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北洋軍閥馮國璋是如何失去的軍隊?為什麼後期成為總統的馮國璋成為了光桿司令?

鳶飛九天2018


馮國璋並沒有失去軍隊,實際上不算外面支持他的長江三督,在北京周圍的第15師和第16師他都能指揮。但是當時聽從段祺瑞的人更多,馮國璋鬥不過段祺瑞,只能服軟,就和光桿司令差不多了。

馮國璋是北洋三傑之一,和段祺瑞齊名。袁世凱時期,馮國璋就出任江蘇都督,坐鎮東南。袁世凱死後,馮國璋雖然被選為副總統,但是他不願意放棄江蘇地盤,因此繼續留在南京當他副總統兼江蘇督軍,也是一個奇觀了。此後馮國璋和其舊部江西督軍李純、湖北督軍王佔元還組建了長江三督,成為北洋集團裡一個重要的勢力——舊直系。

張勳復辟時,與段祺瑞不和的黎元洪黯然下野。而在張勳復辟失敗以後,在段祺瑞需要重新找一個大總統,於是就派人勸馮國璋入京當大總統。馮國璋當時就提出了三個條件:

一、自己離開江蘇以後以李純接任江蘇督軍,

二、任命陳光遠接任江西督軍,

三、自己率在江蘇的第16師進京充當衛隊,此外在北京周圍由其統帥過的禁衛軍改編的第15師也要歸自己管轄。

馮國璋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怕自己進京以後被段祺瑞控制,所以需要在北京和地方上保證有自己的力量,從而和段祺瑞抗衡。段祺瑞答應了這3個條件以後,馮國璋帶了第16師赴京出任大總統一職。

到北京以後,果然不出馮國璋所料,他和段祺瑞之間很快就因為權力分配問題而爆發了矛盾。段祺瑞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主張武力消滅西南地方實力派,而馮國璋則試圖利用西南地方實力派制衡段祺瑞,因此主張和平解決,雙方爭的不可開交。

馮國璋一面拉攏段祺瑞派去南下的第18師師長王汝賢、第20師師長範國璋,讓他們發表主和通電,同時長江三督聯名予以支持,一度逼得段祺瑞辭職。

然而出乎馮國璋意料之外的是,段祺瑞成功的拉攏了在直隸實力最強的直隸督軍曹錕,讓他繼續鼓吹對南方用兵。繼而又聯合了東北的張作霖,奉軍大舉入關。馮國璋在北京雖然有兩個師的兵力,但是無法和段祺瑞掌握的兵力抗衡,所以勢單力孤。

隨著南北戰事重開,1918年1月馮國璋率衛隊千人南下,試圖返回南京。結果在蚌埠被親段的倪嗣沖攔截,只能黯然返回北京。此後馮國璋又試圖讓陸建章聯絡馮玉祥反對南北戰爭,可是段祺瑞的智囊徐樹錚在天津公然槍殺了陸建章,讓馮國璋不得不再次服軟。

此後段祺瑞又借選舉之機,把馮國璋從總統之位上趕了下來,改選徐世昌為新總統,不過馮國璋還是節制第15、16師兩個師,直到馮國璋死去這兩個師才歸陸軍部直轄。

所以馮國璋手裡並非沒有兵權,只是他的實力不如段祺瑞,又不敢真的撕破臉,所以處處被動,跟著段祺瑞轉,和沒兵的光桿司令也差不多了。


不沉的經遠


馮國璋本是手握無數軍隊的軍閥,可是到了後期的時候,身為總統的馮國璋卻被人給架空了。他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馮國璋被架空的直接原因,是他到北京去擔任副總統。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大家要知道,馮國璋還有他的軍隊一直是坐鎮於南京的。


如果他選擇隻身去北京赴任,他害怕手下那些將領鬧事,更害怕他們把自己架空。但因為馮國璋是思想比較傳統,他覺得總統的權力更大,所以他還是選擇去赴任。這便是他被架空的開始。

在馮國璋坐鎮南京的時候,那些將領還是比較聽話的,因為當時馮國璋掌握著軍政大權,其他人不敢得罪他。可是隨著馮國璋的就任,他出讓了這些權力。

雖然馮國璋留了很多後手,同時做了不少佈置,但人的野心是永遠都填不滿的,這些將領逐漸把馮國璋的勢力給一點點蠶食。天高皇帝遠,馮國璋根本管不了他們。


馮國璋在北京的經歷也不是很順遂。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有誰能給馮國璋這位總統壓力。答案顯而易見,那就是國家的總理段祺瑞。馮國璋和和段祺瑞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段祺瑞主張戰爭,而馮國璋則是嚮往和平,這就意味著在很多政策上他們都沒有辦法達成統一。

而段祺瑞之所以能給到馮國璋壓力,是因為當時總統和總理官職的界限非常的模糊。袁世凱幾次更改民國的法律,所以法律已經沒有權威性了。對於總理和總統誰應該掌握大權,兩個人一直在爭吵不休。表面上兩個人是勢均力敵,但段祺瑞其實更有優勢,因為軍政部長是由他直接領導的。


換句話說,他掌握著軍政方面的權力,可以對馮國璋實行有效的制裁。 想要架空馮國璋的不止是段祺瑞,還有他的小老弟曹錕。馮國璋對曹錕非常的信任,因為曹錕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對曹錕不薄,從來都沒有虧待他。

要知道,他可是把副總統的位置留給了曹錕。但是人的野心是無法滿足的,在段祺瑞的蠱惑下,曹錕開始對總統這個位置有了想法。他覺得自己的能力要比馮國璋強,所以這個位子應該自己來坐。不得不說,段祺瑞這招離間計真的是非常漂亮,馮國璋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這位小老弟竟然會坑自己。 馮國璋雖然擅長打仗,但是他的政治手腕可著實不怎麼樣。

無論是他的那些舊部,還是他提拔起來的曹錕,表面對他一直是非常恭敬的,所以馮國璋便沒有覺察到自己的境況。而馮國璋發現自己被架空的時候,他已經沒有翻盤的力量了。馮國璋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他不瞭解權力兩個字多麼誘人,更不明白忠誠兩個字到底是多麼的脆弱。如果他能警覺一些,早點發現這些人的企圖,他也不會落得個被架空的下場。


夏目歷史君


馮國璋是黎元洪之後的下一任總統,在當總統之前,馮國璋是江蘇督軍,手握重兵,可以說是一方霸主。其實馮國璋對這個總統也是垂涎已久,不過能人太多,只得慢慢等,好在時間不長,論資排輩也要輪到馮國璋過一把總統大癮了。


但是說馮國璋當了總統後就成了光桿司令,這又從何說起呢?


袁世凱以及身邊的人絕對想不到,在天津小站練兵,會成就一個北洋時代。在北洋政府時期裡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基本上此時都在小站,心甘情願的甘當袁世凱的馬仔。其實最知名的要數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這三個人。也因為有他們三個人的悉心輔佐,才成就了袁世凱的偉業。


而馮國璋跟其他兩個人還是有所區別,對於清室一開始還是很忠心的。慈禧一死,載灃就當了攝政王,立馬就免去了袁世凱及其核心幕僚的職務,讓他們走人,但是載灃卻留下了馮國璋,這裡就可以看出載灃對馮國璋還是很滿意的。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重新出山,可是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袁世凱就是不全力攻打漢口,在前線的馮國璋急了,他也不知道袁世凱心裡在想什麼,於是自己進攻漢口,差點就打下來了,可把袁世凱急死了,後來袁世凱火速叫段祺瑞替換了馮國璋。也因為這件事,段祺瑞從此就壓著馮國璋一頭。


袁世凱當政期間,憑藉其人格魅力和手腕還能鎮住手下這幫人。不過袁世凱也很短命,1916年就去世了,黎元洪繼任為總統。袁世凱的去世就好像打開了潘多拉盒子,使本來混亂的形勢變得更加混亂。段祺瑞把控的北京政府使得黎元洪不肯放下身段,兩個人鬧得很僵,於是張勳進京調解,卻鬧出了“復辟”的醜聞,黎元洪無奈,只得黯然下臺,由副總統馮國璋接棒。


馮國璋知道自己要當總統後,一開始也想學袁世凱把首都搬到南京來,這樣自己就好控制了,可是這無異於天方夜譚。後來又擔心當了總統後,自己的勢力會被段祺瑞收編,於是還特意安排了李純當江蘇督軍,替自己看好這個家,另外江西和湖北也是馮國璋的勢力範圍。可見馮國璋的實力還是很雄厚的,並不是光桿司令。


在段祺瑞的一再邀請下,馮國璋北上就任總統了。可是到了北京才發現,這個總統就是一個橡皮圖章,什麼事都做不了主。這讓在江蘇當慣了一把手的馮國璋怎麼受得了呢?不過馮國璋也知道這裡是段祺瑞的地盤,肯定是鬥不過段祺瑞的,於是偷偷溜走了好幾次都被段祺瑞截胡了。即便自己有雄兵百萬,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啊。


而身在北京的馮國璋漸漸發現,自己手下的大將曹錕和吳佩孚蠢蠢欲動,好像開始跟自己離心離德。在馮國璋和段祺瑞鬥法期間,曹錕居然和段祺瑞眉來眼去,從中得到好處。處在這樣困境下的馮國璋只能是敗下陣來,辭去了總統職務,回到了老家,沒多久就去世了,馮國璋的直系勢力就完全被曹錕繼承。


所以說,即便馮國璋當了總統也不是意味著馮國璋失去了軍隊,成為光桿司令。只能是身在北京的馮國璋鬥不過地頭蛇段祺瑞,同理,如果段祺瑞去了南京也同樣鬥不過馮國璋一樣。可惜,總統寶座還沒坐熱就重演“府院之爭”,被段祺瑞逼下臺,回到家沒過多久就去世了,估計是被段祺瑞氣死的也不一定。


歷史局中人


袁世凱自小站練兵開始手下有所謂北洋三傑,北洋之龍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剩下一個馮國璋被譽為北洋之狗,相比於龍虎來說狗聽起來明顯不是一個檔次的。所以有一種說法原來是馮國璋被稱為北洋之豹,但是這個人對袁世凱比較聽話愚忠。而王士珍地位超然袁世凱並不以下屬來對待他,段祺瑞則脾氣暴躁正直比較敢於和袁世凱爭論。馮國璋過於順從,被人戲謔為忠狗。所以用北洋之狗來稱呼他,因為忠狗也不是一個完全貶義的詞所以就慢慢傳開了。


(北洋軍閥開創者袁世凱)

在正統的北洋諸位領袖之中,馮國璋是最精於斂財的一位。相比於同為北洋三傑的王士珍淡泊名利,段祺瑞清廉自守,吳佩孚不蓄私財,馮國璋在撈錢方面可是一把好手。由於馮國璋幼時貧困所以對錢財方面比其他人更加看中,他在直隸省河間府有土地3000餘畝;在江蘇與張謇合辦鹽業農墾公司,在蘇北地區購地70萬畝;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方有房子商鋪一千多間,在河北山東等地還有幾座礦山。在南京、北京、天津有10座錢莊和銀號;並且在各大銀行裡有大量股票和存款。


(北洋三傑左起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據《史間道:1840-1949中國歷史的非常話語》記載:馮國璋臨終交代子孫:“我們的財產,除去在南京燒了五百七十萬元,張調錶這個小子,侵吞了三百萬元,王克敏這個小子騙去了四十萬(賄選),此外都與賬上相符,並不短少,你們要好好經營保管。”可見馮氏一生聚斂錢財,富可敵國。

(馮國璋和後人)

1917年,馮國璋自南京以副總統的身份到北京就任北洋政府代總統。看到中南海里面明清兩代皇家所餵養的各類珍貴的魚類不少,便全部撈出向民間販賣獲利。時人做對聯在報紙上諷刺這位貪財的代總統,:“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據傳當時有當地駐軍在東陵盜伐樹木謀利,是受段祺瑞指使。)。後來等馮國璋去世,還有人寫:“南海魚何?在北洋狗已無。”

馮國璋自幼家境困難,但是也讀過幾年私塾頗通文墨。後來生活艱難就到天津投軍加入淮軍直字營,後來考入北洋天津武備學堂,學習成績優異。畢業後甲午戰爭爆發加入淮軍聶士成部,由於表現優異戰後被聶士成推薦到日本考察軍事。


(北洋軍漫畫圖)

回國後袁世凱正值在小站練兵招攬人才,得知馮國璋是個人才於是便將他招入麾下。馮國璋歷任營務處幫辦、總辦協助袁世凱練兵,後任陸軍貴胄學堂總辦。辦學期間結識不少滿蒙貴族皇親貴胄,取得攝政王載灃的信任。所以袁世凱被開缺回家後,馮國璋依然被重用主持彰德秋操。

武昌起義爆發後,馮國璋又被清政府任命軍統帶領北洋軍南下鎮壓革命軍。開始在袁世凱的授意下很快攻佔漢口漢陽兵臨武昌城下,隨著前線大勝袁世凱卻為了要挾清政府而下令停戰。馮國璋不明所以又接受了清政府的嘉獎和賞賜,決定一鼓作氣消滅革命軍。袁世凱看馮國璋不瞭解自己的意圖,就將馮國璋調回北京改派明白人段祺瑞去前線統軍。馮國璋回北京後就任禁衛軍總統,禁衛軍是清政府重金訓練的精銳部隊,裡面大部分是滿蒙旗人和山東河北招來的農民。


(革命軍政府成立時的武昌起義軍)

袁世凱逼迫宣統退位,禁衛軍大為不滿意圖作亂。馮國璋關鍵時刻勸說禁衛軍同意宣統退位,並保證絕不減少禁衛軍軍餉待遇絕不辭退一人。就這樣平息了事端,經過此事馮國璋不僅受到袁世凱的嘉獎還獲得了禁衛軍一師二旅一萬多人的忠心擁戴。

(袁世凱稱帝祭天)

清帝退位後禁衛軍改編為北洋陸軍十六師。二次革命爆發後,正是這隻鐵桿部隊幫助馮國璋攻佔南京城坐穩東南半壁江山。袁世凱稱帝后馮國璋暗中策動東南各個直係軍閥反對,護國戰爭爆發後更是公開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憂懼而死,其中也有自己的親信大將馮國璋背叛的原因。



(馮國璋戎裝像)

袁世凱死後,原來的副總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國會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馮國璋坐鎮南京並不到北京辦公。並且聯合親信江西督軍李純和湖北督軍王佔元結成聯盟,號稱長江三督,操縱影響政局。


(北洋軍閥勢力圖)

1917年6月,坐鎮徐州的長江巡閱使張勳以調停大總統黎元洪和國務總理段祺瑞之間的“府院之爭”為由率領5000辮子軍進京,張勳入京後軟禁總統黎元洪擁戴清朝廢帝溥儀復辟。黎元洪被迫躲入日本公使館,張勳復辟後遭到全國各界的反對。段祺瑞在天津組織討逆軍進攻辮子軍,很快攻入北京張勳逃進荷蘭使館。溥儀再次宣佈退位,張勳復辟僅僅十二天就以失敗告終。

(復辟帝制的張勳)

黎元洪引咎辭職避居天津,段祺瑞拍手下靳雲鵬請馮國璋進京就任代總統。經過一系列的討價還價馮國璋同意去北京就職,不過馮國璋讓自己的親信李純改任江蘇督軍接手自己的地盤。又帶領自己親信的第十六師護衛自己進京,十六師就是原來的清朝禁衛軍改編而來。這支軍隊是馮國璋的嫡系其他人根本指揮不動。馮國璋雖然帶領一個師作為自己的衛隊,但是北京四周都是段祺瑞的勢力,遠遠不如自己在南京那樣自在可以獨立自主。


(北洋之虎段祺瑞)

尤其是同為直系的直隸督軍曹錕被段祺瑞拉攏過去以後,馮國璋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尤其實段馮二人的政治理念不同,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消滅西南軍閥。馮國璋主張和平統一同西南軍閥談判解決問題。

(護法運動南北軍閥形勢圖)

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之後,為完成武力統一的目的向日本通過抵押中國東北地區礦產森林等利權,先後向日本借款5億日元,統稱西原借款。各個地方實力派的北洋軍閥為取得借款好處,紛紛支持段祺瑞武力統一的政策。徐樹錚通過向奉系軍閥張作霖出賣大批軍火,又以推舉直隸督軍曹錕為副總統為誘餌收買兩人支持段祺瑞孤立馮國璋。1918年1月26日,馮國璋藉口巡視為名率領一千護衛乘火車南下。企圖逃歸南京老巢和老部下李純共商討段事宜,沒想到到安徽蚌埠被收到段祺瑞密電的安徽督軍倪嗣沖截住。馮國璋無奈只能蹬車返回北京,然後又被迫發表討伐西南軍閥的命令。



(東北王張作霖像)

北洋聯軍南下初期進展順利,西南軍閥開始和孫中山聯合組建護法軍政府。廣西軍閥派兵進入湖南,雙方互有勝負。馮國璋趁機策動傾向直系的第八師師長王汝賢和第二十師師長範國璋通電主和撤兵北還,接著又密令長江三督江蘇李純湖北王佔元江西陳光遠通電南北罷兵和平談判。1917年11月,馮國璋下令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職位,任命王士珍為國務總理。西南軍閥獲得初步勝利,開始響應馮國璋的和平響應。

西南軍閥和馮國璋的和平妥協行動引起北方主戰的北洋軍閥的不滿,徐樹錚串聯各省督軍兩次召開督軍團會議發表主戰宗旨。強迫馮國璋下令重新討伐西南軍閥,任命段祺瑞為參戰督辦總攬軍政大全。北洋軍再次南下湖南,吳佩孚先克岳陽後攻克長沙,吳佩孚本想自己當湖南督軍。

(直系大將吳佩孚)

段祺瑞卻任命自己的親信張敬堯為湖南督軍,段祺瑞派自己人接受地盤讓外系軍隊當炮灰引起了前線將領的不滿。曹錕密令吳佩孚和南軍談判簽署停戰協議撤兵北返,吳佩孚發表通電斥責武力統一政策。

馮國璋積極支持曹錕吳佩孚的行動又撮合長江三督和曹吳聯合,正在這時徐樹錚操縱自己組織收買的安福國會乘馮國璋總統任期已滿。選舉徐世昌為大總統,逼迫主和首腦馮國璋下臺。馮國璋被迫解職回到河間老家,期間仍對駐紮北京附近的十五、十六兩個師擁有控制調遣的權利。這兩個師和南方的李純等也一直聽從馮國璋的命令,只是到達北京後不在像南京一樣大權在握。所以才會讓人感覺馮國璋失去了軍隊,成了光桿司令。

(馮國璋墓地)

馮國璋回到河間不久,徐世昌就任總統。徐世昌想緩和直皖兩系矛盾,並且利用馮國璋的勢力平衡越來越強的皖系勢力。馮國璋也想回到北京東山再起,於是1919年10月,馮國璋抵達北京,可惜身患疾病於12月28日突然病逝,終年60歲。


湘淚飛蝶


 北洋三傑“龍虎狗”: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各有特點,最大的區別就是“格局手腕”境界不一樣。

  王士珍,此人有謀略、能力強,也知進退。所以,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不管是誰上臺,誰都缺不了王士珍,好事不做,壞事也沒有,哪哪都不得罪,王士珍一輩子無危無困無災,是玩“中庸”的高手。

  段祺瑞,有頭腦、有手段、為人慷慨大方。但是有一點,他識人用人有問題。段祺瑞倚重親信的“小扇子”徐樹錚,徐樹錚自詡“諸葛再世”把一堆人都得罪了,段祺瑞還得給他擦屁股,間接讓段祺瑞的失去了人心。

  馮國璋,厚道人一個,就是政治智慧不夠高,對自己摳,對別人更摳,比起玩政治手段,差王士珍和段祺瑞好幾個級別。

  人一摳巴,就顯得格局不夠大。馮國璋本來優勢很大,愣是沒抓住機會。

  袁世凱稱帝失敗以後,馮國璋坐鎮東南,威望、勢力都很顯赫。各省很多軍閥都認可馮國璋做帶頭大哥,結果軍閥們來馮國璋地盤開會,馮國璋愣是捨不得花錢招待,這不,讓捨得花錢的張勳搶了風頭,張勳的聲望扶搖直上。

  到袁世凱死了,即使馮國璋做了副總統,也沒有張勳風光。張勳接連搞起“七省同盟”、“14省同盟”,儼然軍閥界的“武林盟主”,這就是張勳搞“復辟”底氣。張勳復辟最大的作用就是攆走了黎元洪。黎元洪一走,馮國璋代理總統,跟總理段祺瑞繼續“府院之爭”。

  黎元洪爭不過段祺瑞,那是身後沒軍隊,馮國璋不一樣呀。馮國璋身邊有兩個禁衛軍師,外面還有嫡系“長江三督”、曹錕、吳佩孚,勢力蓋過段祺瑞,一度逼的段祺瑞辭職。馮國璋本來有機會,壓住段祺瑞的,可以說這次又壞在了捨不得花錢。

  馮國璋好不容易說服王士珍出山,幫忙聯絡說服南方軍閥。可是毛蹦不給,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沒有大洋,軍閥頭子們憑啥聽你使喚?而這個時候,段祺瑞的大把銀子撒出去,讓徐樹錚帶著張作霖入關,馮國璋的勢力在南面,就想著逃回自己南方老窩。

  馮國璋往南跑,路過安徽蚌埠,被倪嗣沖給攔了。倪嗣沖是段祺瑞的人呀,就把馮國璋逼回北平——得嘞,這一下,等於馮國璋真被老段“俘虜”了。民國第二屆國會競選總統,馮國璋本來也有點機會,這時候了馮國璋還是摳巴,僅僅給了手下不到3萬大洋做活動經費

 說白了,在民國軍閥當道的時代,想做帶頭大哥不但要會賺錢,還得會花錢。——跟這形成對比的是,段祺瑞手下徐樹錚,搞的安福俱樂部幾頓聚餐都要花幾萬大洋。人比人氣死人呀,結果就是安福俱樂部的人幾乎壟斷了國會,徐世昌當選總統,當了一年多“代理總統”的馮國璋只能拍拍屁股離場。

  不過呢,馮國璋雖然不做代理總統了,從來沒有成為“光桿司令”。地方上的很多直系督軍一直還聽馮國璋差遣,前清禁衛軍改編的兩個師一直跟在他身邊。


爾朱少帥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但最核心的問題仍然是法統之爭和軍事鬥爭。

問題問的有問題!

一直到2019年12月28日病死,馮國璋也不是光桿司令。

馮國璋還直接掌握著第十五、十六師,這兩個師是從清末御林軍轉化來的。

長江三督,江蘇督軍李純、江西督軍陳光遠、湖北督軍王佔元,都還在聽馮國璋的話。直隸督軍曹錕和部下吳佩孚,雖然腳踩兩隻船,但也奉馮國璋為老大。

(馮國璋)

只是,當時馮國璋失利於段祺瑞,正在韜光養晦,不巧一下病死了,死時才六十歲。

馮國璋的老對頭段祺瑞活了七十二歲。

雖然馮國璋私人品德不高,喜愛名利,但一味講軍閥勾心鬥角也是不對的。

1、民國初年的法統之爭

所謂法統,就是政治合法性。

一般來說,人們都認為《臨時約法》是民國法統的源頭。

其實不對。

《臨時約法》是1912年3月11日施行的,由宋教仁起草。

而孫中山早於1912年2月13日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

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並不是《臨時約法》的產物,而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臨時大總統。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才是民國法統的源頭。

1911年11月,革命各省都督府召開代表聯合會,先制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1911年12月2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議決由雷奮、馬君武及王正廷起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是總統制,“臨時大總統有統治全國之權”,“行政各部設部長一人為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辦理各部事務”,並沒有設立總理。

統治複雜的大國,適合總統制,或二元制中的強勢總統。

該組織大綱於1911年12月3日經會議決議通過。

會議決議空缺臨時大總統,“如袁世凱反正,當公舉為臨時大總統”,以鄂軍都督府為臨時中央政府。

1911年12月4日的《上海會議》根據《漢口會議》精神,暫緩選舉臨時大總統,決定大總統職權暫由大元帥行使,因黃興和黎元洪對大元帥職務的爭執導致擱淺。

1911年12月18日,南北和談達成共識,決定召開國民會議表決國家大事,袁世凱將會當選民國首任總統。

按道理說,這個方案是最佳的,平衡了南北各方的利益。

袁世凱實力最大,並使清朝退位,對共和的功勞也很大。不能用後來的復辟帝制,來否定袁世凱在民國初年的功勞。

但孫中山和同盟會認為這是袁世凱下山摘桃子。

1911年12月29日,同盟會連夜開會,選出孫中山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2日,為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修訂了《組織大綱》,增設臨時副總統,並且規定《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施行期限,以中華民國憲法成立之日為止。

袁世凱大怒,雙方經過多次協調才達成最終協議。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的臨時大總統仍然是《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總統制的產物。

宋教仁緊急起草了《臨時約法》,將總統制改為內閣制,來限制袁世凱,並由同盟會控制的南京參議院通過,於1912年3月11日起施行。

同盟會看人下菜碟,讓袁世凱大為不滿。

袁世凱通過了《袁記約法》的總統制取代了《臨時約法》。

然後袁世凱稱帝失敗,又繼續實行《袁記約法》。

袁世凱病死了,副總統黎元洪代理總統,仍然是《袁記約法》的總統。

(黎元洪)

但黎元洪覺的袁世凱的名聲太臭,幹了一件讓自己後悔要死的事。

1916年,黎元洪又恢復了內閣制的《臨時約法》,以段祺瑞為總理,結果把自己架空了。

產生了府院之爭,黎元洪又發了一個昏,請張勳的辮子軍進京調整,導致張勳復辟。

1917年,黎元洪顏面盡失,只好辭去總統職務。

這時,馮國璋代理總統。

段祺瑞則認為《臨時約法》漏洞太多,本來是內閣制,卻有一個有實權的總統,不如徹底來個禮儀總統。

(段祺瑞)

段祺瑞決定廢除《臨時約法》,重新制定新憲法,武力統一南方。

孫中山等人則依靠西南軍閥,打起護法戰爭的大旗。

馮國璋雖然不喜歡內閣制,但卻不想發動戰爭,希望和平統一。

因此,馮國璋處處給主張武力統一段祺瑞搗騰。

1918年,馮國璋繼黎元洪代理總統任期已滿,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國會選舉徐世昌為新總統。

1919年,馮國璋因病突然去世。

2、馮國璋在軍事上的退讓

馮國璋的和平統一政策是對的,但必須以武力為後盾。

在軍閥統治的時代,和平派總是異類。

馮國璋天然處於不利狀態。

馮國璋的直系手下最強的曹錕、吳佩孚卻是主戰派。

因此,段祺瑞在直系裡面打下了楔子,收買曹錕吳佩孚。

馮國璋的主力在長江一線,京城只有兩個直屬師。

1917年底,段祺瑞讓徐樹錚勾結奉系張作霖大軍入關,威脅馮國璋。

馮國璋不想在北洋軍閥裡搞內訌,只好出京南下,回南京大本營,結果被皖系的軍閥擋了回來。

1918年,馮國璋只好回到北京,於1月30日下討伐令,派曹錕進攻湖南的護法軍,併發布“罪己佈告”,以緩和直皖關係。

所以有馮國璋在,同為北洋軍閥的直系和皖系並沒有發生大的內戰。

馮國璋知道,一旦北洋軍閥徹底分裂,中國將進入大混亂時期。

所以馮國璋一直忍著段祺瑞。

(曹錕)

馮國璋死後,曹錕繼承了直系,與段祺瑞的皖系矛盾激化。

1920年爆發了直皖戰爭,北洋軍閥徹底分裂,削弱了北洋實力,最終退出歷史舞臺。


沂藍書院趙月光




這在民國曆史上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是由當時的特殊歷史環境所決定的。幾千年的帝制在傳統中國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沒有皇帝的時代讓他們感覺非常不適應。

尼采曾經說過: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那些將軍們就認為:既然沒有皇帝了,我就是皇帝。就算是在袁世凱執政的年代,他的很多軍令和政令根本就沒有辦法在地方上徹底的執行下去。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但實際權力卻掌握在內閣總理段祺瑞的手上。府院之爭爆發後,在張勳復辟的衝擊下,黎元洪辭去了大總統,由副總統馮國璋繼任。

在這之前的馮國璋率領北洋軍坐鎮在南京,正像當年的黎元洪不願意到北京擔任副總統一樣,馮國璋也不願意到北京去擔任副總統。天高皇帝遠,他擔心控制不住手下的那些將軍們,更擔心到了北京後被人架空。



雖然總統和副總統只有一個字的差別,但對於這些帶兵的將軍們來說,擔任總統就意味著走上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崗位。馮國璋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最終決定到北京來擔任總統。

槍桿子裡出政權,手底下沒有兵,就很有可能像黎元洪那樣任人擺佈。馮國璋在進京前做了一番部署,任命江西督軍李純為江蘇督軍,陳光遠為江西督軍,王佔元繼續擔任湖北督軍,把長江領域打造為自己的後方和根據地。


馮國璋進京帶了曹琨,這也是他的老鄉直隸人,也因為如此馮國璋是直系的最早帶頭大哥。曹琨小名曹三傻子,但這個人一點也不傻,他被任命為直隸督軍。

在這個時候,北京政府就控制在北洋軍閥手中。當年的北洋三傑段祺瑞、馮國璋和王士珍就在北京成功會師,他們三個人宣誓要繼承袁世凱的遺志,把北洋精神發揚光大,堅決拒絕北洋內鬥。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總統和總理天生就是敵人,段祺瑞和馮國璋同樣如此。當然這個坑還是孫中山挖下來的,孫中山擔任臨時大中通的時候,法律中規定是總統制,也就是說,由總統說了算。後來袁世凱擔任了臨時大總統,又把法律修改成了內閣制,也就是說由總理說了算。

當時民國的法律幾次修改,這個問題一直都有爭議。更重要的是段祺瑞和馮國璋在理念上也有爭議,段祺瑞認為應該武力統一天下,馮國章認為以和為貴。

段祺瑞是親日派,馮國璋則是親美派。這兩個北洋系的大佬就展開了明爭暗鬥,王士珍見勢不妙,就歸隱田園,畢竟夾在中間難做人。只要有鬥爭就會有妥協,收買對方的手下更是家常便飯。



段祺瑞的鐵桿兒徐樹錚派人刺殺了陸建章,同樣也想方設法收買曹琨,企圖削弱馮國璋的力量。曹琨慢慢的覺得自己身價抬高了,段祺瑞許諾讓他擔任副總統。

曹琨也認為憑自己的能力應該更上一層樓,憑什麼馮國璋能當總統,他就不能當總統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馮國璋的鐵桿兒曹琨開始有了二心。

隨著段祺瑞和馮國璋兩個人鬥爭的加劇,曹琨和吳佩孚就變得越來越值錢了,畢竟他們手中掌握了直係軍閥中最能爭善戰的部隊。各方勢力都在拉攏他們,許諾給他們更高的職務和待遇。

曹琨和吳佩孚的野心就越來越大,連帶後邊還有一個馮玉祥,他們在政治鬥爭中來回投機,勢力不斷坐大。在政治鬥爭中,馮國璋和段祺瑞先後出局,曹琨、吳佩孚和馮玉祥則先後走上了政治舞臺。



為什麼馮國璋會成為光桿司令呢?第一個原因,段祺瑞的這個內閣總理太強勢,軍政部長歸段祺瑞直接領導,馮國璋這個總統很難操作上手。

第二個原因,雖然總統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但並不直接領到軍隊。馮國璋以前在江蘇擔任長江巡閱使時,是直接掌管幾個省的軍政大權的。當他擔任總統的時候,就只能把這些權力讓出來了。這些地方上的大佬也有自己的野心,慢慢就會不太聽話。

第三個原因,民國的這種制度雖然好,但當時的中國還是人治的環境。這些軍隊的長官並沒有理想,也不懂得民主政治,慢慢就會在政治鬥爭中迷失自我,淪落為政治的犧牲品。馮國璋的部下就是這樣一點一點離開他的,表面上依然會保持對他的恭敬,但在實際上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最關鍵的一點,人性是經受不住考驗的。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小,人都是會變的。以前這些人忠誠於馮國璋,是因為馮國璋能讓他們獲得利益,升官發財。當胃口越來越大,馮國璋不能滿足的時候,就是他們背叛的開始。


新知傳習閣


提起馮國璋就不得不提被人們稱之為龍、虎、犬的"北洋三傑": 北洋之龍王仕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犬馮國璋。圖為馮國璋

很多人好奇:其他兩位非龍即虎,為何偏偏馮國璋被稱為"犬"?其實,這裡的犬並沒有貶低馮國璋的意思,而是比喻他接地氣、腳踏實地,而且能夠敏銳的抓住眼前的利益……

可以說馮國璋的扶搖直上主要還是得益於袁世凱的提拔。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袁世凱正忙於籌劃"小站練兵"事宜,正巧馮國璋又剛從日本考察軍事回國並呈上一冊自己考察後的軍事筆記。袁世凱看完筆記後如獲至寶,隨招馮國璋協助自己訓練新軍。與此同時,王仕珍和段祺瑞也相繼被袁世凱招募。也正是因為有這三人的輔助,才有了袁世凱後來的地位。

注:"小站練兵"是指袁世凱在天津的一個小鐵路站參考德軍制式訓練近代化陸軍

圖為袁世凱

要說馮國璋兵權在握的巔峰時期,恐怕非二次革命後!1913年7月15號,黃興在南京宣佈討伐袁世凱,馮國璋被袁世凱委以重任南下迎敵。同年9月,馮國璋部隊同張勳的辮子軍攻破南京城!後經多番周折,馮國璋被袁世凱委以江蘇都督之職,不僅身居富庶之地,而且手握四個師的兵力,一時間成了各路軍閥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後來,袁世凱極力拉攏、誘騙馮國璋支持自己的總統制,反對內閣制。可誰知袁世凱出爾反爾,利用馮國璋佔據上風后竟然意圖恢復帝制。而這也為袁馮二人關係破裂埋下了伏筆!圖為段祺瑞

而袁世凱也感到了馮國璋對自己的不滿,於是開始暗中監視馮國璋,此舉也加速了兩人關係的破裂。隨著以蔡鍔為首的討袁勢力迅速蔓延,馮國璋也識大局的站在了反對袁世凱的陣線中,並憑藉手中兵權逐步成為反對帝制的中心力量。

袁世凱死後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之位,馮國璋也因在阻止袁世凱稱帝中有功被提為副總統,同時仍兼任江蘇都督。不久後,另一大軍閥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而這也標誌著馮國璋與段祺瑞之間的角力為時不遠……圖為黎元洪

1917年,正值黎元洪與段祺瑞展開府院之爭,馮國璋作為調和人親赴北京斡旋。但由於段祺瑞剛愎自用,所以導致馮國璋的調停無疾而終。後來,黎元洪被段祺瑞從總統位置上趕下來後,包括段祺瑞在內都支持由馮國璋繼任。段祺瑞此舉意圖明顯,皆在為了架空馮國璋。

但俗話說"都是老中醫,誰不知道這偏方",馮國璋在赴京就任前已知段祺瑞是在圖謀自己在江蘇的軍權,於是提出由自己親信接管江蘇軍務,段祺瑞迫不得已只能答應。但作為交換,他讓自己皖系親信擔任了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

至此,繼黎元洪與段祺瑞的府院之爭後,一場馮國璋和段祺瑞之間的新府院之爭再次上演。而且在隨後爆發的"護法戰爭"中愈演愈烈。對於對抗北方政府的南方護法軍,馮國璋提議和平解決,而段祺瑞則力主武力解決。於是,在這場政見分歧爭鬥中,段祺瑞利用"挖牆腳"的手段逐步將馮國璋架空。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馮國璋從來沒有擁有過自己的直屬軍隊 雖然他兩次率軍出戰

1、1896年,馮國璋出任新建陸軍督練營務處總辦;

2、1901年底,出任軍政司教練處總辦;

3、1903年,出任中央練兵處軍學司司長;

4、1906年任正黃旗副都統兼陸軍貴胄學堂總辦;

5、1907年到1911年,任軍諮使;

6、1911年率軍鎮壓武昌起義,以攻取漢陽功績,被封二等男爵;

馮國璋題贈章宗祥的照片

7、1912年,出任袁世凱臨時總統府軍事處處長;當年9月,改任直隸總督兼民政長;

8、1913年,率軍鎮壓二次革命,攻克南京;當年12月,出任江蘇總督;

9、1914年,被授予將軍府宣武上將軍;

10、1915年12月,出任中華帝國參謀總長,後兼徵滇總司令,被封一等公;

11、1917年10月30日,出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在南京辦公,直到1918年10月10日;

12、1918年10月10日,和段祺瑞一起下臺;

13、1919年12月28日,在北京去世。

馮國璋真正掌控兵權是在1913年12月攻克南京出任江蘇督軍,直到1915年12月,僅有2年時間。在短短兩年時間裡,馮國璋難以培養出自己的派系。

早期馮國璋都是做輔助事務、營務、軍學等輔助事務。

1919年太和門馮國璋靈堂大門

奉系各人:

馮國璋雖然兩次出戰都有戰功(攻克漢陽和南京),但本人反對武力統一,主張和平統一,臨死還不忘和平統一:

“願內外同心,化除軫域,和平統一,務底於成。”

曹錕在美國總統哈定的支持下,通過為國會議員代發工資形式(即所謂賄選)當上了大總統。從1923年中華民國憲法(即曹錕憲法)的內容來看,曹錕認同的是美國聯邦式政權,贊同實行美國總統制。

吳佩孚和馮國璋一樣都支持和平統一。另外吳佩孚主張蒙古屬於中國,並因此和蘇聯鬧翻,因此成為國民政府北伐中的首要打擊目標。

被盟友孫傳芳拋棄的齊燮元。

三愛主義領導人孫傳芳。所謂三愛是:愛國家、愛人民、愛敵人。為什麼要愛敵人?不解釋——因為我也不懂。

1923年美國《時代》週刊刊登的曹錕照片

綜述

馮國璋本人掌軍時間並不長,根本沒有能夠控制軍隊,加上馮國璋本人堅持和平統一,自然不會像段祺瑞和張作霖一樣控制軍隊。成為光桿司令,是馮國璋本人選擇的結果。

奉系中馮國璋和吳佩孚二人堅持和平統一,曹錕認同美國總統制(實質是加強事權一統),至於齊燮元和孫傳芳,就是玩花樣。

直接一點,奉系中就只有曹錕能力較高。馮國璋和吳佩孚的和平統一論,早已經被民國建立時的南北和談後果證實不可行。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準確來說,馮國璋並沒有失去軍隊,只不過被調離了他的大本營,隻身到北京繼承總統大位,以至於受制於段祺瑞和徐樹錚。

馮國璋的起身資本可以說比段祺瑞還要早,早些年慈禧死了,光緒也死了,宣統繼位,載豐讀掌大權,馬上就想把袁世凱弄死,可惜沒那個膽子,因為六鎮北洋軍不好惹,只好把袁世凱以及袁世凱一黨的人全部趕回家種紅薯。

偏偏只留下了馮國璋,原因就在於這個馮國璋很會做人,有點蛇鼠兩端的感覺,給載豐的感覺就是此人可用,所以馮國璋間接的成為了北洋軍的大統帥。

後來打漢口,因為馮國璋一腦門子的跟革命黨拼命,惹的老袁不高興,才用段祺瑞換掉了馮國璋,段祺瑞才逐漸的蓋住馮國璋,成為老袁頭號天子門生。

但是即便如此,老袁手底下最精銳的北洋第三鎮也一直都是馮國璋節制。

都知道六鎮北洋軍一直以來都是老袁的嫡系,而這個第三鎮曾經擔任過天津的警察衛戍部隊,那更是嫡系中的嫡系,個個都是袁世凱最為倚重的天子門生。可見馮國璋還是很受重用的。

後來二次革命,不開眼的張勳打下了南京城,這個屠夫張勳一直被滿遺那群人奉承說是武聖人(文聖人就是另一個滿遺康有為),其實是個腦殘加屠夫。他打下南京之後,發佈將令:

十日不封刀。

殺害南京城中數十萬百姓。惹得天怒人怨。

(說句多餘的話,對南京犯下滔天大罪的,除了臭名昭著的日本侵略軍,還有湘軍曾國藩,最少殺了五十萬人以上,以及這裡說到的滿遺張勳,屠殺人口也在十萬以上)

說來可笑,張勳殺了數十萬人大家破口大罵,但是張勳屁事沒有。美滋滋的做他的江蘇都督。張勳本人更是把民國的江蘇都督當成了滿清的兩江總督來當,把清朝那一套官場禮儀發揮的淋漓盡致:

見面必須跪拜,讓你坐只准坐半邊屁股,主人抬手喝茶客人立馬滾蛋,審案要大喊威武,想在江蘇當官必須留辮子,犯了事要打板子,遊街示眾。抓到了革命黨就在菜市場砍頭示眾。

不過終究出事了:張勳的部下太驕橫了,平時殺中國人殺多了,膽子變大了,聽說是為了吃妓女的醋,居然不小心殺了兩個日本人。

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日本人一把屎尿就往張勳的臉上抹過來:八嘎呀路,你個小兔崽子,敢殺大日本帝國的臣民,活的不耐煩了。

別看張勳對中國人特別狠,對日本人可溫順了。嚇得屁滾尿流,牙縫裡蹦不出半個不字。跟他的老主人慈禧一樣跪在地上聽東洋佬的訓斥。

袁世凱一看,立馬出面做和事老:

張勳你就到徐州去養老吧,江蘇都督這個位置暫時就交給馮國璋來幹。

張勳屁話也不敢說,就跑到徐州去當了什麼長江巡閱使。

從此,馮國璋從袁世凱身邊的一個大將,搖身一變,變成了北洋軍中一方封疆大吏,而且掌握了整個中國當時最富庶的江蘇以及上海地區(上海當時名義上歸江蘇都督管,實際上是有上海工部局自己管理)

此時馮國璋手裡的權力不可謂不大,雖然說沒有像段祺瑞一樣在北京中央發號施令,但是段祺瑞只有一個空頭陸軍總長的名頭,袁世凱弄了個陸海軍大元帥辦事處,就把段祺瑞的陸軍總長給架空了。此時馮國璋權力隱隱有了大過段祺瑞的勢頭。

到了護國戰爭,段祺瑞和馮國璋兩個人心照不宣,拒不支持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氣的一命嗚呼,段祺瑞順理成章成為了北洋政府實際上的最高領袖內閣總理,(表面上的總統是黎元洪黎大菩薩,徐樹錚就直接說黎大菩薩就是個蓋印機器,讓你幹啥就幹啥,管那麼多屁事幹嘛?)而馮國璋則以江蘇都督的身份兼領副總統職務,仍舊龜縮在南京拒不就職。

此時的馮國璋已經是獨霸東南半壁的軍閥,也是後來威震天下的直係軍閥的前身,手底下豪傑眾多,最著名的就有:第三師師長曹坤、吳佩孚、江西都督李純、湖北都督王佔元等等。勢力囊括了江蘇江西湖北等東南很多富庶的省份。

後來張勳復辟,黎元洪被趕下臺。民國沒有總統了,怎麼辦?段祺瑞就邀請馮國璋上北京當總統。

馮國璋也不傻,知道離開了自己的地盤去北京當勞什子空頭總統屌用沒有,不肯去,可是段祺瑞信誓旦旦解散討逆軍,說你看我也沒軍隊了,你來吧,你來了就讓你當實力總統,我甘心給你打工。你要不信,你還可以帶兵來嘛。

馮國璋終究是耐不住寂寞,畢竟總統的位置還是太誘人了,黃袍加身啊。終於帶了十六師進了北京城。

一到北京城才發現:草他麼的段祺瑞你騙我。

討逆軍是解散了,但是安福軍已經組建完畢了,段祺瑞實力大增,但是馮國璋也不是黎大菩薩可比的,手中有兵心不慌,處處跟段祺瑞掣肘交鋒。最典型的的就是後來的護法戰爭,段祺瑞要武力統一,馮國璋要和平談判。兩人明裡暗裡把對方往死裡搞,攏不到一塊去。

但是儘管如此,張勳復辟後的段祺瑞皖系軍閥勢力大增,逐漸已經有了獨攬全國軍政大權的趨勢,馮國璋雖然也有實力,但是此時此刻無力正面相抗衡,很多地方都向段祺瑞示弱,以至於處處窩囊,最後在民國七年辭去職務,並在民國八年病死於北京。

就這樣,馮國璋鳥入牢籠、蛟龍困灘。失去了對軍隊的直接掌握權,而馮國璋軍閥勢力的繼承人:曹坤,逐漸成為了直係軍閥的實力代言人。其手下吳佩孚更是成為後來中國最有可能統一的豪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