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学“名师”涉嫌抄袭,中小学教师师德还需细化另一条“红线”

深圳市龙岗区如意小学副校长胡红梅近日因涉嫌抄袭他人著作书籍,而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虽然2月27日,深圳龙岗区教育局官网已经发布消息称“对此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调查核实”,但是在舆论场上,此事仍在进一步发酵。

小学“名师”涉嫌抄袭,中小学教师师德还需细化另一条“红线”


在笔者的有限记忆中,小学教师卷入侵犯著作权,成为公共事件的并不多,以往大多是高校教师、博士生、研究生等卷入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事件。而对于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高校教师涉嫌抄袭、造假事件,公众的意见,已经十分一致,即不管是谁,都必须“零容忍”。当然,在具体处理时,也不乏“动机论”、“阴谋论”,质疑举报者的动机,还有的高校,对某些学术“大牛”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媒体曝光)采取不回应、不调查、不处理的态度。但相比多年前的情况,已经有很大进步。

而对于小学教师涉嫌抄袭事件,当前的舆论就更复杂,大部分关注此事的公众,都希望能有明确的处理,也必须“零容忍”,可也有一些人替胡老师说话,希望公众、被抄袭者“能原谅”胡老师,“能再给她一次站起来的机会”云云,甚至还有人认为,她在做公益推广阅读,即便抄袭也是带有“正能量”的,没有必要揪住不放。

其实,不管是高校教师涉嫌抄袭,还是中小学教师涉嫌抄袭,其侵犯著作权的性质是一样的,如果抄袭事实存在,那应该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但为何面对中小学教师的抄袭,舆论的意见会更复杂呢?这是因为相对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科研)任务相对高校教师少一些,高校教师涉嫌抄袭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已经有10多年了,从各执一词到达成共识、规范也经历了很长时间。

我国中小学教师,也有越来越多参与教研(科研)的趋势,这是因为在评职称、考核时,也把参加课题、发表论文、出版图书作为重要指标。这其实并非好的趋势,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搞所谓的研究上,而忽视育人这一首要职责。与这样的评价、考核要求对应,也就必然会滋生出围绕课题、论文、图书出版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问题。而很显然,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地方是睁只眼闭只眼。


小学“名师”涉嫌抄袭,中小学教师师德还需细化另一条“红线”

胡老师涉嫌抄袭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对比《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可以发现,我国教育部门给高校教师划定的师德红线为以下八条(如果不算“其他”一项,为七条):

  • 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得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不得有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不得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不得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而中小学教师师德10条红线(不包含“其他”为9条)行为为:

  •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歧视、侮辱学生,虐待、伤害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有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在招生、考试、推优、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其他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对比可发现,高校教师有“不得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这一条明确的“红线”,而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红线”行为却没有这一条,只有“在招生、考试、推优、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虽然也可用这一条(以及其他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来追究抄袭者的责任,但是,也会留下模糊地带,诸如抄袭的图书,如果没用于职称评审、评优评奖中,那要不要追究责任呢?

为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划师德“红线”,主要是回应社会对师德问题的关切。之所以在高校教师的师德“红线”中,有科研工作中涉及抄袭剽窃的内容,是这一问题确实是高校师德问题的热点问题,而相对来说,中小学教师涉嫌抄袭的问题其实也存在,但关注度是低于高校教师的,但不能因为关注度就认为这个问题不存在,不重视。


小学“名师”涉嫌抄袭,中小学教师师德还需细化另一条“红线”


因此,对于胡老师涉嫌抄袭事件,深圳龙岗区教育局应该严肃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处理。而基于这起事件,也需要进一步反思中小学中存在的教研(科研)导向,把课题、论文、著作作为评审职称、评优、评名师的指标,这只会催生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近年来,各地都在对职称评审进行改革,其中一条措施是,原则上不再将发表论文作为评聘职称的前置条件。在笔者看来,这一改革力度是不够的,中小学职称评审改革,不是调整评审指标,而是要从根本上取消职称评审,实行基于职务的管理和评价,重视教师在教育职务上的教育能力和贡献,由此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摆脱急功近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