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通貨膨脹是指流通中的貨幣數量遠遠超過市場實際需要的貨幣,從而導致

貨幣持續貶值,物價的持續上漲。

  在古代以物換物的時期,並不會出現很嚴重的通貨膨脹,但是自從有了核動力印鈔機之後,人類歷史就開始出現好幾次的通貨膨脹。

  

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一:一戰後德國通貨膨脹:

  起初,大家都有信心只要打贏戰爭,就能夠還清國債。可是,現實卻令大家失望了,德國戰敗,更籤署了《凡爾賽條約》,需向盟國賠償 1320 億馬克的鉅額罰款。為了償清債務,德國政府開始不停地印鈔票來買外匯,鈔票的價值愈來愈低,通貨膨脹的情況更失去控制。

  戰前,4.2 馬克可以兌 1 美元,到剛開始出現通脹時,升到 48 馬克兌 1 美元;1922 年初,每美元兌 320 馬克;到了下半年每美元可兌 7400 馬克。最高峰時,每美元更可兌 4.2 兆馬克。1923 年,德國更出現 100 兆面值的鈔票,貨幣對大眾來說已經失去了意義。

  面對失控的超級通脹,德國人不再以鈔票來購物,轉而以物易物,不少醫生都以香腸、雞蛋、煤炭等東西代替診金。當時,國民眼中真正有價值的有形資產就只有鑽石、黃金、古董和藝術品,國內也出現了不少小偷,偷的東西包括肥皂、髮夾、銅管和汽油等。

  大家可以透過以下歷史照片,看看德國的超級通脹有多誇張:

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小孩剪開鈔票來製作風箏或當作玩具

  


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食物價格極高


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即將付諸一炬的鈔票


  

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搜圖

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主婦以鈔票來生火


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用 1 馬克面值的鈔票來當作牆紙,比起真的牆紙還要便宜


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店主把多餘的現金塞進茶箱裡

  1923 年年底,以農工業用地當作抵押貸款來支持的新貨幣「Rentenmark」取而代之,匯率固定在 4.2 Rentenmark 兌 1 美元,超級通脹終於落幕,德國也回覆正常。

  二:民國通貨膨脹:

  在1939年以前,中國大陸的通用貨幣是國民黨發行的“法幣”,其時貨幣與英鎊掛鉤,幣值基本比較穩定。如果將1937年的貨幣指數定位1的話,則1939年的貨幣指數為3.04。雖然兩年物價上漲三倍已經是很可怕的通貨膨脹,但是考慮到戰爭時期,也還是可以接受的通脹率。

  其實從1940年開始,國民政府已經開始通過超發貨幣來補充財政。至1945年,法幣已經超發超過了市場需求的400倍,而重慶的物價更是達到了戰前的1700倍!

  戰前能買一頭牛的錢,在抗戰結束前只能買兩個雞蛋了。但是即使這樣的惡性通漲,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國民政府還是保持了貨幣沒有崩潰。

  國民政府的超級通貨膨脹及貨幣崩潰,開始於抗戰之後。(具體原因不便細說)

  

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1947年以前,法幣的幣值還始終保持在五百元以下。但是從1947年開始,每個月都要印上萬億的紙幣,幣值就開始如脫韁野馬一般。一千元,五千元,萬元大鈔迅速出現。1947年10月,全國的市面上均開始拒絕接受五百元以下的小鈔。一些市民只能以一斤鈔票換一斤菜的價格去跟農民們換蔬菜,可是很快連農民都不收了。

  1948年3月11日,一個燒餅賣兩千元,兩天之後即到了五千元。到了15日,一千元一張的紙幣,已經連乞丐都不願意接受了,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個通漲速度。

  4月中旬的時候,一個客人在路邊小店吃飯。剛進店時講明瞭是兩萬元一碗米飯,可是等客人吃完第一碗想要第二碗時,老闆竟然說米飯已經漲價到了兩萬五一碗,客人只能和老闆雙雙對視,哭笑不得。

  在這個時候,老百姓的勞動無論如何也趕不上通貨膨脹了。很多人白天干活商量好一百萬一天,能買五斤糧食。可是到了晚上結賬的時候,一百萬法幣已經只能買兩個雞蛋了!市民多年來辛苦積攢的百萬積蓄,頃刻間化為了廢紙。無論市民還是農民,都陷入了完全的破產境地。

  到了1948年的清明節,大家上墳的時候不約而同的燒起了真錢。因為那個時候的鈔票根本買不來紙錢,不如直接燒真錢,這可能是中國人上墳上的最闊氣的一回了。

  到了1948年8月,法幣已經完全等同於廢紙。無論國民政府怎樣增發,市場上也完全不認了。國民黨不得不進行幣制改革,也就是《北平無戰事》裡展現的內容。發行金圓券,與法幣的比率為300萬比1。可是金圓券並不與硬通貨掛鉤,相反,國民黨要求所有百姓交出手裡的金銀來兌換金圓券,再狠狠地剝削百姓一回。

  

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三:委內瑞拉通貨膨脹:

  委內瑞拉今天的經濟形勢讓人絕望。年度通貨膨脹率正在逐漸失控,數百萬委內瑞拉人在努力,但已經無法負擔食品和洗漱用品等基本生活物品。

  價格每個月都在翻倍,如果經濟學家的推測是準確的,那麼這個國家的通脹率將在今年年底達到百分之100萬。

  百分之100萬是什麼概念?也就是1000000%。如果曾經一個雞蛋價格為1塊錢,那麼到了年底,一個雞蛋的價格將達到差不多1萬塊錢。

  更可怕的是,街上維持次序的警察,偶爾也會加入到搶劫超市的活動中。

  四:津巴布韋通貨膨脹:

  偉大的津巴布韋,硬市從南部非洲第2強國變為最爛,2003年津巴布韋正式宣佈退出英聯邦,也就是從這裡開始,津巴布韋經濟變成了一坨屎,因為有些人,他註定的不可能適合治理國家。

  在津巴布韋剛剛獨立的80年代,為南部非洲的糧倉,是非洲少有的糧食出口大國,同時,津巴布韋還是非洲很罕見的工業國,工業產值佔全國總產值的百分之二十五。

  有了不錯的工業底子,津巴布韋的生活必需品、其他工業品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津巴布韋經濟發展強勁,在南部非洲一度僅僅弱於實力強大的南非,排列第二,但是結果,南非來了曼德拉,津巴布韋出了個穆加貝。

  上臺後的穆加貝,為了給自己的黑人兄弟爭取利益,於是穆加貝決定進行土改,強行將白人手裡的土地分給隨他打天下的黑人弟兄,導致許多白人成為流浪漢。

  

歷史上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他們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但是當土地到手後,黑人並不認真管理和種植能力,導致很多土地荒廢, 這樣的做法使得以英美為首的國家一直譴責當局的做法,同時大量的資本撤離,同時催促津巴布韋還外債!

  幾番夾擊之下,津巴布韋很快就把家底掏空了,於是總統穆加貝開始印刷鈔票,從此開始津巴布韋就走上了通貨膨脹的不歸路。

  瘋狂的印刷鈔票導致的是貨幣持續貶值,最瘋狂的是2009年先後發行了5億、25億、50億、100億面值的貨幣,在津巴布韋每個人都是億萬富翁,但是實際是卻都是窮光蛋。

  直到2009年印刷一張貨幣的市場不足以支付貨幣本身的印刷成本的時候 ,政府才決定廢除津巴布韋貨幣,從此津巴布韋成為一個不擁有本國貨幣的國家。

  現如今從2001年到2015年回顧津巴布韋通貨膨脹過程,各種混亂的數據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能力,貨幣的面值後的0直接在挑戰著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只能用指數才能算的出來。

  在津巴布韋買一個雞蛋,要託一麻袋錢,這樣的情況一直到2017年穆加貝被推翻前都是如此。

  當然現在這個國家的經濟情況也沒有進入正軌,畢竟黑人國家除了瓦坎達,沒有一個強大的。

  

  

其實,作為一個銀行工作人員,我始終想講述一個道理,只知道存款的人,最後只會養肥了一幫貸款人。存款在不斷的貶值,貸款也一樣在貶值,但是最後虧的還是存款的。

  歷史上發生了很多次嚴重的通貨膨脹,直接的後果就是所有錢都變成廢紙,因為都是一萬億以上的,就目前世界首富貝索斯也就一萬億左右,也剛好就一頓飯的錢。

  如果說貝索斯還能吃一頓飯, 那麼窮人直接連爬出去吃飯的力氣都沒了。

  通貨膨脹總體來說就是從兜裡偷錢。而且過度的通貨膨脹還會導致財富分化嚴重等情況,富人往往有更多的能力和資源來得到更多的財富。窮人就只能等死了,比如馬杜羅他們照樣可以吃牛排,而委內瑞拉老百姓,只能靠少的可憐的配給過日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