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同为三晋之国,为什么是赵国最能打?是因为赵武灵王的改革吗?

骑蜗牛走高速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清楚三晋的前身。为什么赵国最能打,赵国的血统应该是三晋中最高大上的。祖先是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伯益本来是接大禹之位成为“三王五帝”中的一帝。

到了商纣王时,作为赵国和秦国的共同祖先的蜚廉那是一个非常善于奔跑的人。也许是站在商纣王这一边而历史评价不好,但是能成为商纣王这样(司马迁语: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的贴身侍卫,也是有些本事之人。

到了晋文公之时,作为赵国的主人的赵衰跟着晋文公逃亡十九年,到晋文公即位赵衰就成为主要的卿族了,而魏国的先人也有跟晋文公逃亡,但是在一次攻伐中犯了罪,不是有人给予求情,魏国的先祖也许被处死了。

而韩国的先祖本来是赵衰的儿子赵盾的一个家臣。赵衰是一代忠臣,而他的儿子却是一代权臣,在位二十多年,权势非常之大,六卿第一次免立就是他主导的,而韩国先祖就是得到赵盾的扶植才成为卿族。也正是赵盾的这个扶植的韩国先祖,让赵国的“赵氏孤儿”的赵武能死里逃生,再次壮大赵国先祖。

所以说赵国的血液里一直流着危机的基因,到了赵鞅,赵无恤都是要灭亡了的时候,又是危机基因发挥了作用,让他们再次死里逃生。这些赵国先祖那个不是当时的人杰?哪个不是最能打的?赵无恤之时更是以智慧夺取了盛产良马的代地,这在当时,能拥有良马就是像第一次大战中拥有了坦克一般。

虽然魏国在魏文侯时是最强大的,但是魏惠王自己作死没把握住。

所以说赵氏在赵武灵王前就是晋国的主导,到了战国那也是三晋中最强的。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让赵国成为了拥有最强大的骑兵。三晋各有所长,赵国骑兵;魏国是魏武卒;韩国是床弩。所以说三晋合则能打胜仗,分则打败仗。

但是这些最后都被秦国所用了,就这样成就了秦的一家独大。




百粤天话史


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大损,秦国乘胜进攻。

当时赵国情势危急,廉颇带领赵军打出了成功的反击战,并且在随后的燕赵之战中,廉颇又带领军队大破燕军,略地而还,因功被封为大将军、武成君,主持一国军政。后来,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自觉有罪,离赵而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楚人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


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流言蜚语四起,廉颇自我辩白说:“我思用赵人。”可是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司马光说:“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可是廉颇得用,也需赵卒方可。

赵卒之劲强,在战国七雄中位列前茅。

赵氏立国非常曲折,先是赵衰父子专擅国政,后来被灭族,上演了一出赵氏孤儿的传奇大戏。赵氏复兴之后,率先解放了奴隶,提高了士兵打仗的积极性,以家族私兵就已经能够击败郑国军队(郑国也算是中原小霸)。这也是赵氏能够三家分晋的主角之一的原因。

赵国士兵与其他国家相比,为什么那么精于战争呢?

赵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好,当时的天下,战争频繁,战争所需要的资源,一个是人口、耕地,一个是铁矿和冶炼技术。赵国所分到的土地都在北方,多数是崎岖的山地,可耕种的土地不多。宜阳那里是天下闻名的铁矿,而韩国占据了那里。所以,在战国前期,赵国的国力只是比起燕国有富余,多次被魏国、齐国欺负。

赵国想往南发展,不想天天出兵为魏国做嫁衣(三晋联盟),却因为触动了魏国的中原利益,被魏国打的邯郸都丢了。赵国由此只能往北方发展,赶走了一些游牧民族,在黄河边上拓展了一些领土,算是聊胜于无。

赵肃王去世时,周边的五个国家都来吊丧,带来了大批军队。如果不是赵武灵王安排得当,赵国可能会被灭国。赵国也因为国力太弱,在其他国家称王的时候而拒绝称王。

赵国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积贫积弱的状态呢?

赵人想到了好办法:经商。

赵国占据的邯郸一带,是商朝遗民聚居的区域,因为早已同化为华夏,但是重商的社会传统还在保留。赵国为了快速致富,在国家国家也对商业和手工业极为重视,这是中国以往各个王朝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中是非常特别的存在。战国时期比较有名的大商人,几乎都与赵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人本身就是赵人。

赵国通过发展商业,短时间内积聚了大量的财富,并且利用这些财富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在军事上逐渐崛起,成为战国后期的军事第一国。

为什么有钱了,就有了战斗力呢?

冷兵器时代,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往往与军队的装备有着很大的关系。精良装备的5万魏武卒,对阵50万从农田里直接上战场的秦军,打的那是摧枯拉朽,一战就把秦国拉下大国的位置,“天下卑秦”。赵国本身不出产这些装备物资,都是靠经商来获得的。赵国的骑兵队伍,也相当于是高薪起来的雇佣军队伍。所以,赵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根源是赵国有钱。

当然,这也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有关。不过,赵国骑兵中最具战斗力的部分,还是赵国从北方的雁门、九原等地招募来的林胡、娄烦等民族的骑兵。


成也有钱,败也有钱。赵国的重商主义,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没有十足稳固的根基,使得赵国难以长久支持战争。这种状态的集中体现是赵国在长平之战,快速消耗完了储备资源,赵国再用钱去买物资,别国不愿意卖。这样,赵国空守着一大堆钱财,却换不来粮食、器械,长平之战因此打输了。


而知而行的历史


三晋之中,最先崛起的是魏国。魏国重用李悝、吴起,对政治和军事进行改革,当时的背嵬军,不仅仅连胜秦国,赢了好几十座城池,让魏国打得赵国找不着北。甚至后来在吴起走后,庞涓都还能把赵国都城围了,要不是孙膑围魏救赵,估计后来战国七雄也没赵国什么事。后来魏国的没落,也是因为庞涓,在马陵让孙膑灭了几十万人,从此魏国一蹶不振,能安分守土已经不错了。

至于赵国,我们最熟悉的便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了,毕竟赵国靠近匈奴,要跟匈奴作战,没有骑兵可不行。这跟魏国的背嵬军是步军可不一样,骑兵作战,让战车开始退出战争舞台。同时赵国处于六国抗秦一线,常年作战令到战争经验丰富,使得赵国在战国后期成为六国中战斗力最强的,当然也是最悲催的。长平被坑杀四十万兵,邯郸城的青壮年牺牲殆尽,最后还要魏国信陵君发兵相救。

赵国和魏国,都各引领了六国改革发展,两国之间也有摩擦争斗,但是在后来对抗秦国时候起码都做到了相互照应。比三晋中拖后腿的韩国要好得多了。至于谁强谁弱,倒不是那么容易分清的了。


铁乌龙


以我之见,原因有其三,一是受其地理位置影响,靠边边疆游牧民族,因而人民尚武,二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灭中山,收林胡娄烦,拖地千里,三是辅立公子稷为秦王、公子职为燕王,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周边形势

从地理位置进行分析

赵国占据河北南部,山西中部,陕西北部,西与彪悍秦国接壤,东北与燕国接壤,东有齐国,北有林胡,娄烦等游牧民族,因为赵国人养成了人人尚武之风气,依次保家卫国

从胡服骑射改革进行分析

赵武灵王改变传统的步兵为主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与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同时放弃中原人的宽衣解带和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因为国力,军力加强

从辅立公子稷为秦王,公子职为燕王进行分析

与赵国同宗的秦国地处西北,因实行商鞅变法,国力十分强盛,其国人脾性与赵国想投,因为需要与其搞好关系,地处东北的燕国亦然





景粼玖序


不能这样说,是战国后期的赵国能打,前期魏国是三晋之国的老大,并且确实是因为赵武灵王的改革才使赵国强大。

虽然我们对于赵国最大的印象是长平之战被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军从此赵国走向衰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赵国在当初是真的强大,从三家分晋说起,赵国跟魏国和韩国共同瓜分了曾经的中原霸主晋国开始自立门户,此时的赵国还是非常弱小的。

三家分晋,赵国势弱

三家分晋表示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开始战国时代,这三家中的魏国和韩国分到了中原,在当时中原可是发达的象征,而赵国则是分到了中原的北方,中原有多重要呢?就是因为魏国处于中原所以战国前期一直称霸,而韩国则是兵器制造大国,有天下神兵皆出于韩的说法。

而赵国为了可以瓜分一点中原的土地不惜将首都定于接近中原的中牟,但是因为魏国的强大导致战国不得不将首都重新定于邯郸,由此可见此时的赵国实力是非常弱小的。

那么为何到了战国后期,反而三国中的赵国最能打,甚至还能抗衡秦国呢?这其实主要得益于赵武灵王,又或者说是得益于他的“胡服骑射”,这是这项改革让赵国彻底翻身成为超级强国。

胡服骑射的改革

不得不说胡服骑射相当于赵国的一剂良药,让弱小的赵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做到抗衡秦国这种地步,那么胡服骑射到底对赵国军事上有哪些改革呢?

  1. 兵种上:赵国早期的兵种以步兵为多,在当时的战场上骑兵是非常吃香的,因为有强大的冲击能力和破阵能力,为了可以让赵国强大赵武灵王就开始大力发展骑兵,甚至抓取一些游牧民族来当教官,于是赵国的士兵战斗力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2. 服饰上:既然是胡服骑射自然是跟衣服有关的,早期的赵国国民和士兵都穿着长袖的衣服,在作战起来非常的不方便,于是赵武灵王就让国民穿胡人的衣服,并且愿意以身作则,胡人需要经常骑马打猎所以衣服都是比较简短的,虽然是简单的一个改变,但是国家都愿意从事这项改革,也可以看出是国民都希望国家强大。

胡服骑射之后的蝴蝶效应

为什么说是胡服骑射之后的蝴蝶效应呢?因为正是胡服骑射的出现让赵国变得强大起来,这才有了和其他国家较量的资本,如果没有胡服骑射,赵国依旧势弱依旧处于一个被动挨打的状态,所以说是胡服骑射之后的蝴蝶效应。

征服中山国

中山国在第二次建国选择的是赵国中间的地方,这就让赵国处于一个南北分裂的状态非常的不方便,并且因为当初的赵国不够强大所以中山国时常攻打赵国,赵武灵王正是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屈辱从而开始胡服骑射。

在经过胡服骑射的一些列改变之后赵国的国力猛涨,中山国开始渐渐力不从心最终被赵国吞并,在吞并了中山国之后赵国的领地达到了统一,再也没有南北分裂的情况,这样就可以进可攻退可守,助赵国成就霸业。

修长城,挡外敌

在战国中除了位于中原的几个国家之外,其他位于边境的国家都会受到胡人的侵略,虽然胡人的出现对各国进行了打击但是无异于提高了国家的士兵作战能力,但是如果要进行远征的话,后方的胡人依旧是个威胁。

秦始皇就为了挡住匈奴不让他们来犯从而建造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的出现确实有效的挡住了匈奴的进攻,而其实早期秦始皇之前就有人想到了修建长城来抵御匈奴,没错,还是赵武灵王。

胡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散居不定,所以根本不可能实现一网打尽的情况,所以说如果要想远征那么就必须要留下部分军事力量用来防御胡人,赵武灵王为了杜绝这样的现象开始建造长城,将胡人彻底挡在长城外,让赵国远征可以高枕无忧。

收编胡人,骑兵强盛

因为胡服骑射让赵国强大,并且再加上修建长城让赵国后方的胡人彻底没有办法了,赵武灵王就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收编,因为胡人此时已经得不到大量的资源,所以赵武灵王给胡人提供资源但是需要跟随赵国,并且在赵国中可以得到良好的待遇。

看起来是不是不像收编更像是赔偿?事实并非如此,胡人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是人口稀少,并且胡人都是骑兵且战斗力强悍,他们的作用就是到赵国之后对赵国本国的士兵进行教导,这样赵国的骑兵在一时间论数量和战斗力皆超过当时的秦国。

赵国称霸

此时已经位于战国后期了,魏国和韩国虽然早期强盛,但是地处中原常年遭受战乱所以国力持续衰弱,赵国因为位置的原因得以顺利发展,并且因为胡服骑射的改革让赵国彻底强大,最终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结语

由此可见明君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如果当初继位的不是赵武灵王,或者赵武灵王上位之后依旧毫无作为,那么赵国依旧跟当初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边被小国欺负一边被胡人欺负,由此可见梁启超评价赵武灵王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实至名归!


文青聊史


首先:在三晋中,赵国并非最能打的,至少前期的魏国远比赵国强;

其次:赵国的崛起正是赵武灵王军事改革的成果。

前453年,晋国朝政由韩、赵、魏三家瓜分,晋朝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韩、赵、魏正式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此后魏国、赵国先后强大起来。

魏国 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等人进行改革,改革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政治、军事、民生、经济等。最终魏国北灭中山、抑赵国,南败楚国,西弱秦国,东伐齐国,一度成为中原霸主。然而一心称霸的魏惠王却没有统一中原,桂陵、马陵之战之后,魏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再次崛起。

全盛时的魏国

赵国 赵武灵王在位时期,想要灭掉中山国,但在两国战争中,赵国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中山国是游牧民族,骑射本领和机动性远比赵国骑兵强。于是,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在赵国实行胡服骑射。赵国的骑兵本就纪律严明,经胡服骑射后,骑兵综合能力就超过了胡人。此后,赵国先后打败周边的林胡、娄烦、中山国,经过数次蚕食后,中山国最终被赵国吞灭。赵国通过胡服骑射不仅开拓疆土,还大大提升了赵国的军事实力。正因如此,赵国才有资本与秦国对战长平。

胡服骑射

因此,战国中期的赵国之所以十分能打,正是因为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

赵灭中山国后


古代人物说


战国时赵国国君赵武灵王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

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主要介绍了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进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故事,故事主要围绕赵武灵王与重臣公子成之间的争论展开,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言论表现赵武灵王注重实用、勇于改革的形象。





诗雨花魂


同为三晋之国,其实魏国是第一个强国,魏国当时重用李悝变法,军事上吴起建立了魏武卒,大败秦国,夺取河西之地。赵国是在赵武灵王时的军事改革才强大起来的,当时的赵国北方有楼烦林胡等游牧民族,赵武灵王发现赵国的军队都以步兵和车兵为主,而且服装比较宽大,作战明显没有游牧民族的骑兵灵活机动,所以改穿胡人的服装和学习骑马射箭,建立一只骑兵队伍,所以赵国的战斗力一下子提高了许多,领土扩大了三倍




以古喻今


赵国能打始于赵武灵王改革,后来赵国人才济济,战国四大名将占三个:廉頗,李牧,庞媛!


狐羊树


赵武灵王学习草原民族的服饰,中原人的服饰是长袍,骑马不方便,改成古人的衣服,跟现代的裤子差不多,这样能骑马,行动方便。骑马射箭大大提高战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