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有人說左宗棠近妖?

手機用戶7117719810


在晚清的這些重臣中,左宗棠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物,他與李鴻章等人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也是洋務運動的領袖,為了國家盡心盡力,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清政府才能延續這麼多年,左宗棠在這幾大名臣中,知名度要相對低一些,況且他擔任的職務也是要低一些,和曾國藩這些沒法比。

那麼在後世人眼裡,這幾個重臣也是有著不同的風評,其中有一段話就很有意思,說是李鴻章近神,左宗棠近妖,為何會有人這麼評價左宗棠呢?

其實這個評價並非是負面的點評,相反,正好是體現了人們對左宗棠的認可,人們認為左宗棠近乎是妖人,有著非常傑出的才能。

確實,在當時的朝廷裡面,要論才能,還真沒有幾個人能夠和左宗棠比,他的老對手李鴻章算是一個。左宗棠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善於用兵,正是靠著他一個又一個勝仗,才幫助清廷穩住了西北的疆域,最初西北的回民暴動,造成很惡劣的影響,左宗棠在危難關頭趕赴西北,成功平定回民暴動,隨後他又在西北打擊沙俄勢力。

除了善於用兵打仗外,他還有著傑出的戰略思想,他用自己的戰略,幫助西北等地構築戰略防禦大局,正是在他的幫助下,國內邊防才漸漸有改善。他算是當時非常開明的官員,在一些大事上總是能夠提出獨到的見解,左宗棠一生為了國家大事奔波,幫助清廷維護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早年入仕其實並不順利,中舉之後始終沒有更大的突破,在這時他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自己投身到洋務運動中,靠著出色的軍事能力,他才開始在朝堂裡面有了一定的地位。

和很多的士子不同,左宗棠通讀各類經典,他並不死讀書,也不拘泥於儒家經典,從兵法到水利多個方面的學說他都有研究,這也讓他成為一個全才。

我認為在晚清的這些重臣中,李鴻章等人肯定是更加出名的一個,左宗棠和這些人比起來確實有些不出名,可他的作用絲毫不比李鴻章等人差多少,正是靠著他這樣強硬的對外作戰,才能維護好清朝的統治,也能夠讓人看到清朝還是有著強硬的一面。

他也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人,在中法戰爭結束之後,左宗棠就意識到了海域對於國家的重要性。

因此他就請求國家設置專門的海防機構,並且要重視對於臺灣的控制。這些建議都是非常有遠見的,在那個時候他就已經能夠看到這點,確實是很了不起,左宗棠自己也常常把自己比作諸葛亮,他確實繼承諸葛亮的品質,一生都在為了國家奔波,到死都沒有忘記國家的恥辱。

在當時的清廷,大多數人還是主張向列強屈服的,左宗棠就是這些人中特殊的一個,他堅決主張要向列強學習,卻不應該屈服。

他對待列強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可惜他在朝中一直受到李鴻章等人的打壓,雙方的政見不合,在朝中為了權勢長期爭鬥,算是有很大的隔閡。左宗棠明顯不是李鴻章的對手,最後他遭到排擠,尤其是在中法戰爭中,他帶軍隊浴血奮戰,可朝廷在後面卻拆他的臺,這也導致他最終遺憾去世。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眾多愛國志士共同撐起了清朝的天,獲得這樣的評價,確實是他應得的,左宗棠一輩子無愧於國家,他把自己畢生的心血都放到洋務運動中,可惜這場改革終究還是失敗。

他們大半輩子的心血也就這樣打了水漂,確實是很可惜的事情,不過左宗棠的貢獻,後人是永遠不會忘記的,要是他能夠多活幾年,後面清朝也不會出現那麼多的事情,一些更加屈辱的事情,或許是可以避免的,後來也很少有人能夠像他一樣一心為國,又有這麼出色的能力,所以被後世人說近妖也不足為奇。


貓眼觀史


對晚清名臣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說法:“李鴻章近神,左宗棠近妖,張之洞近人,曾國藩近聖賢 ”。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近妖的左大帥。 說他近“妖”,不是說他像西遊記裡的妖怪,這個妖指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劇照:


因為魯迅先生有過一句“狀諸葛之多智而近乎妖”,所以這個“妖”,是比喻左與諸葛有很多相似之處。

左大帥本人是極推崇諸葛孔明的。他有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

“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

意思是說,文章寫得最好的要算西漢的司馬遷與司馬相如,而經邦濟世的人才就當首推南陽的諸葛亮了。 左宗棠少有大志,他以“今亮”自許,意為當世之諸葛亮。

左宗棠蠟像:


他最喜歡別人稱他為諸葛亮了。 《清史稿》中有個記載:“

(左公)喜為壯語驚眾,名在公卿間。嘗以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亟稱之,謂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

就因為胡林翼贊同,左宗棠把胡林翼當作一輩子知音,後來還和胡結了姻親。而對此比嗤之以鼻的曾文正公,左大帥則和他槓了一輩子。

左與胡:

左大帥和諸葛亮的性格脾氣有很大不同。諸葛亮性情嚴謹,做事謹慎,而左宗棠性格剛直耿介,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中國的貢獻。

和曾國藩相似,左宗棠也是以剿太平軍起家的。但他最大的貢獻,是平定回亂和收復新疆。

從同治初年開始,因為清政府的注意力都在太平軍身上,新疆各族頭目紛紛自立為王,想脫離中央政府的控制。

左宗棠上折指出,不收復新疆,“則我退寸而寇進尺”, 1875年5月,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出塞平叛新疆。

收復新疆:


左宗棠提出"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平叛方針,歷經兩年苦戰,克復北疆,平定南疆,為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貢獻。

後來左宗棠還興辦洋務,指揮中法戰爭,維護臺灣主權,他的功績使得他名列晚清四名臣之列。

四名臣:

諸葛孔明和左大帥如果單比名氣,孔明要大於左大帥,特別是在民間,諸葛亮已是神的化身。但要論成就,左宗棠要大得多。

諸葛亮並沒有統一天下,“出師未捷身先死”,抱憾終生。而左宗棠滅太平,平回亂,收復新疆,對中華民族都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所以對他自比諸葛亮,很多人是承認的,也就有了“宗棠如妖”的說法。


剛日讀史


左宗棠和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乃晚清一時之重臣,他們也因此被後人讚譽為晚清中興之名臣,又以左、曾為重。

不過,曾國藩被人吹為聖人,左宗棠為何卻被說成“近妖”呢?

左宗棠之妖,妖在才氣。

左公極具聰明才智,這一點毋庸置疑,清史稿給他的評價也是“為人多智略”這五個字。

所以,他敢自比“今亮”——我左宗棠是當代諸葛亮。

左宗棠和胡林翼二人為世交,但二人卻一直到道光十三年才在京城相識,一見則成一生摯友,後來左宗棠之所以能以幕僚之身而九州知,也少不了胡林翼的從旁相助。胡林翼對左的評價也極高:“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

胡林翼將左宗棠薦於林則徐,稱左為“近日楚才第一”。

1950年,林則徐自雲貴總督任上回閩,途徑長沙,請左宗棠上船一見,這是林、左第一次見面,也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

林則徐雖然第一次見左宗棠,便為左之才華所驚歎,不時稱讚,在向朝廷舉薦左的時候直稱左為“絕世奇才”。

陶澍對左宗棠也是稱讚不已,雖長33歲,卻與之結為忘年交。

左宗棠能得晚清如此多的名臣稱讚,他的“才氣”可見一斑,說他近妖倒也不為過。

左宗棠之妖,妖在稚氣。

左宗棠生於1812年,曾國藩則生於1811年,所以說左、曾二人為一時瑜亮也不為過,不過左更自負,曾更內斂。

他20歲便已中舉,曾國藩則是在23歲中舉,左宗棠雖然意氣風發,可是讓他想不到的卻是他將來的路卻比曾更坎坷。

1835年的會試,左宗棠本可以中第,可卻因為湖南滿額被刷了下來,只被取為“謄錄”,他不甘心,所以決定3年後再考。1838年的會試,他的成績反倒不如1835年的,可是“笨鳥”一樣的曾國藩卻突然飛起來了,曾國藩中了。

曾國藩自此彎道超了左宗棠的車,然後將他甩在了屁股後面。

當時,左宗棠的心情很低落很糟糕,也對科舉很失望,我如此奇才竟不能中?所以,他在寫給自己夫人的信中直言:“榜發,又落孫山。從此款段出都,不復在踏軟紅,與群兒爭道旁苦李矣!”

哼,我從此以後再也不考了!再也不和宵小之輩去爭路旁的苦李了!

左宗棠的話看上去是氣話,也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可是他此後確確實實沒有再參加過一次科考,轉頭回家讀書教書去了。

後來,他在湖南當幕僚當出了名,縱是身處中樞的咸豐皇帝也知道了他的存在,所以想闢他為官,左宗棠什麼態度?不當!

這是左宗棠的稚氣,如孩童一般質樸直白,他不能放下,放下了他也就不是左宗棠了。

左宗棠之妖,妖在傲氣。

左宗棠雖然受過曾國藩一定程度的提攜,但是,他卻一直看不慣曾國藩,所以和曾的關係也很僵。

我說了不和你玩,就是不和你玩。

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後來左宗棠如此評價:“即便曾國藩在銅官跳江死了,難道便沒有人能夠取代他去平定東南的叛亂了?我看不然。”

左宗棠的言下之意是什麼呢?哼,你曾國藩當初屢戰屢敗,鬧得要跳江自盡,即便你當時死了,我左宗棠也一樣能夠平定東南叛亂,你死了更好,那就沒人能擋我的路了。

左宗棠敢於自比“今亮”,不得不說確實自負,但是,他確實也有傲的資格,這股傲氣也伴隨了他一生。

左宗棠之妖,妖在骨氣。

曾國藩活著的時候,左宗棠對曾國藩,曾國藩死了,他便懟曾的門生李鴻章,此舉固然有消除慈禧猜忌的原因,可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和曾、李真的不合拍。

左宗棠說要打阿古柏,收復新疆。

李鴻章對此頻加阻撓,說“東南海疆萬里,一國生事,各國勾煽,一旦生釁,兵連禍結,防不勝防”,東南沿海才是戰略重心,所以咱們得加緊把海防搞起來,沒精力也沒錢打什麼阿古柏。

說完了海防,李鴻章又加了一句“徒收數千裡之曠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那個鬼地方,黃沙遍地,每年白白浪費幾百萬兩白銀,不要也罷!

左宗棠懟了過去,你說海防,好,那我說陸防,“我退寸而寇進尺,不獨隴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烏利雅蘇臺等處恐亦未能宴然”,你李鴻章只知道退,你越退列強越囂張,你以為人家只圖謀你的新疆?可別傻了!你乾脆將所有地盤送給人家算了。

總之,左宗棠就是要打,朝廷不給錢也要打,我自己讓人去借錢也要打!我就是要收復新疆,收好國土!

1885年,清朝在中法戰爭中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還將越南拱手送給了法國,雖然病體不支,卻還是悵然自責地說:“而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平生,不能瞑目!”

我督師南下,沒有打得法國人跪地求饒,遺憾終生,死了都不能瞑目!

可實際上,他讓人組織建立的“恪靖定邊軍”和他支持的劉永福的“黑旗軍”是打法軍的主力,打得法國人嗷嗷叫。

左宗棠自責完了,還指著李鴻章的鼻子痛罵:“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

左宗棠主戰,李鴻章主和。

因為潘鼎新被法國人打得落荒而逃,再不求和,怎麼保得住潘鼎新?所以,潘鼎新和劉銘傳才會在左宗棠想繼續打的時候,彈劾陷害“恪靖定邊軍”的王德榜和臺灣道劉璈,因為王德榜和劉璈是左系的人。

如此一來,李鴻章的議和主張才得以順利進行。

不得不說,左之骨氣,李雖號稱“裱糊匠”,卻遠不能及也。


寧糊塗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妖?何值是妖啊!說句大實話,您給他老人家多大的舞臺,他老人家就能給你唱多大的戲。

左大人的建議

晚清四大名臣,俺最喜歡的就是左宗棠左大人,俺覺得當年左大人晚走幾年,咱和小鬼子那甲午海戰這就得換個說法了。啥賠款不賠款的,弄死你都是輕的。

啥庫頁島啦,海參崴啦,哪有老毛子插手的地,他老人家這輩子防的就是老毛子。

當年那慈禧要是聽左宗棠左大人的話,發展陸軍,而不是硬著頭皮發展海軍,啥八國聯軍不八國聯軍的,壓根就不會蹬鼻子上臉,蹦到你國都來鬧事。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你連個海防,都防不住,咱大華夏地頭上那麼長的海岸線,那就成篩子了,人家想打哪登陸就打哪裡登陸!說話也不怕風大扇了舌頭!”

您要能說出這種話,那真叫沒見識。咱說不管是哪個國家,根在哪?陸地呀,您別管這國家的利益,哪個國家的利益,最終決戰都是在陸地上說事。

只要能保住自己個的基本盤他動不了,在圖謀海防他也不遲,咱大華夏的地頭那麼長的海岸線,他不是幾艘大噸位的戰艦就可以守得住的,沒有陸防那才是篩子,記住了再硬的雞蛋,他也有破殼的時候。

再說,軍艦那都是吞金巨獸,一艘軍艦的錢,您知道可以養活訓練多少新式陸軍?

這不後來滿清明白這個道理,袁世凱的北洋六鎮不就建立起來了嗎?如果提前投資陸軍,甲午海戰的時候,也不會那麼慘,丟了大海,讓他登陸試試?咱亮出肌肉,讓小鬼子啃啃,嘣了他的牙,弄死他都是輕的。

舉個例子,為嘛咱新中國建立起來,咱能太太平平,踏踏實實的發展,強大的陸軍就擺在哪裡,走一個,嚇不死你!

這就是事實。左宗棠左大人妖不妖?妖!一般人哪能瞅這麼遠。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拉倒吧!滿清那大頭兵幹嘛嘛不行的,還打仗,早爛了?”

您這話說的有點子過了,滿清的大頭兵是不行,但新組建的呢?

當年左宗棠左大人收復新疆使用的大兵,德國人福克瞅了都讚歎:“就這兵,和老毛子擱伊利打一場,必勝!”

事實也是如此,左宗棠左大人將自己的棺木用兵車拉到哈密,順道將肅州行營推進到了幾百公里之外的哈密,磨刀霍霍這就準備和毛子開一戰。

老毛子瞅著這架勢,直接就慫了。但凡他老毛子能啃動,您以為他不會打一次?

您記住了,這兵還是新組建的,這就是後來的甘軍。

就這甘軍在打新疆的時候,急行一千二百里。這要是擱一般的部隊,早趴下了,人家到了地直接就攻克了達坂城,連個休息整頓都沒有,扯開倆大長腿直奔托克遜城,一傢伙就俘虜了兩萬多人。

還是這甘軍,在光緒五年,兩天一夜急行三百餘里,攻擊敵軍,順道殲敵兩千餘人。

所以您說的這問題看怎麼解決,大華夏的戰力還是有的。

誰怕左大人?

當年要是沒有左宗棠左大人撐著,拿回新疆,按照李鴻章他的說法,咱大華夏的子民擱現在要想吃個葡萄乾,整個哈密瓜,哪的進口了。

說句不好聽的,出了嘉峪關這就是別人地了,這說的還是最輕的,您以為如果當時新疆丟了,甘肅和青海您覺得還能在嗎?

所以李鴻章和人家左宗棠左大人比起來差一大截呢?眼光就不行。

這不梁啟超評價左宗棠:“五百年來第一偉人。”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事實如此。

當年李鴻章這裱糊匠跑去和法國人籤那《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差點沒把左宗棠左大人氣死:“你說你都打了勝仗了,還能簽出這麼個賣國條約。對咱大華夏而言,十個法國將軍,都敵不過一個李鴻章壞事!”

這不後來,左宗棠左大人一走,整個朝堂就剩下李鴻章這妥協派了,東籤一個,西籤一個,籤的東西那叫個海了去了。沒別的,沒左宗棠左大人這樣的人在他耳朵邊上嘮叨了唄!他可以肆無忌憚的簽下去了。

再說人無完人,但凡是個人,他總是有缺點的,那麼左宗棠左大人有沒有缺點呢?

有!咋能沒有呢?

是啥?

脾氣特別的臭,又臭又硬。那些個洋鬼子瞅見了,都繞道走。

當年英國人擱上海租界公園裡,整了一塊破木牌子啥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啥玩意?”左宗棠左大人揉了揉大眼珠子:“砸了!”

跟著左宗棠左大人混,脾氣個個不好,三不兩下就把那牌子乾的稀碎。

“是哪個傢伙寫的,抓起來!這公園打今天起收回!”

就這麼硬,咋的?攪屎棍英國佬照樣得受著,氣都不敢出一個。

因為他們都知道,左大人脾氣臭壓根就不知道啥叫退讓。而他們想要拿道理壓人,他們壓根就不是左大人的對手。

當年咱左宗棠左大人進入租界,租界這地立馬就得換上滿清的龍旗,這還不算,老外還得來個持鞭清道,這是啥?這是人的名樹的影啊!

因為他們知道和左大人掰扯道理,他們也掰扯不過,掰扯中左大人也許就給你說起別的事了,得不償失啊!

所以咱大華夏有句老話,一頭獅子領著一群羊,轉臉這群羊都能變成獅子。回頭讓一頭羊領著一群獅子,拉倒吧,全都得變成撅著屁股跑路的羊了。

哎!左宗棠左大人太少,李鴻章卻太多了點。面對破落戶滿清,只有一個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左大人,獨木難支啊!

左大人,您當年咋走的那麼快,遲點不行嗎?可這個要求對於一個七十四歲高齡的老人,有點強人所難了。

老人走了之後,遲暮的滿清失去了最後一點陽剛之氣,你還能堅持多久?

老人走了之後,福州城下一聲霹靂,城牆崩裂,天意如此,再問你還能堅持多久?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每一個朝代老天都會降臨一個保國的人,大清朝老天降的保國的人就是左宗堂。

大清朝左宗堂文韜武略,上忠當報國家,下忠造福百姓。

太平天國平定以後,西北迴亂非常嚴重,種族屠殺中萬徑人蹤滅跡。左宗堂努力向前,蕩平亂局。

左宗堂抬棺進新疆,其收復新疆功高無比。

左宗堂的一生徹底為國為民,不言勞苦。

左宗堂後人紀念,永垂千古!



白雲3498


左宗棠早年曾經同太平天國的石達開有過一面之交,當年還是太平天國運動蔓延到湖南的時候,當時的左宗棠便是看清楚了太平軍難以成事。

為什麼呢?左宗棠後來回憶說太平軍打的旗號是拜上帝教,通過一些教義來發動民眾,同時又通過分田地的做法來取得民心。

這兩點實在是存在衝突,按照左宗棠的說法,天朝田畝制度比拜上帝教那個教義強多了,也就是說太平軍不該死守一個拜上帝教。

當然左宗棠也知道拜上帝教事關的是洪秀全的權威地位,這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改變的,所以太平天國運動,一開始就帶著缺陷。



再者就是太平天國運動,居然與讀書人為敵,因為拜上帝教的原因,太平軍所到之處必定是拆孔廟、毀佛像。

這一點導致了太平軍難以去吸收讀書人這股力量,縱觀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基本上沒有文人投靠太平天國。


原因就是太平天國對待儒家和傳統文化的態度,實在是太令讀書人心寒了,使得有才能的文人不得不倒向曾國藩。

說到底太平天國從一開始就給自己樹立了文化的對立,這一點左宗棠看的透透的,他明白太平天國運動終究會失敗。

因為其政策是要消滅傳統的儒釋道文化,以及長久存在的華夏文化,轉而去搞太平天國那一套教義,這最終也會失去民心。

所以左宗棠認為洪秀全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都要比拜上帝教好的多,畢竟至少能得到漢人的支持和擁戴。

此後左宗棠堅定的開始了反太平天國,並且左宗棠並不投靠曾國藩,他認定曾國藩不是一個可以深交之人,因為曾國藩是背地裡的厲害。

而到了新疆被阿古柏侵佔的時候,也是左宗棠目光長遠舌戰群儒,硬是自己領兵收復了新疆。從這一點來看,左宗棠是真謀略超群!


小司馬遷論史


提到“近妖”,讓我想起了那個“多智而近妖”的諸葛亮來。左宗棠作為晚清四大重臣之一,被評價為“左公近妖”,恰恰說明左宗棠的“多智”,實際上左宗棠也自比諸葛亮。雖然左宗棠在知名度上一直比不上李鴻章、曾國藩等人,但是他卻是影響晚清的歷史走向的人,與他同時代的大臣、書法家潘祖蔭就評價曾國藩:“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也。”


上天將左宗棠生在了一個日暮西山的王朝下,讓他與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一起成為了咸豐、同治兩朝的四大中興名臣。在這四個人中,曾國藩無疑是最成功的一個,胡林翼雖然才華傍身,無奈生死在天,早早就病死了,而李鴻章卻又功過是非集一身,至於左宗棠,人稱其有霸才,假使生在亂世,必可圖王稱霸。

研讀軍事,一戰成名

左宗棠生在一個底層家庭,因為父親的緣故從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後在湖南巡撫吳榮光創立的湘水校經堂學習時,學習也很不錯,得第一名很常見。不過命運和他開了大大的玩笑,成績優異的左宗棠三次會試全都落第。在科舉無望後,左宗棠潛心研究學問,開始研讀大量的軍事和地理方面的書籍。因為他知道所有學到的東西總有派上用場的一天。

清政府因對外戰役簽訂大量不平等條約,導致全國各地相繼爆發了反清起義。這給了左宗棠機會,讓左宗棠藉此嶄露頭角。左宗棠在湖南境內竭盡全力籌辦糧草兵器,還設法在各方的武裝勢力中斡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潘祖蔭評價道:“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由此可見左宗棠此時在清廷受到的重視。一戰成名的左宗棠在第二次陝甘征戰時,將困擾清廷多年的捻軍和回民起義軍大破,他也因功晉升為東閣大學士。

操辦洋務

左宗棠不僅馬上武功,同樣也是治國之才。他作為是清朝洋務運動的代表之一,在福州創辦了福州船政局,為南洋海軍建造三十多艘船艦,其中有三艘兩千四百馬力的巡海快船,是當時中國能製造出的最大軍艦。後來左宗棠又先後創辦了蘭州製造局和蘭州織呢局。可惜的是,雖然左宗棠的這些行為使得甘肅較早的發展起來了一些近代工業,但全都以失敗告終。

左宗棠最輝煌的時刻,收復新疆

對於左宗棠的一生來說,最輝煌的一刻莫過於他收復新疆。同治十三年,日本侵臺,朝中一片大亂,清廷由此發生“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等人力主海防,主張放棄塞防,“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此時年近花甲的左宗棠毅然站了出來,堅決反對放棄新疆。他駁斥了李鴻章把軍餉用於海防的謬論,認為海防和塞防缺一不可!最終清廷聽了左宗棠的建議,決定收復新疆。而征戰新疆的重任,自然而然也就落在了肱股之臣左宗棠的身上。光緒元年,左宗棠被任命為督辦新疆軍務的欽差大臣,擇機出塞平叛新疆。第二年,左宗棠拔寨蘭州。第三年,便攻克了除俄國佔領的伊犁外的所有南疆重鎮。只可惜左宗棠準備再次武力收復伊犁時,沙俄與清廷簽訂了合約,讓左宗棠抱憾不已。

左宗棠的一生,不知該說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當我們重溫那段飽經滄桑的歷史,回望左宗棠的一生時,也許可以理解“左公近妖”的評價。


邯鄲醉


左宗棠,湖南湘陰人,晚晴國家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洋務派首領,因性格強硬且自負常受人排擠,但他的妖孽般的政治與軍事手段,被人視為“妖”,也被譽為“戰神”。

他的戰神稱號主要還是從其功績上表現出來,左宗棠一生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等重大歷史軍事事件。

而其“近乎妖”的行為是因為他的存在,糾正了中國以前的陋習。

左宗棠利用借款停止了賣官行為,1874年-1880年間,西征軍費開支需要5100萬量銀子,而其中的兩千多萬是通過華洋借款得到的,這是軍隊開支的第二大來源。

當時國際、國內動盪導致財政能力削弱的情況下,清廷上層對軍費問題一籌莫展,唯有左宗棠懂得利用金融市場,以未來協餉收入、關稅作抵押,想華商、外國銀行借款。

這樣的舉動為西北作戰提供穩定的軍餉,穩住了士兵們的軍心,也保證了清王朝對西北疆域的控制。左宗棠在觀念上和實際操作上,都比當時的朝廷官員超前一大截,他在西征成功後為以後靠金融為戰爭融資提供了新的途徑,一個軍事家,不玩刀槍玩金融,難怪別人才會說他“妖”。

左宗棠的“妖”有對他善意評價,也有對他惡意中傷,因為他的存在不僅讓清廷上層懼怕他,也讓列強們防備他。

作為一個才華橫溢但脾氣極臭的人,許多人害怕他,但卻對他又無可奈何。於是,當左宗棠一死,這個世界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 慈禧鬆了一口氣

左宗棠死後慈禧鬆了一口氣的原因有兩個:

  1. 左宗棠是漢人,清朝有規定漢人不能掌大權,但左宗棠非常強勢,能把權力牢牢控制在手裡,這點讓慈禧很是擔憂。


  2. 左宗棠強勢到,即便是萬壽聖節也都不行禮,這樣的舉動讓現場很是壓抑,慈禧也很沒面子,所以他死了多慈禧時是件好事。

  • 法國人鬆了一口氣

中法戰爭時期,左宗棠請求到福建督戰。法國當時只是希望進攻臺灣島後,威脅清朝可以獲得一點好處,但老謀深算的左宗棠早已知道法國人的伎倆。

於是他便擺出決一死戰的架勢,這就讓法國人苦不堪言,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對於這樣的聰明人,法國人在左宗棠死後,自然也鬆了口氣。

  • 英國人鬆了一口氣

英國人在上海租界寫著“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當左宗棠發現後氣的直接讓侍衛將牌子砸毀,並沒收了公園,逮捕寫牌子的人。

對於這件事英國人也無可奈何,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強勢切擁有大權的左宗棠。而左宗棠這個舉動頓時讓中國人挺直了腰,說話也硬氣起來。所以在左宗棠死後,英國人又可以大膽的欺負清人了。

  • 俄國人鬆了一口氣

俄國人對左宗棠的仇視主要是當時的新疆問題,左宗棠出兵把他們趕走後將伊犁收回,並用兵車運送棺木,將肅州行營前移幾百公里於哈密,準備與俄軍決一死戰。

當時的俄國人面對氣勢洶洶的左宗棠,也是畏懼三分,但左宗棠一死,俄國人就再也不要顧忌什麼了。

  • 李鴻章鬆了一口氣

對於李鴻章的處事,左宗棠是非常看不順眼的,因為李鴻章和法國人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

在左宗棠看來,這是打了勝戰卻還要籤賣國條約,是賣國賊的行為。作為主戰派的左宗棠很是憤怒的說到:“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以李鴻章壞事。”

而李鴻章聽到左宗棠對他的辱罵後也很生氣,但左宗棠一死,主戰派就沒有了主心骨,李鴻章也不用再被人責罵,他也算耳根清淨了。


所謂“不遭人妒是庸才”,左宗棠的行事風格是讓那些國家重量級的人物嫉恨、懼怕,但他們對左宗棠卻又無可奈何,這就是在對手眼裡近乎妖孽般存在的人。

他是晚晴唯一一個敢跟列強對戰並取得勝利的重臣,如果當時的大清能夠強硬,也未必不是列強的對手。

但大清的統治者卻毫無鬥志,只想著割地賠款以求苟活,但左宗棠去世後也代表清朝最後一根頂樑柱倒塌,在這樣的情況下腐朽的清王朝還能持續多久?


大國布衣


在晚清的這些重臣中,左宗棠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物,他與李鴻章等人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也是洋務運動的領袖,為了國家盡心盡力,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清政府才能延續這麼多年,左宗棠在這幾大名臣中,知名度要相對低一些,況且他擔任的職務也是要低一些,和曾國藩這些沒法比。

那麼在後世人眼裡,這幾個重臣也是有著不同的風評,其中有一段話就很有意思,說是李鴻章近神,左宗棠近妖,為何會有人這麼評價左宗棠呢?

其實這個評價並非是負面的點評,相反,正好是體現了人們對左宗棠的認可,人們認為左宗棠近乎是妖人,有著非常傑出的才能。

確實,在當時的朝廷裡面,要論才能,還真沒有幾個人能夠和左宗棠比,他的老對手李鴻章算是一個。左宗棠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善於用兵,正是靠著他一個又一個勝仗,才幫助清廷穩住了西北的疆域,最初西北的回民暴動,造成很惡劣的影響,左宗棠在危難關頭趕赴西北,成功平定回民暴動,隨後他又在西北打擊沙俄勢力。

除了善於用兵打仗外,他還有著傑出的戰略思想,他用自己的戰略,幫助西北等地構築戰略防禦大局,正是在他的幫助下,國內邊防才漸漸有改善。他算是當時非常開明的官員,在一些大事上總是能夠提出獨到的見解,左宗棠一生為了國家大事奔波,幫助清廷維護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早年入仕其實並不順利,中舉之後始終沒有更大的突破,在這時他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自己投身到洋務運動中,靠著出色的軍事能力,他才開始在朝堂裡面有了一定的地位。

和很多的士子不同,左宗棠通讀各類經典,他並不死讀書,也不拘泥於儒家經典,從兵法到水利多個方面的學說他都有研究,這也讓他成為一個全才。

我認為在晚清的這些重臣中,李鴻章等人肯定是更加出名的一個,左宗棠和這些人比起來確實有些不出名,可他的作用絲毫不比李鴻章等人差多少,正是靠著他這樣強硬的對外作戰,才能維護好清朝的統治,也能夠讓人看到清朝還是有著強硬的一面。

他也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人,在中法戰爭結束之後,左宗棠就意識到了海域對於國家的重要性。

因此他就請求國家設置專門的海防機構,並且要重視對於臺灣的控制。這些建議都是非常有遠見的,在那個時候他就已經能夠看到這點,確實是很了不起,左宗棠自己也常常把自己比作諸葛亮,他確實繼承諸葛亮的品質,一生都在為了國家奔波,到死都沒有忘記國家的恥辱。

在當時的清廷,大多數人還是主張向列強屈服的,左宗棠就是這些人中特殊的一個,他堅決主張要向列強學習,卻不應該屈服。

他對待列強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可惜他在朝中一直受到李鴻章等人的打壓,雙方的政見不合,在朝中為了權勢長期爭鬥,算是有很大的隔閡。左宗棠明顯不是李鴻章的對手,最後他遭到排擠,尤其是在中法戰爭中,他帶軍隊浴血奮戰,可朝廷在後面卻拆他的臺,這也導致他最終遺憾去世。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眾多愛國志士共同撐起了清朝的天,獲得這樣的評價,確實是他應得的,左宗棠一輩子無愧於國家,他把自己畢生的心血都放到洋務運動中,可惜這場改革終究還是失敗。

他們大半輩子的心血也就這樣打了水漂,確實是很可惜的事情,不過左宗棠的貢獻,後人是永遠不會忘記的,要是他能夠多活幾年,後面清朝也不會出現那麼多的事情,一些更加屈辱的事情,或許是可以避免的,後來也很少有人能夠像他一樣一心為國,又有這麼出色的能力,所以被後世人說近妖也不足為奇。


墨上小築


打開清朝末代的歷史之頁,似乎除了割地就是賠款,“東亞病夫”之名也由此時而起,整個神州大地充斥著一股衰落之氣。對此,世人有這樣一個感慨:如果左宗棠還活著,大清絕對不至到這一步。為什麼?因為他是世人眼中“妖孽”一樣的人物,身有硬骨,心有謀略,絕對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左宗棠的逆襲

現在一提左宗棠的名字,人家都尊稱一聲:左公。但在四十歲之前,左宗棠實在不值得一提,甚至這個名字也不過區區之輩。

當然,這也怨不得左宗棠,雖有一些天賦,又自帶志向,可身份背景並不怎麼給力,家庭條件連富農都算不上。所以,人家官二代、富二代上位憑藉的條件,他一樣沒有,只能全程靠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

也正因為如此,左宗棠學到21歲才有一個參加鄉試的資格。鄉試之後,三次到京城會試都沒考中,這一來二去就晃到了27歲。

遲遲與立業無緣,左公便只能先成家了。妻子便是湖南有名的才女周治端,正是因為有才,她才為自己挑選了左宗棠這支“潛力股”,事實證明:眼光不錯。

結婚之後,左宗棠雖然對會試有些心死,但卻沒有放下學習。各種書籍他都會覽閱,特別是兵法、輿地,更是精深鑽研。這一學,左宗棠就到了不惑的年紀。

此時的左宗棠依舊是白衣,但名氣已經有一些了,不但認識了浙江布政使賀長齡,還在長沙與林則徐徹夜長談。談完之後,林則徐給出這樣一個評價:一見傾倒,絕世奇才。最為重要的是他還與兩江總督陶澍成了兒女親家。

咸豐二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左宗棠的春天總算到了,他受到湖南巡撫張亮基的聘請,正式出山,且一戰成名。自此,左公名聲在外,自我人生逆襲完美實現。昔日名不見經傳的人物,被同治帝贊曰: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左宗棠的“妖”性

確實,人們會覺得,四十多歲才出仕的左宗棠能有這份逆襲,本身就是一個“妖孽”性的始然。可世人不知道,自戀如左宗棠,這位大人物身上更有著“妖孽”一般的個性。

左宗棠有才不假,但也有著文人的自戀。《清史稿》中這樣說他:“左公”喜為壯語,名在公卿間。嘗以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

可見,左公之自戀不是一般的輕,他自己就經常以“今亮”之名對外發表意見。諸葛亮是什麼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無所不知。所以當年魯迅才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乎妖”

而左宗棠自己本身的偶像也是諸葛亮,他就寫過一副對聯: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既然左公自比諸葛,那就足以證明其自認為自己有著諸葛經邦濟世之才了,被世人稱為“妖”還有什麼不對嗎?

左宗棠不僅自戀,脾氣還不怎麼好。首先說這個人倔得像頭牛。當年參加會試,得了第15名的名次,但因為名額超了,他只能被錄取為“謄錄”。要換了別人,也就先安頓下了,可人家偏不:我寧肯回家務農,絕不將就!

再者,左公四十多歲才成名,一把年紀了還不會阿諛奉承,這也就算了,可對看不慣的,錯誤的行為總是當頭就一棒,不管你是誰。在朝為官的日子裡,真的沒少與曾國藩、李鴻章等大臣互懟。

更讓世人想不到的是,左公身份如此貴重,至死卻只留給家人兩萬兩銀子,也就是一年的工資。這就是左公的人生信條:可以苦,可以累,但不可以貪。

也難怪後來梁啟超這樣評價左公:五百年來第一偉人!只衝著這個評價,將其稱為“妖”也絕對不為過,世俗中人如何能有這樣的性情!

左宗棠的硬氣

自戀的左公本身是有其自戀之資本的,為什麼這樣說?只看他出仕這些年,為大清朝留下的業績,就足以讓人豎大拇指了:硬氣!

太平天國運動被平息之後,左公馬上就開始了陝甘回變的治理。在這個過程中,他充分運用了自己對於兵法的熟稔使用,一舉被晉升為陝甘總督之職,賞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回軍剛被壓下去,新疆又起來了。這一次,不只是新疆內部的動亂,更兼沙俄、英國的境外勢力。左公一聽不幹了:誓收復新疆,“則我退寸而寇進尺”。沒錢我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去平亂。

非但如此,左宗棠更讓人抬上自己的棺材,一路氣宇而行。就這一行動馬上讓沙俄等敵認慫。就連與其互懟的曾文正公也不得不服: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後來,李鴻章為了不打仗,與法國簽下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左公知道後,差點沒氣得跳起來。直接就對李鴻章開罵了:仗都打勝了,你偏要籤什麼賣國條約,對我神州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不如你一個李鴻章會壞事!你鴻章誤盡蒼生,會留下千古罵名的!這下把李鴻章給罵的,滿臉流汗。

人人都怕洋人?左公不怕,看到上海租界內豎著的“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當下就火大了:把牌子摘了,砸爛!誰寫的,給我抓起來!嗯,就是這麼直接,以至左公入租界,洋人立刻跪舔,甚至為其執鞭清道。

可惜,這樣一個近“妖”的智者,卻於七十四歲那年病故,清廷六分之一的土地尚未為其高歌,清之王朝更未及頂立新棟樑,這樣的損失又豈止是清廷之傷!時至今日,神州之地仍留左公一詩: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往,向寬處行。左公是真正的偉人一生,智其終生。

《左宗棠評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