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陆游富于哲理的一首诗,最后两句人尽皆知,却不知前两句也很重要

陆游富于哲理的一首诗,最后两句人尽皆知,却不知前两句也很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这句名人名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此句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出自他晚年的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全诗如下:


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富于哲理的一首诗,最后两句人尽皆知,却不知前两句也很重要

诗很短,我们先从标题看起。标题"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冬夜"二字,点明了写诗的时间,是在一个冬天的夜里。陆游有一个孩子名叫陆聿,那么,这首诗就是陆游冬夜读书的时候有所感悟,写出来训示儿子陆聿的。


尽管如此,此诗中的哲理,却不仅仅只对陆聿适用,对于我们普通大众,其实也有很多的启发。

陆游富于哲理的一首诗,最后两句人尽皆知,却不知前两句也很重要

"古人学问无遗力"——古人做学问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陆游于我们而言是"古人",但是,于陆游而言,"古人"可能就是唐朝文人如李白、杜甫,汉代学者如贾谊、班固,前秦诸子如孔孟、老庄……这些古代人,做起学问来十分拼命。


比如说,《战国策·秦策一》中就记载了了苏秦锥刺股的故事:"(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宋朝祝穆所著的《方舆胜览》中也记载了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大概意思就是,李白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看到老奶奶磨铁杵,从而领悟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因此奋发图强。


前人这种用功读书的态度,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陆游富于哲理的一首诗,最后两句人尽皆知,却不知前两句也很重要

"少壮工夫老始成"——年轻时候下的苦功夫,到年长才能有所成就。


"少壮"可以理解成年轻力壮,指的是青少年时期,跟《长歌行》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是一个意思。


"工夫"可以理解成"时间"的意思。在本诗中,"工夫"指的是读书、做学问所花费的时间。在辛弃疾《西江月·遣兴》的"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之句中,"工夫"指的是用来发愁的时间


前两句,陆游揭示了读书的两个要点:一是要下苦功夫,才能有所成就;二是不能浮躁,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在一定时间后得到结果。


在写完这两句后,可能陆游担心儿子只知道待在书籍的象牙塔里,读成了书呆子,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句中,开始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陆游富于哲理的一首诗,最后两句人尽皆知,却不知前两句也很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学来的道理到底太浅,若要深入地认识事理还得亲身实践。


这句话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就不过多解释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诗的最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马克思所认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不谋而合,但是,却比马克思早了几百年。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尽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句流传甚广,对比之下,"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之句有点默默无闻,但是,大家也不能因此忽略用功读书的重要性。

陆游富于哲理的一首诗,最后两句人尽皆知,却不知前两句也很重要

读书与实践不是相对立的两极,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助力的。多多读书,才能知道书里有哪些理论,实践中具体要做哪些事,用来验证这些理论;多多实践,才能有写书的素材来源,将人类进步的阶梯搭得更宽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