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半生缘》三种假设性结局分析:人生总有遗憾,该放下的就放下

好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这样安排有一个很大的妙处,读者读完之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脑海里总会时不时替小说中的主人公操心,让作品产生最大的吸引力。

张爱玲的《半生缘》可以算得上她个人的巅峰之作,也采取了这种模式,给广大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两份难言幸福的婚姻,分手十四年再见面,他们相拥而泣却对现实无能无力。

《半生缘》以沈世钧和顾曼桢痛彻心扉的一段初恋为主线,中间穿插了几段不同人的感情纠葛。

沈世钧毕业之后认识了年轻漂亮的同事顾曼桢,两个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建立起了恋爱关系。

就在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期盼,正在谈婚论嫁的时候,顾曼桢被自己的亲姐姐和姐夫设计关押,并且被姐夫强暴产子。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顾曼桢人间彻底蒸发,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随后心灰意冷的沈世钧和当地一个大家小姐石翠芝携手结婚。

不过,沈世钧并不爱自己的妻子石翠芝,而石翠芝更是对沈世钧的好基友许叔惠情有独钟,只是迫于家庭压力两个人最终有缘无分。

除了这条大的感情纵线之外,小说还安排一个重要人物张豫谨作为感情的横线,他也因为离奇的原因喜欢上了顾曼桢,在被顾曼桢拒绝之后也很快结婚了。

小说的最后,顾曼桢和沈世钧经过十四年的灵魂煎熬后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相遇,两个人伤心地诉说着各自的经历。

知道顾曼桢遭遇那么大的人生悲剧之后,沈世钧再也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深情地把顾曼桢抱入怀中,泪流满面。

顾曼桢却对他说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很多人读到此处,总忍不住泪崩,为命运的阴差阳错以及他们的遗憾感到惋惜,虽然顾曼桢说回不去了,但是相信她对沈世钧的爱却注定是永远放不下的。

另外,沈世钧和石翠芝的婚姻缺少激情和浪漫,石翠芝对结了婚但很快又离了的许叔惠始终念念不忘,暗恋了顾曼桢一辈子的张豫谨在妻子被日本人伤害之后也恢复了单身。

这五个人因为他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后续的人生轨迹会有很多种可能。

其中有三种情况是绝大多数人认为相对合理的,我们今天就一起聊聊他们后续可能的发展情况。

《半生缘》三种假设性结局分析:人生总有遗憾,该放下的就放下

1⃣

第一种假设:沈世钧和妻子离婚,各奔前程,这种情况看似皆大欢喜,实则困难重重。

在《半生缘》的最后,顾曼桢、许叔惠和张豫谨三个人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都恢复了单身。

很多网友认为,既然沈世钧和石翠芝之间的婚姻质量很一般,而他们彼此又在内心放不下另外一个人,他们俩可以协议离婚,好聚好散。

这样的话,就可以来一个乾坤大挪移的方案,也就是沈世钧和顾曼桢再续前缘,石翠芝和许叔惠牵手人生。

这个方案唯一的遗憾是暗恋顾曼桢的张豫谨还是单身一人,不过好在顾曼桢从来没有对他动过真正的男女之情,最多就是从心里喜欢这个人,把他当成大哥,仅此而已。

这种方案表面上看起来是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局面,但是难免把婚姻儿戏化了,也把婚姻和爱情看得太简单。

首先,许叔惠和石翠芝之间的结合就不可能,要是可以的话,他们俩早就在一起了,何必苦苦等这十几年。

婚姻要想稳固的话往往必须门当户对,或者起码两个家庭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体谅,让夫妻双方在心理上能够平等对话。

在小说中,石翠芝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势利的人,她看不起穷人,见到许叔惠之后连正眼也不看一下,只是用鼻孔哼一下,高傲的许叔惠哪里能一辈子受这种下贱气。

同时石翠芝又是一个典型的富家小姐做派,即便两个人勉强结合,婚后也会因为柴米油盐的琐碎事情产生很多矛盾,分手是难免的。

其次,这个时候沈世钧和石翠芝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两个人的感情虽然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有那份难得的岁月静好,世钧也很爱这个家。

几位主人公大学毕业时应该有二十四五岁,分手再相见时已经是14年之后的事情,这时候他们已经40岁左右了,进入不惑之年。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男女之间的激情浪漫已经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相濡以沫的陪伴。

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像沈世钧和石翠芝这样的夫妻感情和家庭生活实在太普遍了,任何一对夫妻如果能够达到他们这种人生境界,就足够让外界羡慕的。

从过日子的角度来说,他们俩是不会离婚的,事业,孩子,家庭,父母,十几年的夫妻之情,怎么能够说散就散?!

《半生缘》三种假设性结局分析:人生总有遗憾,该放下的就放下

2⃣

第二种假设:张豫谨和顾曼桢抱团取暖,共度后半生,这种情况也许还算不错。

第二种方案之所以叫做抱团取暖,主要是针对顾曼桢和张豫谨来说的。

在这个方案中,沈世钧和石翠芝继续过他们的幸福日子,离了婚的顾曼桢和老婆被日本人杀害的张豫谨两个苦命的人一起生活。

这个方案会把许叔惠单独放下,让他另外去寻找机会,好在许叔惠是一个很有女人缘的潇洒男人,只要他自己愿意,机会多的是。

所以简单来说,在这种方案中主要是顾曼桢和张豫谨两个人的事情。

在小说的最后,顾曼桢和沈世钧见面的时候,曾经聊到过张豫谨的状况。

世钧惨然了一会,因道:他还好?有信没有?

曼桢道:也是前两年,有个亲戚在贵阳碰见他,才有信来,还帮我想法子还债。

凭着豫谨对她的那份情分,帮助她还债本来是理所当然的……

幸福的夫妻结婚之后还能保持恋爱时候的甜蜜感情,在他们的婚姻之中爱情始终存在,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彼此磨合的默契程度加深,幸福的爱情之花会得到长久的滋润。

但对于世俗中的大多数普通夫妻来说,中年之后夫妻之间的爱情往往会变成亲人之间的亲情,两人更像是搭伙结伴行走在人生路。

在这个层面上说张豫谨和顾曼桢之间的结合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

特别是张豫谨,他对顾曼桢的那份情分是由来已久的,就像上面所提到的那样,他在千里之遥的贵州还始终惦记着顾曼桢,并且把自己微薄的收入寄给对方,让顾曼桢尽快还清离婚官司所欠下的债。

这种方案真正难的是顾曼桢,她是一个孤傲而略显倔强的人,对感情看得又那么重,她一辈子真正忘不掉的人是沈世钧。

当初是在误解沈世钧的情况下,顾曼桢稀里糊涂地结过一次婚,但是却实在迁就不了自己的感情,很快还是离了。

现在她和自己的初恋情人已经解释了其中的误会,肯定会更加珍惜自己曾经拥有的那份美好,很难和任何人再结婚,包括张豫谨在内。

特别是顾曼桢对沈世钧所说的: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

这句话是她对爱情和生命的一种反思:很多事情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对轰轰烈烈爱过一场但却最终受伤的心来说,寂寞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半生缘》三种假设性结局分析:人生总有遗憾,该放下的就放下

3⃣

维持现状

通过上面的分析,前两种方案都有很大的硬伤,操作起来并不是很容易,那最好的方案看来就是维持现状了。

人们常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生活永远没有十全十美的,每个人的生命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

对于中年人来说,生活中除了感情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

比如顾曼桢会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自己的孩子带大,张豫谨则可以在战争的前线发挥自己会看病的强项,治病救人为国解忧,这样他们每天也会过得很充实。

不过这个维持现状的方案只是在婚姻层面上所说的,在感情上则很难做到维持现状。

沈世钧掌握了顾曼桢的情况之后,以他们的情分,后半生绝对会默默地给予对方生活上最大的支持和感情上最大的慰籍。

虽然他们再也回不去,但是不可否认两颗心却永远再也分不开了。

任何人碰到沈世钧这种情况,还真的不好处理,一边是自己的终生难忘的初恋,一边是老婆孩子和辛苦半辈子才得来的事业,内心难免左右为难,千回百转。

不过心里有再大的起伏也要牢记自己结婚时的承诺,试想两口子都不安分过日子,都背着对方搞婚外情,这还怎么过?

《半生缘》三种假设性结局分析:人生总有遗憾,该放下的就放下


最后,我们不妨猜猜张爱玲的意见。

这本小说原名为《十八春》,后来改了两三次稿,在张爱玲晚年旅居美国重新修订她所有的作品时,才改名为《半生缘》,小说中的内容也做了一部分删减和修改。

这个结局是张爱玲深思熟虑之后的最佳方案,也是最符合张爱玲婚姻观的一种方案。

在她大部分作品中,女主角的婚姻就像张爱玲本人的一样,最终都以悲剧收场

据说张爱玲最初的方案,沈世钧和顾曼桢分手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彼此,两个人分别在痛苦和遗憾,猜疑和怨恨中生活了一辈子。

倘若不是这最后一次的不期而遇,沈世钧肯定会一辈子无法释怀,顾曼桢也无法向最在乎的人说清楚自己所受的委屈。

这样看来,安排他们见最后一面已经是张爱玲最大的仁慈了,又何必想要太多?

著名作家翟晓斐在《张爱玲传》中总结得特别好:

尽管这个结局让许多读者痛心,只是前尘如梦,走过的岁月,谁又能回头?

你怎么看呢?

《半生缘》三种假设性结局分析:人生总有遗憾,该放下的就放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