本名許儒鴻,出身錢塘名門,是知名的歷史小說作家,與金庸並稱:“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

《慈禧全傳》是一篇鴻篇鉅著,這部小說既有歷史的宏大磅礴感,又有小說的微妙細節和邏輯性,讀起來酣暢淋漓。細節處豐滿精緻,人物描寫生動,讓人又不自覺地跟著人物一起鬥智鬥勇。

高陽《慈禧全傳》:故事架構高手,對新媒體故事文寫作的幾點參考

小說有如下特點:

一、複雜人心撬動歷史的邏輯性

小說極注重人心描寫,開篇就寫了為什麼咸豐帝遺命顧命八大臣,而這裡面卻沒有頗具才幹的異母弟奕,而奕與他有著非同一般的手足之情。

那是因為道光帝立儲時,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之間猶豫不決,所以咸豐對他頗有猜忌。正因為這份猜忌,肅順得以上位並取得信任。

因為咸豐猜忌奕,幾次拒絕他來熱河,所以肅順一手遮天,更加猖狂。也正因為如此,慈禧才感覺到了生存危機,所以她才與奕聯手。

高陽講歷史就是這麼有趣,一環扣一環,讓人不得不看下去。這和以往我們讀的歷史書大為不同,這裡沒有枯燥的數字,沒有乾癟的人名,這裡面的人物都是靈動的。書中的邏輯性大於故事性,大架構套著無數小架構,這裡面存在著這樣那樣錯綜複雜的聯繫。

高陽《慈禧全傳》:故事架構高手,對新媒體故事文寫作的幾點參考

二、細節描繪精準,信息量豐富

小說刻畫情節從大處入手,細節處著重描寫,把慈禧整個人生,背後大政治社會,歷史大小人物刻畫地完整清晰豐滿。正所謂以小見大,以小人物推動大歷史。

比如寫光緒被困瀛臺,一個皇帝竟然飲食起居都如此簡陋,住的房子竟然還是漏風的,說明慈禧在折磨他的身體,讓他加快內耗,身體受損,減少對她的威脅。然而他還不能死,她還需要一個現實存在的皇帝。

比如寫袁世凱是出身行伍,他沒有翰林同窗,也沒有做官的兄弟,但是他妻妾眾多,生的女兒也多,於他通過聯姻擴充了自己的人脈關係,這對於日後他奪回權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陽《慈禧全傳》:故事架構高手,對新媒體故事文寫作的幾點參考

三、每個小人物都有大作用

書中最鮮明的就是因果關係,大到國家社會政治,小到微末人物,是如何從最開始一步步走向他們的結局,通過這些小人物的描寫折射出大歷史的變遷。

比如大格格,大格格是奕的女兒,被慈禧養在宮中,封為固倫公主。大格格在日後在慈禧與奕,慈禧與光緒之間,起到了某種調和作用。

比如周砥,小說描寫她如何做了袁世凱家的家教,歷史記載她後來當了馮國璋的續絃。小說中這段描述,也讓我們看到北洋女子師範學堂的興衰。

微塵映襯光芒,歷史中最燦爛的就是這些微小人物。

高陽《慈禧全傳》:故事架構高手,對新媒體故事文寫作的幾點參考

四、不講對錯,只講述故事

書中沒有明顯正邪對錯的論述,我們可以站在任何一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並理解其相關立場,可是我們又被代入進去,自行分辨,如果改變立場,結果又當如何?

比如珍妃,我們以前看影視劇作品,把她當成與舊勢力抗爭的新女性代表。在高陽的筆下,她也是有瑕疵的,比如她以不光彩的方式參與前庭。

其實這點是要說明,看問題不能單方面,而要以多個角度分析,人物才更飽滿。

小說似乎是在講故事,卻在為歷史有可能的不同的走向性,進行著探尋。

晚清段暗黑歷史,讀起來並不沉重,因為那是種種因素經過多年的交叉影響,環環相扣下促成了這個結果,而那些因素又不可避免。

我理解了,歷史是必然的,也是偶爾的。歷史到頭來終究是數據、邏輯和推演。

高陽《慈禧全傳》:故事架構高手,對新媒體故事文寫作的幾點參考

、對新媒體故事文的幾點參考

1、注意細節描寫,細節處處有提示,處處有伏筆。

2、前後邏輯性,邏輯嚴謹的故事,才更有意思。

3、把配角描述豐滿,讓配角發揮應有的作用。

4、塑造人物不要有過於分明的善或惡的標籤,一個人的一段人生,也是一個小歷史,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與愛。

高陽小說增加了讀者對歷史的興趣,讓我們在讀歷史的時候,帶著辯證的思路去看待歷史事件和人物,分析為什麼會這樣。

這也能幫助我們在寫故事文的時候,有一條清晰的思維走向,故事可以神奇,但不可以無序。有邏輯性、人物豐滿、情節有趣的故事,就是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