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假如给项羽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会输给刘邦吗?

泇口小咖


可能很小,你想当时项羽在兵强马壮的时候都输给了刘邦,何况被打败后。项羽一个传奇人物,更有大将风范。战斗更是骁勇善战,但他缺少的是刘邦的将人之才。更无治国之能。想当初,韩信,陈平等一大批旷世人才都弃他而去。连唯一的一个亚父还没用好。且为一红颜而损兵折将,又怎么可以成就大业。

另,可能你们同情项羽,没错,他确实一个英雄。我也好喜欢他,但我也希望是刘邦做皇帝,因为项羽根本不会治理国家。项羽做了皇帝,可能就没有大汉那盛世局面的出现了。


悠悠茶香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人常说“知耻而后勇”!实际上在现实里真的很难!张飞经常酒后鞭挞士卒,很多人劝过,他也知道不对,可就是改不了,最后被人酒后割了脑袋!

他二哥关羽也没好到哪里去,为人狂傲,诸葛亮是千叮咛万嘱咐,最后一个“虎女焉能嫁给犬子其实你不乐意就算了,别出口伤人呀!惹得孙权发怒,就此定下了偷袭关羽后路的决心!

更可气的是,你都知道得罪孙权了,还不加点小心?结果被江东一示弱,就自大的忘乎所以了!结果呢?丢了荆州 丧了命 把大哥的大好局面付之东流水了!死不足惜!!

近代还有个张学良,好容易在杜月笙的帮助下戒了鸦片,结果回头又吸上了!更别说杀杨宇霆,夺中东路九一八打日本这些事了!反反复复,优柔寡断,又老抱着侥幸心理!

就这些人就能看到性格改变极难!因性格而产生的问题一定会决定命运的!!!

项羽 一 刚愎自用,不能容人。亚父范增都留不住!其余张良、韩信、英布等大量名臣名将都推向了刘邦!

二 为人小气 善财难舍 封了手下官职,却把印信在手里抚摸圆了都不舍的赐下!宁可给将士吸脓,都不愿赏赐财宝!

好勇斗狠 虚荣心强 一遇战阵,便带头冲锋,仗着勇力无所顾忌!到了十面埋伏时,兵马所剩无几,为了证明打败仗与自己无关,又反复冲杀了十余次!倒是真够厉害的,不但杀出重围,还毫发无损!真绝世猛将也!!可你特么渡河呀!东山再起呀!结果呢?觉得没脸了!乌江自刎了!!!

就这样的性格,你给他一百次机会照样是个输!!


小院杂谈


能!

吃一堑长一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自己的失误失去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还要由同样的失误,失去第二次,这样的人,不是大傻子,就是二杆子!

虽然,现实中大傻子不少,二杆子也挺多。

但是,我坚信项羽不在大傻子之中,不入二杆子之列。

一代英雄人物,可不是泛泛之辈,难道连点儿改变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么?

况且,重新来过,争的还是天下,争天下呀,想要改变天下,难道还怕小小的改变下自己么?

这个世上,最知名的药,就是后悔药。

人人都懊悔,人人想重来,如果真的能让他们重来,我相信,犯同样错误的人会很少,不然当初就不会后悔!

可惜,就是没有后悔药。

人们说,项羽就那个性格,狗改不了吃屎,你要知道,狗为什么改不了吃屎。

狗吃屎,那是所有狗的爱好,而骄傲自满,不是人人都有的性格。

狗想向别的狗学习怎么不吃屎,不好意思,它学不到。

但是,项羽要向别的人,学习谦虚,低调,谨慎,良师多的是!

再说都重来了,二次生命,难道他自己就不想体验一下另一种性格的人生么?

其实,改变性格很容易,难道你自己没法现?你自己的性格早就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都在悄悄的改变性格!

总之,我相信项羽,如果他能重来,我给他奥利给!




茅汇


很荣幸能够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与想法,废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

在下面优质内容我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觉得结局是一样的。性格决定命运,只要项羽不改变自己的性格,失败对他来说是最终的结局。

一、矛盾性格。我觉着性格是决定二人成败的最重要因素。项羽武功卓绝,勇猛果敢,善于带兵。但却有着矛盾的双重性格,一是残忍滥杀,坑杀秦军二十万俘虏,这不仅让他失去关中的民心,而且让其他诸侯豪强根本不敢归附;二是心慈手软,抓住刘邦老爸和老婆吕雉,却最终还给刘邦;特别是鸿门宴纵虎归山,直接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反观刘邦,项羽威胁要煮了刘太公,刘邦居然说别忘了分一杯羹给我,活脱脱的“我是流氓我怕谁”。

二、刚愎自用。这点从他用人上可以看出,范增算是项羽手下最有谋略的谋士,项羽却自视过高,不怎么接受他的意见,完全我行我素。特别是鸿门宴,范增屡次示意项羽下手,项羽却视若罔闻,没有一个帝王该有的眼光远见。由于自己能征善战,对手下将领也不是特别信任,英布、陈平、彭越、韩信这些人原先跟着项羽,后来都跑去伺候刘邦了。由此可见刘邦善于识人用人,手下萧何、周勃、樊哙、张良都对他忠心耿耿,可见人格魅力绝对高于项羽。

三、缺乏远见。分封天下时就瞎搞一气,搞得很多有功之臣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纷纷投靠刘邦。特别是派人暗地里杀了楚怀王,落下一个弑主的骂名。让刘邦可以号令天下人,跟着自己一起去讨伐项羽。这是项羽最大的败笔,真不如曹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

4、过于骄傲。“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失败了,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宁可自刎乌江。项羽的性格里自负的成分太高,他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失败,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反观刘邦,被打得满世界跑的时候也没见他心灰意冷,依旧顽强地生存。这就是差距。

杜牧《题乌江亭》说得很到位: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可惜,项羽永远不会明白这一点。

关于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都是我个人的想法与观点,在这里同时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于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

我在这里,发自内心真诚的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拥有好身体,同时也祝大家在自媒体行业有一个好的发展,谢谢。

最后欢迎大家关于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公子灵均


我的回答是完全不可能。项羽在开始的时候一把好牌,却被他打的稀烂,秦朝灭亡以后,当时的楚怀王只是个傀儡,项羽的地位相当于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还是落了个兵败自杀的下场。他的性格缺陷注定他是个将才而非帅才,带兵冲锋陷阵无可阻挡,但不会驾驭全局,没有知人善任的能力,假如再给项羽一次机会,还是会敗给刘邦。

首先,项羽残暴而刘邦知道用仁爱收买人心。项羽的残暴很出名,在新安,他将秦军二十万降卒坑杀;攻克秦都咸阳后,秦王子婴出降,项羽杀了子婴,并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火烧三月不灭;古人说,杀降不祥,是有一定道理的;后来项羽为了清除称帝的障碍,又派人杀害了诸侯共同推举的楚王,这也激起了各诸侯和天下人的愤怒。刘邦则比较仁慈,注重收买人心,当他首先攻进咸阳的时候,秦王子婴出降,许多人劝他杀掉子婴,刘邦说,当初楚怀王派我出征时,就认为我是一个宽容的人,现在既然他已服降,又杀他,这是不祥的;他又召集豪杰说,父老乡亲遭受秦朝的苛法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与父老乡亲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我来这里,就是为民除害,大家不用担心。秦人大喜,争先恐后牵着牛羊担着酒食犒劳刘邦的军队,刘邦又推辞不接受,说,仓库粮食多,不缺军粮,不用麻烦了,秦人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当秦王。

其次,项羽不会用人,而刘邦能做到知人善任。其实,项羽手下并不缺乏人才,但是他不会用人,韩信和陈平以前都跟随着他,却没有用武之地,于是就投靠了刘邦,范增是他谋士,为他出了不少计谋,但是陈平的一个反间计,就使项羽对他失去信任,范增看项羽不是成大事的人,就辞官回乡,结果病死半路;项羽就是这样一个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的人;刘邦却很会用人,像投降他的韩信、陈平、彭越等人都得到重用,给了他们用武之地;刘邦还知人善任,让张良、陈平等出谋划策,让韩信、彭越等带兵打仗,让萧何镇关中安抚百姓,不断向前线供应兵源和军粮,做到了人尽其用。

第三, 项羽不能算是政治家。项羽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他的仁慈是妇人之仁;政治家要杀伐果断,既要仁政,必要的时候又要痛下杀手,不留后患,妇人之仁别人是不会感激你的。比如在鸿门宴上,项羽应果断杀掉刘邦,结果在刘邦的一番花言巧语下被蒙蔽过去,放虎归山,而且还把自己在刘邦的卧底曹无伤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回营就清除了内奸,两人的做法完全相反,这也说明项羽不会玩政治手腕。

通过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就是再给项羽一次机会,他会战胜刘邦吗?


宗政琼


戏马台(段金训)

戏马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在现在的彭城壹号兴建西楚帝都;在城南南山上构筑戏马台。

项羽的部队攻下暴秦都城咸阳,有人从中国地理西高东低的特点,劝他在咸阳建都,军事上更为有利,弗听。亚父范曾劝也没用。于是把咸阳美女财宝掠夺一空,又一把火把咸阳宫和传说中的三百里阿房宫烧了。

鸿门宴后,诸王分封完毕,项羽自以为天下甫定,引兵东进富贵还故乡去了。彭城离项羽老家宿迁很近,项羽是贵族,家里有两个钱,年轻时候经常在这一带游荡。项羽心想,推翻了秦朝立下不世之功,若不回家显摆一番,犹如衣锦夜行。

到了彭城,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构筑祟台,以观戏马,演练阅兵。

不可能天天阅兵,带着虞姬天天遛遛他的乌骓马那倒是真的,宝马妇人,有玩的成份,那年(公元前206年)项羽26岁,正是贪玩的年龄。

项羽在戏马,远在战略要地关中的刘邦则在驭人。同是那年,刘邦50岁已知天命,在萧何、张良的辅佐下,把韩信彭越等收在帐下,从黄土高坡俯冲下来,势不可挡。

历史再来一次,项羽还是战胜不了刘邦。

 


段金训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乱世中诞生出无数英雄豪杰,这其中最耀眼的当属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历史永远难以捉摸,最后的胜利者却是出生低贱的刘邦。于是乎,许多同学就要说了,如果再给项羽一次机会,那他能翻盘吗?小编觉得还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不会用人

项羽出生楚国贵族,天生自带贵族光环。他觉得自己文胆武略,用兵如神。可就是因为这样,他手下很多人才都流失了,首当其中的当属陈平,韩信二人。陈平,此人擅长谋略,而且特别是那种毒计,让人特别恶心那种。而韩信,大家都知道,兵仙。用兵如有神助,擅长大兵团作战。可是项羽却觉得陈平这个人和嫂子通奸,人品不行。韩信呢,虽然有能力但是持才傲物,咱也不喜欢,只给韩信当个执戟郎。结果,这两人最后都被刘邦所用,在刘邦问鼎天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陈平,后来成为西汉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韩信,封为齐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

从这二人在两边的遭遇可以看出,项羽认为自己文武全才就算不需要这些人相助,也天下无敌。可刘邦就是那种很会用人,自己什么都不行,那就吸取别人行的来弥补。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一个人再厉害也抵不过一群人。

性格太正直

项羽和刘邦的出生,决定了二人截然相反的性格。项羽太正直,刘邦太流氓。项羽贵族出生,做什么事都秉持着回屋作风。从他起兵反抗暴秦开始,做什么都光明正大。比如援救赵国,主帅宋义贪生怕死,。项羽觉着贵族就算死也要上,直接一剑杀了宋义。带着几万人抱着必死的决心就跟秦朝二十万大军干起来。

后来回救彭城也是,带了三万人直接告诉刘邦,你就在那里不要走动,爸爸就是要干你。三万人杀的刘邦六十万大军丢盔弃甲,一点不玩阴谋诡计,就是刚就完了,典型的古典贵族作风。反观刘邦,因为出生市井,一身地痞流氓作风。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的抱头鼠窜。逃跑过程中,为了保命,一脚把自己儿子踹下车,。儿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命没有可什么都没有了。两个人的出生决定了性格相反,想要夺取天下不玩阴谋诡计可能很难成功!

年龄相差,受挫能力不足

项羽出道到自杀,也才二十多岁。刘邦,一出道都四十多了,这决定了二人在面临失败时,不同的选择。项羽,典型的出道即巅峰。一出道,力能扛鼎,一人击杀太守府几十名守卫。几万人,打败二十万秦军。同样几万人,杀的刘邦六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因为太年轻,他也从来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而一旦失败了,他也就选择了一条难以回头的路。刘邦,可谓是一路失败,到最后才成功,堪称打不死的小强。你要咸阳,我打不过你,给你。我要保命,你叫我去巴蜀我就去。他的格言就是,失败不要紧,只要命还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因为年龄原因,两人的受挫能力都不在一个等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使老天爷再给项羽一次机会,他依旧会输给刘邦。但是也可以换一种说法,他输给的其实是自己。自己的正直,自己的高傲,自己的自负。但是,他死后还是赢得了无数后人的敬佩与叹息!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无敌紫荆


你好,我是观今昔,前来答题。

再给项羽一次机会,项羽能不能赢刘邦?我的回答是不能,为什么?

项羽和刘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人们都说项羽是英雄,而刘邦算是枭雄。英雄与枭雄往往最后取得胜利的是枭雄,为什么?因为枭雄做事少受世俗所拘束。而英雄往往会考虑自己做的事会不会有损自己英雄的形象。这在楚汉之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两个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项羽的特点

1、缺乏谋略与远见,不适合做政治家。

2、为人自大,不听人言,缺乏从谏如流的国君气质。(从鸿门宴可看出)

3、为人残忍,缺乏仁善。(史记中记载,项羽在新安“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入关后,引兵屠咸阳,杀秦王,烧秦宫室,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

刘邦的特点

1、工于心计,善于用人。(刘邦用笼络手段壮大自己的力量,而且受到很多人的敬重)

2、有大胆量,宽容仁慈。(史上记载,刘邦入咸阳后,诸将劝他杀秦王,刘邦说秦王已经投降,没有杀的必要。项羽兵败死后,刘邦还为其发哀,并且没有杀项羽的诸多部属)

3、遇事冷静,善斗智,不硬拼。

4、可以为了志向而隐忍。(若是刘邦不隐忍自己,厚积薄发,赢项羽是不可能的)

项羽有着严重的性格缺陷,这决定了他只能是个将才,而刘邦才具有成功者的品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使再给项羽一次机会,即使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项羽也不会成功,最终也会死于他人之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若有不同见解欢迎评论区评论,谢谢。


观今昔


假如项羽重新来过,若是不改变策略,可能中国历史上会多出现几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但最终会被刘邦消灭。《说虎》中有这样几句名言,感觉诠释项羽很贴切。

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项羽的优势就是勇猛,犹如一直猛虎,有人夸赞项羽的勇猛“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在我看来项羽只不过是一个大号的猛虎,其只在战场上勇猛,一生经历过76场战争,无一败绩,只输了一场,便把命搭进去了,这多想“说虎”中的老虎,只善用力,不善智谋,虽猛必不胜。

再看刘邦,好像没啥文化,也没有啥武力值,为啥能笑到最后。刘邦的本领是会识人善用,就如韩信曾说过,臣善将兵,陛下善将将。另外,刘备喜欢赏赐部下,让将士们感觉有利可图,一些原本为项羽效力的人才归属到汉军阵营,如韩信、陈平等,都是有才能之人,项羽不肯用,项羽仅有的谋士范增也被离间而走。项羽成匹夫之勇,是斗不过刘邦的


饕餮中国


性格决定命运,以项羽的性格,无论给他多少次机会他都无法赢刘邦。

其实如果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理有据。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差别,才决定了他们后来的命运。

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现出的心态来证明。秦二世三年,刘邦率大军攻进汉中,随后项羽也率大军进入咸阳,秦朝彻底灭亡。

但是在这场胜利面前,项羽和刘邦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没有将子婴杀害,还与其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并退出秦王宫,撤军霸上。这一举动表现出了刘邦帝王的英雄气概。

范增曾对项羽说:项王,刘邦此人不可小看,据我所知,刘邦原在沛县的时候是一个地痞流氓、喜酒肉、好女人。现在他来到秦皇宫之后,对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可见其志不在小,他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此人绝不可以小看。

但项羽却听不进去,还说:刘邦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志不小又能奈我何?

反观项羽不仅杀了子婴,还烧了秦皇宫,屠了咸阳……项羽做得这件事直接断送了其前程,史书上对项羽的记载是:城无遗类。

意思是项羽每城攻下一座城池,就会将城里的人杀光,而且他连妇女儿童都不放过,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皇宫,他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项羽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武夫的行为。

后来有人劝项羽:咸阳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称帝,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的秦皇宫却被项羽烧了个精光,皇宫已经不是皇宫的样子了,而项羽却一门心思的想回家,回到江东光宗耀祖。于是就说“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衣锦夜行: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夜里走,谁能看得见?应该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到家乡去,这才叫做衣锦还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这两个成语也是出自项羽之口。

在大事面前,刘邦冷静沉着,项羽却狂暴浮躁。这也注定了项羽和刘邦各自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