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年輕人去創業沒問題,但你要是第一類人,我勸你還是好好歇歇吧

最近跟之前的一些同事聊天,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原本在一起上班的時候沒有多大亮點的同事,現在跟人交流談話的狀態完全不同,跟他們交流總會有一種插不上話的感覺。他們總是在談論如何搞項目,怎麼去把握新機會,如何做嘗試,有時候真的說的人心裡癢癢。

年輕人去創業沒問題,但你要是第一類人,我勸你還是好好歇歇吧

今天主要有兩個觀點需要跟大家分享,這裡只做交流,把我身邊遇到的事情跟大家做個分享,如果大家有任何疑問或者見解歡迎文末進行評論:

1、“創業教練”:創業要趁早,即便是踩坑也要儘早踩

我身邊有這樣的朋友,也有這樣的前同事,在知識付費興起之後,像著了魔一樣的開始報各種學習班,買各種課程,用他的話來講,原來學習還可以這樣。上次他跟我吐槽說,一年掙個2019年,他參加了數十場線下讀書會,有近二十場的線下交流,甚至有段時間請假去參加一些創業交流會,當然了交流會是自費的那種,整年花費這上面的金錢有小兩萬了。

他總是在遊說我:“普通人想要逆襲,一定要去創業,哪怕你現在沒有取得成功,但是隻要我們持續去做,一定比打工強的多。”

對他的好意,我笑著回應說:“明白你的好意,也知道你很有想法。但是基於現實情況,我現在沒有辦法出去。所以只能儘可能找個穩妥的方式先生活下來,以備後面有機會再去做你所說的創業。”

原本這就是很普通的一句回應嘛,我覺得這本就是一種我拒絕跟他一起做的方式,也是自己真實原因嘛。畢竟誰不想當老闆呢,誰不想多掙錢啊。

可普通人做生意,搞創業最擔心的是什麼呢?相必大家心裡也很清楚,普通人賺起賠不起啊!這就是為什麼富人更容易成功的原因。他們比普通人有更多的試錯機會,哪怕失敗了,生意賠了,全當鍛鍊一下嘛,這就是他們最大的資本。

年輕人去創業沒問題,但你要是第一類人,我勸你還是好好歇歇吧

所以後面跟這個同事也沒有怎麼交流過,畢竟感覺不在一個頻道上,甚至隱隱有一種感覺,他在胡亂做項目,一會兒跟人去搞讀書會,一會兒又去做代理,後面又想著去做帶貨。聽到每次講的賺錢的機會特別多,但卻沒有見他掙到過什麼大錢。

這是我們說的第一種人,被“創業教練”培訓出來的創業者,很有幹勁兒,有拼勁兒,卻毫無方向,看不到希望。唯一有的希望可能就是他們內心對創業這件事兒的渴望吧。

2、“穩紮穩打”的創業者,小步快跑,不斷調整試錯

為什麼說這類創業者呢,因為跟我比較好的一個朋友,他就是這樣操作的。用他的話說,創業最好是“腳踏兩隻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安心的去“創業”。

聽上去好像有些不合邏輯哈,通常來講我們聽到的創業者的故事都是那種意氣風發,破釜沉舟式的創業。他為什麼卻說要腳踏兩隻船呢?

他這樣解釋說:“現在的創業的方式也別多,尤其是在互聯網上,很多都是小成本的項目,甚至有些都不必投入金錢,只需要我們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就行。不必要全職去做的,當我們做的有起色,收入比較穩定,確定如果我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就會產生更多的時,再去辭職全職做也沒有問題的。”

我覺得這個同事特別的有頭腦,畢竟不會把自己逼上絕路,而且一邊有穩定的工作,另一邊又可以進行新的嘗試,新的嘗試有了結果,再加大時間和精力投入力度,整個看起來都很穩妥。

年輕人去創業沒問題,但你要是第一類人,我勸你還是好好歇歇吧

這讓我想起來之前看的那部紀錄片《出路》,描述的是三個孩子的摺疊人生。其實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普通人想要逆襲,想要提升生活的層次,需要不是意氣,而是計算自己的人生,讓它儘可能走的穩一些,普通人的家庭經不起折騰。

3、結語

以上呢是我在這些年的工作中遇到的兩類對於創業感興趣的“創業者”,至於年輕人到底有沒有必要創業,什麼所有人都去創業了,誰來打工這種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

我的見解是:如果你能夠承擔創業失敗帶來的損失,並且對創業很熱衷,可以進行小範圍的嘗試,所做的項目儘可能的能都複製,這樣一旦產品試驗成功,可以短期內大量複製。

創業到底能不能逆襲我不知道,但是創業本身對年輕人還是有很大的意義的。如果有想法,可以去嘗試,小試牛刀。不要等到四五十歲了,攢了幾十萬,搞個創業吧。一旦虧了,連翻本的機會可能都沒有啦。

我是@楊子翔 ,前上市公司高級工程師,歡迎關注我,專注于思維模型的研究和學習,每天都會有職場乾貨輸出,歡迎評論和轉發,職場中一起進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