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清晨,安徽省天長市新街鎮豐陽村的20多位村民早早就在南坡崗子上的旱地裡忙碌起來。雖然迎面的北風還讓人覺得有些涼意,但大夥兒心裡卻暖暖的。
“這大冷天的,你們在忙乎啥?”
“咱正在整墒開溝,準備種‘寶貝’呢!”村民楊懷慶對筆者說。他口中的“寶貝”,就是從河南省溫縣引進的鐵棍山藥。
原來,豐陽村地處高崗,農業用水困難,經濟基礎十分薄弱,是全鎮出了名的後進村。去年1月,豐陽村被確定為鎮紀委扶貧聯繫點。為了村裡儘早擺脫困境,鎮紀委書記李振龍多次到村裡訪民情,幫助他們出謀劃策,尋求產業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經過了解,鎮紀委發現村南頭的200多畝崗子地地勢偏高、具有北方沙土性質,地裡存不住水,即使靠泵站提水,水到田裡也只剩下三分,只能種植旱糧作物,產出效益低下。
“能否找到一種既耐旱好種,效益又好的經濟作物,讓旱田創出高效益?”去年春節剛過,李振龍就帶著村幹部來到市農業科技中心,請專家們出主意。“北方山藥對水的要求並不高,土壤透氣鬆軟就行,不妨將河南的鐵棍山藥引過來試種,興許能成。”天長市農科中心高級園藝師李福軍為他引路子。
“為了做到心中有數,得從基礎功課做起。”李振龍和村幹部來到市氣象局申請調取了近5年來當地的氣候資料,又把豐陽村旱地土壤標本送到省農科院檢測化驗,還先後兩次將河南省溫縣農業科技中心專家請到豐陽村實地考察論證,最終確定先拿出60畝旱田試種鐵棍山藥的方案。
“去年畝均產出山藥1600公斤,每畝淨利潤在6500元以上,比種玉米、紅薯收入增加2000多元。”李振龍給筆者算了一筆致富賬。
“去年俺家的3畝崗坡旱地試種了鐵棍山藥,為了能賣出好價錢,鎮紀委和村裡幫著聯繫市裡的農貿超市,真是旱地裡長出了金條條啦。”村裡此前因病致貧的俞啟旺說。
在豐陽村,像俞啟旺一樣靠種植鐵棍山藥走上脫貧路的村民還有不少。鎮紀委和村幹部們經過考察論證,在徵得村民代表同意後,組織成立了豐陽鐵棍山藥種植專業合作社,將村裡200多畝旱地攏在一起,大面積種植鐵棍山藥。
“今年我們打算進一步擴大山藥種植面積,一來讓更多的旱田復活,二來讓更多的村民增收脫貧,再就是有利於統一種植管理和市場銷售,增強抗風險的能力。”李振龍和村民們信心滿滿。(通訊員 宣金祥)
閱讀更多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