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評價《安家》中老人出錢給兒子買房卻被趕出家門這一情節?如何看待婚後和父母同住?

suhuanxiong


如何評價安家中老人出錢給兒子買房卻被趕出家門這一情節?如何看待婚後和父母同住?

說實話,看到這幾集的時候,我很火。我特別想罵那個沒良心的兒子和兒媳婦。生氣是因為這種事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太多了。它是真實存在的。

不過,這件事雖然老嚴夫婦是最值得可憐的人,但是我對他們卻同情不起來。他們和大多數的中國家長一樣,把孩子看的太重了。這樣不是不對,而是不應該。

為什麼要這樣一個勁的付出,把所有的時間金錢都花在了兒子身上?很多人可能會說我沒有做過父母不懂什麼叫母愛父愛,但是,我想說老嚴夫婦這是溺愛。即使被兒子掃地出門,嚴媽媽還嚷嚷著要回去照顧兒子照顧孫子。你看得出來你的兒子不在乎你們嗎?你們的兒子是個白眼狼,你們知道嗎?這樣的不孝子,值得你們去付出嗎?

還有兒媳婦倩倩,一個自己父母都敢拋棄的人,你能保證他一輩子對你好?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這樣,家最大,家人最重要。但是父母只是父母,你不能一輩子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羽翼下為他遮風擋雨。你們苦了大半輩子,是時候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了。所有的父母們,孩子大了就讓他們自己飛吧,你們已經做的很好了,人生這麼短,好好愛自己呀,要不然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到頭來只是感動了自己。



大魚撩劇ing


這段情節我看過了,看了之後第一感覺,兒媳婦太壞了,再者就是兒子太無能,父母都辛辛苦苦賣包子,賣了幾十年,一個一個包子積累,省吃儉用才買的房子,就這樣被兒子兒媳婦和丈母孃住了進去,自己只能被兒子說一句“爸、媽,你們先回去,我再跟你們聯繫”,還有給了那個兒媳婦一個鏡頭,


一臉不屑的樣子,真的是把這個不孝兒子和兒媳婦演繹的淋漓盡致,養兒防老養兒防老,現在搞得自己都沒地方住!

當今社會上這種現象太多了,有條件的話還好,還可以弄兩套房子,和兒子兒媳婦分開住,這個避免婆媳關係不好,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兒子的行動了,很顯然這個裡面的兒子略顯無奈。
我們做父母的也要想開了,因為跟孩子住一起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不是長久之計,最好分開住,避免一些矛盾,思想觀念不同,對一件事的發生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還是分開住,有條件的話,但不代表兒子不要做出行動,衡量緩和媳婦和老媽之間的矛盾,有厲害的兒子會把婆媳關係處理的很好,這個也有在於婆婆和兒媳婦,例如本劇裡面這個媽媽就是很善良樸素的,而這個兒媳婦不是善茬!這樣兒子的角色就顯得跟重要!

最後呢,希望社會上少一些劇中的兒子和這樣的兒媳婦,家和萬事興嘛!就聊到這,回見😊。


大龍說是


我個人不喜歡跟老人一起住,不管是爸媽還是公婆,我覺得兩代人在一起,生活習慣不一樣,生活理念不一樣等等,多少都會有摩擦的,我結婚後一直租房,有了能力後買房,父母公婆也都是偶爾來一次,住幾天,也沒有什麼矛盾,但是假如,是安家這種情況,我想我還是會租房在外面住,有能力了再買房,而不是把父母趕出來,畢竟我還年輕……


渫水梔子


嚴叔夫婦在辛辛苦苦打拼多年,賣了大半輩子的包子積攢的血汗錢都給兒子買了房子,為了怕兒子有還款的壓力還是全款給兒子買的婚房,嚴叔夫婦事事體諒他們的兒子,買房子是給兒子結婚安家用的,自私的兒子還要加上兒媳倩倩的名字,最後在聽說兒媳倩倩已經懷孕的情況下加了倩倩的名字。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相信很多觀眾都會和徐姑姑有一樣的擔心,覺得嚴叔後面肯定會出事情。

果不其然,在嚴叔的兒媳懷孕之後,兒子的丈母孃以照顧女兒懷孕為由住進了嚴叔夫婦全款買的新房子,小房子住不下人了嚴叔夫婦只得搬出去暫住,誰知這一搬出去嚴叔夫婦再也搬不回來了,丈母孃鳩佔鵲巢,嚴叔夫婦買的房子最後連進家門兒子都不讓進,這樣的結果體現的不僅僅是嚴叔兒子的不孝和自私,更是嚴叔太過於溺愛自己的兒子,傾其所有為兒子付出卻沒有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同樣是給兒子出錢買房的耿叔夫婦則不一樣,在他們被林茂根趕出大房子沒有地方可住的時候,他們住進了兒子家,當耿叔兒子得知父母是被林茂根騙出來且有可能失去那2間小平房之後,他生氣的質問徐姑姑他的父母以後住哪裡?此時的耿叔很硬氣的回答他兒子,你的房子我們是有出錢的,住在你這裡理所應當。所以從這裡看出嚴叔被趕出去不僅僅是他們兒子不孝的原因,嚴叔夫婦自己本身的性格和理念也有很大關係。

針對婚後和父母同住的問題,我覺得是需要因人而異的,如果說能夠跟父母友好相處,互相包容理解,那麼和父母同住也會很幸福甜蜜的,家裡有父母在會更熱鬧很多事情父母也可以幫忙。相反如果說跟父母同住生活理念不同且不可調和,那麼我覺得不一起住會避免很多矛盾更利於保持和諧的親子關係,但是這得建立在父母有地方住的情況下,而且婚前針對這個問題就得和父母商量好達成一致意見。








樂意狂想曲


最近一直窩家裡看安家,說實話這個電視劇還是值得一看的,對於老人出錢給兒子買房卻被趕出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首先第一點在中國現階段子女買房百分之七十都是父輩給出錢付首付,出現這種社會上有些人覺得是年輕人啃老,是的,不排除有一小部分是這樣,但是更多層次的問題我覺得是年輕人的無奈


現階段年輕人大學畢業基本上都是二十三四歲左右,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剛開始的工資都比較低,除非你是名牌大學畢業,所以想在短期存夠房子的首付相當的難,而中國的父母又普遍希望自己的子女早點結婚,女方父母又要求要有房,所以再這一系列問題的情況,老年人出錢給自己的子女買房在現階段也是很普遍的情況


但是子女把自己的父母趕出來就很讓人氣憤了,不談是父母出的錢買的,單是父母這些年的養育之恩就不能做這樣的事,實在是不太道德,要嚴厲批判


而對於婚後與父母同居的問題這也是社會上一個熱點的問題,有些父母強烈要求跟子女住一起,而有些父母則想分開來住,畢竟兩代人對於很多問題確實有很大的代溝,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有統一的標準,兩代人可以商量著來,只要大家都覺得舒服就無可厚非,平時相處中也要相互包容


小柯3976


電視劇《安家》最近頻頻登上熱搜榜,其中最戲劇化的也最狗血衝突來自於兩個家庭的對比:

一邊是吸血鬼式的房似錦媽媽。

房似錦不僅把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都貼補給母家了,自己每天吃饅頭,一套衣服穿一季,借錢給弟弟買房。其母潘貴雨還是不滿足,為了給兒子要房貸款,用魚死網破的方式威脅房似錦出錢。

對比鮮明的另一邊,是為獨子付出一切的老嚴夫婦。

老嚴夫婦起早貪黑賣了一輩子包子,才攢下錢來給兒子買了一套價值300餘萬的房子。

更關鍵的是,未過門的兒媳婦因要求房子加上自己的名字,忠厚的老嚴夫婦聽說兒媳懷孕,想也沒想就加上了,房本上寫了兒子兒子的名字。

父母賣包子,兒子住新房子。

老嚴夫婦貢獻了一切,最後連個住的地方都沒了,新房子沒有他倆的地方。

社會上這樣的新聞也是比比皆是,為什麼奉獻了一切的父母,到頭來卻得不到孩子的感恩?

學者鍾曉慧和何式凝做過一個社會學調查:

她們訪問了很多主動出錢給孩子買房的父母,發現他們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都會認為子女在外租房、獨自貸款買房,那是孩子“受苦”,做父母的會為此發愁擔憂,而不會認為這是孩子走向獨立、有能力承擔自己生活的表現,沒有能力為孩子買房的父母,甚至會內疚自責。當這種認知成為普遍的社會觀念,為父母套上過於沉重的負擔,也把孩子都養成了精神上的殘疾。

就像老嚴的兒子,他被父母安排的太多了,卻從未嘗試過自立,看似20多歲的人,實際上心理年齡還是個巨嬰,並不成熟。

老嚴夫婦的做法和遭遇確實值得很多家長深思。

另一方面,老嚴夫婦把兒子家當自己家的做法也值得深思。在傳統的道德中,父母和兒子同住是很正常的。然而那是舊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的。在舊社會,人們無法從事個人經濟活動,賺錢,種地都是以家庭為單位才得以展開,經濟分不開,家就分不開。而現在,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自己賺錢,無需非要和家庭綁在一起,所以小家庭越來越多了,而非要綁在一起生活的大家庭的弊端也越來越多。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很難調和,老嚴兒子拒絕老嚴夫婦和自己一起生活,也有這層意思。

老嚴夫婦的遭遇值得同情,但他們在教育孩子上的很多做法是否合適,也被大家詬病。很多人說他們自己釀下的苦果,是的,他們的兒子是自己教育出來的,和別人無關。可小編想在這裡給他們說一句公道話。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他們育兒觀,愛情觀恐怕也沒被教育過,他們只是最樸實的人,用自己的經驗去生活,他們用一輩子都忠厚換來的生活,他們信奉的付出才有回報,這都是非常高尚的品德,他們也想不到用如此美德去教育孩子,為什麼就是失敗的呢?

大家對比怎麼看呢?


娛樂生活愛翻天


以後誰生了兒子就會讓兒子自己買房子,不要把錢留給他,即使留給他也等著他對你好不好?孝不孝順?等死了之後再把遺囑留給他,如果他對你不好,不孝順都不要一分錢都不要給他,情願資源貧困學生也不要給他,如果你把所有的東西都給了他,他對你又不孝順,你該多傷心呀,本來從小就辛辛苦苦把她養大大最後得到結局就是這樣那不更傷心嘛,換一種想法如果你不把錢給他他也許非常努力,找到對象也是非常努力的也許會對你好,因為那樣你會讓他知道生活的不易,掙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那樣他才能體會你的難處,如果這樣,他能體會你的難處,他就會對你好,更加的孝順,你這樣何樂而不為呢?我感覺還是不要把錢和房子給找的過戶到孩子名下,應該給自己留點後手,你讓孩子多體會體會生活的不易






娟子的樂陽


看的出來“親骨肉也要防備”!

《安家》嚴叔夫婦捨不得兒子揹著120萬利息的房貸壓力,於是掏空了自己的儲蓄,給兒子全額付款。然而,他們被趕出家門,被親家母鳩佔鵲巢。

沒有健康證,包子鋪也被整頓,嚴叔夫婦沒有了經濟來源也無從可去。自己的兒子還這樣殘忍,不管二老的死活。

這說明了“親骨肉也得防備”。子女長大了,老人總得留個心眼。萬一子女不管不顧,也不至於淪落到走投無路的地步。

至於子女過後和父母同居的問題。

我覺得老人就算和子女在一起生活,也要做到精神獨立,經濟獨立,實在沒有經濟來源除外。老人也要培養自己的興趣,走出家門,多交些朋友,畢竟年紀大了,子女也不能完全都能照顧得到。

而對於子女,一定冷靜對待事情,不冒然批評、抱怨父母。不直言頂撞要學會和父母溝通情感。另外也是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孝順!不能做“白眼狼”。

所以,我覺得如果嚴叔夫婦沒有給兒子全款買房,也不會淪落到走投無路的地步。一方面兒子有著房貸的壓力,有時也可以和他們交流交流情感,釋放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很現實的一面,就是自己也有“存在的地位,存在的價值”。


愛自己也是愛他人


這就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我國,公婆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憐的人。他們花了一輩子積蓄,甚至背上債務,給兒子買房買車娶媳婦。但是娶回來的不是媳婦是祖宗,得供著。一不小心惹惱了人家,吃不了可得兜著走。

丈母孃一家人反客為主,得了便宜還賣乖。說什麼,女孩花錢時候在孃家,賺錢時候在婆家,不知道他姑娘賺的錢婆婆花了幾分?說什麼我養大閨女要幾十萬彩禮不應該嗎?難道人家大小夥子是喝西北風長大的不成?難道你姑娘作價幾十萬賣給了婆家嗎?以後你生老病死和她沒關係了?

還說什麼公平就讓男人生孩子,生孩子是苦,可誰敢說男人活在世界上就輕輕鬆鬆?他們揹負的責任放你身上試試?

成了家,還成天的找公婆的茬。你伺候我月子捨不得給我吃好的,你看孩子不小心,你你你,我哪哪哪都看不慣,想讓我給你養老?沒門!偏向小叔子小姑子,我吃了天大的虧!

也不知道到底誰吃了虧!


SmileO615


老人給孩子出錢買房,已成天經地意,是否去與孩子同住,得看具體情況。劇中看起來是兒媳婦當家,兒子未必不孝但無話語權,兒媳婦讓自己母親來住侍候待產,完全合乎情理。劇中老人被孩子拒絕進房,完全是劇情需要,增加戲劇性,由中介安排滿意,目的顯示中介延伸服務。現實生活中賣房與孩子一起住,應該說是件大事,提前不作溝通,倉促賣房提大包小包堵門口實屬少見,純是為劇情需要設計的一個場景,不過到是提醒老年人,必須有自已的老窩,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能力召之即來幫忙可以,不用過分周到,熱屁股貼冷板凳是小事,真要是把住的地方弄沒了,心肯定拔涼拔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