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朱熹娶尼姑,孔子杀竞争对手,唐僧骗人,我们还能信什么

人活在世上,总要有点信念什么的吧,要不怎么和其他的动物区分开呢?

信什么呢?

于是为了争夺人们的信仰,人类社会出现了种种的宗教派别,嚷嚷着信我呀,信我呀!

有的说信我者得永生;有的说信我者进天堂;有的说信我者脱苦难;有的说信我者成神仙......

究竟谁可信呢?这是个问题。


朱熹娶尼姑,孔子杀竞争对手,唐僧骗人,我们还能信什么

修炼成仙

朱熹,知道吧?对,就是南宋理学宗师,划定《四书五经》、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三纲五常”、主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那个道学始祖。

这个人了不得,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是后世儒学的集大成者。

就是这么一个道德楷模,他却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偷偷的纳了两个年轻尼姑为妾,并生了孩子。这还不算,他还“扒灰”儿媳致使儿媳怀孕。因此事他被弹劾罢官。

假道学,假道学!

他既是道学的创始人,也是假道学的代表。

如此,他倡导的道学还可信吗?

有人说了,他是儒学后辈,代表不了最高儒学。

好,咱再看看儒学始祖——孔子。

孔子的思想主要是讲仁、义、礼、智、信。

《论语.卫灵公》里,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两个事例:

其一,信,讲诚信。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路过卫国一个叫蒲地的地方,当地大夫公叔氏反叛卫国。因为怕孔子通风报信或者帮助卫国讨伐他,于是扣留了孔子一行。孔子发誓不去卫国,于是公叔氏就相信了孔子,放了他们。哪知道转头孔子就直奔卫国而去。

子贡说:”与人订了盟约难道可以不作数吗?“孔子说:“在要挟下订的盟约,在神那里是不算数的。”

其二,恕,宽容。

孔子是鲁国的大学问家,与他同时代还有一位大学问家叫少正卯。二人同办私学,招收学生。

此人真是了不得,学问经天纬地。孔子的

三千弟子中,只有颜回一人始终没去少正卯那里听过课。孔子非常感慨。怪不得孔子视颜回为最得意的弟子。

面对这么一个强劲的学术领域的对手,孔子会如何处理呢?一个字:杀!

于是,孔子刚刚当上鲁国的大司寇,第七天就下令处死了少正卯,并曝尸三日。罪名是:妖言惑众。

说好的“恕”呢?

唐僧,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佛家正宗。按理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他应该是楷模了。

可是他先是拿着观音菩萨用紧箍咒变化的帽子骗孙悟空说是给他的帽子,后又实在消受不了女儿国国王的情意,骗她说下辈子定不负相思意。

哪有什么下辈子,取经成功后他就功德圆满成佛了,这不是找借口骗人嘛!


朱熹娶尼姑,孔子杀竞争对手,唐僧骗人,我们还能信什么

唉,连他们都是口是心非,信谁呢?

至于什么其他的宗教,比如基督教,本身又分裂为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回教又分裂为逊尼派和什叶派,自己内部都互相攻讦,争抢正宗,还让别人怎么相信呢?

转了一圈,到底信什么呢?

信本心,通俗一点,信良心。

大道无形,没有什么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切都是随时变化的,信念也是如此。

在一个选秀节目上,主持人问女嘉宾:“假如你拥有一个相爱三年的情侣,这时候有人疯狂的追求你,愿意为你出100万元,你答应他吗?”女嘉宾摇头;“500万呢?”依然摇头;“1000万呢?”女嘉宾开始犹豫;“3000万呢?"女嘉宾态度坚定的回答:”答应。“

主持人问为什么。女嘉宾回答:”既然他愿意为我出这么多钱,说明他是真心爱我的,为什么不答应他呢?毕竟真爱难寻。“

你能说她的选择是错的吗?不要随便用廉价的道德随意指责她,量变导致质变是客观规律,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谓情比金坚,到了一定温度,金子也是可以融化的。


朱熹娶尼姑,孔子杀竞争对手,唐僧骗人,我们还能信什么


省吃俭用是几千年来公认的美德。可是当代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离不开投投资、消费、出口。其实出口也是消费,只不过是别的国家的人的消费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当投资过剩,出口不畅,你还省吃俭用吗?

你一双鞋穿10年,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辆自行车骑一辈子,你让鞋厂、衣服厂、自行车厂或者汽车厂工人吃什么呢?

你挣了钱就找个瓦罐埋起来,你倒是节省了,别人要喝西北风了。这样的话,你生产的东西也就没有人买了,大家伙儿都一块儿要饭去吧。

所以上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搞新政,大力投资和鼓励消费,经经济很快走出低谷。我们国家现在也鼓励买房、买车、去旅游,搞消费升级,以此扩大消费促进经济。

这时候省吃俭用就不再是值得鼓励的美德了,世易时移,情况变化了,观念也要跟着改变。

有人说了,你说的都是信念、观念等精神层面的东西,物质应该不变。是吗?

砖石瓦块没有生命精神什么的,该没有什么变化了吧?

同样用砖石瓦块盖的一栋四合院,坐落在偏远深山和坐落在北京三环,它的价值何止翻了百倍、千倍。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任何人和事只有出现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遇到了恰当的人,他才会展现他的价值,否则就平凡之极、一无是处。

灰姑娘被王子看上了,她就乌鸡变凤凰;国破家亡了,公主的命运还不如灰姑娘。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就是这个道理。


朱熹娶尼姑,孔子杀竞争对手,唐僧骗人,我们还能信什么

灰姑娘


诸葛亮的确出类拔萃,可是如果没有《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渲染,他能变得家喻户晓吗?毕竟历史上和诸葛亮一样出类拔萃的人比比皆是,只是他们生不逢时或者无人宣扬罢了。

就如现在的许多历史名胜旅游景点,如果没有历代的文人墨客诗词咏赋,谁又知道它们呢?

当代的各种产品,如果没有疯狂的名人代言、电视广告,谁又愿意花高价去买呢?

所以,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一切皆是天时地利人和罢了。

问题来了:既然一切都是变化的,为什么说还要相信本心呢,本心也是变化的不是吗?

不错,本心也是世易时移、不断变化的。但是再怎么变化,那也是你的本心。

不管世道如何变化,你都本着当时公认的道德规范,凭着良心行事就是了。任何年代,人都是分为有良心和没良心两种。

通常评价一个人,人们会说这个人是个好人,有良心;那个人不咋地,没良心;更极端的,评价一个人——丧尽天良。

回到文章开头,人既然总要有一个信仰来区分其他物种,既然什么永生、天堂、脱离苦难、得道成仙是虚无缥缈的,那么就要以当时当地的道德来修持本心,信仰本心。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道德。

我们知道,人们大都是有执念的,越是优秀的人执念越重,道德大师就更是如此。

孔子为什么杀少正卯? 刨除其他原因,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道德执念。他是真的认为自己的那一套理论是正确的,普世的,而少正卯的理论是错误的,邪恶的。

唐僧为什么要骗孙悟空?一样,执念。他是真的希望顺顺利利的上西天把经取到手,真的希望孙悟空老老实实、忠心耿耿的保护他。

朱熹为什么要娶尼姑、扒灰儿媳?他是真的希望自己的道学理论发扬光大,但他也是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好色欲念。

这三位是圣人不假,但这三位也是真的顺从了自己的本心。在这方面,他们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其实,说起道德,我最推崇的还是《道德经》里的一段陈述: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嘛意思?就是说,虽然是你生养的,但你却不据为己有;虽然帮助了别人,但你却不自恃有功,希冀回报;虽然是你引导他们走上了成功,但你却不试图加以控制,这就是玄妙的道德啊!

说到玄德,莫非刘备刘玄德的名字是出自这里?哈哈,胡乱猜测。

如果以《道德经》的标准衡量的话,孔子、唐僧、朱熹的道德层次似乎还远远不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